问题

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大成分是人自作多情?

回答
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这事儿啊,说起来就太复杂了,也太容易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你说有多大成分是“人自作多情”?这问题太尖锐了,但又太真实了。咱们就好好聊聊,不带任何官方腔调,就当是街头巷尾的闲聊,把那些心里话都掏出来。

首先得承认,咱人类这脑袋瓜里,是长着“同理心”这东西的。你看那小猫小狗,摇着尾巴蹭你,那眼神里透着依赖,透着信任,你想想,谁能完全铁石心肠?尤其是那些从小养到大的,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生病了你跟着揪心,好了你比谁都高兴,这感情,你说它是不是真挚的?

但问题来了,“自作多情”这词儿,它就带着点儿“愿者上钩”或者“一厢情愿”的意味。我觉得,人和动物的感情,确实有这么一个维度,那就是咱们人类,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绪、想法,甚至是对“爱”的理解,投射到动物身上。

你想想,你给猫咪挠下巴,它舒服地眯起眼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你就觉得,“哦,它好喜欢我啊,它能感知到我的善意”。但猫咪的咕噜声,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者表达满足的方式,不一定就等同于你想象中的那种“感激涕零”的感情。它可能只是因为你的抚摸让它身体放松了,或者它本身就很享受这种物理接触。你把它理解成“爱”,那是你赋予的意义。

还有那些咱们对宠物说的“悄悄话”,你一本正经地跟它分析今天工作有多累,希望它能给你一点精神支持。它就歪着头,看着你,好像真的听懂了似的。但实际上,它更多的是捕捉你声音里的语调、你的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情绪。它也许感受到你的不安,并以它自己的方式回应,比如在你身边趴下,舔舔你的手。你把这种回应解读为“它懂我”,甚至“它爱我”,这中间就多了一层咱们人类特有的“过度解读”。

咱们人类,天生就需要被爱,也需要去爱。当生活中缺了某种情感连接的时候,宠物就很容易成为那个承载者。你可能婚姻不顺,孩子不在身边,工作压力大,这时候你的宠物就是你情感的“情绪垃圾桶”,你把你的喜怒哀乐都倾倒给它,而它也以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回应你——陪伴,不离不弃。这种陪伴本身是真实的,但你从中感受到的“深情”,很多时候是咱们自己加工过的,是咱们期望从一段关系中获得的。

换个角度说,动物的情感,可能不像人类这么复杂,没有那么多算计、权衡、道德绑架。它们对你的好,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依赖,一种对提供食物、庇护和安全感的人的忠诚。就像狗狗,它摇尾巴,是因为你身上有它熟悉的味道,是因为你打开了冰箱门,是因为你带它去散步,是因为你把它从孤独中解救出来。这些都是它生存所必需的,它会把你和这些好处联系起来,所以对你表现出亲近。

当然,我不是说动物就全是“功利”的。很多研究表明,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它们会建立社会联系,也会有喜怒哀乐。有些动物,比如狗狗,它们确实能够与主人建立深厚的感情纽带,甚至表现出类似于“同情”的行为。但是,咱们人类的“感情”,那可是包含了太多文化、社会、哲学层面的东西,有责任,有承诺,有对未来的规划,有对过去的追忆……这些,动物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在我看来,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很大一部分是“双向奔赴”,但另一部分,确实是“人自作多情”。这份“多情”,不是贬义,而是咱们人类特有的“情感赋予能力”。咱们把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关心,对伴侣的依恋,一部分转移到了动物身上,并期待从它们身上获得同等的回应。

这种“自作多情”也并非坏事。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多情”,咱们才能从动物身上获得那么多的慰藉和快乐。你想想,如果咱们完全理性地看待和动物的关系,它们不过是满足了咱们某些生理或者心理需求的一个生物,那生活得该多无趣?正是因为咱们愿意去“多情”,去揣摩它们的心思,去给它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赋予更深的含义,咱们才觉得和它们的关系是那么特别,那么珍贵。

所以啊,别太纠结于“有多少是自作多情”。这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共舞”,你伸出手,它回应了,而你,则把它的回应解读成了一支最美的华尔兹。至于这华尔兹的意义,有一半是它跳出来的,另一半,是你为它谱写的旋律。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才是人生嘛,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和体验。咱们人类,就是这么一个喜欢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血有肉的动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多只是驯化与被驯化的关系,自作多情浓度很高。

作为被认为人类最忠实朋友的狗,其实只是遵循驯化筛选,掩盖野生本能在和人类相处。

大量报道都证明,在主人死后48小时内,狗在房间里有狗粮的情况下,都会选择食用主人尸体。一般都会从头部开始,因为狗在得不到狗粮的情况下,会去呼唤主人,无法唤醒主人,就会开始舔舐主人面部以求唤醒,最终导致面部出血,鲜血诱发本能,开始啃食主人尸体,直到吃饱。而养多条狗的人死亡后,狗吃尸体的速度会加快,并伴随争抢,甚至会诱发野生犬科动物先食用内脏的本能,因为犬科动物本能是群聚猎食,在群聚情况下,攻击性和竞争性会显著上升。狗还会在睡觉时吃掉糖尿病主人的脚趾,因为糖尿病会引起脚趾腐化,狗作为一种上万年的驯化物种,本能之一就是处理人类群落的不良“垃圾”,包括粪便和腐坏食物,它并不能意识到这是心爱主人的脚趾。

猫也差不多,也是遵循驯化筛选,掩藏野生本能在与人类相处,也会在主人死后不久开始啃食主人。大猫还会在主人不在情况下攻击体型比自己小的婴儿,因为猎食比自己体型小的动物,比如老虎猎杀野鹿,猫猎杀老鼠,是猫科动物的本能,而捕鼠既是驯化筛选也是野生本能。猫之所以不攻击人,最大的原因不是和人类有感情,只是人的体型比它大。

他们不是人类,是animal(动物)。

至于狗主人、铲屎官觉得我家宝宝这么可爱,一会儿亲亲、一会儿抱抱,肯定人畜无害吧。并不是,它们被筛选出来就是干这个的,按人类审美筛选的体型和修剪的毛发欺骗了你。

所以人对动物,尤其是爱狗人士对宠物狗,更是自作多情实为作孽。为了满足爱狗人士的审美,狗被迫制造出来了极短的头颅或是鼻子、极度的背长、极短的脚、不正常突出的眼睛、皮肤皱摺等等,这些都是犬科动物的严重生理畸形,他们实际上大部分品种并不享受被“制造”出来陪主人,宠物狗往往先天残疾。比如腊肠犬因为脊背过长,脊柱压迫会让它一生都很痛苦;查尔斯王犬为了一个更窄的天灵盖,会导致他们中一部分的头骨装不下大脑,诱发“脊髓空洞病”病,在烈火烧身的剧痛和主人懵逼的抢救中死亡;还有一种叫斗牛梗的狗居然被强行培育成孙红雷的模样,这种狗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会呼吸困难,甚至死于缺氧。。。。很多宠物疾病只是长期畸形生存积累的结果,所以别养了,还不如吃了呢。。。


因为毕竟咱们是人,不是animal(畜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