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对于人和动物的多样性标准不一样呢?

回答
人与动物:多样性标准的微妙差异

当我们谈论“多样性”,这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会承载着不同的意味。尤其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我们评价和理解“多样性”的标准似乎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这并非因为我们对动物缺乏尊重,而是因为人类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我们与自然界互动的独特性所致。

人类多样性:强调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

在人类社会,我们谈论多样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价值。这种多样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身份认同的多样性: 我们的性别、种族、民族、性取向、宗教信仰、语言、文化背景、职业、兴趣爱好等等,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个体身份。我们重视这些身份的差异,并努力去包容和尊重它们,因为它们都是构成“人”这个概念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相信,正是这些差异,才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社会更加生动有趣。
能力与贡献的多样性: 人类拥有复杂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情感体验。我们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个体,更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在艺术、科学、哲学、政治等领域贡献着不同的才能和视角。因此,人类多样性也体现在我们能够做出的各种贡献上,以及我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多元化方式上。
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 人类构建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道德规范、生活习俗、思维方式,都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之所以珍视这种多样性,是因为它代表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它也让我们看到,通往“好生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
政治和法律的考量: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人类多样性的关注也与政治、法律和社会公平息息相关。保障少数群体权益、促进机会均等、防止歧视,这些都是建立在承认和尊重人类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我们希望社会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舞台,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动物多样性:侧重物种繁衍与生态平衡

然而,当我们谈论动物多样性时,我们的关注点和侧重点则有所不同:

物种的丰富性(Biodiversity): 这是动物多样性最核心的内涵。我们关注的是地球上存在的物种数量有多少,以及这些物种在基因、生理和生态上的差异。这种多样性被视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是地球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
基因多样性: 在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差异性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抵抗疾病,并且是物种进化的基础。例如,一个具有高度基因多样性的狼群,可能比基因单一的狼群更能抵抗某种新的疾病。
生态多样性: 这是指不同生态系统、栖息地的丰富程度,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热带雨林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复杂的食物链,这是一种高度的生态多样性。
功能性多样性(Functional Diversity): 除了物种数量,我们还关注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例如,在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运转。不同物种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进化潜力: 动物多样性也意味着更广泛的进化可能性。更多的物种和基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使得生命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继续演化和繁衍。

根本差异在哪里?

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多样性的讨论更多地围绕着“我”的价值和“我们”的社会构建,而动物多样性的讨论则更侧重于“生命”整体的繁衍与存续。

1. 自我意识与价值认同: 人类拥有高度的自我意识,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并赋予这些独特性以价值。我们追求个性化的发展,也希望在社会中获得认同和尊重。而动物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生物实体存在,它们没有像人类一样复杂的自我认知和价值体系来评价自身的多样性。
2. 社会与文化构建: 人类社会是由复杂的社会规则、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构建起来的。我们讨论多样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优化我们的社会结构,促进和谐共处,实现社会公平。动物的“多样性”更多地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非人为构建的社会目标。
3. 认知与伦理角度: 我们从认知和伦理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身,理解他人,并建立更美好的社会。而我们从生态和进化的角度去关注动物多样性,则是为了维护地球的生命系统,保障生物圈的健康,以及我们自身的生存基础。
4. 目的性差异: 谈论人类多样性,常常带有一种“目的性”,即希望通过包容多样性来实现更公平、更进步的社会。而谈论动物多样性,其目的性更多地体现在“维护自然秩序”和“保障生态功能”上。

一个比喻:

可以这样理解:

人类多样性就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图书馆。 我们希望图书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传记、历史著作、科学论文、艺术作品,它们代表着人类不同的经历、智慧和创造。我们阅读它们,学习它们,从中获得启示。
动物多样性就像是维护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态系统。 我们需要确保这个系统中有足够多的不同“齿轮”(物种),它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让整个系统平稳运转。如果某些“齿轮”丢失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动物缺乏情感和关怀。事实上,保护动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珍视生命、尊重自然的一种体现。只不过,在具体标准和考量维度上,我们与动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基于我们自身特殊性的差异。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联系,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人对待世间万物一向是多重标准的,题目谈到的“多样性”还有自然语言上的问题:

  • 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人的“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性”之类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却都能简称为“多样性”,产生题目所述的状况。

而且,人们对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大量误解。

将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个体混在一起自由交配,会增加共享的基因库的规模,通常会让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比上述两个种群高。

那并不一定有什么功用。基因组中的大部分遗传多样性是中性的,既不会提高也不会削弱个体生存或产生后代的能力。生物的环境耐性(包括疾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影响个体生存或产生后代的能力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基因组内非常特定的区域,与全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完全无关[1]

人们声称要“保护”的往往是“形态、行为上处于特定状态的种群”,不希望从其它种群引入的遗传因子与模因让该种群的形态与行为变得“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状态”——他们并不在意那状态对动物本身来说是否有利于生存,更不用说“究竟哪种情况的遗传多样性更高”了。

例如,你会看到一些人声称扑杀流浪猫能防止“流浪猫与当地野猫交配并改变野猫的毛皮花纹”。将这称为“保护多样性”不如称为“我就是想要我这里的物种与众不同”。

文化、民族上的所谓“多样性”恰恰是“我就是想要与众不同”这个方向的。

你会遇到有人说“不应该干预世界上过着原始部落生活的人们,应该让他们保持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以供研究和旅游”,至于那些部落里的人是否喜欢“原生态”下的生活状况、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寿命,这些人是不操心的。

所谓“我们能让很多个不同民族的人混居在一起、各自保持其文化、互不干扰”,往往只是宣传。“各自保持其文化”是非同寻常地困难的,而且那所谓文化包含大量的渣滓。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模因的不断变化才是常态。让生活在一起的不同民族的人们互相理解、认同、融合为同一民族,和让他们大搞隔离与对立、保持多个民族,你觉得哪一个对人们来说更好呢。

当然,不同民族的人混居在一起,既不融合又不成天打打杀杀确实可以拿来显示治理上的成功,但那也不止是政府部门的功劳。

参考

  1. ^ João C. Teixeira et al. The inflated significance of neutral genetic diversity in conservation genet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DOI: 10.1073/pnas.201509611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与动物:多样性标准的微妙差异当我们谈论“多样性”,这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会承载着不同的意味。尤其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我们评价和理解“多样性”的标准似乎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这并非因为我们对动物缺乏尊重,而是因为人类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我们与自然界互动的独特性所致。人类多样性:强调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在人.............
  • 回答
    动物园和宠物,这两种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它们的存在价值究竟如何,对于那些除了人类之外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而围绕着它们的,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疑问:人类,究竟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动物的天性?动物园:笼中的世界与保育的希望首先,我们来看看动物园。对于动物本.............
  • 回答
    同样是距离考试144天,考研和高考给人的感觉却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战场,这种态度上的巨大差异,归根结底源于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所处的阶段、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维度不同。这就像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条路通往相对熟悉的校园生活,另一条则指向更广阔、也更未知的社会大熔炉。首先,我们得明白,高考和考研,它们是人生中.............
  • 回答
    慈禧太后,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统治者,她在大清末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我们审视西方国家和中国人对她的评价时,会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源于不同的历史视角、文化背景、信息来源以及各自关注的重点。西方国家对慈禧的评价:复杂、负面居多,夹杂着一定程度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触及了民族认同、历史认知、国家叙事乃至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何一部分中国人对明清历史的解读会倾向于日本的“明亡之后无华夏”和美国的“新清史”,而非国内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几个核心概念: “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个论调主要源于.............
  • 回答
    回看历史的长河,宋朝和明朝的末世,无疑都是风雨飘摇、风云变幻的动荡时期。然而,当人们在回首这两段历史时,感受到的基调却大相径庭:宋末,人们更多地会想起那些坚守到最后、血洒疆场的忠臣义士,他们的名字如岳飞、文天祥,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而明末,留给后人的印象,似乎更多的是那些卖主求荣、投靠异族的“汉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触动人的。确实,你这么一说,西安人和重庆人在对待方言这件事上,给人的感觉是有点不一样的。不是说谁对谁错,就是那种“味道”不一样。我琢磨着,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分开聊聊,还得结合点儿历史、文化、甚至地域的因素,才能说得透彻点。先说说西安人这头吧。西安,你说它是古都,那文化底蕴肯.............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支持乌克兰的立场通常源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地缘战略以及民族主义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支持乌克兰的原因: 1. 历史与民族主义因素 乌克兰的独立历史: 乌克兰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核心议题。支.............
  • 回答
    人们对富人“装穷”和穷人“装富”的态度差异,本质上是社会阶层、心理认知、文化传统和经济行为的复杂交织。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社会阶层的“身份认知”差异1. 富人装穷的“伪装逻辑” 富人通过装穷(如拒绝奢侈品、低调社交)来维持社会身份的“合法性”。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对“炫.............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你想想,城市和农村,这生活方式、观念,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这种差异长期积累下来,自然就会产生一些看法,有时候甚至是偏见了。首先,信息差和认知壁垒是挺大的一个原因。我们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很多人对农村的了解,可能就来自于电视里演的、小说里写的,甚至是.............
  • 回答
    中国人对马斯克的飞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包容性,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与 国家认同、技术自主、市场竞争、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人期望 等多种因素紧密交织。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马斯克的飞船 (SpaceX / Starship) 与中国人的包容性总体而.............
  • 回答
    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进行对比,并探讨其整体表现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需要强调的是,“表现不如”的说法本身就带有主观评价色彩,民族的价值和成就不应简单用世俗的“表现”来衡量。这里,我将尽量客观地分析一些可能导致人.............
  • 回答
    在中国生活和旅行,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普遍感受是,当地人对外国人普遍抱有友善和好奇的态度。这种友善体现在许多方面,从路人乐于助人,到商家提供周到的服务,再到政府层面积极推动对外交流,都传递出一种欢迎外国人的信息。民间层面的善意:这种友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国自.............
  • 回答
    中国人对“在家种菜”的执着,尤其是将阳台和花园变成菜园地,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文化、社会和情感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土地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农耕基因”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 .............
  • 回答
    中日建交后,日本提供的援助,尤其是ODA(官方发展援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然而,你观察到很多人对这些援助“不知感恩”的现象,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绝非一句简单的“不知感恩”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记忆的交织与现实.............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具体,触及了分手后复杂的情感困境,特别是当你和前女友还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时。你感到放不下、天天想着她、觉得对不起她,这些都是非常正常且常见的反应,尤其是当你们的居住空间还如此紧密。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些感受背后的原因:一、放不下:多重因素交织导致的情感羁绊1. 情感依赖与习惯的惯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文化输出和国家形象塑造的深层逻辑。确实,放眼美国电影市场,我们很少看到那种直接以“美国人对抗另一个国家(尤其指中国)并取得压倒性胜利”为主题的电影,就像《战狼2》那样以中国视角出发,突出国家力量和民族自豪感。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从美.............
  • 回答
    许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向学生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的观念,这通常是出于积极的教育意图,但也可能产生复杂且多方面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老师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观念的原因:老师们之所以会传达这样的信息,往往是基于以下几种教育理念和考.............
  • 回答
    .......
  • 回答
    在我看来,对ACG和游戏产生反感的人,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而且往往是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的结果。这并非简单的“不喜欢”,而是源于更深层次的认知差异、价值观冲突,甚至是一些社会文化因素。首先,一个非常普遍的理由是“不务正业”的标签。在很多传统观念里,学习、工作、成家立业才是“正事”。AC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