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王守仁?历史上有谁可以和他比肩?

回答
如何评价王守仁?历史上有谁可以和他比肩?

王守仁,即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阳明心学,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千古圣人”、“明代圣人”。评价王守仁,需要从他思想的独创性、实践性、影响力以及他在不同领域的成就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 评价王守仁

1. 思想上的革命与发展:

“心即理”: 这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也是对宋明理学的一次重大突破。他认为“吾心”是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在吾心之中。这打破了程朱理学将理视为客观存在、需要通过格物致知去穷究的藩篱,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哲学研究的焦点从外在世界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刻的唯心主义转向,强调了人的精神力量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致良知”: “良知”是孟子提出的概念,指人天生就有的道德意识和判断能力。王阳明将其进一步发挥,认为良知是万物之同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他主张通过“致良知”来认识和实现道德,即是将内在的良知推己及人,体悟万物一体,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这是一种直观的、内在的道德修养方式,无需外在的强制或繁琐的仪式。
“知行合一”: 这是王阳明对儒家“知行关系”的独特阐释。他认为“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知”就是“行”,而“行”也是为了更深入地“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这种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践的空谈,鼓励人们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认知。这对于提升个人行动力、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思想的独创性与历史意义:

王阳明的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一次重大创新。他吸收了佛禅宗的某些思想,但最终又将其归于儒家,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具有以下历史意义:

解放了人的思想: 在程朱理学高度僵化的时代,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内在的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由和活泼的精神出路。
促进了个人主义的萌芽: 虽然王阳明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者,但他的思想中蕴含着对个体主体性、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的重视,为后来近代思想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阳明心学不仅在中国,还在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这些地区重要的思想思潮。

3. 实践上的卓越成就:

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实践家。

军事才能: 他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剿灭广东、广西的盗匪等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用兵之道常常出奇制胜,强调心理战和因势利导,与当时流行的呆板的战术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军事策略常常与他的哲学思想相结合,例如“心即理”让他能够灵活应变,而“知行合一”则让他能够身先士卒,将理论付诸实践。
政治改革: 他在担任各地官员期间,也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劝农桑、兴水利、办教育等,注重民生,颇有政绩。
教育家与传播者: 王阳明一生讲学不辍,门人弟子众多,将他的思想传播到各地,形成了庞大的阳明学派。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哲理,使得心学能够广泛地被接受和实践。

4. 文学上的造诣:

王阳明的诗文也颇有建树,他的文章雄健而富有文采,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美感。

局限性与争议:

当然,评价王守仁也需要看到其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历史上围绕他的争议。

唯心主义的可能弊端: “心即理”的强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忽略客观规律,或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现实之上。
对“格物致知”的批判可能导致知识局限: 虽然他认为心是万物之源,但对传统“格物致知”的否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科学探索。
历史评价的波动: 在其身后,阳明心学也曾遭受过一些批评和打压,直到清代才重新受到重视。

总而言之, 王守仁是一位集思想家、实践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他的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 历史上有谁可以和他比肩?

要找到能够与王守仁“比肩”的历史人物,需要考虑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创性、对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在实践领域的卓越成就。在漫长而辉煌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人物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比较和考量。

以下几位人物,在各自的领域或思想深度上,可以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与王守仁“比肩”:

1. 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为何可以比肩:
思想的奠基性与原创性: 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至圣先师”,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他提出的“仁”、“礼”、“忠”、“恕”、“孝”、“悌”等概念,构成了儒家思想的基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思想的实践性与生命力: 孔子的思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他的教育理念也影响深远,“有教无类”的思想至今仍被推崇。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孔子开创了一个思想的时代,后世的孟子、荀子等都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即使在王守仁的时代,人们的许多思想观念仍根植于孔子所奠定的基础之上。
与王守仁的比较:
不同之处: 孔子是开创者,是“立”学,其思想更注重外在的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强调“克己复礼为仁”。王守仁是发展者和创新者,他的心学更注重内在的精神世界和个体的自觉,强调“致良知”。
共同之处: 两者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极具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都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并且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孔子是思想的源头,王守仁是思想的活水源头之一。

2. 孟子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为何可以比肩:
思想的深化与创新: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尤其是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深刻的哲学内涵,并对后世的中国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出的“民贵君轻”、“仁政”等政治思想,也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辨的深刻性: 孟子善于运用辩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其思想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与王守仁的比较:
不同之处: 孟子将“性善”作为核心,强调“养浩然之气”来保持善性。王守仁则将“良知”视为心之本体,强调“致良知”的实践过程。孟子的“性善”是一种天生的状态,而王阳明的“良知”则需要通过实践去“致”。
共同之处: 两者都对人心和道德的内在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并强调了人的道德主体的作用。王守仁的“良知”概念,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孟子的“性善论”的哲学基础。

3. 庄子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为何可以比肩:
思想的独创性与哲学深度: 庄子是先秦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齐物论”、“逍遥游”等思想,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强调“道”的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人生的超脱和自由,其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超越性。
对士人精神的影响: 庄子思想所倡导的自由精神、超脱世俗的态度,成为了许多中国士人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
与王守仁的比较:
不同之处: 庄子思想更侧重于超越和自由,追求与“道”的合一,强调“无为”。王守仁思想则更侧重于“济世”和“致用”,强调在事功中实现自我价值。
共同之处: 两者都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都强调内在的觉醒和精神的自由。王阳明对佛禅的吸收,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庄子思想的某些超越性精神相通。

4. 陆九渊 (1139年—1193年):心学的开创者之一

为何可以比肩:
“心即理”思想的先驱: 陆九渊与朱熹并称为“二陆”,他是宋明理学“心学”的开创者之一,提出了“心即理”的观点,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对王守仁的直接影响: 陆九渊的思想是王守仁心学的重要思想渊源。王守仁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即理”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良知”等更具实践性的理论。
与王守仁的比较:
不同之处: 陆九渊的心学相对而言更偏向于哲学思辨和静坐体悟,其“致良知”的提法尚不完备,缺乏王守仁那样明确的实践导向和行动力。
共同之处: 两人都将哲学研究的焦点转向内心,都强调了心的本体性和重要性。王守仁可以说是在陆九渊的基础上,将心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完善和具有实践意义的阶段。

总结: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和重要发展者,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庄子则代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另一个高峰,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影响深远。

如果从对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程度来看,王守仁与孔子、孟子处于同一层级,都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并且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如果从思想的原创性和哲学深度来看,庄子也可与之相提并论。

如果从心学的发展脉络来看,陆九渊是王守仁的先驱,王守仁是将心学发扬光大,使其更具实践性的代表人物。

因此,将王守仁与孔子、孟子、庄子等思想巨匠相提并论是恰当的。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的巨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宝库贡献了极其宝贵的财富。王守仁以其“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以及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实践,在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这些伟大的先贤一样,都达到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高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点微小的工作。

王守仁 1472-1529

达芬奇 1452-1519

马丁 路德 1483-1546

哥白尼 1473-1543

哥伦布 1451-1506

麦哲伦 1480-1521

地球上70亿人,拿以上6个人去问问,谁的影响更大?

评价一个人肯定要有尺度。

以儒学的尺度,王守仁自然极高。

然而以人类文明进程的尺度呢?


你追求内圣外王,人家追求星辰大海

你能出将入相,人家能环球航行

你有知行合一,人家有人性觉醒

明清人口远超宋元,几亿人活下来,是该感谢王守仁的心学,还是该感谢美洲的土豆玉米?



补充:

原问题历史上及国际上有谁能跟王阳明比肩。

我也尊重王阳明,无意否认他的成就。

但动不动就古往今来,超凡入圣什么的评价,

我就列举几个同时代的凡人看看,他怎么超?

就说三不朽,立德是儒学特色就不说了。

发现新大陆 算不算立功?

日心说算不算 立言?


最后更新:

没想到吐个槽这么多人赞,一时间受宠若惊。

详细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这毕竟不是我的专业,个人愚见难免偏颇,但求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其实传习录我自己是通读过的,也敬仰王阳明的学识。王阳明生平我也有所了解。但正因为了解,才要思考这个问题:既然王阳明这么牛,为啥恰恰从他们那代人开始,中国被西方甩开差距了?

王阳明之前,还有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格里历早了几百年;有郑和下西洋,比大航海早了近一个世纪。

而王阳明之后,历法修订就要利玛窦汤若望这些传教士帮忙了,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开普勒差不多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了。

天文、地理和航海,就是那个时代的高科技。而从王阳明那一代人之后,中国再也没有领先过。可以甩锅给皇帝,然而皇帝的决策不受这些士大夫们影响吗?

我列举的王阳明同时代的人,看似不同方向,其实很具有代表性。

有人说行业不同,这是典型的以今度古。

行业细分是近代以后的事情。那个时代的知识阶层,几乎什么都干。譬如徐光启就是科考出身,照样能翻译几何原本。

哥白尼路德都是教士,教士们接受基督教的教育,掌握文化知识,享受教会的福利,然后反过来忽悠普通民众,收取赋税养活教会和他们教士阶层。

王阳明所代表的士大夫阶层,接受儒学的教育,掌握文化知识,享受皇权体系下的福利,然后反过来统治民众,收取赋税养活皇权和他们士大夫阶层。

东西方虽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但知识阶层(教士和文人士大夫)所起的作用却非常相似,且各自延续千年之久。

但到了王阳明这代人,却呈现了不同的走向。

马丁路德所代表的宗教改革,事实上将教会体系打开了缺口,之后教会的影响力逐渐缩小,不能对世俗生活全面控制,直到今天成了“一个上帝,各自表述”的状况。虽然这个过程极其漫长,但路德撕开了口子,才有后来的事情,摆脱了教会,才有了新教,才有民族国家,才有共和国的建立。而中国意识到要反皇权反孔教建共和,都是几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达芬奇所代表的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推崇所谓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解放、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个过程绵延几百年,潜藏于艺术形式中,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了人民的观念,唤起了人性的觉醒,也才有后面的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达芬奇后面是莎士比亚歌德,是伏尔泰卢梭康德,是黑格尔马克思。有人说近代不少人俯首拜阳明,那也不看看多少人俯首拜三色旗,俯首拜马克思。我们一般也挂马恩列斯毛的头像,而孔孟朱王恐怕很难再被挂在最高地位上了。中国大规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礼教对人性束缚,已经是五四时期的事情了。

哥白尼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强调真理面前要较真。哥白尼过世后不久,伽利略降生,伽利略过世后不久,牛顿降生。这一条线,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哥伦布和麦哲伦,肯定很多人瞧不起,恰恰这种瞧不起的人,才是中国最缺的。他们所代表的,就是那些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敢于冒险的人,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他们后面,跟着的是五月花号,富兰克林,卡耐基,爱迪生这些人,为了赚钱奋斗终生,敢于尝试新东西,无所不用其极。中国有钱的商人也不少,但区别在于:企业家们是靠自己去冒险发现新天地、创造更多财富,哪怕破产了也会继续找新方向努力,而中国的商人们,往往是背靠权贵从其他人手上聚敛更多财富。所以我们文化历来瞧不起敛财的商人,而西方文化推崇创造财富的企业家,根本问题是这就是两类人。

明清两朝的士大夫阶层,没有能力去挑战皇权体系和礼教传统,没有魄力在事实层面较真探索真理,没有勇气去尝试探索新事物创造社会财富,零散有一些文艺作品但大都是落魄文人所做、被他们鄙视认为不入流,到了张之洞这代人,还固守所谓的中体西用。直到近一百年,才有真正的批判和反思。

另外就是儒学所追求的道德完人,完全是否定人性,也忽视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最终导致的问题往往就是虚伪。譬如,李自成们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儒学从来没有真正的正面回答过。王阳明是幸运的,他所处的年代还没到马尔萨斯循环的末期,所以叛乱还能镇压得下去。到了明末那种灾民四起的时候,再怎么此心光明、知行合一也摆不平。

在我看来,牛爵爷争名夺利硬怼一群人,爱迪生机关算尽却输得底掉天,比王阳明这样的人有意思多了。也正是这些争名夺利、有意思的人的努力,人类才开始摆脱马尔萨斯循环。

很多读过一点书的人,追念王阳明,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把自己当做士大夫阶层来看了。读了圣贤书,能成人上人。

但是大明大清都已经亡了。

人人生而平等,读点书的人,并不比没文化的人高贵。

最后,再强调一次,我并没有贬低王阳明,只是没必要神化他。

他在他的体系下已经做到极致,但他所处的体系本身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方向错了,越努力走得越偏。

如果他能站到今天我们的视角下看那个时代,我相信他也会改换努力的方向。

user avatar

古代有文庙、武庙的,看看当年饱读诗书的进士们的评价就知道。

王阳明属于先儒,祭祀的第4等级。和他时代较近,齐名且大家熟悉的,至少有顾炎武、王夫之。

至于常常和他拿来比的曾国藩,1919年的77人版先儒中也没有入选。所以说他们两个人齐名,根本名不副实,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明显大于曾国藩。

将王阳明和孔、孟、朱并列,那完全是捧杀。王阳明和这三位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孔是最高级,孟是亚圣,而朱熹属于第二级十二哲,是12人中唯一非孔子面授弟子。

另一方面王阳明的武功是完全不入流,拿他和诸葛亮比,他自己好意思么?诸葛亮是唯二同时入选文庙和武庙的人物,其中武庙属于十哲。

user avatar

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堪称一代名臣。明隆庆二年(1568),诏赠新建侯(此前,正德十六年即1521年已被封为新建伯且立牌坊),谥文成,颁铁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联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关于王阳明客观评价,大多是至高的。

《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他的同乡、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称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清初学者魏禧说:“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清代著名学者王士慎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中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低首拜阳明”七字。

钱穆把王阳明的《传习录》归为七本“中国人所必读的书”之一。

郭沫若在《王阳明礼赞》中说:“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

user avatar

对于王阳明的武功,人们知道最多的就是平定宁王之乱,但这场战争里王阳明真正厉害在哪呢?

在王阳明指挥下,以各地知府、县令、通判、推官为主要领兵官的明军对阵宁王叛军,最让人震惊的,不是时间长短,不是以少打多,也不是仓促反杀,而是恐怖的战损比。

调集出战总兵力:14243人

斩首叛军:4459颗

俘虏叛军:6279名

叛军损失合计:10738(最低值)

阵亡明军:68人

嘶(倒吸冷气)~此子,恐怖如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评价王守仁?历史上有谁可以和他比肩?王守仁,即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阳明心学,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千古圣人”、“明代圣人”。评价王守仁,需要从他思想的独创性、实践性、影响力以及他在不同领域的成就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评价一个人的颜值,其实就像是在品尝一道菜,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和偏好。甜仇的颜值,在我看来,是一种带着点儿邻家女孩的亲切感,又不失精致的风格。她的眼睛很大,很有神,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会带着点儿弯弯的弧度,让人觉得很舒服,也很有感染力。鼻梁挺直,嘴唇的形状也很好看,不是那种夸张的美,而是很耐看的那.............
  • 回答
    王守仁,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先生,除了他那深邃的哲学思想之外,在书法艺术上也颇有建树,是明代中期一位不可忽视的书法大家。要评价王阳明的书法,我总觉得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个“大思想家附带的技能”。他的书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种外在的修饰,不如说是他内心世界和哲学理念的一种自然流露。你看他的字,总.............
  • 回答
    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这位明代赫赫有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评价王守仁,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个单一的身份上,他的多重才华和深邃思想,使得他的形象立体而丰富。首.............
  • 回答
    王中林院士(Zhou Nan)作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在纳米技术、超材料、量子电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关于他是否“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需要结合其研究方向与学术成果进行具体分析。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王中林院士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关联王中林院士的主.............
  • 回答
    关于王思聪评论“半藏森林”的具体事件,目前公开资料中并未明确记载他对此地的直接评论。因此,这一问题可能存在信息混淆或误解。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背景和相关讨论: 1. “半藏森林”的背景半藏森林(Hanzō no Mori)是位于日本东京都涩谷区的一处自然景观,以樱花树和绿意盎然的环境著称,是东京.............
  • 回答
    王冰冰是中国近年来互联网文化中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争议性的网红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走红与网络时代的传播逻辑、地域身份认同以及公众对“接地气”文化的消费需求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她进行详细分析: 一、成名背景:从平凡到爆红的偶然性王冰冰原名王冰冰(或称“大美冰冰”),2019年因一段拍摄于哈尔滨街.............
  • 回答
    王思聪因携带弓箭和不配合调查而被警方带走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涉及到法律、社会影响、个人行为等层面。要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事件的发生与细节(已知信息):首先,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和媒体消息,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时间与地点: 通常发生在某个特定日期.............
  • 回答
    王辰院士提出的“主诊医生负责制”:评价与对年轻医生成长的意义王辰院士提出的“尽快建立主诊医生负责制”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要评价这一制度的利弊,并分析其对年轻医生成长的具体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如何评价王辰院士提出的“主诊医生负责.............
  • 回答
    王思聪连发三条微博怒怼吴秀波,可以说是当时网络上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吴秀波的“人设”崩塌: 在这次事件之前,吴秀波已经因为“小三门”事件而声名狼藉。他被指控与一名年轻女演员陈昱霖存在不正当关系,并最终导致陈昱霖被判刑。这一事件.............
  • 回答
    王垠的博文《未来计划》是一篇非常有争议且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内容、表达方式、潜在影响以及它所暴露出的社会现象。核心内容梳理: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王垠在这篇博文中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和“未来计划”: 对“内卷”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王垠对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
  • 回答
    王一博的街舞水平,可以用“基础扎实,风格鲜明,进步显著,且具备一定商业价值和影响力”来概括。要详细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技术功底与基本功: 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石: 王一博在街舞领域拥有多年的练习和积累,其街舞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他可以驾驭多种舞种,并且在一些基础动作上(如身体控.............
  • 回答
    王自如参与蔚来全新ES8交付直播并成为车主,蔚来此举在营销层面具有多重解读和影响,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一、 蔚来此次营销的策略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蔚来在此次营销中想要达到的目标: 提升品牌声量和话题度: 王自如作为科技数码领域的知名KOL,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他的参与能够迅.............
  • 回答
    王思聪转发花千芳微博并发表“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其中涉及到个人观点、社会现象、价值观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背景及王思聪的言论本身 花千芳的微博内容: 要评价王思聪的言论,首先需要了解花千芳的原微博内容。如果花千芳的微博是在批评某些人的言论.............
  • 回答
    王垠在微软的“罢工”事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技术人员的权利、公司文化、内部沟通以及个人表达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脉络。王垠(Wang Yin)是微软的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他在2017年左右,在微软内部的通讯.............
  • 回答
    要评价《王垠:C 编译器优化过程中的 Bug》这篇技术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篇技术文章(通常指的是王垠在其博客或其他平台发表的关于 C 编译器优化问题的讨论)的核心在于揭示编译器在进行复杂优化时可能引入的软件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对程序行为的潜在影响。文章的核心内容与主要观点:王垠在其.............
  • 回答
    王垠的新博文《我看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一个相对深入、个人化且不落俗套的视角来看待自动驾驶技术。与其他技术评论文章可能侧重于参数、速度或市场份额不同,王垠的博文更关注的是技术的本质、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他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下是我对这篇博文的评价,力求详细:一、 核心观点与分析深度: 聚焦“.............
  • 回答
    王垠的这篇《写书计划》博文,给我的感觉颇为复杂,既有他一贯的风格——直率、不加掩饰,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更加务实和深沉的态度。与其说是“评价”,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解读”,尝试去理解他在这篇文章中所传递的思考和意图。篇幅与结构: 文章不长,但信息量不小。他没有大肆渲染,而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方式,将自.............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公众人物的私人生活和舆论导向,评价上需要更全面和细致的分析。将王力宏五年三胎视为“渣男”,而周杰伦八年三胎视为“响应国家号召”,这种对比背后可能存在双重标准和信息不对称。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王力宏五年三胎被指责为“渣男”的可能原因:王力宏与李靓蕾的婚姻关系在2021年底因为李靓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