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王垠新博文《未来计划》?

回答
王垠的博文《未来计划》是一篇非常有争议且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内容、表达方式、潜在影响以及它所暴露出的社会现象。

核心内容梳理: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王垠在这篇博文中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和“未来计划”:

对“内卷”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王垠对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内卷”现象表达了极度不满和抵触。他认为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被消耗在低水平的重复竞争中,导致了普遍的焦虑和低效。
对“躺平”的解构与超越: 他不赞同简单的“躺平”,认为那是一种消极的逃避。他提出的“躺平”是一种更主动、更具战略性的选择,旨在摆脱无效竞争,追求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与工作。
追求“高维度”的生活与工作: 这是他计划的核心。他希望摆脱“低维度”的泥沼,进入一个更注重创新、创造、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高维度”空间。这包括:
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 尤其是在他擅长的编程和操作系统领域,他希望能够实现技术上的飞跃,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生活方式的转变: 从忙碌、焦虑的生存模式,转向一种更从容、更有品质、更注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的丰富: 追求知识、艺术、哲学等,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对现有体制和环境的批判: 他对当前社会运行的某些机制,如教育、就业、评价体系等,表达了明显的批判态度,认为这些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内卷”。
“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愿景: 他不止一次地表达了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雄心,但这种雄心并非为了迎合世俗的成功标准,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评价的维度: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未来计划》进行评价:

1. 思想深度与前瞻性:

积极方面: 王垠的文章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问题——“内卷”。他并非简单地抱怨,而是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思路。他的“高维度”概念,虽然抽象,但指向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更高层次生活状态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前瞻性,符合当下人们对更深层意义的探索。他批判了低效的竞争,倡导创新和创造,这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积极意义。
局限性/争议点: “高维度”的定义相对模糊,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景,缺乏具体的实现路径。他的批判有时显得过于绝对和情绪化,忽略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个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种理想化的追求也可能被解读为脱离现实的空谈。

2. 表达方式与个人风格:

积极方面: 王垠的语言风格一向是犀利、直接且充满个性的。他敢于直言不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点,这吸引了一部分认同他的读者。他的文章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哲学思辨,这使得他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争议点: 他的表达方式也常常带有攻击性、情绪化和绝对化的色彩。这种风格容易引起争议,也可能让他的一些观点被边缘化或被误读。有时,他过于强调个人的“清高”和对“俗世”的鄙视,容易被视为傲慢。

3. 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与影响力:

积极方面: 王垠敏锐地捕捉到了“内卷”这一社会痛点,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他的文章触动了很多正在经历“内卷”的人们,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他能够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种社会影响力是不可否认的。
争议点: 他的解决方案,即“高维度”的追求,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存在疑问。他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级的讨论,而非能够带来系统性变革的动力。

4. 对“天才”与“普通人”的讨论:

积极方面: 王垠的个人经历,尤其是他在技术上的成就,让他有资格谈论“天才”的困境和追求。他关注的是如何让有才华的人不被埋没,不被低水平的竞争所消耗,而是能够实现他们的价值。
争议点: 他在文章中似乎将自己置于一个“天才”的特殊位置,他的“未来计划”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他个人的能力和追求展开的。这使得普通人很难直接套用他的模式。他的成功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性,这是一个需要打上问号的问题。他的某些论调可能被理解为是在为自己的“不合群”或“不顺从”辩护。

5. 实际可操作性与社会责任:

积极方面: 王垠提出的“摆脱低维度竞争,追求高维度生活”的理念,如果能够被理解为一种积极的自我提升和价值重塑,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倡导的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对社会是有益的。
争议点: 他的计划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宣言和理想,对于如何在现有的社会体系中实现这种“高维度”的转变,他提供的指导非常有限。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如果他能够更具体地阐述如何帮助更多人摆脱困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理想层面,其意义会更大。

总结性评价:

王垠的《未来计划》是一篇 充满思想张力但又极具争议 的文章。

优点在于:

深刻洞察社会痛点: 准确地抓住了“内卷”这一核心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提出超越性思考: 倡导摆脱无效竞争,追求更有价值和精神层面的生活与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展现鲜明个人风格: 敢于直言,表达独特,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缺点和争议点在于:

理想化与现实脱节: “高维度”的描述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现路径,尤其对于普通人而言。
表达方式的局限性: 情绪化、绝对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招致误解和批评,削弱了部分观点的说服力。
个人天才论的色彩: 过于强调个人的特殊性,可能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模仿。
对社会责任的模糊: 更多的是个人理想的表达,对于如何帮助社会群体共同进步的着墨较少。

总而言之, 王垠的《未来计划》是一篇能够引发广泛讨论的博文。它成功地激起了人们对“内卷”现象的思考,并提供了一种对个体价值实现的另类解读。然而,它的理想化、抽象性和独特的个人视角,也使得它难以成为一个普适性的行动指南。对于读者而言,可以从中汲取对现有社会的反思,并思考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但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他的文章,就像他本人一样,总是在挑战着既有的框架和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每当王垠发博客的时候,我就很兴奋,常常搬个小板凳坐在那里等着看大家嘲讽他。

对每一个年轻的程序员来说,王垠的中二,一定给他们略显枯燥的职业生涯带来过很多喜感。

也许很多人的印象里,王垠始终就是那个中二青年。但有谁知道,王垠已经年近四十了,也许我们得称呼他叫老王了。

自从锤子手机降价之后,情怀已经一钱不值。但我还是忍不住煽情,一个四十岁的男人,依然动不动就在吹技术的牛逼,这不正是一种执着么?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都是俗人,也最终会俗不可耐。也许四十岁的时候,我们会吹牛说自己睡了多少女人,自己占了多少便宜,又有谁会愿意吹牛说自己技术如何如何牛逼呢?我们中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说,我四十岁时候还能为了技术问题和人撕逼?

我承认,老王看起来像个傻B,但正是这个傻B陪我们度过了青春的岁月,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

老王老了,不知道他女朋友读艺术学校毕业了没有?不知道他结婚了没有?不知道他有没有孩子?

很多人,当你第一眼看到,你知道他是个傻B,但很多年后,你再看,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可爱的傻B。

所以说时间有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你早已没了当年的戾气,甚至你还希望他就这么永远傻B下去,因为如果这样,起码你会有种慰藉,任时光匆匆,有些人始终没变。

老王说他穷,我有些心酸,虽然我觉得老王很二,虽然我觉得如果老王能发财真是见了鬼了,但他的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他没有拿到应得的那份薪酬,我心里有种复杂的感情,不知道是为了老王,还是为了自己。

总之,仇怨总会散去,感念却能长存。希望老王能够拿到他应得的待遇,希望他能够改善生活,希望他能快乐起来,希望他能继续撕逼。

也许几十年后,我看着老王当年的博客乐得哈哈大笑,我的孩子会很疑惑,爸,这个2b有那么可笑吗?我会学着李鸿章在《走向共和》里的口吻对我的孩子说,一代人只能有一代人的笑料,你没经历过我们的生活,你不懂。

我黑了王垠很多年,他快乐,我就悲伤,但他悲伤,我就更加悲伤。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样的感情,我很烦他,但也离不开他,因为从我踏入这个行业开始,唯有他始终与我相伴。

致那些年我们一起黑过的王垠。

user avatar

虽然这里一群人表示他的水平好牛逼国内的公司赶紧跪舔……但是如果他真的空降成为你的同事天天用看傻逼的眼神看着你,然后在博客里把你们从团队到公司指名道姓全都鄙视一通,估计不出一个月你也希望他赶紧走人的。站着说话就不要不腰疼了,被他嘲笑的人不是你,你才会指责其他人不懂得赏识这个“天才”,就算水平再低,我是想不出来自尊心是有多低的人才会愿意天天被当成傻逼看,指名道姓地嘲笑和羞辱的,就好比长得丑不等于不介意别人天天指着你的鼻子笑你丑。王垠就像一个村里颜值最高的人,天天被自己帅醒,然后挨家挨户地笑别人丑,完了还在纳闷为什么没有人来跪舔,然后归结为肯定是因为这群丑人嫉妒他的美貌,而不曾想丑人也是有自尊心,不喜欢被嘲笑的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喜欢这种性格,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真正降临到你的身边,避之唯恐不及。这种奇怪的崇拜就跟花季少女花痴入江直树一样,但你身边真要出现这样一个看所有人都跟蝼蚁一样的家伙,甭管颜值再高脑袋再好用再多才多艺,你都不会想在他身边多呆一秒钟的。很多人只是希望自己有这个胆量辱骂自己的同事和老板,但其实没这个胆子,只好把自己的懦弱寄托在这个偶像身上,然后神话他的一切,来找心理安慰而已,却没有意识到如果这种品格被无限放大之后,就不叫正直敢言了,那叫惹人生厌,凡人讨厌这种人,就跟凡人们讨厌喜欢拨弄口舌的农村妇女和全世界都欠他钱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性质,再高超的学术和技术水平也没法让这种人和凡人和睦相处的。

技术水平是一回事,人品是另一回事。在公司里工作,虽然程序员对人品的要求不算高,但也是有下限的。骂骂极品同事很正常,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像这样呆一个地方就开一个地图炮,连续开了十几年的,自己肯定也有毛病。这个态度要是去做国内的医生,早就不知道死了几百次了吧?对这种人来说正确的选择肯定不是继续呆在“公司”这种落后的体制里为他看不起的人打工,每天跟一群在他眼里就是纯傻逼的人为伍,为什么那么聪明的人非得这么死脑筋要在商业公司这种不适合他的环境里工作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