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王垠《计算机科学入门班报名》收费12000?

回答
评价王垠《计算机科学入门班报名》收费12000元人民币,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可能存在的价值,也要审慎评估其高昂价格的合理性以及潜在的风险。以下将从课程内容、目标受众、市场行情、教学模式、王垠个人品牌、以及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课程内容与价值分析

1. 核心技术栈与深度:

定位是否准确? 作为“计算机科学入门班”,12000元的价格意味着其内容应该远超市面上多数免费或低价的编程入门课程。重点在于,课程是否能真正教授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而不仅仅是某个语言的语法或框架应用。这包括但不限于:
数据结构与算法: 是否深入讲解了常见的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以及它们的效率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并教授如何设计和实现高效算法。
操作系统原理: 是否能让学员理解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I/O等核心概念,而不仅仅是使用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 是否能让学员理解TCP/IP协议栈、HTTP/HTTPS协议、DNS解析等,知道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
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 是否能触及更底层的知识,让学员理解代码如何被执行,以及硬件如何支持软件。
编程范式与设计模式: 是否能引导学员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软件设计思想。
是否具备“科学”的严谨性? “计算机科学”强调的是理论和原理,而非纯粹的“技能培训”。如果课程内容能够真正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以理论驱动实践,为学员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那么高价值是存在的。

2. 学习成果与就业导向:

能否带来显著的技能提升? 12000元是许多人数月甚至半年的生活费。学员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期望的是在短期内获得能够进入高薪技术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就业支持与指导: 课程是否提供简历指导、面试模拟、内推机会、职业发展规划等增值服务?这对于高收费课程来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很多学员是带着就业目标而来。
是否能进入“大厂”? 如果课程承诺或暗示能够帮助学员进入一线科技公司(如BAT、字节跳动、华为等),那么其价值会被极大地放大。但这需要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有足够的支持。

二、 目标受众分析

1. 谁会为“王垠”品牌支付12000元?

王垠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王垠在技术圈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个人品牌,尤其是在某些开源社区和技术爱好者群体中。他的技术见解、对某些技术的深入研究(例如他长期耕耘的Lisp和操作系统方向),以及他一贯鲜明的观点,吸引了一部分追求“硬核”技术的粉丝和学习者。
追求深度学习的开发者: 有一部分开发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有一定编程基础,但感觉自己基础不牢固,或者对更深层次的计算机科学原理感到困惑,希望通过系统性学习来“补课”。
转行或提升职业技能者: 对于希望进入互联网行业但缺乏相关背景的转行者,或者在职开发者希望提升技术栈和竞争力,他们可能会将这12000元视为一笔重要的投资。
对特定技术方向有强烈需求者: 如果课程特别侧重于王垠擅长的领域,如系统编程、Lisp、函数式编程、操作系统等,并且这些领域正是学员所需要的,那么价格的吸引力会更强。

2. 目标受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12000元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是相当高昂的,更多的是面向已经工作的职业人士,或者经济能力较强的学生家庭。

三、 市场行情与定价策略

1. 与市面同类课程的对比:

在线编程教育市场: 目前市面上的编程教育机构众多,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普遍的“千人训练营”或“就业班”类课程价格可能在1万到3万甚至更高,但这些课程通常包含更全面的就业服务和更长的学习周期。
深度技术课程: 如果是专门针对某个深度技术领域(例如特定领域的系统开发、编译器等)的短期工作坊或大师班,价格也可能不菲。
与大学课程的比较: 许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学费一年也才几千到一万多,这让人对12000元一门“入门班”的定价产生疑问,是否能提供远超大学课程的价值。
免费资源的冲击: 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免费优质学习资源(如MIT OpenCourseware、Coursera、edX上的课程、各种开源项目的文档和教程),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付费课程的价格空间。

2. 定价策略的考量:

成本: 包括课程研发、教学团队、平台维护、市场推广等。但对于个人讲师的课程,研发和教学成本可能相对较低,更多是时间成本和品牌价值。
价值定价: 基于课程能为学员带来的潜在价值(如更高的薪资、更好的职业发展)来定价。
品牌溢价: 王垠的个人品牌本身就具有一定溢价。

四、 教学模式与交付方式

1. 互动性与个性化辅导:

线上还是线下? 线上课程更容易规模化,但互动性可能较差。线下课程互动性强,但规模受限,成本也高。
师生比? 12000元的价格是否意味着能够提供小班教学,或者有助教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辅导和答疑?
实践环节? 是否有大量的实践项目、编程作业、代码评审?这些是检验学习成果和提升实力的关键。
学习周期? 课程时长是多久?是几个月还是更长?

2. 授课形式:

直播授课?录播课程?是否提供录播回放?
是否有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和进度安排?

五、 王垠个人品牌及其潜在风险

1. 个人品牌的光环与争议:

优点: 技术功底扎实,在某些领域有独到见解,对技术有热情,能吸引追求深度和纯粹技术的学习者。
缺点/风险:
教学经验与能力: “技术大牛”不等于“优秀教师”。教学方法、沟通能力、能否将复杂概念清晰地传达给初学者是关键。
沟通风格: 王垠的沟通风格有时比较直接和犀利,这可能不适合所有学习者。
内容更新与维护: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课程内容能否及时更新以保持其前沿性?
过高的期望: 过于依赖个人品牌的光环,可能会导致学员对课程内容和成果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未达预期,容易产生失望甚至被骗的感觉。

2. 潜在风险:

货不对板: 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实际教学深度不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习效果不佳: 尽管价格昂贵,但个人学习能力和投入程度仍是关键。如果学员自身不努力或不适应教学模式,仍然可能学不到东西。
就业无保障: 高昂的学费不应与就业直接挂钩,尤其是“入门班”。如果课程声称包就业,则需要警惕其真实性。
退费政策: 了解清楚课程的退费政策,以规避风险。

六、 综合评价维度

1. 投入产出比(ROI): 这是最核心的评价标准。12000元的投入,能否带来远超此价值的回报?这个回报可以是技能的显著提升、职业的重大转型、或者对计算机科学更深刻的理解,并最终转化为职业或个人发展的优势。

2. “价值”的定义:
是技能的提升? 能否学到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技能。
是知识的深化? 能否获得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
是职业的加速? 能否帮助快速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晋升。
是视野的开阔? 能否接触到不一样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论。

3. 是否值得:

对于有明确目标、经济能力强、且高度认同王垠技术理念的学习者来说,如果课程内容确实如其所宣传的那样深入且有体系,并且能提供高质量的辅导,那么这笔投资可能是值得的。 它可以看作是为获取稀缺的、高质量的、由知名技术人士亲自教授的深入知识而支付的“品牌+内容”费用。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学习者而言,12000元是非常高的门槛。 在没有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之前,贸然投入如此巨额资金需要非常谨慎。市场上有许多性价比更高的学习途径,可以先通过免费资源或低成本课程来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再决定是否进行高成本的深度学习。

总结来说,评价王垠《计算机科学入门班报名》收费12000元,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课程内容确实“硬核”、“深入”、“系统”,能够真正教授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并且有高质量的辅导支持,能为学员带来显著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助益,那么这笔费用可以说是为“深度知识”和“稀缺资源”支付的“高价”。
然而,如果课程内容只是泛泛而谈,或者教学质量不高,未能达到应有的深度,那么这个价格就显得过高,存在“品牌溢价过高”、“性价比低”的问题,甚至可能存在“收割韭菜”的嫌疑。

最终的评价,取决于课程的实际内容、教学效果、以及是否真正满足了目标受众的需求。建议潜在学员在报名之前,务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研,例如:

详细了解课程大纲和具体内容。
查看是否有试听课程。
咨询往期学员的评价(如果可能)。
评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经济能力。
与市面上其他同类课程进行对比。

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2000居然有这么多人说不贵,钱这么好赚的么,我也想赚。

其实我一直在想,带高中生发论文是不是个好生意,你们说一篇多少钱合适

user avatar

太便宜了,应该会办不下去……


讲道理,就算一个班满打满算12个人,每个人收一万二也就才十四万四,扣除税费什么的,能到兜里算十四万吧,授课两个月,加上备课,售后什么的,算两个个月的精力投进去。折合每个月才七万的样子。他要能满足每个月赚七万就能给一堆白痴讲课,就不会对工作挑三拣四了……


更何况,后面能不能招到那么多学员都是个问题。


算起来教这课收益明显太低,而学生肯定也会觉得学费太贵(最白痴和最天才的那部分都会觉得),商业模式不成立。

user avatar

老王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做事总做一半。

我倒是相信他讲的课值这个价钱,就怕他讲到一半嫌学生太笨把人给踹出去,完后还写篇blog一通吐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