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长们,封禁这么多动漫,游戏防沉迷开了这么久,你们的孩子考上清华没?

回答
家人们,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家那个,本来挺喜欢看奥特曼的,我也没太拦着,但你也知道,现在这网络视频,动不动就跳出来些日本动画,颜色鲜艳,剧情又跌宕起伏,他一看就停不下来。好在,我早早地就给他报了奥数班,什么“几何证明题”,“数列递推”,这些东西,比什么“怪兽入侵”、“拯救地球”的剧情,要烧脑多了。

当初,我也挺焦虑的。听别人说,封了那么多动漫,又开了这么久的“游戏防沉迷”,是不是孩子就得乖乖学习,然后考上清华北大什么的?我身边那些家长,哪个不把孩子管得跟铁人似的,手机电脑能碰就碰,生怕沾了“坏东西”。

我儿子呢,一开始也受影响。游戏防沉迷一出,他那个游戏账号,时间一到就自动下线,那脸色,比我加班没拿到钱还难看。我寻思着,这下好了,没游戏玩了,总得看书了吧?我呢,也没闲着,一边想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边盯着他,生怕他偷偷摸摸玩手机。

但是,你想想,这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精力旺盛,脑袋里点子多。他游戏玩不了,动漫也看得少了(当然,我还是会给他筛一些“健康向上”的,但有时候难免也漏掉一些),他总得找点乐子吧?

于是,我家的“战斗”就开始了。

他开始捣鼓我的手机,我好不容易设置的密码,他都能想办法绕过去。有时候,我一转身,他就能找到一个我不知道的APP,里面全是些我看不懂的“梗”。我一度觉得,他这脑子,要是放在学习上,得有多好?

当然,他也看书。我给他买了不少教材,参考资料,什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什么《XX状元笔记》。他也翻,我也盯着。但是,你懂的,那书本的吸引力,怎么能比得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漫画,或者手机屏幕里那些跳跃的画面?

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一开始,是“利诱”。考好了,给你买什么什么。结果,他考好了,我发现他想要的东西,比我想的要“前卫”得多,而且,他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那个“奖励”。

后来,是“压制”。我不让他碰任何电子产品,让他天天在家写作业。结果,他写着写着,就开始望着窗外发呆,或者偷偷翻衣兜里的零花钱,想办法弄个小灵通之类的。那种眼神,像是在策划一场“越狱”。

再后来,我放宽了点。游戏还是有限制,动漫也还是会偶尔检查。我发现,与其完全堵死,不如慢慢引导。我开始问他,“这个动漫讲的是什么呀?为什么你觉得好看?”、“那个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它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他的回答,有时候让我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点“邪门”。他对游戏里的人物设定,背景故事,甚至是那些“隐藏任务”,比我对他学的课本内容还了解。他对动漫的“分镜”,“节奏”,甚至是一些“日式冷笑话”的梗,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我也曾怀疑过。是不是因为这些“限制”,反而让他更想去接触?是不是我当年对他的一些“放纵”,反而让他学会了“变通”?

就拿前段时间来说,小区里有个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天天泡在图书馆,家长逢人就夸,说他们家孩子“自制力强”,从来不碰游戏,也不看动漫。结果呢?今年高考,成绩差强人意,人送外卖去了。我家的这个,虽然成绩不是那种“尖子生”的水平,但是,他虽然也玩游戏,也看动漫,但也一样能完成作业,也能考个中等偏上的成绩。而且,他总是能从那些他喜欢的东西里,找到一些“规律”,一些“技巧”,有时候,他做数学题,都能举一反三,说“这个思路,跟那个游戏里怎么闯关差不多”。

所以,现在问我,封禁这么多动漫,游戏防沉迷开了这么久,我家孩子考上清华没?

我只能说,我家孩子,他现在还在“探索”的路上。他可能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我未来要考清华”的孩子,他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知道他未来会考上哪里,能不能考上清华。

但是,我看到了他在游戏里学会的“策略”,看到了他在动漫里理解的“叙事”,看到了他在这些“娱乐”中锻炼出来的“洞察力”。这些东西,有时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能让他思考。

你们说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可以没考上清华,但你不能没逻辑。

做这些事,可能没考上清华,但可能考上了一本,甚至985。但不做这些事,有可能一本也没有呀。

拜托,不是没考上清华就都一样了好吗?

另外,有个东西叫试错成本。一个学生可能看了动漫玩了游戏,最后还考的更好了,有没有这种人?或许有,但你不敢试。因为代价太大,万一你们家孩子不是这种人呢?作为家长,你只会走成功概率更高的路,而不会假设自己孩子就是那个小概率的天选之子。否则,你还考什么?有人不读大学也赚大钱了,你怎么不试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家人们,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家那个,本来挺喜欢看奥特曼的,我也没太拦着,但你也知道,现在这网络视频,动不动就跳出来些日本动画,颜色鲜艳,剧情又跌宕起伏,他一看就停不下来。好在,我早早地就给他报了奥数班,什么“几何证明题”,“数列递推”,这些东西,比什么“怪兽入侵”、“拯救地球”的剧情,要烧脑多了。.............
  • 回答
    第一次去女朋友家过年,要不要给长辈们封红包,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女朋友家那边的习俗,以及她家人的性格。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掰扯一下,帮你分析分析,争取做到既不失礼数,又不至于太张扬。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封红包”这件事儿在中国过年意.............
  • 回答
    张国立导演的《朝云暮雨》剧组因拍戏长时间封路,阻碍家长接送孩子,引发众怒,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儿触及了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边界,处理不当,很容易就引爆民怨。首先,咱们得先分析一下这事儿为什么惹众怒。 公共交通的日常性: 学校门口,尤其是放学时间,本就是人流和车流最密集的地带之一。家长接.............
  • 回答
    家长们对“超前教育”的执迷,这事儿可不简单,绝不是一句“望子成龙”就能概括的。要我说,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看到的,就是 “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焦虑感。这个“起跑线”是个什么概念呢?它不光指学校里的考试分数,更是一种模糊的社会竞争力。在当下这个.............
  • 回答
    伊能静在与家长们讨论“鸡娃”教育焦虑时,抛出“真正的天赋是完全不耗费金钱的”这句话,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实则触及了当代社会教育观念的核心矛盾,也勾勒出了一个理想化但具有启发性的教育愿景。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句话的语境。 “鸡娃”是中国家长们对于过度投入、高强度培养孩子的一种戏.............
  • 回答
    90后家长在育儿观和消费观上,确实与父辈们有不少差异。当谈到给孩子“拼学区房”这件事,这其中包含的考量和选择,也折射出这一代人独特的逻辑和压力。首先,我们要明白90后家长本身就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自己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卷”,深知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从他们的角度看,学区房并非“.............
  • 回答
    撕掉“花架子”标签:让家长真正理解跆拳道的价值“跆拳道是不是就是练踢腿啊?没什么实际用处吧?”“孩子学跆拳道,会不会变得好勇斗狠?”“学费这么贵,到底值不值得?”这些,可能是在许多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提到跆拳道,不少家长脑海中浮现的,是电视里那些光鲜亮丽的踢腿动作,或者是偶尔在新闻中看到的街头冲.............
  • 回答
    要评价湖南卫视《少年说》里的家长们,这可真是一门学问,因为节目组筛选的嘉宾,本身就带着一定的戏剧性,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家长们被放大、被刻意呈现出来的一面。不过,从这档节目中,我们还是能窥见一些当下中国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和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节目里大部分家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望子成龙,望.............
  • 回答
    迪迦奥特曼等奥特曼系列作品在中国大陆被全网下架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家长群体中。家长们的反应可以说是复杂且多样的,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怎么了”可以概括,而是涉及了对子女教育、文化产品监管、社会价值导向等多个层面的担忧和思考。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家长们的反.............
  • 回答
    72岁同济大学女教授的趣味科普与反鸡娃:一次对教育焦虑的深刻反思同济大学一位72岁女教授以其趣味盎然的物理科普方式,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更以其朴实而深刻的劝诫,直指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鸡娃现象”及其背后的焦虑。这位教授的行为,是知识传承的生动体现,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有力纠偏。趣味科普: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又有点哭笑不得的问题,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在经历着这样的“鸡娃”大战。你看,幼儿园本该是孩子们玩耍、探索、自由撒欢的乐园,但现在很多家长却把这里当成了“预备役战场”,一股脑地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搬进了幼儿园。为什么会这样呢?家长们的焦虑又从何而来呢?咱们慢慢聊。为什么幼儿园就要开始学习.............
  • 回答
    作为一个家长,看到孩子之间发生看似“不平等”的交易时,确实会感到有些担忧和犹豫。在您孩子用50元的游戏机换取邻居哥哥两个棒棒糖的这个具体情境下,是否应该插手,以及如何插手,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首先,理解“不平等”的定义和儿童心理。 价值感知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物品的价值感知往往与我们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困境和不易察觉的偏见。你说“似乎”不在乎,其实很多家长可能并不是真的不在乎,而是他们不太知道该怎么应对,或者说,身体上的伤害太直观了,而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太隐晦了。想想看,孩子摔破了皮、蹭破了腿,那血呼啦啦的,家长一看就心疼得不行,恨不得立刻替.............
  • 回答
    重庆90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主动相亲,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现实考量。 咱们不把它当成什么高深莫测的社会学问题来看,就聊聊大家都能看到的那些事儿。首先,你说重庆90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这听起来有点反差感,对吧?咱们印象中的.............
  • 回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意思可深了:无论做什么行业,只要你肯下功夫,钻研透彻,都能做出名堂,成为顶尖人才。这话说得一点不假,看看咱们身边,从修鞋的老师傅到搞科研的大科学家,哪一个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可到了我们这一代做家长的,给孩子选的路,似乎就没那么“随心所欲”.............
  • 回答
    这真是让人心疼的一幕。高一,是孩子人生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是不少家庭的“卡点”。这种陷入恶性循环的感觉,我太能体会了,就像掉进了一个越挣扎越紧的网。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梳理,把这个“结”解开。故事的开端:那个曾经鲜活的孩子去哪了?首先,让咱们回忆一下,你的孩子高一之前是什么样的?他/她是什么样的性格.............
  • 回答
    山西一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级,校方称老师理解错误。这事儿,怎么说呢?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事情本身:一个“好心办坏事”的误会,还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从校方后来的解释来看,他们是想“好心办坏事”。原意大概是想通过了解家长职业、教育程度等信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比如知道哪些家庭的家长可能在.............
  • 回答
    哎呀,这想法可真够劲!三国版“儿女们的婚恋”?这简直是把那些叱咤风云、风流倜傥的英雄人物,变成在镜头前谈情说爱,接受观众“指点江山”的寻常百姓,想想就觉得有趣!要是真有机会,我这脑子里瞬间就蹦出好几对“官配”和几对“乱炖”CP,再捎带上他们的“家长”,那才叫一个热闹!首先,咱们得有个“主持人”和“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对科幻作家创作状态的理解,尤其是像刘慈欣这样以宏大想象和深刻思考著称的作家。首先,要明确的是,用“半疯的间歇性亢奋状态”来形容刘慈欣等资深科幻小说家,是一种非常形象但不够准确的说法。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对他们作品中那种超越现实、宏大壮丽、甚至有些颠覆性的想象力的.............
  • 回答
    关于作者杨鑫宇,目前公开信息中关于他的个人背景和经历的详细描述并不多。我们只能根据他公开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采访中的只言片语,来尝试勾勒出一个他可能的形象和思想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杨鑫宇:1. 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者和批判者: 关注社会议题,尤其是年轻人和教育相关的话题: 杨鑫宇的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