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解答「电梯最多能乘坐 10 人」的题?

回答


要解答“电梯最多能乘坐10人”的题目,需结合具体题型和条件,分步骤分析。以下是详细解答方法:



一、明确题目类型与已知条件
首先,需要确定题目是哪种类型的数学或逻辑问题:
应用场景:可能是容量限制、组合计算、优化分配等。
关键信息:
电梯最大人数为10人(即不允许超过10人)。
可能涉及其他参数(如总人数、楼层、时间等),需根据题目补充。



二、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

1. 判断是否符合容量限制
例题:
“电梯最多能乘坐10人,现有8人要乘电梯,问是否安全?”

步骤:
1. 比较当前人数(8)与最大容量(10)。
2. 若 `当前人数 ≤ 10`,则符合规定;否则超载。
3. 结论:8人 ≤ 10人 → 安全。



2. 计算需运行次数
例题:
“电梯最多能乘坐10人,现有35人要乘电梯,问至少需要几次才能全部运完?”

步骤:
1. 总人数 ÷ 每次最大容量 = 35 ÷ 10 = 3.5。
2. 因为不能有半次运行,需向上取整(即“进一法”)。
3. 结论:需要4次运行。



3. 组合与排列问题
例题:
“电梯最多可坐10人,现有5个乘客要选择座位,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步骤:
若题目仅需计算组合数(如不考虑顺序),则为组合数C(10,5)。
若需要排列(考虑座位顺序),则为排列数A(10,5) = 10×9×8×7×6 = 30240种方式。



4. 多条件限制的优化问题
例题:
“电梯最多能坐10人,现有12人需要乘梯。若每层楼有不同人数上下,如何安排才能确保每次不超过10人?”

步骤:
1. 分析乘客分布(如部分人在1楼,部分在3楼)。
2. 将乘客分组:例如将前10人一次运走,剩余2人等待下一轮。
3. 若需同时考虑上下行方向,可能需要动态调整策略。



三、其他注意事项
单位与参数:题目中若涉及重量(如“每人平均60kg”),需额外计算总重量是否超载(例如电梯最大承重为1000kg时,10人总重量为600kg ≤ 1000kg)。
进一法与去尾法:在计算次数或资源分配时,注意“进一法”适用于必须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如运输、救援),而“去尾法”可能用于资源优化。
实际生活中的延伸:例如电梯的调度算法需考虑乘客到达时间、楼层分布等复杂因素。



四、示例完整解答
题目:
某写字楼有50人需要乘电梯,每部电梯最多可载10人,问至少需要几部电梯同时运行?

步骤:
1. 总人数 = 50人。
2. 每部电梯容量 = 10人。
3. 计算最少电梯数:50 ÷ 10 = 5 → 需要5部电梯。

结论:至少需要5部电梯同时运行。



五、总结
解答“电梯最多能乘坐10人”的题目时,核心在于:
明确题型(容量判断、次数计算、组合问题等)。
分析已知条件与未知量的关系。
灵活应用数学工具(如除法、取整规则、排列组合公式)。
注意实际场景中的细节(如进一法、单位换算等)。

通过分步骤拆解,可以系统性地解决类似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答案作为

@苏莉安

所说的“海龟汤”游戏的拓展阅读

关于这道题目本身的回答

这道题是没法回答的,因为它不是什么IQ题,而是情境推理游戏,也叫海龟汤

对于海龟汤问题来说,需要进一步线索的给出才能够得到想要的/确定的结果。因此条件不完全的此题答案不唯一。

喜欢海龟汤风格推理的朋友不妨试试下面这款游戏

游戏的名称叫斯隆与马克贝尔的谜之物语

是由日本著名游戏开发商LEVEL5(曾制作过勇者斗恶龙5、推理游戏雷顿教授系列、RPG游戏二之国的制作组)在NDS平台的开发的游戏,目前也都有汉化版


下面是游戏截图




这个游戏系列在圈内的外号就叫做“海龟汤“,因其本质是许多个不同的海龟汤谜题

—(游戏开篇就是用“海龟汤”这个故事来引入的)

举个例子:

这感觉是不是和本题非常像呢?

游戏里会给出一个小故事,你需要对故事中出现的疑点提问,从而引出新的线索关键词来达到解开谜题的效果。

有nds的朋友可以去TGBUS下载汉化版

NDS《斯隆与马克贝尔的谜之物语》汉化版下载 _NDS掌机站_NDS.DUOWAN.COM 海龟汤2——《斯隆与马克海尔的谜之物语2》ACG汉化版-NDS主机综合讨论区

没有nds的话也可以在下载模拟器来运行”海龟汤“系列

希望对海龟汤推理有兴趣的朋友都来试一试。


----------------------------------------------------------------------------------

另外,实在没有条件或者时间的同学可以试试"优酷通关"

【包子实况】斯隆与马克海尔的迷之物语【文字游戏海龟汤】

不过这个不是攻略解说 只有故事的解说(不给出游戏选项步骤而直接解释答案),所以观看时无法体会思考的乐趣_(:з」∠)_

user avatar

这道题是没法回答的,因为它不是什么IQ题,而是情境推理游戏,也叫海龟汤

海龟汤这个名字是从此类游戏中最出名的一个故事来的:

问题:有一个人走进餐厅,点了一碗海龟汤,他喝了一口就举枪自杀了,请问这是为什么?
回答(也叫汤底):他和恋人曾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由于没有粮食,恋人割了自己的肉煮汤给他喝,骗他是海龟汤。后来他被路过的船只救走,恋人此时却已衰弱而死。直到今天,他喝到真正的海龟汤,才知道当时吃下的是恋人的肉,悔恨之下举枪自尽。

是不是很扯淡?甚至让人想大叫“这什么鬼答案,谁猜得出啊”?

但实际上海龟汤并不是这么玩的,而是由出题者讲出题目,然后由猜谜者(一个或多个)分别提问,出题者只能用“是”、“否”和“无关紧要”来回答,通过这样反复提问来逐步推理出原始答案。

比如下面就是一个简单的提问和推理过程(摘自

百科

):

问题
乡间小路上,五名男子一同前行。突然,天上哗哗地下起雨来,五人中的四人加快了步伐,然而第五人一点也不见着急。最终,五人同时到达目的地。加快脚步的四人成了落汤鸡,而第五人身上却一点也没湿。这是怎么回事呢?
猜谜者提问
--第五个人带伞了,对吗?(否)
--那第五个人没穿衣服,对吗?(否)
--第五个人是婴儿吗?(否)
--天上的雨一直都在下吗?(否)
--因为四个人走得太快,第五个人被落下了?(否)
--第五个人呆在淋不到雨的地方?(是)
--第五个人呆在交通工具里?(否)
--第五个人由那四个人带着走?(是)
--第五个人是死人?(是)
--第五个人呆在棺材里由四个人抬着走!(回答正确!)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1. 海龟汤必须在互动中进行,单给一个问题,是无论如何也没法推出答案的;
  2. 每个问题实际对应着无穷个合理解释(比如上面问题里第五个人完全可以坐在轿里、那四个人是轿夫),未必只有提问者那个是正确的。但最终目的就是靠不断提问和回答,来逼近那个原始答案。

这两个条件在面对面或网络实时互动中才可以做到。但如果只把问题转贴出来,就成了让人没法回答的“悬案”,和答案之间的关联也变得很牵强,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十分鬼扯。

更有甚者,有人把一些惊悚和凶杀类的海龟汤题目与答案整理出来,冠以《不可思议的IQ测试题》、《FBI高智商测验》、《测测你的变态程度》之类吸引眼球的名字,这种行为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乐趣。因为最后99.9%的人肯定猜不出来,就算真有人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猜到正确答案,也和智商或变态程度毫无关系。


现在我们有了海龟汤的基本知识,再回到题目中来,就会发现它的逻辑实际是这样的:

问题
电梯最多能乘坐10人,你正好是第10个,走进电梯后却超重了,你只好走出电梯,电梯门关上后,你想到了一件恐怖的事情,立即报警。 请问,怎么回事?
猜谜者提问
--当时是夏天吗?(是)
--电梯里那9人全是男人或全是女人吗?(否)
--电梯里有孕妇吗?(否)
--电梯里有过于肥胖的人吗?(否)
--电梯里有人带着宠物吗?(否)
--电梯顶部有尸体吗?(否)
--电梯里有人携带着装有尸体的拉杆箱吗?(否)
--电梯是否已经坏了?(否)

……既然没有人负责继续解答,“网上已有的所有答案都是错的”也只相当于回答了几个“否”,那这个题目就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可言,等于线索断掉了。

唯一的指望是找到原始提问出处,然后和他继续把这个游戏玩下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