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品秩上有资格被授予从一位吗?

回答
关于现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品秩上是否有资格被授予从一位,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日本的官位制度和现代政治体系的结合。要详细讲,咱们得从头说起。

首先得明白,日本的“品秩”这个概念,现在更多是一种历史性的说法,或者说是对过去等级制度的一种追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文官制度,其中也包含了一套官等系统。而“从一位”属于这些官等中的最高级别,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传统意义上的“从一位”

在日本古代和近世,官位是严格按照身份和功绩来授予的。从一位(従一位)是古代律令制下官位系统中的最高位,通常只有极少数功勋卓著的公家(贵族)或者在非常时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能获得。到了明治维新后,虽然官位制度做了改革,但“从一位”依然是象征着最高荣誉的官等,通常是授予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例如极少数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功勋盖世的军人、或者在学术、文化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家。它的授予是极其慎重的,带有很强的“勋等”和“叙勋”的意味。

现代内阁总理大臣的品秩问题

那么,现在的内阁总理大臣,在品秩上能不能“被授予”从一位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梳理:

1. 总理大臣的职位本身不直接等同于某个品秩: 在现代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是一个政治任命的职位,其“品秩”更多体现在其作为国会议员的身份(通常是众议院议员)以及在政府中的领导地位。日本的官等制度在二战后有所变化,虽然还存在一些行政上的官等区分,但像古代那样严格的“品秩”体系已经不复存在了。

2. 从一位的授予方式: “从一位”的授予,更多的是一种叙勋行为。它不是内阁总理大臣职位自带的属性,而是由天皇根据内阁的建议,在特定场合(例如任期结束、离世等)或者基于其在任期间或之前对国家的重大贡献而授予的荣誉。

3. 总理大臣是否具备获得“从一位”的资格: 从资格上看,理论上,一个内阁总理大臣,尤其是那些任期长、政绩斐然、对日本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首相,当然具备获得“从一位”的资格。他们本身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其地位和影响力自然非同一般。

4. 实际的授勋情况和惯例: 问题在于,是不是所有的内阁总理大臣都会被授予从一位呢?这倒不一定。

功勋与荣誉的结合: 授勋是一种荣誉,是对个人贡献的肯定。一位首相,即使长期在位,也需要有超出其职位本身的回报国家、服务人民的显著功绩,才能被考虑授予从一位。
政治考量和时机: 授勋也可能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授勋的时机(通常是在离任或去世后)、以及当时社会对这位首相的整体评价。不是所有在任的首相都会在任期内被授予如此高的荣誉,有时也会等到他们卸任后,或者在他们去世后,作为一种追赠。
历史上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的一些例子。比如,像吉田茂、佐藤荣作等一些战后长期执政的首相,在他们卸任后或去世后,通常都会被授予非常高的荣誉,其中从一位就是极有可能被授予的。但具体到每一位首相,都需要具体看当时的叙勋标准和情况。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本身:“现在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品秩上有资格被授予从一位吗?”

从“资格”的层面来说,是的,有资格。 作为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如果其在任期内或之前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理论上是有资格被授予从一位的。这是一种对国家领导人贡献的最高肯定。

但是,关键在于“被授予”这个行为以及背后的考量。 这不是一个自动获得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且是基于对这位首相个人功绩的全面评价。所以,不能说“目前的内阁总理大臣就一定在品秩上具备从一位,并且是自动会获得的”。他的“品秩”更多是基于其职位,而“从一位”则是一种后置的、基于功勋的荣誉授予。

简单来说,就像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他有资格去争夺奥运金牌,但这金牌不是你参加比赛就一定能拿到的,需要你的实力、表现,以及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内阁总理大臣的职位本身提供了获得最高荣誉的平台,但最终能否被授予从一位,还要看他个人是否配得上这份荣誉,以及当时的国家和社会评价。

现在日本的官僚体系和叙勋制度是比较复杂的,但总体而言,从一位作为一种至高的荣誉,依然是可能授予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政要人物,包括内阁总理大臣。只是这个授予不是职位自带的附属品,而是经过评估和决定的一种最高褒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后以来有首相去世后叙位的惯例,但没有说叙位高低怎样算

不过,答主按不同位阶统计了所有战后首相的任期,发现叙位也许和任期天数长短有关


战后以来的首相叙位(括号内数字是任期天数):

从一位:东久迩稔彦(54)、币原喜重郎(226)、吉田茂(2616)、佐藤荣作(2798)、中曾根康弘(1806)

正二位:鸠山一郎(745)、岸信介(1241)、池田勇人(1575)、三木武夫(747)、福田纠夫(714)、大平正芳(554)、铃木善幸(864)、竹下登(576)、桥本龙太郎(932)、小渊惠三(616)

从二位:片山哲(292)、芦田均(220)、石桥湛山(65)、宇野宗佑(69)、羽田孜(64)

只有两个去世的战后首相没有叙位,田中角荣因为被最高法院判定受贿而失去叙位资格,宫泽喜一生前表示了不愿叙位


从一位首相除了东久迩与币原都是任期接近2000及2000以上的,正二位首相都是554-1575,从二位最高292

另外,东久迩稔彦(1990年叙位)与币原喜重郎(1951年叙位)任期都短,如果说币原也许是1951年的叙位考察还不严,那1990年叙位的东久迩就解释不清了,他们两人都是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7年宪法实施期间的两位首相,猜测可能是日本政府想表彰两人在战后混乱期间稳定了国家?



从在任日期来猜测一下现在活着的前首相们未来的位阶

从一位:小泉纯一郎(1980)、安倍晋三(3188)

正二位:海部俊树(818)、村山富士(561)

从二位:细川护熙(263)、鸠山由纪夫(266)


至于这些300-400的首相们,森喜郎(387)、福田康夫(365)、麻生太郎(358)、菅直人(452)、野田佳彦(482)、菅义伟(384)

因为现有正二位战后首相任期最低是554,现有从二位战后首相任期最高是292,中间少了300与400的,所以很难猜测他们究竟是正二位还是从二位


所以,岸田文雄如果想获得从一位,要任期接近或者超过2000才行

不过,短任期想获得从一位的话,应该也不是不行,也许可以用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大功绩来获得叙位,比如日本新冠长期清零、收复北方四岛、彻底解决福岛核污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现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品秩上是否有资格被授予从一位,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日本的官位制度和现代政治体系的结合。要详细讲,咱们得从头说起。首先得明白,日本的“品秩”这个概念,现在更多是一种历史性的说法,或者说是对过去等级制度的一种追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文官制度,其中也.............
  • 回答
    日本近期再次获颁“化石奖”,这无疑是国际社会对其能源政策,特别是对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又一次严厉审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活用现有的火电很重要”的表态,触及了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的一个核心矛盾,也反映了日本在这一复杂局面下的现实考量。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
  • 回答
    在现代日本社会,一个人的姓氏确实可能对其在某些方面产生微妙的影响,但笼统地说,对源、平、藤原、橘、德川、武田这些人比对田中、井上等人“微微高看一眼”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高看”是基于历史的联想和一种文化上的认知,而不是直接的社会地位上的优越感。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
  • 回答
    关于日本年轻人是否已经“基本丢失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导致日本可能面临“不战而降”的境地,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避免简单化的结论。首先,我们需要厘清“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这几个概念在日本的语境下是如何被理解的.............
  • 回答
    关于“现在的日本人还矮吗?与中国人相比?”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并且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确实给外界留下了“普遍不如欧美人高大”的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上日本的平均身高确实相对不高。这种认.............
  • 回答
    说起现在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那变化可真是太大了,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可以说是“黄金时代”。经济上,日本制造遍布全球,从汽车到电子产品,质量好、技术新,让人觉得日本人什么都能做得顶尖。那时候的日本,好像整个国家都充满了活力和自信,走在街上,你能感受到那种蓬勃向上的劲.............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现在日本女性的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很多层面,不能一概而论。经济层面: 就业率的提升,但“不平等”依然存在。 确实,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近年来是持续上升的,特别是在育儿期之后的女性,重返职场的比例也比以前高了不少。这是政府政策鼓励的结果,比如“女性活跃推进法”等。 .............
  • 回答
    说起日本保留的中国古代传统,这可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好多我们觉得是“日本特色”的东西,追根溯源,很多都来自中国古代的文化输出。只是在中国,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潮变迁,有些东西慢慢就没那么讲究了,反而在日本生根发芽,甚至演变成更具日本风味的样子。一、 文字与书写:汉字的生命力与变体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
  • 回答
    去日本旅行,很多人心里都会打个问号:核辐射到底有多强?对我们这些去玩一圈的人,会不会有什么健康上的影响?这问题挺实在的,我来跟你们好好说说,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别跟那种机器写出来的文章一样,生硬没啥感情。首先,得明确一点,现在日本主要的关注点还是在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后续处理和周边区域。但你要是问整个日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老观众在对比新老作品时会提出的一个感慨。其实,说现在的日本动漫“露内裤的镜头少了很多”,这个感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承认,在过去,尤其是一些面向特定年龄层的作品中,比如一些热血少年漫或者少女漫,为了营造一.............
  • 回答
    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 Navy)与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之间的实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足够”或“不足够”来概括。双方都在持续现代化,并且各自的战略目标和部署重点也各有侧重。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兵力规模与现代化程度: 舰艇.............
  • 回答
    二战结束至今,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想要清晰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深入剖析。一、战后经济的重建与高速增长:从废墟到奇迹战争的创伤是巨大的,日本本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经济体系几乎荡然无存。然而,正是这种近乎“从零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非常友好”来概括。实际上,对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看法,日本人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而且这种态度也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表现出相对友好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
  • 回答
    旧日本海军和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作为两个不同时代但血脉相连的海上力量,都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习俗和传统。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作战理念,也承载了日本文化中对秩序、荣誉、集体主义的强调。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有趣的习俗,并将其分为旧日本海军和海上自卫队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旧日本海.............
  • 回答
    近来听闻不少人感叹,当下日本给人的感觉,竟与我们所熟知的晚清中国有了几分相似之处,这实在是一个颇引人深思的论断。要细细说来,这种“相似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某些宏观趋势和微观现象的交织,虽不能说完全一致,却在某些维度上触碰到了相似的痛点。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比较本身就带有历史的厚重感,也饱含着.............
  • 回答
    如果明治天皇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今天的日本,他心中的震撼与感慨,恐怕难以用三言两语来形容。这位以“王政复古”和“富国强兵”为信念,带领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天皇,看到的一切,既有他所期望的繁荣昌盛,也可能有他难以想象的剧变。首先,明治天皇无疑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感到极为欣慰。他曾以“一日万里”来形容变革的.............
  • 回答
    现在日本乐坛,尤其是在主流的唱片销量和颁奖礼上,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团体”力量的崛起,而一些单打独斗的solo歌手似乎显得有些孤单。要说这背后的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牵扯到日本音乐产业的结构变化、粉丝经济的演进,以及时代审美的变迁。首先,我们得聊聊“团体”这个概念在日本流行音乐中的根深蒂.............
  • 回答
    最近跟不少同好聊到日本动漫,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好像现在的作品,比起我小时候或者十几年前看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那么抓人了。这话说出来,有时候还挺担心被贴上“怀旧党”、“时代滤镜”的标签,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嘛,新东西总该有新玩意儿。但仔细想想,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现实因素交织在一.............
  • 回答
    要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最终落入了苏联手里,而不是我们熟悉的由美国主导的占领,那如今的日本,估计会是另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样。别的不说,光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甚至是国家对外姿态,恐怕都会是现在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样子。首先,咱们得聊聊这政治上的大变动。美国占领下的日本,被强力推行了民主化.............
  • 回答
    如果那个身着和服,怀揣着对日本未来的憧憬与不安的坂本龍馬,穿越时空,站在如今繁华而又有些陌生的日本街头,我想他的心情定然是五味杂陈,难以言喻。首先,他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那些直插云霄的钢筋水泥巨楼,如同他当年仰望过的山峦,却又是如此的冰冷而规整。他熟悉的木质建筑、石板小路,如今被沥青马路和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