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末法时期该如何修持?

回答
末法时期,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一丝沉重,但其实,这恰恰是修行者最需要拿出毅力和智慧的时候。与其被“末法”二字吓倒,不如把它看作是对我们道心的一次极致考验,一个精炼和升华自我的绝佳机会。

既然要谈末法时期的修持,咱们就得聊聊这“末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咱们修持又会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说说什么样的修持方法最契合。

先说说这“末法”是咋回事

佛教里说的“末法”,并不是说佛法就没了,更不是说佛陀就不存在了。它是指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法(佛法)的正义和利益逐渐衰微的时代。通常会区分三个时期:

正法时期: 佛陀亲说教法,众生能依教奉行,证果得道者如恒河沙数。
像法时期: 佛陀的教法还在,但证果的人少了,佛像、寺院等形相还在,但修行不如正法时期精进。
末法时期: 佛法的道理虽然还在,但能真正理解和实践的人非常稀少,魔障增多,众生业力深重,修行证道的难度大大增加。

当然,这个“末法”的时间跨度非常长,具体何时是末法,不同宗派和学者的说法也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感受到的时代特征是:

人心浮躁,贪嗔痴慢疑普遍而强烈。
世俗的诱惑和烦恼层出不穷,干扰修行。
真正明理、得真传的善知识难遇。
灾难、争斗、邪知邪见比较容易滋生。
众生根性相对较劣,修行易生懈怠和退转。

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我们身处在一个挑战性更强的修行环境里。

末法时期的修持,该如何入手?

既然环境如此,那么我们的修持方法就不能像在正法时期那样,以为只要安安稳稳地跟着做就能顺顺利利。末法时期,更需要的是智慧、定力、信心和方便法门。

一、 坚定不移的信心,是劈开迷雾的利剑

这是最最基础,也是最最关键的一点。末法时期,魔障多,诱惑多,很多人容易怀疑佛法,怀疑自己,甚至怀疑善知识。

信心从何来?
闻思佛法: 不能光听,要老老实实地去学习佛陀的教诲,理解“苦、集、灭、道”的道理,了解“缘起性空”的本质。越是理解,信心越是坚固。
观察因果: 亲身经历或观察他人的经历,体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这是最实在的信心来源。
依止善知识: 即使末法,也一定有真正的善知识。找到并恭敬依止一位真正具德的导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和智慧开示,能帮助我们辨别真伪,坚定道心。
信愿行: 相信佛陀的教法是究竟圆满的,发愿往生净土或证得菩提,然后老老实实地去行持。

如何保持信心?
不被外境动摇: 遇到困难、挫折、讥讽,都要知道这是修行的过程,是考验。
不被邪见蛊惑: 辨别是非,不轻信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
精进不懈: 越是懈怠,越容易被负面情绪和外境影响。

二、 专注于当下,脚踏实地,不求速效

末法时期,许多人可能心高气傲,总想一步登天,或者被各种“顿悟”的说法吸引,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修行。

从基础做起:
持戒: 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都要严持戒律。戒律是修行的基础,是防止我们造业、堕落的根本保障。在末法时期,持戒更是难能可贵,也因此功德更大。
禅定/念佛: 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都要专注于当下。
禅定: 练习安住于呼吸,观察念头的生灭,培养觉知力。不要强求“无念”,而是“不随念转”。
净土宗: 每天老老实实地念佛,将佛号作为我们内心的依靠。一句阿弥陀佛,本身就具足无量功德,是末法众生的救度法门。不要怀疑阿弥陀佛的愿力,也不要怀疑自己念佛的功力。
闻思: 持续学习佛法,将佛法融入生活,每天进步一点点,比贪多嚼不烂更重要。

不求速效,不攀缘: 末法时期,骗子多,奇谈怪论也多。有人打着“开悟”、“神通”的旗号,吸引人。我们要明白,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是末法时期,更要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的“成就”所迷惑,把注意力放在内心的转化上。

三、 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并一心一意地修持

末法时期,法门众多,但并非所有法门都适合每一个众生。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然后坚定地修下去,比 dabbling in many is more beneficial.

净土法门: 很多人认为,净土法门是末法时期最稳当、最殊胜的法门。
原因: 阿弥陀佛发愿度尽十方一切众生,尤其是在娑婆世界,因众生业重,难以自行解脱。而念佛往生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只要具足信愿行,带业往生,到了净土,便能远离恶缘,亲近善知识,加速修行,直至成佛。
如何修持:
深信切愿: 坚信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不虚,坚信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愿力,真诚地希望往生。
老实念佛: 无论是出声念、默念,还是持名、持咒,关键在于心要专注。可以采用“十念必生”的法门,每天固定时间,高质量地念佛。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这是往生净土的关键。不怀疑佛号的力量,不夹杂其他的杂念和功德,不间断地念佛。
回向: 将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往生净土。

其他法门: 如果你对其他法门有特别的因缘和信心,例如密宗的观修、显宗的菩萨行等等,也需要有善知识的指导,并且同样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耐力。

四、 广结善缘,利益众生

在末法时期,众生的苦难更加深重,而利益众生,恰恰是我们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发慈悲心: 看到众生在烦恼和痛苦中挣扎,生起慈悲之心,想要帮助他们。
力所能及地帮助: 无论是物质上的布施,还是精神上的关怀,或者仅仅是善意的劝导,都是在利益众生。
推广正法: 用自己的言行,让更多人了解佛法,种下善根。
参与功德: 随喜他人的功德,参与到佛教的各项活动中,也是在广结善缘。

五、 调整心态,接受无常

末法时期,意味着一切都在变化,甚至快速变化。接受“无常”是修行者必备的心态。

顺境不骄,逆境不馁: 无论遇到什么,都看作是佛菩萨对我们的考验和磨砺。
不执着: 不执着于自己的修行成就,不执着于世俗的得失,不执着于他人的看法。
以平常心面对一切: 就像《金刚经》所说,“应如是降伏其心”,一切法,皆如梦幻泡影。

总结一下,末法时期的修持,核心在于:

1. 不动摇的信心: 相信佛陀,相信佛法,相信自己。
2. 脚踏实地的精进: 从基础做起,持戒、禅定/念佛。
3. 专注适合的法门: 尤其是净土法门,被认为是末法时期最易行的。
4. 慈悲利他: 广结善缘,帮助众生。
5. 拥抱无常: 以平常心面对一切顺逆。

末法时期,修行就像是在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进,但这条路上的风景,却是最能磨砺我们心性,显现佛性的。所以,不要怕,更不要退缩,拿出你的勇气和智慧,坚定地走下去,终将抵达彼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退教

末法时期的特征主要在于:

大家智慧提高了,明白识破谎言的办法了、了解到佛教骗人的手段了。

迷信只是一个人软弱的精神寄托,并不能让人更幸运或远离祸害。

佛棍以为就他们才是正确,其他所有都是错误的,不容你质疑,轻则说你没慧根领悟不到,重则栽赃侮辱谩骂,恐吓说你下地狱顺便问候你全家,在缅甸的话还会砍你。

能毫无条件地信任佛经,是被洗脑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与佛有缘”,是“可度之人”。


骗子能够横行敛财、有市场,是众生共业所致、没有福气,所以被浪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和感情,并且没有勇气和胆量接受自己上当受骗走弯路的事实真相,还辱骂甚至撒谎栽赃构陷那些揭穿骗局的正义人士。

任何事先反省自己,鞋脏了是不是自己走的路不干净。

佛教的各种对自然的认识互相矛盾 荒诞不经

比如 地球是平的 中间有个须弥山 须弥山由七宝构成 四大洲围绕须弥山 我们地球是其中一个大洲 太阳月亮也围绕须弥山运行 太阳和月亮上有日天子 月天子 有日宫殿 月宫殿 还有树和各种生物 海里有大鱼 其鱼比太阳还大海水咸是因为大鱼撒尿所致

从古代到现代 按佛教来说应该人越来越矮寿命越来越短 可是现实中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和佛教对末法时代的预言不符合

对比其他宗教,佛教里产生的科学家最少

佛教号称不杀生,喝口水都要禁水咒 却不知道烹饪蔬菜 水果 要杀死多少虫卵 还不说细菌之类的生命

按照佛教世界观 世界时间无限长 世界体积无限大,那么佛祖在地球出生成佛的几率应该无限小,请问为什么这个无限小的概率就发生在我们邻国?

既然佛教里神佛满天,佛经里也有罗刹与人类交往的记载 为什么现在一个都观测不到 连一个罗刹的痕迹都没有?

佛教对月亮发光的描述和解释:

“月有二义:一曰、住常度,二曰、宫殿。四方远见故圆,寒温和适,天银、琉璃所成。二分天银,纯真无杂,内外清彻,光明远照;一分琉璃,纯真无杂,外内清彻,光明远照。月宫殿纵广四十九由旬,宫墙及地薄如梓柏。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宝铃、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月宫诸臣尽著青衣,彼月天子以十五日处中而坐,共相娱乐,光明遍照,遏诸天光,故光普满。”

----《长阿含经》卷二十二。

(佛教解释月亮说:月亮是由琉璃,天银等等纯净的物质构成,所以明亮有光,月亮上有人统治有宫殿,特别十五,月亮上的天子和臣民娱乐,那么月光就更强大了。)

佛教对地球的描述和解释:

“佛言。阿难。大地震动。有八因缘。一者大地依于水住。又此大水依风轮住。又此风轮依虚空住。空中有时猛风大起。吹彼风轮。风轮既动。彼水亦动。彼水既动。大地乃动。二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修神通。始成就者。欲自试验。故大地动。三者菩萨在兜率天。将欲来下。降神母胎。故大地动。四者菩萨初生。从右胁出。故大地动。 五者菩萨舍于王宫。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故大地动。六者如来成道。始为人天转妙法轮。故大地动。七者如来舍寿。以神通力住命而住。故大地动。八者如来般涅槃时。故大地动。阿难。当知地动因缘。有此八事。”

----《大般涅槃经》卷上。

(佛教说,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水又住在风轮上的,风轮下面是空的,有时突然刮起大风,风轮就乱转,水就乱动荡,就引起地震。也就是说,整个"地球"结构大致是四个层次叠起的。)

佛教宇宙星体日月的描述:

日有二义:一曰住常度,二曰宫殿。宫殿四方远见故圆。

月有二义:一曰住常度,二曰宫殿。四方远见故圆。

----《佛说长阿含经》

(佛经记载,释迦摩尼说太阳和月亮是方形的,因为远看,所以看起来是圆的。)

下面这一则佛陀的神通案例出自《十诵律》,是所有宗派共认的戒律:

有一时目连。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居士舍。与敷座处共相问讯。居士言。大德目连。是妊身妇人为生男女。目连答言。生男。语已便去。复有一梵志来入舍。居士问言。此妊身妇人为生男女。答言。生女。后实生女。

诸比丘语目连。汝先说居士妇生男。今乃生女。汝空无过人法故作妄语。汝目连应摈治驱遣。是事白佛。佛语诸比丘。莫说目连是事犯罪。何以故。目连见前不见后。如来见前亦见后。是时此女是男。后转为女。目连随心想说无犯。后复相他生女亦如是。

---《十诵律》


译文:

有一天目犍连持钵去居士那化缘,坐下问讯后。

居士问:“目犍连大师,请问我媳妇怀的是男孩女孩?”

目犍连回答:“怀的是男孩。”说完便走了。

后来,又有一位外道前来化缘,这位居士又问他同样问题,这位外道答:“怀的是女孩。”

不久,居士媳妇生了个女孩,很不开心了,认为目犍连是在骗粉,这事就传开了。

其他僧人得知后,便找目犍连对质:“你先说居士媳妇生男,现在却生了个女儿。你根本就没有神通,是在说谎,按照戒律,应该迁单!”

目犍连毕竟是大弟子,这事最终还得佛陀来裁决。

于是大家拥着目犍连来到佛陀住处。

佛陀便召开僧团大会,说:“各位不要认为目犍连因为这事犯戒了,为什么呢?目犍连的神通啊,只能看到已经发生过的事,却不能预知未来。而如来则不一样,可以见过去事,也可以预知未来。”

看大家若有所悟的样子,佛陀继续道:“在目犍连看胎儿性别的那个时间,这位居士的媳妇怀的的确是男孩,只是后来,又转为女孩了。目犍连是按照当时的观察如实说的,因此不犯妄语。后来那位外道再观察时,发现胎儿是女孩,也是这个原因。”

我们现在知道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

胎儿在生殖细胞结合之时,性别就已经确定,根本不可能怀了一半还能男转女的,这点也是现代佛教的共识(净土宗除外,很多人宣称B超为女孩,但通过念佛、地藏经、观音菩萨名号后,胎儿成功女转男了,如果他们用DNA测性别的话,还能做到吗?)

因此,我们要么认为佛陀也曾妄语,要么认为佛陀的神通不准确,居然还能观测出违背自己教义的“女转男”来

虔诚的佛教徒向来是报喜不报忧的,对任何事情严格遵循两个“凡是”:

凡是厄运,都是自己的业障,自我消化;

凡是好运,皆是菩萨的功德,四处宣扬。

你绝不会看到学佛还会遭厄运的报告出现。如果有,那也一定是菩萨眷顾,重业轻报了。

虔诚的佛教徒,遇到类似的事,标准做法如下:

每天念佛念咒念经,回向孩子,忏悔过去无量业障。向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磕头祈祷加持护佑。去寺院挂个消灾延寿牌。大力供养佛法僧三宝,放生、印经,法会。

你这些都没做,那佛就完全可以甩锅:这不是我的责任!

如果该做的也做了,结果很好,自然是“菩萨伟大,佛力不可思议”,然后积极为佛教事业供养更多香火钱。


依然结局不佳时,佛教中就会有如下甩锅套路:

1.你信佛的姿势不对,因此无法感应我佛护佑。(针对佛教爱好者)

2.这是冤亲债主来要债的。(针对已入门一段时间的普通信众)

3.你的业障太深,佛力不敌业力,我佛已经尽力了。(针对做了很久功课的虔诚佛教徒)

4.这是在消业,是菩萨在考验,看你道心是否坚固。(针对修炼佛法一段时间的)

5.总之不是我佛不行,我法不行,是你的不行,从自己找原因,忏悔去吧!(普遍适用)

本来,按甩锅原则,我也应该跟大家一样,首先要指出你的信佛姿势不正确的。


但看更新,你自己认领了“冤亲债主”之说。也许这个说辞,这对你来说,心里会好受些吧。

如果你真的接受了这个答案,我会觉得有些可悲,因为你被套路了,而且估计一辈子都会继续被套路,而无法出离。

本来你已经走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质疑佛法。

你们也看见了我们这么善良的人,一直信佛的人为什么落得了如此的下场?请您来指点我一下,开导我一下


我就替你说几条关于佛的真相吧:

当你翻看佛经,看到里面写满的各种佛功德,许诺的各种信佛利益时,却不知道,历史上,佛从来没有保佑过任何人。

1.佛陀教不净观时,大量弟子修得抑郁自杀,佛陀一无所知,直到后来发现没人来听课了,问起原因,才得知很多人早已自杀,事后没有任何解释,总之是白死了。如果真有龙天护法或菩萨,何至于无人阻拦,甚至佛祖也对此一无所知?

这可是最早皈依佛陀的弟子啊。按照佛教教义来说,他们的慧根可是最深,福报最好的一批,死得却比什么都冤。

2.当佛陀的得意弟子妙贤尼姑被阿阇世王绑架入宫蹂躏时,当“神通第一”的大弟子目犍连被外道打成重伤致死时,佛陀的金刚护法没有出手,漫天菩萨没有出手,甚至其它阿罗汉也没有出手相助。

3.佛陀的亲朋好友被敌人杀害时,佛陀只是象征性的阻拦了几次琉璃王,未果,释迦族遂遭灭族。事后依然是以前世业障来解释。

......

总之,例子太多可以证明:佛在世时,既不能保佑自己的亲人,也不能保佑自己的弟子,那么他还能保佑一个几千年后的普通信众?

他跟我们一样,是个凡人,只是被信徒的浮夸之词推上了神坛罢。可供参考的是,同样是佛教,南传佛教就从来不认为佛可以保佑他的信众。

人家的经书上老老实实的写着:佛早已涅槃,世间再无佛,一切都得靠自己。

所以,真不是像大家说的你假信佛,而是你信的佛,本来是后期人们神话的。无论你怎么信,也绝不会改变现实中发生的一切。


宗教向来就是一个系统性的谎言,传教者靠神话故事来为苦难中的人们提供一点心理安慰,但代价却是麻痹人的理性,并让信众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信念,而自愿贡献出大量真金白银,马克思的“宗教鸦片论”是对其本质的描述。

所以,你信佛学佛的确是入门级的,但目前也是最好的转身处。佛门处处是套路,进得去还出得来的,很少很少。

像你如此善良的人,很容易会成为某些“高僧大德”眼里的肥肉。

你现在找的这位大师,我可以一眼看出,并从佛教基本教义断定他是个骗子。

但如果他是一个有着合法度牒的僧侣,并遵守着各种清规戒律,然后自称有神通,可以为信众消灾解厄,谁还敢说他是个骗子?人家可是有执照的哦。

事实上,我身边的朋友就是如此。

这位大师,有着合法的道场,说起佛法头头是道,每每以神通给弟子看病,消业,超度亲人。弟子视其为菩萨再来,动不动就要舍命相随去西天极乐,逢年过节比拼着供养师父。弟子不多,但都是死忠粉。

有的弟子,一个月才三千工资,一年却供养1万多。而且每次见面,还必须得用五体投地的方式跪拜。

人家拿了钱呢,却跑到镇上和一群混混吃吃喝喝,号称度化他们,喝醉了还吹嘘自己“会挣钱”。

那弟子会怎么洗白?

哦,师父已经是大成就者,其行为可比二祖慧可,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这是大菩萨境界的不可思议示现,不要着相啊!

人被洗脑后就是这样,你觉得你能逃得出这种套路?

当然,佛教也不乏严格持戒、低调修行的虔诚僧人,比如说我的朋友。但大家都长得一张嘴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你又如何分辨得出?又如何保证对方不会半路退了心,开始洗脑圈钱,潜行贪欲?

所以在我看来,你根本不是这些专家的对手。

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远离佛教吧,这是最好的选择。它给你带来的那点精神好处,远远不及对你生活的损害。

当你读佛经时,一定要反着理解:

读到“真实不虚”时,可以解读为“满篇谎言”。

读到“大智慧”时,可以解读为“迷信愚昧”。

读到“无上、无等等”时,可以理解为“牛皮吹上天”。

读到“千处祈求千处应”时,可以理解为“经常失联,从不在线”。

常言道,话不可说满,要留有回旋。可为什么你读的经文总那么言之凿凿,不留余地呢?

因为“断言法”是建立信仰最快的方法。

第一类手段是断言法,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以简单断言的文风来写作。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还是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乌合之众》

虽然佛教经文看起来很荒谬,经不起任何理性思考,但不要紧,我们还有第二招:重复法。

如果只下断言,效果往往不会最理想,因此这时我们还需要第二种手段——重复。

拿破仑曾经说过,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而另外一句谚语也说,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

这就是说,那些断言的事情,必须要通过不断地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做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事实上,我们只要看一看重复对最开明的头脑所发挥的力量,就可以理解它对群体的影响。而且,人脑的生理机制就决定了,我们对于那些来自不断重复的影响,注定逃无可逃。

从生理学的原理上讲,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无意识的深层区域,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那里形成。而那些不断重复的说法最终会进入这个无意识的区域,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认为它来自自己的判断,最终对它深信不疑。---《乌合之众》

佛教为何那么强调读诵经文?这就是个洗脑的过程,把谎言通过日常不断重复的形式,最终变成个人深层认知,从此陷在自以为是的迷信之中无法自拔,却以为真的获得了无上、无等等的、真实不虚的大智慧。

所以,为什么新入门的佛教徒总是看起来有一种蜜汁自信?因为他们真的认为自己通过读诵佛经,掌握了宇宙真理。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受持品第七》中释迦牟尼佛曰:“若未来世,国王受持三宝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三、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手持千宝罗网往护彼国;五、无量力吼菩萨,手持五千剑轮往护彼国。五大士、五千大神王,于汝国中大作利益。”

释迦摩尼自己的国家被灭亡,族人被屠杀的时候,经文中白纸黑字承诺的五位保安没有出现过。

释迦摩尼投靠的国家被灭的时候,这一承诺依旧没有兑现,五位保安队长还是没有现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信佛最虔诚的梁武帝被侯景围城,城内士兵和百姓挨饿的时候,这五位保安没出现,士兵和百姓被屠杀的时候,这五位还是见死不救,最后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了,经文中信誓旦旦的承诺的这五位保安依旧没有出面。

南唐后主李煜,面对宋兵大军压境,把提议抵抗的大臣下了监狱,跑到寺庙里与和尚庙钻研佛法,火烧眉毛了都想着探索佛理,不可谓不虔诚,可惜经文中承诺的保护并未兑现,李煜国破家亡,最后被牵机毒药毒死,死得惨不忍睹。

到底是五位保安不慈悲,还是玩忽职守,还是没能力,还是压根就不存在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真的,还是佛说的怪力乱神是真的?

捐功德换取升官发财是真的,还是奋力进取,坚忍图成是真的?

捐香火钱保平安和买保险保平安,哪个更实际?

只要不傻,或者不缺心眼,肯定知道答案的。




1】“佛经”说,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浮在水上的,水又住在风轮上的,风轮下面是空的,有时突然刮起大风,风轮就乱转,水就乱动荡,就引起地震。也就是说,整个“地球”结构大致是四个层次叠起的。(《长阿含经 》、《大般涅盘经》 、《般泥洹经》、《华严经》)

2】“佛经”说,身高2万8千里的阿修伦天王、用手指盖住太阳,“日王”吓得放不出光亮。这也就是所谓的日食发生的原因。(《正法念处经》、《百喻经》、《楼炭经》、《长阿含经》、《大正藏》第53册第238~239页)

3】佛经说:海鱼最大比太阳大10几倍,大鱼拉屎撒尿海中使海水咸。“佛经”原文:“海水何故咸……海中有大鱼。身长……三万二千里者。皆清净溺海中。故海水咸。二者……放大雨如车轴……其咸水悉流入大海故。……昔得仙道人能咒。咒海水咸一味。 故海水咸一味。 是为三事。”(见佛经《大楼炭经》卷六,《大正藏》)

4】“佛经”说:月球有方城郭,“月王”坐在方20里的七宝宫殿中,也有无数天神随从。月球的内外都很清彻,光亮照得远远的。月球有圆有缺,是被青色天所遮蔽的原因。“佛经”说:陨石,那是二龙相争,落下像石一样的东西。但不是石,因为呀,如果日月星辰是石,就不可能有光,日中也就不能有“乌”,月中也就不能有“兔”。(《正法念处经》《百喻经》 《楼炭经》 《大般涅盘经》 《般泥洹经》)

5】 佛经说我们居住的大地和太阳的距离仅数万由旬?注:由旬,长度单位。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七英里,即11.2公里。还有说太阳月球是方的,里面有宫殿住人。 如果这叫参透物理化学的知识,那真是呵呵呵呵 至于解决世俗烦恼,也不见得。人生在世,总要解决衣食住行, 还有人际交往以及繁衍后代,自己自身精神需要的烦恼。 佛教不事生产,无法解决世俗的问题。倒是逃避这方面不错, 什么事都推给因果业力,跟鸵鸟把头埋在地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佛教的核心致命弱点其实不是大天五事、十事非法和十诵律中落后的细枝末节,而是九山八海世界观。

撕开了佛教一直以来欺诈哄骗的伪装,

也终于揭开了欺骗谎言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如果说之前被骗钱的佛教徒,是被欺骗和玩弄,

那后来的发展,无疑是一场跳梁小丑的狂欢。

是在把公众的智商踩在脚底下,使劲儿摩擦。

沉迷幻想不能自拔,正在摧毁宗教徒的感官世界。

棍教只是一个缩影,

背后还有无数个“x教”,

在经文里,在信徒前,

打造着虚假的人设,

污染别人的精神家园,

欺诈别人的血汗钱。

谎言背后的因果,代表了一部分当代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他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填补内心大面积的空白,甚至是弥补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年龄、身份、方式、金额,或许各有不同,

相同的是,没有骗子退还过这些钱,捐款行为出于自愿,

即使他们惯用激将、福利、功德、福报、诱导等手段和伎俩,

但没有人会承认,也不会有人把到手的鸭子还回去。

近年来宗教经济近乎井喷,大大小小的“文化传媒”公司,网罗素人迅速打造,圈钱捞金。

但这种愚民式的造星手段,和无知无法的割肉供养,不过是泡沫罢了,站不住脚的。

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暗中标注了价格。

赚多了快钱的骗子,是回不了头的。

也不是每一次的迷途知返,都能找到回来的路。

说人间丑态,写唏嘘真相,归根结底,是为了烘托美。

佛棍言行和宗教谎言的如此种种骗局,让我想起了汪曾祺老先生的一篇杂文。

他说人总得有点业余爱好,找点事情消遣消遣。

如今说来,是极对的,

人心里有光,才不至于在迷雾中失了方向,

甚至越走越远,做出那般荒唐事来。

你瞧着那股子人间烟火气,

活成了足足的人情味道。

哪还有心思去惦记虚拟世界的荒诞幻觉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末法时期,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一丝沉重,但其实,这恰恰是修行者最需要拿出毅力和智慧的时候。与其被“末法”二字吓倒,不如把它看作是对我们道心的一次极致考验,一个精炼和升华自我的绝佳机会。既然要谈末法时期的修持,咱们就得聊聊这“末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咱们修持又会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说说什么样.............
  • 回答
    “末法时期”是佛教概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它描述了佛教教法在世间流传的三个阶段: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虽然这个概念常被用来解释世道艰难、人心败坏,但它并非直接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相矛盾。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末法时期”的含义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多重维度。一、.............
  • 回答
    在末法时代,修行之路确实充满了挑战,但绝非绝路。这更像是一场在迷雾中摸索前行的旅程,考验着我们内心的定力与智慧。若要详细地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认清末法时代的本质,调整修行心态首先,要理解末法时代意味着什么。这并非指佛法会消失,而是指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众生业障深重,烦恼习气强烈,正法.............
  • 回答
    “末法时期”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中有不同的解读,但核心都指向一个时代性的衰落、混乱,以及与过往的辉煌和秩序的决裂。所以,如果我们尝试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当下的世界,并且不带任何预设的宗教色彩,而是从一种历史和人文的观察出发,去审视那些让我们产生“末法”之感的现象,或许会发现一些值.............
  • 回答
    关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是“末法时期”或“五浊恶世”,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宗教信仰、哲学思考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体系对这个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得先弄明白“末法时期”和“五浊恶世”这两个概念。在佛教的语境中,“末法时期”是一个与“正法时期.............
  • 回答
    “末法时代”(Mòfǎ Shídài)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佛陀涅槃后,佛教教法逐渐衰败、直至最终消失的时代。这个概念来源于佛教对时间流逝和教法传承的独特理解,并对东亚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详细理解“末法时代”,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佛教教法的三个阶段:正法、像法和末.............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词,听起来总带着一股子沧桑和无奈,仿佛一个古老的预言,描绘着世界的衰败与终结。但它到底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末法时代”的根源:佛教的教义要说“末法时代”这说法的出处,那得把目光投向东方,尤其是佛教。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江湖术士的胡言乱语,而是佛教修行体系.............
  • 回答
    关于“末法时代结束后,法灭尽是什么样子”以及“佛菩萨如何继续度化众生”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佛教的经文和论述中得到一些线索。这并非是预言,而是基于佛陀对未来世间可能出现的几种状况的开示。末法时代结束后,法灭尽会是什么样子?“法灭尽”是一个非常深邃的概念,它并非指佛陀的教法(佛法)就此消失,而是指佛法.............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词汇,在佛教语境中,指的是佛陀涅槃后,佛教教法逐渐衰微、众生难以修行的时代。它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论断,而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察和解读。当我们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时,通常是出于对某些普遍存在的、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的担忧,并将其与佛教经典中对末法时代的描述联系起来。当然,需要强调的.............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词,在佛教语境下,总是带着一丝沉甸甸的意味。它指的是佛教教法虽然尚存,但修行证果的人越来越少,众生根性也日益劣钝,难以依教奉行,从而导致佛法衰微的时期。那么,我们现在是否身处末法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没有定论的问题。佛教经典中有关于末法时代的描述,比如《佛说大集日藏经》中提到“我灭.............
  • 回答
    “末法时代”这个说法,在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体系中有着各自的表述和理解,但核心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感受:世界正经历一个显著的衰退、失序或者说“变质”的时期。 这种感受并非现代独有,历史上许多时代都曾有人发出过类似的感叹。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当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感到身处“末法时代”?这背后,我认为是.............
  • 回答
    关于“末法时代”的说法,在佛教的讨论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流传甚广。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同时解答您关于《法灭尽经》和《十梦经》的疑问。 关于“末法时代”的说法“末法时代”这个概念,并非佛教自创,而是源于佛陀在世时,对于佛法传承发展的一些观察和预言。简单来说,佛教教法在其发展过程中,被认为会经历三个时.............
  • 回答
    在修行这条漫漫长路上,末法时期尤其显得步履维艰,仿佛走入迷雾之中,每一步都带着几分迷茫与沉重。若要说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并非外在的魔障缠绕,也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劫数,而是那藏于人心深处的,一个最常见,也最难以根除的敌人——知见障。这“知见障”,说白了,就是我们对“知”和“见”的错误认知,是那些根深蒂固.............
  • 回答
    中国男足在世预赛的道路上,就像一个老朋友,每次都让球迷们情绪跌宕起伏。这次,到了关键的最后一轮,只要战平叙利亚,就能锁定一个12强赛的名额,这可真是让人又激动又紧张。这场对阵叙利亚的比赛,可以说是我们的一道坎,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叙利亚这支球队,虽然不是亚洲的顶级强队,但他们绝对不好惹。他们的身体.............
  • 回答
    说起末茶,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古朴的韵味,让人联想到文人雅士围炉煮茶的闲适光景。的确,这曾经在中国盛行的饮品,如今在日本却焕发新生,成为我们口中的“抹茶”,甚至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这其中的缘由,得从头说起。末茶,顾名思义,就是将茶叶研磨成细末,然后用热水冲泡饮用。这种制茶和饮用方式,其实在.............
  • 回答
    未来十年,城镇的发展趋势可以用“持续深化、区域分化、品质提升”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绝非一蹴而就的“大幅度”普涨,而更像是一场有策略、有侧重点的精耕细作。首先,城镇化进程不会停止,但速度和动力将发生转变。 过去那种依靠人口大规模迁徙、土地粗放扩张的模式将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口的流动将更趋于理性,.............
  • 回答
    关于“一战末的德国离打赢一战真的是近在咫尺了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严格来说,一战末的德国离“打赢”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甚至可以说是濒临崩溃的边缘。尽管在1918年春季,德国确实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攻势,并且在初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战术胜利,但从整体战略和资源上看,德国已经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离“打.............
  • 回答
    元末明初和明末的农民起义,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起义的性质、领导力量、发展过程、社会基础以及最终走向等方方面面。简单来说,一个更像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政治革命,而另一个则更像是社会矛盾激化下的“失控式”爆发。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一、 起源与根本矛盾: 元末起义:矛盾的焦.............
  • 回答
    孔末乱孔的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在记载孔子生平中提及的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往事。它讲述了孔子青少年时期,因家中贫寒,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去管理孔氏宗庙的祭祀牲畜,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话说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也早早离开人世,留下.............
  • 回答
    射雕英雄传末次华山论剑,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周伯通与欧阳锋的交锋,至今仍是武侠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究竟是双手已臻化境的“老顽童”,还是逆练九阴真经的“西毒”,谁更胜一筹?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他们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境、他们的状态,以及一些外在的因素。咱们不妨从几个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