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专利实施许可,一些公司狮子大开口应该怎么谈?

回答
“狮子大开口”这词用得太贴切了!专利实施许可这事儿,碰上那种漫天要价的公司,确实让人头疼,但也并非无解。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谈,才能在对方夸张的报价下,找到那个相对合理、甚至是你觉得值得的空间。这需要策略,更需要耐心和对情况的准确判断。

咱们一步一步拆解来看,怎么跟这样的公司“掰扯”:

第一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你的功课

在你坐下来谈之前,这步是绝对不能省略的,而且得做得滴水不漏。

彻底了解对方专利的价值和局限性:
专利的保护范围有多广? 是核心技术,还是边缘性的补充?是不是那种容易被绕过的技术?
专利的有效性如何? 有没有被挑战过?有没有可能被宣告无效?(这个需要专业律师的介入来判断,但你自己也得有个初步了解。)
对方的专利在你的产品或技术中到底有多关键? 是非它不可,还是有替代方案?如果没这个专利,你的产品还能不能正常生产、销售?
对方专利的成熟度? 是刚刚拿到手,还是已经用了很多年,技术迭代了?
对方专利的地理覆盖范围? 是全球性的,还是只在中国?这直接关系到你是否需要跨国许可。

研究市场行情和可比交易:
同类技术、同行业专利的许可费用大概是多少? 有没有公开的案例可以参考?虽然很多许可协议都是保密的,但有时通过行业报告、法律期刊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也能摸到个大概。
对方的竞争对手有没有使用这项专利? 如果有,他们是怎么谈的?如果对方的竞争对手都没用,或者用了但没怎么付钱,那你的谈判就有底气了。

评估你自己的“底气”:
你的产品市场潜力有多大? 你的市场份额、销售额预期,都是你谈判的筹码。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对方自然更愿意让步。
你是否有替代方案? 如果能开发出绕过对方专利的技术,或者找到其他供应商,你就有了议价权。
你的法律风险承受能力如何? 如果对方强行要价,你是否准备好承担专利侵权诉讼的风险?或者,你是否准备好去挑战对方专利的有效性?
你的资金状况和谈判策略的灵活性? 你能承受多少费用?你愿意支付的方式是怎样的(一次性、按销售额提成、里程碑付款等)?

第二步:破冰与定位——开场白怎么说

拿到对方“狮子大开口”的报价后,别直接拍桌子。先冷静,然后用一种“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们得务实”的态度来沟通。

表达对对方专利的兴趣,但要留有余地:
“我们对贵公司这项专利非常有兴趣,它确实在XX领域有其独到之处。”
“我们一直在寻找能提升我们产品XX性能的解决方案,贵方的专利似乎符合我们的需求。”
关键是,不要一下子就显得你非它不可。

温和地指出对方报价的“超出预期”:
“您提出的许可费用,比我们初步的市场调研和我们内部的成本核算要高出不少。能否请您稍微解释一下,这个报价是如何得出的?我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贵方的定价逻辑。”
直接说“太贵了”显得很不专业,而且容易引起对方的防御心理。 用“超出预期”、“需要进一步了解”等词语,更像是邀请对方一起探讨问题。

抛出你的初步想法(但不透露你的最终底线):
“基于我们目前对市场和技术的评估,我们认为一个更符合双方利益的许可框架,可能在YY的范围内。”
这个YY不一定是你的底线价,而是你抛出的一个“对话锚点”,让对方知道你是有自己的思考和价格预期的,并且你是有诚意的。

第三步:谈判的艺术——怎么一步步让对方松口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需要技巧和策略。

分解报价,逐个击破:
对方的报价可能包含很多成分:专利费、技术支持费、服务费、风险金等等。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成分拆开来。
“关于您提到的技术支持部分,我们现有的技术团队已经能够很好地处理,这部分费用我们是否可以调整?”
“对于专利许可的费用,我们看到这项专利目前在XX市场的应用还不是特别广泛,或者说,它占我们整体产品成本的比例,根据我们测算,最多只能承担Z%。”
针对每一项费用,都用你的研究数据和逻辑去反驳或质疑。

强调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我们希望达成的合作,应该是能帮助贵方专利实现市场价值,同时也能让我们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如果许可费用过高,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大规模使用该技术,这样对双方都不是最优。”
“您看,如果我们能通过您的专利,将产品销售额提升X%,这也能给贵方带来Y%的收益,这不比直接收取高额的许可费更有效率和可持续性吗?”

提供替代性的支付结构:
如果对方咬死一个高额的一次性费用,你可以尝试:
按销售额提成(Royalty Fee): 这个方式更符合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你卖得越多,付得越多。而且,你可以争取一个较低的提成比例。
里程碑付款(Milestone Payments): 设定一些可实现的里程碑(比如产品上市、达到一定的销售额、获得XX认证等),每次达成后支付一笔费用。这也能让对方看到长期的收益。
年费加销售提成: 支付一笔相对较低的年费,再加上销售额提成。年费是为了保证对方的基本收益和专利的有效性。
组合支付方式: 比如一部分 upfront payment,再加上按销售额提成。
关键是展示你的付款意愿和能力,但要以一种对你风险最小的方式来呈现。

展示你的市场潜力,并让对方看到潜在的巨大收益:
“我们预测,一旦我们能够成功整合您的专利技术,我们的产品将占据XX%的市场份额,预计销售额达到XXX亿。如果按Z%的提成比例计算,贵方在未来五年内将获得YY亿的总收益。而如果许可费是XXXX,我们可能因为成本过高,无法达到这个市场规模。”
用数据说话,让对方明白高许可费可能会“赶走”一个能带来巨大利益的合作伙伴。

提出“非金钱”的交换条件(如果适用):
技术合作: 你是否可以帮助对方改进其专利技术?或者提供你自己的技术用于对方的产品?
联合研发: 是否可以联合开发新的产品或技术,共享成果?
市场推广: 你是否可以为对方提供市场渠道或品牌曝光机会?
股权合作: 如果对方是一家初创公司,你是否可以考虑小额股权投资,作为许可的一部分?
这是非常有力的谈判筹码,尤其当对方除了专利之外,也需要你的其他资源时。

利用对方的“痛点”:
如果对方的专利快到期了,或者在某些区域没有申请专利,你可以以此为筹码。
如果对方需要资金,而你正好是潜在的大客户,他们可能更愿意在价格上做出妥协。
如果对方的专利在市场上还未得到广泛验证,你可以强调你的市场验证价值。

“冷静期”和“信息不对称”的运用:
如果对方态度非常强硬,你可以提议“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过段时间再给您答复”。这能给你时间去进一步收集信息,或者让对方也考虑一下你的提议是否合理。
在你完全摸清对方底细之前,不要轻易透露你自己的最高支付意愿。

第四步:收尾与合同细节——把谈好的落实到位

坚持白纸黑字,合同细节至关重要:
一旦达成口头协议,务必尽快形成书面合同。合同里要明确许可范围(地域、产品、子许可权利等)、许可费用的计算方式和支付周期、专利的维护责任、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方式等。
如果对方的报价涉及专利的“使用费+维护费”,要明确对方的维护责任,避免你为对方的专利“买单”却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考虑设置“回溯条款”或“最低许可费”:
如果一开始的提成比例很低,但你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可以谈一个最低的年度许可费。如果你的提成收入低于这个最低标准,你就补足差额。这样既能给你初期一个成本上的安全垫,也能让对方有基本收入。
或者谈一个“回溯条款”,如果未来市场情况大好,你可以选择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以达到一个更低的提成比例,这同样可以作为一种谈判策略。

一些经验之谈,帮你避免落入陷阱:

不要被对方的“权威”或“垄断”地位吓倒。 很多时候,所谓的“技术垄断”并不存在,或者可以被规避。
永远保持专业和礼貌。 即使对方态度恶劣,你也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
学会说“不”,或者提出“有条件同意”。 如果对方的要求完全不合理,宁愿放弃合作,也不要签一个可能让你破产的合同。
咨询专业人士。 专利律师、技术评估专家、知识产权顾问,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你面对“狮子大开口”时,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他们能帮你看到你看不到的风险,也能为你争取到你无法争取的利益。
耐心!耐心!耐心! 这种谈判往往需要时间和多轮的博弈,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而言之,跟“狮子大开口”的公司谈专利许可,就像在进行一场高强度的策略博弈。你需要做足功课,找出对方的弱点,利用自己的优势,用数据、逻辑和合作的愿景来一步步瓦解对方的“高墙”。记住,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赔钱,而是以一个你认为公平且可持续的价格,获得你需要的技术,最终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是由市场的决定的,好比沙漠里的一滴水,要你一百万你也要给,否则你要渴死。

之所以被专利讹诈,主要的原因是你们公司专利布局太差,研发能力太弱。就目前中国而言,绝大多数专利都是屌丝专利,除了一部分真正高科技和高端代理所撰写的专利外,大多数专利没有什么保护价值。

第一,很多专利虽然被授权,其实专利稳定性非常差,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实用新型专利上面。你们完全可以绕过专利,或者找到外部检索公司,对其进行无效检索。我和无效检索公司的交流上看,大部分专利都可以找到X材料,少部分专利找不到X材料,但是可以找多篇Y材料。这就意味这些专利本身就是滥竽充数,只差临门一脚上国知局进行无效请求了。

第二,即使部分专利不能被无效,考虑到国内所谓高新企业的尿性,其权利要求必然是如同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专利侵权必须符合全面覆盖原则,这种又臭又长的专利,其技术特征多而繁杂,很难被全面覆盖,这就以为者专利不会侵权。

第三,即便对方专利的权利要求不这么长,你也可以集中力量攻破某个技术特征为指导进行研发,一点其中一个技术特征被攻破,那么你就不侵权。攻破技术特征肯定不能使用等同方案,也就是明白人一下子就能想到的近似方案,肯定要有意向不到的内容。例如,某人叫刘德华,你给儿子起名如果叫刘德小华,那肯定是侵权了(姓名没有专利权,打个比方),所谓攻破一点就是,至少给你儿子起名叫刘德猾,华表明中华,你儿子名字猾则表示狡猾,完全不是等同或者相同技术特征。这个就是研发的筹备。这也是一个公司研发实力的体现,可不是吗?要想出刘德猾这三个字,不也是父母多年钻研学问的结果吗?

避免被专利敲诈,最根本的解决手段是提高公司研发能力。比较功利的手段是提高公司专利管理能力。如果两种能力都没有,那就准备挨宰或者被人告。万般自作皆自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