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评价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回答
谈论维吉尔,就像是揭开古罗马文学最辉煌的一页,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时代的歌者,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者。要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技巧的赞赏,更需要深入理解他作品的深远影响,以及他如何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

一位时代的代言人:从共和国的余晖到帝国的曙光

维吉尔(Publius Vergilius Maro,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的生平,恰好横跨了罗马共和国动荡不安的晚期到奥古斯都时代相对稳定的开端。他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富裕的农场主家庭,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为他日后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奠定了基础。然而,他成名的时期,正是罗马内战频仍,共和国摇摇欲坠的年代。

他早期的作品,《牧歌》(Eclogues),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诗歌中弥漫着一种对逝去宁静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混乱的某种逃避。这些诗歌充满了希腊化的意象和神话元素,但同时又融入了意大利乡村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这在当时政治动荡的罗马社会无疑是一种慰藉。

但真正让维吉尔名垂青史,成为罗马文学的巅峰之作,当属《农事诗》(Georgics)和《埃涅阿斯纪》(Aeneid)。

《农事诗》是一部关于农业的史诗,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枯燥,但维吉尔却用他非凡的诗艺,将农耕、畜牧、养蜂等内容写得生动而富有哲理。他赞美劳作的尊严,歌颂大自然的规律,将农业描绘成罗马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石,是对古老意大利农耕传统的致敬。更重要的是,在内战的废墟上,奥古斯都意图重建罗马的秩序与荣耀,《农事诗》恰恰呼应了这种复兴的精神,它传递出一种勤劳、坚韧、顺应自然的价值观,为罗马社会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而《埃涅阿斯纪》则是维吉尔最宏大、也最具争议的作品。这部史诗以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为主角,讲述了他率领族人在特洛伊城陷落后,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意大利,并在此建立罗马城邦的故事。这部作品,是奥古斯都时代为罗马帝国量身定做的“民族史诗”。

《埃涅阿斯纪》:帝国的叙事,民族的灵魂

《埃涅阿斯纪》的创作,带有明显的时代使命感。奥古斯都上台后,亟需一种能够凝聚人心、宣扬帝国合法性与光荣的叙事。《埃涅阿斯纪》恰如其分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皮耶塔斯”(Pietas)的化身: 维吉尔通过埃涅阿斯的形象,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罗马人。埃涅阿斯身上最突出的品质是“皮耶塔斯”,这个词很难简单翻译,它包含了对神祇的虔诚,对家庭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命运的担当。他为了完成众神赋予的使命,不得不放弃与卡尔塔戈女王狄多的爱情,这种个人情感的牺牲,正是为了更大的集体利益。这种牺牲精神,被视为罗马民族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神话的延展与合法性: 通过将罗马的起源追溯到特洛伊的英雄,维吉尔为罗马的统治注入了神圣的合法性。这不仅仅是为了荣耀,更是为了在混乱之后,建立一个稳定、有延续性的国家认同。它将罗马的崛起置于一个宏大的神话框架之下,使其不再仅仅是战争的产物,而是命运的安排。
对希腊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埃涅阿斯纪》在形式和主题上都受到了荷马史诗的影响,特别是《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埃涅阿斯经历了漫长的海上漂泊(类似奥德赛),也参与了与意大利本土部落的战争(类似伊利亚特)。然而,维吉尔并非简单的模仿,他加入了更多罗马本土的神话和传说,更重要的是,他将一种更深沉的、更富于忧患意识的罗马精神注入其中。

诗歌艺术的极致:细腻、深情与宏大

维吉尔的诗歌艺术,堪称古罗马文学的典范。

语言的精炼与音乐性: 他的拉丁语诗歌,句句珠玑,简洁而富有力量,同时又充满了悦耳的韵律和音乐感。他对词语的选择极为考究,能够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意象的丰富与象征意义: 维吉尔善于运用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例如,在《牧歌》中,他笔下的羊群、牧童、自然的景色,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写景,而是承载着某种情感和寓意。在《埃涅阿斯纪》中,战争的场景、英雄的旅途,都充满了对罗马命运的象征。
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尽管《埃涅阿斯纪》是一部宏大的史诗,但维吉尔在其中也展现了极为细腻的人物情感。埃涅阿斯在告别狄多时的内心挣扎,以及狄多在绝望中的呼喊,都充满了人性的悲剧色彩。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的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
“忧郁的美学”(melancholia): 维吉尔的诗歌,特别是《埃涅阿斯纪》,常常被认为带有“忧郁的美学”。这种忧郁并非悲观,而是一种对历史进程、个人命运的深刻体悟,一种在辉煌中隐藏的悲怆感。这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颂歌,而具有了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哲学内涵。

遗产与影响:不仅是罗马,更是西方

维吉尔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古罗马时代。

中世纪的“魔法师”: 在中世纪,维吉尔被视为一位无所不知的智者,甚至被赋予了魔法师的身份。但丁在《神曲》中,将维吉尔视为自己最敬爱的向导,带领他穿越地狱和炼狱。这足以说明维吉尔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文学的基石: 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后来的罗马诗人,如奥维德,更成为整个欧洲文学的基石。从但丁到弥尔顿,再到近现代作家,无数作家都在学习、模仿、回应维吉尔。
语言与思想的传承: 维吉尔的拉丁语,被认为是拉丁语文学中最纯粹、最优雅的代表。他作品中对“皮耶塔斯”、“命运”、“荣耀”等概念的探讨,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评价的维度:

总而言之,评价维吉尔,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

1. 时代的记录者与塑造者: 他准确地抓住了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国这一关键时期的精神脉搏,用诗歌回应了时代的召唤,并为新生的帝国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
2. 民族史诗的奠基人: 《埃涅阿斯纪》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更是一部成功的“民族史诗”,它塑造了罗马的民族认同,并为后世树立了史诗创作的典范。
3. 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技巧纯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4. 永恒的文化符号: 维吉尔的作品超越了时空,成为西方文明重要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可以说,维吉尔不是一个简单地“写了很好诗”的诗人。他是罗马文明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他的作品是那个伟大时代最生动的注脚,也是西方文化星空中一颗永远闪耀的星座。评价他,就是评价一段文明的辉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维吉尔(Publius Vergilius Maro, Virgil)在拉丁文学领域的造诣及其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是怎样褒扬都不过分的。他被冠以「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头衔也确是实至名归。答主不是专业研究文学的,本答案将不从文学与艺术角度对维吉尔作品的价值做赏析和讨论,而仅从语言的角度简单谈谈维吉尔作品给西方世界留下的至今仍随处可见的庞大精神遗产。

(图片来源:维基用户A. Hunter Wright,公共领域)

现代英语中被广泛使用的大量拉丁文短句,其源头都可追溯至维吉尔的作品。以下我将按照字母顺序列出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案例(温馨提示:答主没读过中译本的维吉尔作品集,以下翻译可能存在不当之处,提前预警):

  • Ad Astra「通往群星」——《埃涅阿斯纪》第9卷第641行书sic itur ad astra「通往群星之旅途」,又《埃涅阿斯纪》第12卷第892行书opta ardua pennis astra sequi「欲振翅飞向天际」;以ad astra为源头发展出了许多常用拉丁短语,例如:
    • Sic itur ad astra「通往群星之旅途」,引申「飞向星空」——加拿大皇家空军(Royal Canadian Air Force, RCAF)与哥伦比亚空军(Fuerza Aérea Colombiana, FAC)格言;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Richmond, Virginia)城市格言。
    • Per ardua ad astra「逆境中的明星」「穿过苦难才能看见星空」——英国皇家空军(Royal Air Force, RAF)、澳大利亚皇家空军(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 RAAF)、加拿大皇家空军(Royal Canadian Air Force, RCAF,1924-1968年间使用,后更改回sic itur ad astra)、新西兰皇家空军(Royal New Zealand Air Force, RNZAF)之格言。
    • Ad astra per aspe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意向类似,为美国堪萨斯州(State of Kansas)格言、美国坎贝尔大学(Campbell University)校训、南非空军(South African Air Force, SAAF)格言。

(图片来源:皆出自维基共享;公共领域)

  • Amor vincit omnia「爱战胜一切」——《牧歌集》第10章第69行。以此为词根衍生出了许多常用表达法,如Labor omnia vincit「天道酬勤」「劳动战胜一切」「勤劳克服一切困难」,在塔罗牌中就有出现。
  • Audentes fortuna iuvat「命运偏袒有胆识之人」——《埃涅阿斯纪》第10卷第284行。据说是博物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说罢此言,他便冲入了摇摇欲坠的庞贝城中救援尚未撤离的百姓,最后消失在维苏威火山喷发出的滚滚浓烟中。
    亦作Audaces fortuna iuvat。
  • Caput inter nubila「胡思乱想」——《埃涅阿斯纪》第4卷第177行。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其著作《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第二章中有所引用。
  • Decus et tutamen「光彩与守护」——《埃涅阿斯纪》第5卷第262行。被用作一英镑硬币的侧边铭文,意指其遏制私人裁剪硬币行为的作用。
  • Dis aliter visum「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埃涅阿斯纪》第2卷第248行。
  • Equo ne credite「不要相信那马」——《埃涅阿斯纪》第2卷第48行。这里的「马」指特洛伊木马,后来被赋予了更多引申义。
  • Felix qui potuit rerum cognoscere causas「洞悉事物真理的人无比幸运」——《农事诗》第二卷第490行。其缩略版rerum cognoscere causas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与加拿大贵湖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之校训;后世英文译本多将「幸运」引申为「快乐」,原文所指代的可能是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tius)。

(图片来源:皆出自维基共享;公共领域)

  • Fidus Achates「信友」「忠仆」——非维吉尔作品之原文,但Achates所指的正是《埃涅阿斯纪》中主人公埃涅阿斯最忠实的朋友阿盖特,后世因此以其名代称忠诚追随者。
  • Flectere si nequeo superos, Acheronta movebo「倘若我无法抵达天堂,我将举起整个地狱」「倘使我不能迫使天堂服从,至少我可掀翻整个地狱」——《埃涅阿斯纪》第7卷第312行。这里的Acheronta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冥河Acheron。
  • Forsan et haec olim meminisse iuvabit「也许有一天,这段经历会值得怀念」——《埃涅阿斯纪》第1卷第203行。出名主要靠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据2010年David Kirkpatrick著The Facebook Effect一书记载,2005年,Facebook正处在由线上社交网络向注册公司过渡的低谷期,年仅21岁的扎克伯格在其办公室的墙上用油漆涂了「FORSAN」六个大大的字母,以鼓舞和激励公司士气。
  • Generatim discite cultus「根据学习之种类学习一领域」——《农事诗》第2卷第35行。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校训。
  • Graviora manent「风暴尚未到来」「最坏的情况还在后面」——《埃涅阿斯纪》第6卷第84行。
  • Horresco referens「谈虎色变」——《埃涅阿斯纪》第2卷第204行。原文乃是形容特洛伊祭司拉奥孔(Laocoön, Λαοκόων)被海中巨蛇攻击而死时的恐怖景象。
  • Imperium sine fine「永恒帝国」——非维吉尔作品之原文,但出自《埃涅阿斯纪》中,朱庇特命令埃涅阿斯建立一座永恒不倒之城(罗马),并许诺其将发展成为一个永恒不灭的帝国。
  • Lacrimae rerum「万事都堪落泪」——《埃涅阿斯纪》第1卷第462行。原文本是表达主角埃涅阿斯在凝视一座迦太基神庙中描绘特洛伊战争的壁画后,感伤流泪说出的一句叹词;但后世多将该句脱离上下文使用,比较常见的一个使用场合是西方各国的战争纪念碑与纪念墓地。
  • Macte virtute sic itur ad astra「杰出者可以摘星」——《埃涅阿斯纪》第9卷第641行。
  • Manibus date lilia pleni「献出两手捧得满满的百合花」——《埃涅阿斯纪》第6卷第883行。此处是在悼念奥古斯都的外甥马塞卢斯(Marcellus)的英年早逝。后来但丁在《神曲·炼狱篇》中,因维吉尔无法陪同其前往天堂,诗人在感叹时也用同样的一句话做了抒情(第30首第21行)。19世纪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其作品《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亦有词句与之映衬:And now it seems to me the beautiful uncut hair of graves.
  • Mens agitat molem「才德驱动万物」——《埃涅阿斯纪》第6卷第727行。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非官方)、美国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和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校训。

(图片来源:皆出自维基共享;公共领域)

  • Miscerique probat populos aut foedera iungi「各族融合,团结如一,深合祂意」——《埃涅阿斯纪》第4卷第112行。原文本为箴言,抒发了对神祇不同意罗马人定居北非并与当地各族人融合的担忧,但将本句单独摘出确成就了完全相反的意味,充斥着「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一」的大同观念。加勒比海国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曾以此句为国家格言;本句亦是出生于该国的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V. S. Naipaul)在其著作《大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意向。
  • Nil sine numine「万事自有天意」——改写自《埃涅阿斯纪》第2卷第777行。美国科罗拉多州(State of Colorado)之格言。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公共领域)

  • Non omnia possumus omnes「人非万能」——《牧歌集》第8章第63行。
  • Novus ordo seclorum「时代新秩序」——参考了《农事诗》第2卷第5-8行。1782年经由时任大陆会议秘书查尔斯·汤姆森(Charles Thomson)提交,经批准通过后成为美国国徽背面的下方的铭文。与该句类似的还有一句经常被阴谋论者引用的「Novus Ordo Mundi」(世界新秩序),在此不多做叙述。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公共领域)

  • O fortunatos nimium sua si bona norint, agricolas「生在福中不知福」——《农事诗》第2卷第458行。亨利·李三世(Henry Lee III,美国内战期间著名将领罗伯特·李之父)在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葬礼演说上引用了该句的改写版本。
  • Obscuris vera involvens「真理被阴暗笼罩」——《埃涅阿斯纪》第6卷第100行。由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原著,于1641年再版的法文版《古人智慧》(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s)一书以该句为封面铭文。
  • Rari nantes in gurgite vasto「汪洋大海中的唯一幸存者」「沧海一粟」——《埃涅阿斯纪》第1卷第118行。
  • Spem gregis「一线希望」「救命稻草」「群众的领袖」——《牧歌集》第1章第15行。
  • Stat sua cuique dies「世人皆有始与终」——《埃涅阿斯纪》第10卷第467行。
  • Statio bene fide carinis「安全停泊之港」——改写自《埃涅阿斯纪》第2卷第23行。爱尔兰港市科克(Corcaigh, Cork)的城市格言;维吉尔的原文是statio male fida carinis「不安全的港口」,但改写时出现了错误,将fida错写为fide,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公共领域)

  • Tempus fugit「光阴似箭」——《农事诗》第3卷第284行。是最常见的日晷铭文(Sundial motto)之一,亦是常见的促人珍惜时光、拒绝拖延的警句之一。

(图片来源:维基用户Jean-Pol GRANDMONT,公共领域)

  • Timeo Danaos et dona ferentes「即使携礼而来的希腊人仍令我恐惧」「小心希腊人的礼物」——《埃涅阿斯纪》第2卷第49行。原文是祭司拉奥孔对他的特洛伊族人做出的警告,警惕他们莫要接受特洛伊木马,但无济于事。「希腊人的礼物」(Greek gifts)由此成为「来者不善」「没安好心」的代名词。
  • Una salus victis nullam sperare salutem「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抗争」——《埃涅阿斯纪》第2卷第353行。美国小说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在作品《冷血悍将》(Without Remorse)一书中将该句更直白地译成了the one hope of the doomed is not to hope for safety,「对于命运已然注定的人们,唯一的希望来自放弃对安全的幻想」。

先列出了这么多,答主做个简单的总结吧:许多西方人或许终其一生都不会从头到尾阅读《埃涅阿斯纪》《牧歌集》《农事诗》,但他们不知不觉间已然在平日生活的各个场景里受到了这位两千年前的伟大诗人的思想熏陶,可能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但当他们周末散步时路过公园里的一尊塑像时,当他们在收银台前打开钱包清点金额时,当它们在阅读报刊杂志与收看电视新闻时,他们都在无形中与维吉尔擦肩而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论维吉尔,就像是揭开古罗马文学最辉煌的一页,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时代的歌者,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者。要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技巧的赞赏,更需要深入理解他作品的深远影响,以及他如何与他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一位时代的代言人:从共和国的余晖到帝国的曙光维吉尔(Publius Vergiliu.............
  • 回答
    谈论古天乐,这可真是一个能勾起无数回忆的话题。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符号,更像是一种情怀,一种时代印记。从“白马王子”到“黑马王子”,演技的蜕变与沉淀很多人认识古天乐,大概是从《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开始的。那时候的他,皮肤白皙,剑眉星目,简直就是书中走出来的翩翩公子,是无数少女心.............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的皇室人口与国家财政负担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用户提到的“五千万人口养百万朱姓皇室”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数据误差,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朝人口与皇室规模的误读1. 明朝总人口的估算 明朝人口在鼎盛时期(如万历年间)约为500.............
  • 回答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复杂性和多面性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议题。以下从历史背景、运动过程、影响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清政府的腐败与衰落 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因腐败和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退,无法有效应对列强侵略和内部动.............
  • 回答
    关于“吃牛排蘸黑胡椒汁的人家境一般,有钱人都蘸黑胡椒粉、盐”的言论,这一说法显然是一种带有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的简化归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对“调味品与阶层”关联的逻辑拆解1. 经济条件与调料选择的关系 这一言论的核心逻辑是: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更倾向于使用“更高贵”的调味品(如黑.............
  • 回答
    评价历史上的曹丕:一位复杂而重要的历史人物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魏文帝。在中国历史上,曹丕是一位极具争议但又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继承了父亲曹操开创的基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建立并统治魏国的皇帝,其政治、文学、军事方面的成就和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评价。一、政治上的承上启下与制度创新曹丕最大的.............
  • 回答
    评价国内媒体停播202122赛季第28轮英超:一次复杂的多角度审视国内媒体停播202122赛季第28轮英超比赛,无疑是当时中国足球产业和体育传播领域的一件大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的原因或影响。一、 事件的背景与直接原因首先,我.............
  • 回答
    张学良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在“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关键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公众讨论的焦点。评价他的行为,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他个人的经历、性格和政治立场等多方面因素。一、 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表现:一个悲剧性的历史节点“九一八事变”是.............
  • 回答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这句话是一句非常生动且充满讽刺意味的俗语,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责任分担以及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要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字面含义与象征意义的解读: “吃地沟油的命”: 字面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圣雄甘地。甘地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深刻的人物,对印度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评价甘地需要从他的思想、实践、成就、局限性以及他留下的遗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甘地的核心思想与哲学甘地的思想体系是他评价的基础,也是他行动的指南。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韩雪,一位在中国娱乐圈拥有独特存在感的女明星,她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的,很难用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从出道至今,她凭借着多方面的才华、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一些独特的经历,赢得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评价韩雪:一、 艺术造诣与职业素养: 演技: 早期作品: 早年韩雪出演.............
  • 回答
    谭嗣同:以生命之火照亮改革之路的悲剧英雄谭嗣同,这位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以其鲜明的思想、不屈的斗志和壮烈的牺牲,成为无数后人心中的民族脊梁和改革先驱。评价谭嗣同,需要从他的思想根源、实践行动、以及他所代表的历史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思想渊源:融合中西,革故鼎新谭嗣.............
  • 回答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名: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翔实的记录和深刻的洞察力,让西方世界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这部作品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一、 作品的背景与创作过程要评价.............
  • 回答
    怎样评价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ory)无疑是20世纪末以来地缘政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的根本性分界线将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尤其是文明之间的差异。这.............
  • 回答
    评价乌克兰不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建立奥地利或瑞典模式中立国家的提议,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个提议的背后,是俄罗斯试图在乌克兰建立一个被其控制的、缺乏实质性主权和安全保障的国家,而乌克兰的拒绝,则反映了其对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以及未来安全发展的深刻考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俄罗斯.............
  • 回答
    苏联大清洗运动,又称“大恐怖”(Great Purge),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斯大林统治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这场运动的规模之大、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深远,使其成为20世纪最黑暗的历史篇章之一。评价这场运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起因与背景:大清洗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根植.............
  • 回答
    怎样评价俄罗斯方块?——一场永恒的方块消弭之旅俄罗斯方块(Tetris)无疑是电子游戏历史上最耀眼、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评价它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它不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跨越时代和国界的共同记忆。从根本上说,俄罗斯方块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 一、 核心玩法的极致.............
  • 回答
    《摆渡人》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就饱受争议,评价两极分化严重。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看看它到底是一部“烂片”还是“被低估的佳作”,抑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存在。一、 影片的核心理念与“摆渡”概念的解读首先,理解《摆渡人》的核心理念至关重要。影片打着“摆渡人”的旗号,试图描绘一群帮助他人.............
  • 回答
    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无疑是2016年乐坛乃至整个娱乐圈的一场盛事,而对她在此次演唱会上的演唱功力和综合表现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一、 演唱功力:“幻乐一场”演唱会的王菲,相比她年轻时的巅峰状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了成熟的技巧和独.............
  • 回答
    韩寒在《通稿二零零三》中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可以用“尖锐”、“讽刺”、“批判性”和“带有青年人的迷茫与反思”来概括。这部作品发表于2003年,那个年代的网络文学刚刚兴起,韩寒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观察,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要详细评价韩寒在《通稿二零零三》中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我们需要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