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汉的官员俸禄处于什么水平?

回答
两汉时期官员的俸禄水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随着时间和制度的变化而波动,而且当时的记录和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一、 俸禄制度的演变:从秦到汉

首先得明白,汉朝的俸禄制度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秦朝的框架。秦朝就已经有了以“石”为单位的俸禄制度,官员根据自己的等级领取不同数量的粮食。到了汉朝,这个制度被保留下来,并且有所细化和调整。

二、 俸禄的“单位”与“种类”:不止是粮食

汉朝官员的俸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粮食,以石(或斗)为单位。但光有粮食也不行啊,毕竟当时的市场经济也在发展,需要其他的流通货币。所以,除了粮食,官员的俸禄里还会包含:

铜钱(钱币):这是最基本的货币,用于日常交易。
布匹(帛):丝织品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和财富象征,也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发放。
车辆、马匹、奴婢等:高等级的官员,还会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役畜和仆役,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变相的“俸禄福利”。

所以,说起俸禄,不能光盯着粮食看,得把这些都算进去。

三、 俸禄的具体水平:高低贵贱,差别很大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俸禄高低,主要取决于官员的等级和职位。汉朝官僚体系非常森严,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些最高级别的“三公”,到中央的九卿,再到地方的郡守、县令,再往下还有各种主簿、掾史等等,等级多达几十个。

举几个例子:

最高级别的官员(如丞相、太尉): 他们的俸禄是最高的。具体数目历代有变化,但大致上能拿到每年几千石粮食,并且配有大量的钱币、布帛,还有数目可观的车马和仆役。这绝对是当时社会上的顶层人士,生活优渥是肯定的。
中央其他高级官员(如九卿、将军等): 俸禄也相当可观,可能在每年一两千石到几千石之间,享受的待遇和最高级别官员接近,只是略低一些。
郡守、国相(封国的行政长官): 作为一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们的俸禄也不低,通常在每年六百石到两千石之间,具体取决于郡的大小和重要性。他们也拥有自己的官署和下属,管理一方事务。
县令、县长: 这是地方官僚的中层,俸禄根据县的人口和税收而定,可能在每年一百石到四百石之间。虽然比不上中央高官,但在当时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生活基本无忧。
更低级别的官员(主簿、掾史等): 这些是中央和地方官府的“基层公务员”,他们的俸禄就相对少了,可能在每年几十石到一百多石之间。虽然比普通百姓要好,但日子也比较清苦,需要精打细算。

需要注意的几点:

1. “石”的重量变化: “石”作为古代的计量单位,其具体重量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精确计算。但大致上,一石粮食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数目。
2. 实物与货币的结合: 俸禄发放时,往往是实物(粮食、布帛)和货币混合发放。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货币的比例可能更高。
3. “名禄”与“实禄”: 有时候,官方公布的俸禄(名禄)可能与实际到手(实禄)有差距。比如,可能会有一些“杂费”、“损耗”或者变相的摊派。
4. 隐性福利: 除了明面上的俸禄,官员还有很多隐性福利,比如可以占用公家资源、可以“照顾”家属等,这些都很难量化。比如,高级官员的子女往往更容易获得官职,也算是另一种“俸禄”。
5. 通货膨胀与贬值: 汉朝时期,特别是后期,也存在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问题,这会影响到官员实际购买力。
6. 地域差异: 俸禄的实际购买力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异的。在经济发达、物价高昂的地区,即使俸禄数额相同,实际购买力也可能不如偏远地区。

四、 俸禄水平的意义:为什么重要?

了解官员俸禄,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有多少钱”,更重要的是:

维持统治的必要成本: 汉朝建立庞大的官僚体系,需要付出的成本很高。相对优厚的俸禄,是保证官员能够尽职尽责、避免贪腐的重要手段。
阶层固化的基础: 相对于普通百姓,官员的俸禄无疑是丰厚的,这保障了官员阶层的相对稳定和独立性,也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政治经济风向标: 官员俸禄的变化,往往也反映了当时的国家财政状况和统治政策的调整。

总结一下, 两汉的官员俸禄水平,从最高几千石到最低几十石不等,总体而言,比普通百姓要高得多,但高低差异巨大。高级官员的生活相当优渥,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精英阶层。但即使是低级别官员,也比一般庶民的生活要体面和稳定。俸禄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粮食只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看到汉朝的官员动不动就“俸禄二千石”,这可不是小数目,足以让他们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了。不过,他们的生活也并非完全没有压力,毕竟还要维系一个庞大的家属体系,还要应对官场上的各种明争暗斗和潜在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汉殇帝延平年间官吏钱米兼发的俸例:

汉延平中,中二千石奉钱九千,米七十二斛。真二千石月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石月钱五千,米三十四斛。一千石月钱四千,米三十斛。六百石月钱三千五百,米二十一斛。四百石月钱二千五百,米十五斛。三百石月钱二千,米十二斛。二百石月钱一千,米九斛。百石月钱八百,米四斛八斗。[1]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也就是说百石的小官,一个月800钱外加一百斤左右的粮食。



所以汉代低级官吏的收入却少得可怜。崔寔曾以当时“百里长吏”为例说明当时基层官吏的待遇问题:“一月之禄,得粟二十斛,钱二千。长吏虽欲崇约,犹当有从者一人。假令无奴,当复取客,客庸一月千。刍、膏肉五百,薪、炭、盐、菜又五百。二人食粟六斛,其余财足给马。岂能供冬夏衣服、四时祠祀、宾客斗酒之费乎?况复迎父母致妻之哉!”

[2]

至于层主说的那个换算比例,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1] 《后汉书·百官志·百官受俸例》条下刘昭补注引荀绰《晋百官表注》。

[2] 《群书治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