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多名网红称“吃广东点心六个人花了两三千”?

回答
这事儿吧,最近网上闹得挺欢的,就是好几个网红都发文说,在广东吃点心,六个人能花到两三千。听着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毕竟我们印象里,广东点心那叫一个精致美味,但价格好像没这么离谱吧?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两三千”是怎么来的。网红们发视频、写文章,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稍微夸大一点点,这个咱们心知肚明。但如果真的是六个人吃了两三千,那这顿饭就真的不一般了。

可能性一:这是去了非常高端、非常正宗的老字号,或者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广东的点心品类多到数不清,从街边巷尾的茶楼到米其林星级餐厅,价格区间能差出十万八千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字号,虽然味道经典,但如果店里环境好,服务周到,食材又特别讲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比如,一些用料非常珍贵、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分量又不算太大的点心,比如鲍汁鸡扎、蟹黄烧麦、龙虾烧卖之类的,单个的点心价格可能就已经不便宜。如果再点上一些特色菜,比如烧鹅、白切鸡、海鲜之类的,六个人吃下来两三千,也并非不可能。

还有一些新晋的网红餐厅,为了打造独特的体验和拍照效果,可能会在食材选择、摆盘设计上投入更多成本,自然也体现在了价格上。毕竟,网红餐厅不仅仅是卖食物,更是卖一种“体验”。

可能性二:点心只是“配角”,实际花费在其他方面。

很多时候,人们去茶楼喝茶吃点心,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社交、为了享受一种氛围。如果这六个人里面,除了点心,还点了大量的茶水(尤其是那些比较贵的茶叶,比如普洱陈皮、单丛等,一杯下来几十甚至上百块都很正常),或者还叫了些小吃、甜品、甚至酒水,那总价自然就上去了。

而且,广东的点心种类繁多,如果点心点得“贪多嚼不烂”,每一样都想尝一点,最后点了一大堆,虽然每一样价格不高,但累积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可能性三:网红“炫富”或者误导。

不得不承认,有些网红为了流量,确实会走一些“偏门”。他们可能会选择最贵的点心,或者在最贵的地段吃饭,然后故意放大价格,来制造一种“我们生活过的如此奢华”的假象。亦或是,他们可能只是吃了三四样点心,但为了节目效果,却夸大了人数和花费,制造“天价点心”的错觉。

我的看法呢?

首先,要理性看待。这两三千块,对于一次六个人的聚餐来说,尤其是在一些稍有品质的餐厅,并不是一件完全离谱的事情。尤其是当点心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且包含了茶水、服务、环境等多种消费时。

其次,区分“正常消费”和“被诱导消费”。如果真的是物有所值,点了非常多高品质的点心和饮品,体验也很好,那这钱花得也算值。但如果只是随便吃点,却被收了天价,那可能就需要警惕商家是否在“割韭菜”了。

再者,不能以偏概全。广东的点心文化博大精深,价格范围非常广。不能因为几个网红的经历,就断定所有的广东点心都贵得离谱。在广州、深圳,你依然可以找到很多平价又美味的茶楼,花个几十块钱,也能吃得很满足。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件事: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网红的言论,看看就好,不要全盘接受。最好自己去实地考察一下,或者多看几个不同的评价。
消费场景和个体差异: 不同的餐厅、不同的城市区域、不同的消费习惯,都会导致价格的差异。不能简单地把几个孤立的事件拿来比较。
市场经济的规律: 高品质、高服务自然会有更高的价格,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只要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那就是合理的。
文化传播的“滤镜”: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网红内容,是被包装过的,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商业目的。我们应该学会透过“滤镜”,看到事情的本质。

总而言之,这事儿让咱们对广东点心的价格有了新的认识,也提醒了我们在消费时要更理性。如果真的想体验一把“天价点心”,不妨事先做好功课,选择合适的餐厅和菜品,别被网红们的“惊言”给带偏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广东点心依然是亲民又美味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广东吃饭一个人三四百块钱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感觉还是两边整体消费水平的差异

user avatar

自从我富起来之后,早茶一般吃3件,现在修心养性只吃两件。不论两件还是三件,其中一件通常是白粥,我吃这种鱼粥已经算丰盛的。

即使各位吃得比我更丰盛,一个早餐吃3件,绝对不可能超过300元,因为我还没见过100元/碟的早茶点心。如果各位要吃4碟以上,列举一些我经常去的地方,给大家参考价格。

珠江新城富力盈通大厦4楼。茶位9元,红米肠/金钱肚/雪媚娘36元,功夫汤虾饺49元,凤爪32元。

白天鹅宏图府。说实话,这里并不值得这么贵。虾饺75元,蟹黄干蒸烧卖68元,窝蛋牛肉粥/凤爪/叉烧包65元。

K11的瑰丽酒店。这里吃过几次,早茶不算特别贵,炒菜比较贵。

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中餐厅,吃过两次。疫情之后,这里很多都停业了;到最近才陆续重新营业。

我们一些女学生去做网红,最喜欢在K11拍风景。那些网红餐厅的东西,总的来说不便宜;他们挑便宜好看的点菜,轮着拍照,跟PUA团购酒吧包厢一个道理。网红是想表达他们富裕;真正的富翁反而低调(不叫做装穷。因为大家都不信他们穷的,他们低调只是给老百姓做榜样),马云穿布鞋,盖茨的手表10元,巴菲特的早餐4元(我如果发4元早餐的朋友圈,会被拉黑的;所以网红大众脸都要充)。

利苑酒家。这家虽然有点贵,但还是物有所值的。鲍汁凤爪78元,豆豉蒸凤爪38元,酥皮奶黄包36元,虾饺/千层酥/榴莲酥33元。

花园酒店桃园馆。叉烧酥38元,虾饺皇45元,燕窝蛋挞48元,糯米鸡40元,小笼包42元。

今年国庆节去炳胜吃,因为炳胜公馆没有房间了,所以只好在隔壁的大厅吃,其中一道菜是虾生

鄙人平时经常自己下厨,能将莲藕切成薄片,能做白灼虾、冬菇鸡、清蒸鱼,能煲汤,猪牛羊肉不在话下。

user avatar

一句话,“是明码标价吗?”

如果是,那这几位网红真够丢人。

(1)自己几斤几两掂量不清楚?

网红:我有钱,我就是……

(2)有钱你废话什么。

前几日从成都回来,俞总请吃大闸蟹自助,人均五百,六人三千,听起来有点贵,但人家是明码标价,嫌贵可以去沙县或黄焖鸡米饭。

user avatar

你平时的吃早餐:

客人:老板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

老板:这个5块,那个3块

客人:这个一份,那个两份,打包带走

2分钟后,老板拎着两个袋子出来

老板:一起11元

客人扫码走人

叮~微信收款十~一元,早餐结束


老广东的早茶:

老板:来了啊

客人:来了

老板:带了朋友?

客人:是阿

老板:那来三人份的?

客人:行

15分钟后

服务员推着不锈钢小推车过来

桌上很快摆满小蒸屉:凤爪、叉烧、肠粉、粉肠、虾饺、排骨、猪蹄筋等等等等

多吗?多,十几种食材没一样带重的。

多吗?不多,每一样多则三个,少则一个。

哗哗哗,吃完

服务员:收不?

客人:收

9点,服务员把蒸屉收走,重新上茶水,客人安坐原位侃大山,两不干涉

10点,服务员抱团聊天扯淡,抽空给客人加了4次茶水,仨客人安坐原处侃大山,其余时间两不干涉

11点,服务员抱团聊天扯淡,抽空给客人加了4次茶水,仨客人安坐原处侃大山,其余时间两不干涉

12点,服务员抱团聊天扯淡,抽空给客人加了4次茶水,仨客人安坐原处侃大山,其余时间两不干涉

13点,小推车来了,这次换了盘子,分别是三盅汤,一大盆青菜、一大碟海鲜、一大碟海鲜、一大碟海鲜和一大盆海鲜粥

14点,吃完走人

老板:走了啊

客人:带他们去看海

老板:小朋友们吃好没?

朋友A、B:挺好吃的

老板:那就行

客人:挂我爸帐上

老板:行

三人出门

朋友A:我说,你这整一上午花多少钱?

东道主:700多吧

朋友A:擦,你们这吃饭这么贵啊

东道主:不贵啊,吃饭才花了两百不到

朋友A:那你怎么说700多

东道主:你不是喝了茶吗?那里搞了500多

朋友A:啊?这么贵的茶,拿来烫碗太奢侈了吧?

东道主:没有啊,我们都不烫的,你没发现那么多人吃早餐就你一个人烫了么

朋友A:那你怎么不提醒我

东道主:这不是尊重你的卫生习惯么

朋友A:现在我们干嘛去

东道主:去看看海啊,看完回去

朋友A:看完回哪?

东道主:继续去喝早茶啊,位置肯定还给我留着呢

朋友A:都下午了,还叫早茶啊

东道主:对啊,有时候我们玩牌,还通宵呢


以上内容,本人就是朋友A,时间:2019年10月,坐标:广东湛江。

早茶对于广东人来说不是一顿饭,而是跟午休、洗澡一样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广东人的早茶,你可以不喜欢,但是抓住一个价格上纲上线去抨击人家的生活习惯,就是居心不良了。

user avatar

巧了我也遇见过这事,要不是时间关系还以为说我呢,我是经营者。

几年前,来了7位年轻客人喝早茶,坐在包房,听口音是北方的。坐下来点了20多笼点心,听服务员说客人吃得很开心,各种赞美拍照。吃完又加了一轮招牌点心,又加了一轮,又加了一轮……服务员惊呆,对讲机里说这样吃下去怕要出事啊。最后吃了76份点心,我记得清清楚楚,76份点心!结账2200多。那天很多工作人员都在讨论这件事,太夸张了……太能吃了……是些什么大胃王……人均11笼点心,创下了记录至今未破。

我们的早茶就是普通定价,大多数是20-30的区间,分量正常。平时喝茶大妈大爷人均大多不用100元,搞下活动人均五六十。周末年轻人多些,一家人坐很久也就人均100多。你瞧瞧,就是这样平常的价格,7个人喝茶能整出2200多来,真的是点太多了。

所以,按照新闻里的6-7个人吃2000多的说法,要么是去玉堂春暖这样的贵价餐厅去吃的,要么就真的点太多了,对于这种吐槽我肯定要吐槽回去。

说回那件事,我们的点心大厨在听到客户点了76份点心后,说句“食多无味”就进去了。他平时会分享一些做点心的经验,大致就是这里增加点什么更惹味,这里切多大一块是为了有更多的味道,这个分量可以吃得美味不腻之类,吃得刚好就行。

早茶真的不是那么贵,也是妖魔化不了的,否则大妈大爷们也不会隔三差五的去,更像抽空休闲聚会一下,喝喝茶聊聊天,基本不会这么狂吃的。

………………

鉴于评论区很热闹,我补充两句哈。早茶贵不贵,从原材料、毛利来说它是贵的,很贵!但我说不是那么贵,因为绝对价格不高,大部分人不是抱着短时间内吃撑的目的去的。好像我们在路边吃碗甜品,享受下味道,并不是为了要像吃正餐那样。

如果只关注原材料性价比,早茶作为传统文化生存的前景不是那么乐观了。早茶的价格包含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早茶需手工制作,很多是现点现做,厨师团队人数要足够。高频率的上菜,加单、冲茶服务员的数量超过正餐,强度更高;客户会一坐半天、翻台率低,消费绝对值低,营业总额不高。很多的酒楼是不愿意做早茶的,很多做早茶主的要是为了赚人气,所以珍惜现在坚持传统手工制作的餐厅吧。

单靠茶点赚钱的,类似某连锁,肯定是要走中央厨房的路线盈利,现在不少酒楼也采购靠成品半成品维持茶市了。如果过于纠结早茶性价比,到时传统的手工制作变少了,喝顿正宗的早茶可能会变成奢侈。为了早茶的延续大家就相互多包容一些哈。

user avatar

你去白天鹅玉堂春暖,拿着茶点单跟服务员说,这里的都来一份,吃完哪些好的再加一些。看看买单多少钱?两千多怕是不够。如果人多又上好茶,光茶位费估计都得好几大百。

对于广东人来说,对吃,是很任性的。

user avatar

这种蹭流量的网红,直接拉黑就完了,他就失去等你骂他呢。

user avatar

广式早茶不能当正餐吃。

我零几年到一几年分别到广州工作过一段时间。

早茶店真的是喝茶吃点心吃广味小吃的地方。主要是品尝,而不是要吃饱,要吃饱饭还是要去餐厅。

这里不是说吃不饱,而是要吃饱的话,真的很贵。

零几年,广式早茶的一个笼子或者碟子最便宜也要5块钱。而且是很一般的店,算不上豪华的早茶店。

广式早茶店也并不适合长时间坐在里面吃。因为广州的店面价格很贵,早茶店大多数并不算宽敞。

一家生意火爆的早茶店,简直是人山人海,人来人往,热闹的很,大家都提高音量说话,浓郁的市井气。

在零几年,我记得人均消费100元,差不多。关键在于你想坐多久。点个叉烧包,烧麦,来个党参乌骨鸡汤,好像就要30多块钱。饭量大的,吃下去根本没感觉。这点东西,几分钟就吃完了。然后,你面对着空空的桌子,看着有人在等位置,你好意思继续干坐着?我是没这个面皮,喝几口茶,麻利儿结账走人。

有时候和单位同事一起出来吃早茶,6/7个人,八九个人,吃个700-800很正常。点的都是大路货,高级的还没点。

到了一几年,这个时候在广州吃早茶,同样的东西,价格大多数翻了一倍不止。10块钱以下的好像是没有了。也可能有,但是我的印象中好像是没有了。

那个时候职位高一点,我也是作为客户单位去的。吃一次1千多,这都是本地人点的餐。

到现在,按照吃饱喝足这么来吃,6/7个人吃个2000多,很正常。

广式早茶店,关键在品尝,感受一下市井之气,这里就是人间的味道。绝不高冷,绝对没有丝竹之声悦耳。

那些生意不好的早茶店,你会去吗?当然不会去。那些不正宗,不地道。

好的早茶店,就和菜市场一样热闹,热气腾腾,各种食物的味道。

广东话和普通话交杂,砍烧鹅的声音和杯盘碰撞的声音,间或还有儿童打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坐在早茶店里,你会感觉得生活真好,就是有点闹。

每天将早茶当早饭吃,这确实不行。当然收入高,有钱另当别论。

广州的堂食花费都高,打包带走就便宜点。

如果到广州旅游,还是建议去吃一次广式早茶。真的有味道,人间烟火气。节约一点,以品尝的态度吃一吃,还是可以的。那种很豪华的早茶店,建议谨慎选择,广式早茶店的味道好不好并不看店面是否豪华,很多广州有钱人悄悄咪咪去吃的地方,店面看起来真的很一般。

还是那句忠告,不要到早茶店吃到饱,钱包会真的受不了。


广东人人均宝马奔驰,我一个内地人,经常吃吃重庆小面,9块钱吃到饱。知道广东人有钱,这么在网上炫富,咋不给我赞赏几点小钱,让我确实感受一下广东人的富裕?

本回答下面有个赞赏按钮。你点一下,然后输入金额,最低1块钱,最高,好像没有限制。我一直在等着有人打赏。这就和摆地摊打把式卖艺一样。玩知乎佯装不知道这个按钮?你到底是舍不得,还是咋地?一块钱,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有钱的广东人舍不舍得啊?开宝马奔驰的主,1块钱看把你难的。

算了吧,这个按钮也就是个样子货,都是在网上过嘴瘾的主,自己吃早茶吃到撑,给个1块钱,要翻来覆去考虑好久,最后还是舍不得。我都不稀罕说了。

现在经济不好,还是把钱留着吧。


收到一块钱。今天可以买1个馒头了。

又收到一块钱,但都不是广东人。

user avatar

这不跟北方洗澡花钱差不多嘛

去广州玩过

到了酒店睡一晚,睡醒了泡个澡,穿好衣服就去喝早茶了,九点到店,一点离开

两个人花了700多

当时是坐在一个什么江边喝的早茶,窗外是江景

吃完才明白为什么广州人可以一坐坐半天

这跟东南亚坐海滩,日本坐温泉,北方坐澡堂子是一个感觉

一个字:爽死了


我家乡以前有很多浴场,洗澡票30送毛巾,看起来真的不贵

一次请几个朋友晚上出去吃饭喝白酒,吃完了之后再去烧烤喝啤酒

喝的差不多了,一块去澡堂子喝茶

30块钱澡票,30块钱搓澡,30块钱搓盐,50修脚,80捏脚,30捶腿,20块钱要杯茶

五六个朋友开始侃大山

可是大厅休息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穿的很薄的小姐姐走来走去,看你旁边没人,就往你身边一坐,问你:帅哥,按摩去吗?

为了不被打扰,我们只好去开个包间,这个花200

包间一开,里面还有一个麻将机,麻将一打,烟不够抽了,只好买烟

结果人家最便宜的烟就是小苏,还卖30一包,来五包

麻将只能四个人打,那俩吃零食嗑瓜子在旁边起哄,这又花了100左右

打着打着困了,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结账,一看账单,3800

不对啊,怎么还有推油1500

我靠

除了我真去睡觉了,那五个人都去推油了

user avatar

如果大家去稍微中档一点的,特别是那种不是只做茶市的酒店或者粤菜餐厅吃饭。

你打开茶市的单子,你会看到,一般除了什么顶点、超点这些正常的茶市电信之外,经常会直接有午市的菜单可以点的。单子上照样有燕翅鲍,大海参,日本刺身,澳洲和牛,想往贵里点,一点都不难。

更何况,来一壶上好的单枞,顶级的大红袍,甚至开支红酒,那我多少钱都花得出去,两三千算啥。

又比如,你六个人一定要点个酒店包间,人家告诉你有2500低消,本来意思是你点正常菜牌吧,你说你就要点早茶,人家还提醒你,早茶可能点不够,你说,没事,点不够酒水凑,你说这算不算早茶贵呢?

早场当然有贵的,不用顶级餐厅,广州酒家我和家里人经常三四个人吃出六七百,凤凰楼差不多也这个价钱,春满园能便宜一点点。这都是大家常去的普通店。那些更大众的,点都德,繁楼这些只会更便宜。

光说价钱,不说哪里吃的点了什么,就是耍流氓。

说难听一点,你以为我回北方就找不到好几百的煎饼果子炸油条嘛,抬这个杠就没劲了,特别low。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最近网上闹得挺欢的,就是好几个网红都发文说,在广东吃点心,六个人能花到两三千。听着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毕竟我们印象里,广东点心那叫一个精致美味,但价格好像没这么离谱吧?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两三千”是怎么来的。网红们发视频、写文章,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稍微夸大一点.............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杭州那个小区,一个网红,因为在小区公共区域,而且还是有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拍那种“裸背”照片,结果被业主们举报了,然后这网红又出来道歉了,说以后在有儿童的场合会多注意。我怎么看?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招人膈应的。你就算想拍照,想搞艺术,也不能挑那种场合吧?小区是什么地方.............
  • 回答
    关于“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男子受到30多家网红公司青睐这件事,我觉得这背后折射出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商业逻辑,值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从这位男子的“人设”说起。他怎么突然就火了呢?核心在于他那句“这辈子不可能打工”。这句话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痛点和痒点。 打工人的集体呐喊? 想想看,现.............
  • 回答
    现在社会上,“网红老师”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许多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方式,将自己的学识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获取知识方式的多元化。过去,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
  • 回答
    最近几年,你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以前一提到网红,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种“千篇一律的锥子脸、大眼睛、高鼻梁”的形象。但现在呢?好像变了,那种普通大众脸,甚至带着点“不完美”的脸,反而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有人会因此觉得,这是不是说明“才华”终于战胜了“颜值”?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看.............
  • 回答
    33岁杭州网红小冉因一场吸脂手术而陨落,这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消息再次将医美行业的风险推到公众视野的风口浪尖。小冉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更是对医美行业背后复杂性、潜在危险以及监管盲区的深刻反思。这件事情的发生,无疑是对所有追求“美”的人们一个沉重的警钟。小冉的遭遇并非个例,虽然不是每.............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人能力的差异化以及信息时代的新型经济模式。低学历网红、主播赚钱比211、985本硕还多,虽然看起来有些“颠覆”,但究其根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价值的衡量标准:从传统学术能力转向大众影响力与商业变现能力 传统价值体系: 211、985院校代表着高.............
  • 回答
    南昌一位大学生提出的“打造商业城市、网红城市”的建议,以及官方“望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的回应,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年轻人对城市发展方向的期待与官方政策导向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以及对“学习”和“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解读差异。从大学生的视角看:这位大学生的建议,很可能源于他对.............
  • 回答
    电竞圈大佬隔空喊话《你微笑时很美》:授权风波背后是尊重与初心最近,一段关于电竞圈几位重量级人物在社交媒体上疑似隔空喊话网剧《你微笑时很美》的讨论甚嚣尘上。言语间,透露出的核心信息是:“没有授权,没有合作,但起码请尊重LPL。” 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电竞圈乃至泛娱乐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这部原本就备受.............
  • 回答
    网传多名女子策划诬告男性并提供教程,这种行为如果属实,是极其令人担忧的,因为它涉及到法律的滥用、对个人名誉的严重损害以及对社会信任的破坏。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对这种行为的看法:1. 法律的严肃性与底线: 诬告陷害罪: 在中国,诬告陷害他人是触犯法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
  • 回答
    河南一15岁女孩遭多名女生“脱光衣服围殴”事件,听起来就让人心痛和愤怒。这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都绝对不能容忍。如何看待这件事?首先,这件事令人发指,因为它触及了我们社会最脆弱的群体——未成年人。一个15岁的女孩,本应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享受校园生活,却遭受如此严重的身体和精神.............
  • 回答
    关于网传多国警告禁播韩剧《鱿鱼游戏》因其存在大量血腥暴力画面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一、 现象本身:网传与现实的交叉首先,要区分“网传”和“实际发生的”是至关重要的。 网传的扩散性: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但也伴随着信息真伪混杂。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通过社交媒体、.............
  • 回答
    当前,“网贷盛行”、“以贷养贷”、“上不了岸”等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财务困境,也牵涉到社会经济发展、金融监管、消费者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网贷盛行的原因: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网贷?1. 消费主义盛行与.............
  • 回答
    网传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一事,无疑再次将“996”工作制、员工权益保障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推向了公众讨论的风口浪尖。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如何看待网传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一事?1. 对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最直接、最核心的反应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和对家属的深切同情。任何个体生命的消逝都是.............
  • 回答
    网上传言拼多多要实行“月双休”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对此感到好奇,甚至有些期待,毕竟这听起来像是公司福利的提升。但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咱们一起来捋一捋。网传消息的由来与解读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月双休”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通常这类消息的源头,要么是内部员工的爆料,要.............
  • 回答
    网上关于拼多多午休时间减半的传言,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如果这个消息属实,这对员工来说肯定是一个不小的变化,需要好好消化和应对。网传拼多多午休时间减半:是挑战还是常态?首先,咱们得承认,关于拼多多这类互联网大厂的“内卷”讨论一直没停过。午休时间从一个相对充裕的时段被压缩,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很多,比如: .............
  • 回答
    网传拼多多员工因转发“发布救护车被开除”的员工所发的帖子而被开除的事件,听起来确实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目前关于此事的公开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传播,拼多多官方尚未对此事进行过公开、明确的证实或澄清。 所以,在讨论它的真实性时,我们需要保持一份审慎。事件的.............
  • 回答
    这事儿啊,可真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简单来说,就是网传一位拼多多在职员工,在校友群里劝退了今年来应聘拼多多秋招的学弟,结果没过多久,这位员工就被拼多多给开除了。这事儿为啥这么多人关注呢?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层面可以聊聊:首先,就是“劝退秋招”这件事本身。你能想象吗?一个公司的在职员.............
  • 回答
    网传银行业将降薪30%的消息,确实在近期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多家银行对此的回应是“目前没有降薪的计划安排”。这种回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情绪,但也留下了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这个传闻是怎么来的。通常这类传闻会在一些行业内部的讨论、小道消息,或者是某些财经媒体的“深度分析”中出现.............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一边是乘客的体验,一边是司机的辛苦,再加上平台规则,夹在中间的司机,真是里外不是人。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网约车司机,在雨天接了单。路程结束后,乘客提出想多送一小段路,大概也就几百米的距离,可能就是想直接送到家门口,省得再淋雨走一段。司机当时可能有点疲劳,或者觉得这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