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的观点?

回答
如何看待「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的观点?

「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这个观点无疑是一个非常激进且具有争议性的论断。要深入理解和评价它,我们需要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驱动因素,以及产品经理职位未来的演变方向。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能简单地断定为对或错,而是需要我们更辩证地看待技术发展、组织变革以及产品经理自身角色的演变。

一、 支撑「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观点的可能理由和驱动因素:

这类观点通常建立在以下几个核心论点之上:

1. AI 和自动化工具的飞速发展:
数据分析与洞察自动化: 过去,产品经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分析用户数据、市场趋势,并从中提炼洞察。AI工具,如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ML)模型,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甚至能比人类更快地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潜在机会。
原型设计与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的普及: AI驱动的设计工具可以根据文本描述或简单的指令生成原型,甚至直接生成可用的应用界面。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的出现降低了开发门槛,使得非技术人员也能快速构建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意义上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的壁垒。
需求收集与用户反馈自动化: AI可以分析大量的用户反馈(如评论、论坛帖子、客服记录),自动识别用户痛点、需求和情感。甚至可以通过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进行初步的用户访谈和需求验证。
项目管理与优先级排序辅助: AI工具可以根据项目数据、团队能力和市场优先级,辅助甚至自动进行项目管理和优先级排序。

2.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
随着敏捷开发和DevOps文化的深入,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团队协作更加直接。许多公司倾向于将产品决策权下放给更贴近业务和用户的团队,例如由工程师、设计师、营销人员组成的“产品小队”或“增长团队”,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驱动产品发展。
“产品即服务”(Product as a Service)的理念使得产品经理的角色可能被分散到各个职能部门中,每个部门都肩负起对产品一部分的责任。

3. 产品经理职能的模糊化和专业化分裂:
部分核心技能被专业细分: 过去产品经理包揽了从市场调研、用户研究、需求定义、原型设计、PRD撰写、开发跟进、上线推广到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随着行业发展,许多职能已经成为独立的专业领域,例如:
用户研究员(UX Researcher)
用户体验设计师(UX/UI Designer)
数据分析师(Data Analyst)
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
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
技术负责人(Tech Lead)
当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更直接地协作时,一个“大包大揽”的产品经理角色可能会显得冗余。

4. 强调“产品共创”和“全员产品意识”:
一些前瞻性的公司提倡打破职能壁垒,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对产品负责,从工程师到客服,都应该有产品思维。在这种模式下,产品经理可能不再是唯一的“产品负责人”,而是作为赋能者、协调者和战略引领者而存在。

二、 反驳或修正「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的观点:

尽管存在上述趋势,但认为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而不是“演变”或“转型”)可能过于绝对。更合理的推测是,产品经理的角色、职责和必备技能将发生深刻的转变。以下是一些反驳或修正的理由:

1. AI无法完全替代的“人情”和“战略”维度:
深刻的同理心和情感连接: 理解用户深层的情感、价值观和未被表达的需求,需要的是深刻的人类同理心和直觉,这是目前AI难以完全模仿的。产品经理需要能够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跨职能沟通与利益协调: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在于协调不同部门(技术、设计、营销、销售、法务等)的利益和视角,驱动团队朝着共同的产品愿景前进。这涉及复杂的沟通艺术、谈判技巧以及对组织政治的理解,这些都是AI难以胜任的。
战略思考与愿景规划: 定义产品的长期愿景、市场定位、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应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需要的是全局观、战略思维和前瞻性判断。AI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但最终的战略决策和方向把握仍然需要人类的智慧。
解决“黑天鹅”事件和不确定性: 在充满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经理需要灵活应变,做出快速而明智的决策,这往往需要经验、直觉和对人性的洞察。

2. AI是工具,而非替代:
AI更像是为产品经理赋能的强大工具,而非完全取代。就像计算器不会让数学家消失一样,AI分析工具只会让产品经理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高价值的工作中。
产品经理需要学习如何驾驭和利用AI工具,成为一个“AI+产品经理”,而不是被AI取代。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如何解读AI的输出,以及如何将AI的能力融入产品策略中。

3. 新的产品经理职能的诞生:
随着AI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出现新的产品经理细分方向,例如:
AI产品经理: 专门负责AI产品、算法模型的产品化,需要深厚的AI知识和伦理观。
数据产品经理: 专注于数据平台、数据服务、数据驱动产品。
平台产品经理: 管理复杂的技术平台,需要理解底层架构和生态系统。
增长产品经理: 专注于用户增长策略和产品迭代。
传统产品经理的职责可能会被更专业化的角色分担,但“产品经理”这个总称或核心职能(如产品战略、愿景、用户价值)仍然会以某种形式存在。

4. 市场和商业的复杂性:
产品最终是服务于市场和商业目标的。商业决策涉及风险评估、投资回报、竞争格局分析等,这些都需要人类的经验和判断。产品经理作为连接用户需求和商业目标的桥梁,其存在价值依旧巨大。

三、 未来产品经理的演变方向和必备技能:

如果说产品经理职位不会消亡,那么它会如何演变?未来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以下特质:

1. AI素养和工具驾驭能力: 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AI工具,将其融入数据分析、用户研究、原型设计等工作流程。
2. 战略思维和商业洞察: 具备宏观视野,理解市场趋势、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能够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产品战略。
3. 深刻的用户同理心: 深入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潜在痛点和行为动机,成为用户代言人。
4. 卓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精通跨职能团队沟通,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和意见,推动项目进展。
5. 数据驱动与实验能力: 具备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善于设计和执行A/B测试等实验,以数据验证和迭代产品。
6.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够应对模糊性、不确定性,并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7. 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快速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适应行业和市场变化。
8. 产品伦理与责任感: 尤其是在AI产品领域,需要具备对技术伦理和社会影响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感。

四、 结论:

总而言之,认为“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是一个夸大其词的说法,但它确实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趋势:AI对产品经理工作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职能专业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挑战。

与其说是“消亡”,不如说是“转型”和“升级”。产品经理的边界会更加模糊,一些基础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可能会被AI和更专业的角色分担。但那些核心的、需要人类独有能力(如战略思考、情感连接、复杂沟通、创新决策)的职责依然存在,并且会变得更加重要。

那些能够拥抱变化、学习新技能(尤其是AI相关技能)、并不断提升自己在“人”和“战略”层面的价值的产品经理,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甚至成为比现在更受欢迎和关键的角色。那些拒绝改变、固守传统工作方式的产品经理,则有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甚至淘汰的风险。

所以,我们不应被“消亡”的论调吓倒,而应将其视为一个警示和激励,驱动产品经理们去思考和实践如何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AI+产品经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消亡肯定不会,但是心态需要调整一下。

产品经理们的焦虑还要考虑历史进程和大背景,即行业主导权正在从产品向运营和营销转移。产品创新的空白点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填满后,整个互联网正在由产品创新向运营创新和营销创新转变,在这个大进程中,有些缘来习惯了产品主导的从业者们一分钟变得不是那么习惯了。

有公司做了一个麻将游戏,一开始因为某大型麻将游戏开房间玩要买5元一张的房卡(可以玩个十多分钟),该公司第一个版本是房卡免费,开房间不需要钱,想以此去竞品那争取用户,结果没人玩,后来他们变聪明了,将房卡涨价到4元,然后诚招代理,以3元的价格给代理房卡,于是代理把身边的朋友都拉过来了,“XX麻将房卡要5元,我认识一个新麻将,和它差不多,房卡只要4元,我们去那里玩吧,你们如果找我买房卡,我还可以拿到3.5元的房卡,比官方更便宜点”。于是朋友纷纷跟着代理转投新游戏,利用这种多级代理模式,那个新麻将一夜间火了。

人家这是靠营销模式成功了,这样大大小小导致成功的例子,大到前几年的充值返利,游戏首充帐号,工会,小到个体产品的流量获取模式,这两年这样的例子可以数出几十条来,而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运营层面的创新和营销层面的创新。产品创新的空白点,这几年被填的差不多了,因为产品大家都差不多,而运营和营销还有大量空白点需要填充,所以产品人员感到自身的价值在下降。

五年前一切需求都是产品发起,运营只是反应下调研结果提点合理化的小建议。产品新人们读着乔大爷传,满心憧憬着下一次改变世界的机会。而五年后,身边挣钱的公司,很多需求都已经转为运营发起了,产品接下来把运营需求系统化,合理化,然后输出具体可执行的文档给开发团队,并做好跟进。

看看这几年行业热词,创业热点,好像没啥和产品有关的,为啥?因为所有公司都在拼运营和营销了。那说好的乔大爷呢?说好的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呢?我还要有时间琢磨一个yes和它后面一千个no的关系呢,怎么变成天天加班给运营做需求了呢?

从业七八年以上的产品纷纷发现,这几年不但主导权开始转移出去,就连本职工作也被别的职位抢走很多,原来项目管理的工作被后来更专业的pm代替了(很多公司产品之前是兼着PM的,后来分出去了),原来界面方案的工作,被新设的ui和ue给代替了,再看看公司外面,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高薪聘请运营人才,互相挖角,越来越多公司的高管,合伙人从运营起家。

最终产品从以前的大导演演变成整条KFZ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你说,这落差,换谁能不焦虑呢?

总结两点,第一是平常心,不用心理不平衡,行业最早还是技术主导呢,当年转移向产品时技术天天和产品吵架,除了觉得产品考虑不周全外,背后或多或少的不服和不甘呗;如今从产品手里转移向运营和营销的时候又变成产品和后两个职位天天吵架,除了具体问题外,深层次的心理落差感是相同的,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是变化的眼光,运营主导和营销主导不会是永远的,这样的现象也是一个历史阶段,等到这一轮运营和营销的空白点填充的差不多的时候,又会有现象级的东西依靠产品层面的创新出现。就像技术最近几年又可以依靠vr ar等重回舞台,就像诺基亚摩托当年营销运营都拼到极致了,却架不住改朝换代一样。

到那个时候,行业又会将产品经理们重新推向历史的舞台。但那时显然需要的不是只会细化需求,只会执行又怨天忧人的产品,更不是当年看着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红火想进来捞一把,碰到问题又开始自我怀疑的投机者。

user avatar

感谢多位朋友邀请我回答。

这个问题是2017年提的,今年是2021年,已经过去四年,按照这个题目「五年之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的说法,只剩一年了。

这里有招聘网站里发布产品经理相关的职位数量,在同一时间大约50万个职位,在各种招聘的岗位里属于比较多的了。

再看看薪资(2020年10月的数据),北京地区的平均薪资是两万三。薪资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供给情况,如果职位过于饱和,或者已经要消失,平均薪资都不会太高。但是从这个薪资来看,产品经理的岗位待遇还是很高的。

所以,大家想想这个问题靠谱么?

恰恰相反,产品经理的职位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还在扩大。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以前狭义的互联网行业了,而是包含了互联网+各个传统产业的更大范围的行业。房地产公司在做互联网,零售企业在做互联网,各种企业产品也都在做互联网。

这就是趋势。

产品经理的工作不仅仅是做以往狭义的互联网产品,而是在各行各业推进互联网化,用互联网的杠杆来赋能业务。如果你真正对产品经理感兴趣,就坚定的走下去。如果仅仅是一时看到别人都在做,自己也跟风,但是本身并没有真正很强的意愿,建议你冷静思考。

对于产品经理的未来,我们非常有信心。

附上产品经理相关的答案:

1.免费的训练营

我自己正在训练营里直播讲课,作为知乎里关注人数最多的产品经理,同时也在北邮给研究生开设产品经理的课程,这个训练营的内容值得你好好学习:

2.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这个答案本来是写给应届生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其实对于所有产品经理都适用:

拿到大厂产品经理offer的应届生都什么水平?

3.哪里有靠谱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培训课程?

哪里有靠谱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培训课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