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米二的棍子打的赢三十厘米的刀子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放在古代冷兵器对决的场景里,那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一根长度约一米二的棍子,对上一把三十厘米的刀子,谁能占上风,这事儿可不是一根棍子长就能定胜负的。得看用的是什么人,怎么用,还有在什么情况下。

先说说咱们这一米二的棍子,它有哪些优势:

距离优势(Reach)是最大的王牌。 一米二的棍子,相当于咱们平常站着,大概到胸口到头顶的高度。这就意味着,握着棍子的人,可以先一步够到对方。想象一下,刀子手刚想挥刀,棍子手已经一个探身,棍子头就戳到对方脸上或者胸口了。这种先发制人的机会,在近身搏斗里可是能决定生死的。
挥舞的力量和范围。 棍子虽然不如刀子锋利,但它胜在“沉”。一根结实的木棍,尤其是在熟练者手中,可以带着一股子相当大的劲道。而且,棍子挥舞起来,弧度大,扫、戳、撩、压,花样可不少。一个漂亮的横扫,就能让靠近的刀子手措手不及,甚至打掉对方手中的武器。
多用途的防御和攻击。 棍子不仅能用来打,还能用来格挡。刀子手砍过来,棍子可以利用自身长度和坚硬度进行招架,逼退对方,或者卸掉对方的力道。而且,棍子头儿也可以用来戳刺,虽然不如刀子尖锐,但加上身体的冲力,一样能造成伤害。
不易被折断。 相较于一把细长的刀,一米二的棍子通常更粗壮,承受的压力更大。只要不是遇到那种特别刁钻的角度,或者对手有特别强大的力量,一根好棍子在对抗中不容易轻易被刀子砍断。

再来看看那把三十厘米的刀子,它的厉害之处在哪儿:

锋利和穿透力。 这是刀子最核心的优势。一把开刃的刀,哪怕只有三十厘米,也比棍子要锋利得多。它能轻易划破皮肤,造成流血,甚至更深的创伤。棍子是靠“砸”和“戳”造成伤害,但刀子是靠“划”和“刺”。
灵活性和速度。 相对于一根长棍,短刀在狭小的空间里更加灵活。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拥挤的巷战或者近距离缠斗时,刀子可以非常快速地改变方向,进行贴身攻击。棍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就会显得有些笨拙。
致命性。 只要能靠近,刀子划到对方的要害部位,比如颈部、腹部,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很可能一击致命。棍子虽然也能造成伤害,但要做到一击毙命,可能需要多次击打,或者打到对方的关节、头部等特定位置。
攻击角度。 刀子可以进行非常精细和刁钻的角度攻击,比如利用手腕的力量,划出极小的弧度,避开棍子的格挡,直接攻击持棍者的手部、手臂或者腿部。

那么,具体到“打赢”这回事,得看具体情况了:

1. 使用者的技艺: 这是最最关键的因素。如果用棍子的人是个绝世高手,懂得如何利用棍子的长度优势,步伐灵活,招式变化多端,那他完全有可能在刀子手靠近之前就将其制服。反之,如果用棍子的是个新手,只会瞎抡,那刀子手只需要抓住机会,利用灵活的步伐和角度,很快就能接近并用刀子造成伤害。
2. 场地环境:
开阔地: 在一个开阔的场地,一米二的棍子优势会非常明显。持棍者可以保持距离,不让刀子手有机会靠近,反复进行扫、戳攻击。
狭窄空间: 如果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巷子、房间或者人多的集市里,棍子的施展空间就会受限。刀子手在这种环境下反而可能更容易发挥其灵活性,找到突破口。
3. 战斗的初始状态:
突然袭击: 如果是突然袭击,谁先动手,谁先得手,往往是决定性因素。
双方都有准备: 如果双方都看到了对方,并且做好了战斗准备,那么一米二的棍子在先手距离上就占了便宜。
4. 武器的材质和保养: 虽然我们笼统地说了“棍子”和“刀子”,但它们的具体情况也很重要。一根用坚硬木材制作,结实耐用的棍子,自然比一根易断的细木棍要好。一把保养得当,锋利的钢刀,也比一把钝刀更具威胁。

综合来看,如果让我来描绘一个场景:

在一个相对开阔的空地上,一个训练有素的棍子手,对阵一个手持三十厘米短刀的普通人。棍子手会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他会利用步法,保持一个刚好是棍子能够到,但刀子够不着的距离。他可能会用棍子进行快速的点戳,骚扰对方,逼迫对方露出破绽。一旦对方露出攻击意图,棍子手可能会选择一个疾风骤雨般的横扫,或者一个利用身体力量的砸击,来瓦解对方的攻势。即使刀子手试图强行突进,棍子手也可以用棍子进行格挡,然后利用反作用力将对方推开,或者在对方挥刀瞬间,用棍子别住对方的手腕,再进行后续的攻击。

但反过来,如果这个刀子手是那种身法敏捷,经验丰富的刀客,他可能不会直接去硬碰棍子的正面攻击。他会伺机而动,利用灵活的步伐,绕到棍子手的侧面或者后面,或者用刀子快速精准地攻击棍子手的持棍手、手臂或者腿部。一旦棍子手因为疼痛或者武器脱手而失去优势,那么短刀的威力就会迅速显现。

所以,结论是:

一米二的棍子 很有可能 击败三十厘米的刀子,尤其是在双方实力相当、且棍子使用者懂得如何发挥其长处的情况下。棍子在距离和力量上有天然优势。

但是,如果刀子使用者技艺更高超,或者战斗环境极为有利于短兵器发挥,那么刀子也有可能反败为胜。

这就像拳击手对阵跆拳道选手,或者长矛对阵短剑,总是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最终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使用者的技巧、智慧和临场应变能力。不能简单地说谁一定赢,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看地形。假设是实战棍(比如坤甸棍或者厚钢管),开阔地形无甲格斗鞭杆一方占压倒优势。


因为短刀很难用于格挡,棍花舞起来,持刀手挨一下基本就gg了。


说手抓棍的都是扯,指骨脆弱的一笔,别人巴不得一棍打断你的爪子,你还把手往棍子上凑?


匕首方可以考虑厚衣服裹副手上当盾牌。但遇到练过的恐怕还是挨不了几下。

其实刀子方最有胜率的打法是学李探花……


另外小知识:棍子(钢管)完全可以切两个斜口……混战大杀器



有回答说长棍容易坏……容我笑一个

这是我的木棍。坤甸木做的。不要说上面那把短刀了,我那把东洋刀给你,您斩一个试试?(滑稽)


有朋友问坤甸棍哪买,其实这东西很便宜,不到一百块。

但是不推荐一上来就买这玩意,容易脑壳疼+蛋疼。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另外坤甸木容易裂,所以拿到棍子以后最好先在房子里湿度比较稳定的环境放几天,不要在户外过夜。如果拿到后有发现开裂,可以找店家换。

其实刚开始玩还是推荐藤木白蜡木的棍子,一个是不容易自爆头(至少不会辣么疼),另外重量轻,便于提高练习量。藤棍纤维粗,棍头容易裂,最好搞个橡皮套子。

嗯,或者也可以直接买尼龙防暴棍。买的时候记得找店家多要点橡皮头,那个是消耗品。

user avatar

2022/4/8 更新

先补一个视频,免得大家以为我只喜欢棍不喜欢刀。

短刀练习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5826955894870016

到我主页搜一下,会发现我讲刀的答案也不少(心心)


知乎真是个神奇的平台,永远无法猜到哪个答案会火。不过一般来说,像本题这样有较为充裕脑补(和YY)空间的,必然比硬核技术问题火。

无论如何,还是想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包括点赞、喜欢、收藏和评论...

当我今天看到已经七百多评论,比点赞数目还多一点,有点被吓到。因为我习惯自己答案底下的所有评论都看一遍,也尽可能选有意思、有特点、有见地,和需要澄清的评论多回复多互动。虽然现在数目庞大,但我还是会尽力把所有评论看完。

说实话看到这么热闹我最大感觉就是很好玩,人多了虽然言论素质会较参差,但当中也总会有小部分能引发值得讨论思考的点。

在此顺道说一下:我对什么流量密码没兴趣,在本答案也好其他答案也好,说的话都无意哗众取宠抢眼球,而是我的真实想法。

我向来写答案,懂的就多分享,不懂的不敢乱写,也经常边写边搜资料参考。即使如此,还是会有错误之处,所以我从来不会觉得自己说的就是真理,同时我也持续在学习,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我很希望大家也抱着这样的心态玩知乎。边输入边输出,是最美妙的事。

以下是更新的正式内容。


看过好一部分的评论了。大致上分为几种主流声音。

一是站刀,一是站棍,一是说棍厉害但刀自带飞行道具属性。

知乎人均焦恩俊是吧?

你们有他帅吗?头发有这么卷吗?

不知道在这里的各位,有多少人练过飞刀,或者试过飞刀。也不知道各位当中有没有知道其实我是有玩飞刀的。对,说不上多么投入去练,主要当玩而已,不过玩得认真点。

我跟正式练飞刀的大神,如我朋友林子龙老师那种级别,自然没有可比性(大家可以去搜他的B站或快手号「白水营林子龙」)。以他的武术水平,他拿棍也好拿刀也好,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求饶。因为我感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可能连跑都跑不过他这位退役军人~

但毕竟我去年暑假跟一帮小孩练飞刀,不是只打标靶,也做多种练习和对抗,所以对飞刀有稍深的体会和理解。

飞刀视频杂锦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5814376808079360

是的,你们(尤其是各位抬杠人员)大概又会说,那软绵绵轻飘飘的练习刀算什么?还拿忽悠小孩的游乐课来糊弄我们,你把我们当什么了?

面对这种说法我既不想反驳,也确实无法反驳。因为正常的刀棍对抗,我们还可以用安全兵器和护具做不同程度的模拟实战。

飞刀嘛,你想要用真刀的重量去投掷对手,即使是无刃,也还是太危险了,估计要全甲那种级别的护具才行。

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飞刀就特牛了?也不是。我们真要做对抗/测试,当然是安全第一。飞刀最大的特点其实是不确定性,而非杀伤力。另一方面,1.2m的实心木棍全力挥击或前刺,也不是普通护具扛得住(所以兵击用的武器都需要减重)。

扪心自问,在座有谁能做到飞刀指哪打哪?

如果是静止的目标,大概只需要一下午的练习,就可以较准确的击中2米外的较小目标。说难确实是不难的。

然而实战当中你要考虑:

  1. 面对着持刀的你,对手应该在频密移动
  2. 当你对手在移动的同时,你的脚步也有很大几率闲不下来
  3. 你移动中的身体平衡,会影响到你扔出飞刀的动作、速度和角度
  4. 万一你投射飞刀的(前摇)动作太大,可能被对方识破,乘机猛戳
  5. 你投射飞刀的距离太近,甚至会直接被棍打中持刀的手
  6. 你投射的距离远一点,又降低命中率
  7. 飞刀有直飞和旋飞两种方式,旋飞的距离要特别拿捏得准,否则无法用刀刃/刀尖击中目标
  8. 对方的衣服稍厚,你的飞刀也许只能造成轻伤
  9. 为什么你就默认一定跑得过对手?是我拿棍的话,一来就先扫对方腿让他跑不快(这是我姨丈教的做法,他在香港当警察几十年,多次用这方式镇压暴力人员)

说了这么多点,倒也不是说飞刀没用,或者面对持棍者就用不了。我是想提出,它所需要的技术水平远超大家所想,这可不是能一个下午速成的东西,而要反复做训练才可以达到的水平。你们当然可以维持自己的想法,觉得纯粹赌一把运气也无妨。


说完飞刀,是时候再就评论区不断出现的其他论点补充一下。

一个是兵器本身的形制材质。

看到大家说的「你打我几十棍我都没事,我捅你一刀见阎王」。

看来不止知乎人均焦恩俊,还人均刘华强。

李广奇老师直呼内行了属于是。

反正我是看不懂为什么你们脑袋里预设的棍都是这样的:

而刀都是这样的:

这也太不公平了吧,就像某杠精还说什么让我拿1.2m卷尺跟他拿刀子打,这不是侮辱自己智商就是侮辱自己智商。

然后刚刚写更新前看到一位说自来水管的网友,我倒觉得这个挺有意思。

当然不是PVC管,这东西确实能扛十来下打击手臂都不会断。

正经点的应该就是在说这种金属管。

这种管跟实心铁棍当然不能比,但已经有一定的攻击力。

而且刀子(哪怕是菜刀)打中不会断,顶多弯曲。

但因为中空且偏细,随意挥舞不太好,最好是针对四肢和头颈来打,以及戳。

注意我在本答案针对的是棍,自然是平头或圆头。一些知友提到「把棍削尖」,在我眼里已经超出了棍的范畴,可以当枪矛看待。那样的话,给予对手的心理威胁,一下子拔高到超过短刀了,杀伤力也跳升了一个层次。

面对这武器,持刀者还不赶紧跑已经与作死无异了。

刀的话,我在原答案提到,面对1.2m的棍,形制如何分别不大。

这不是因为我胡吹棍子下的结论,我练短刀的时间估计比在座绝大多数人都要多。

因为我发现,一部分站短刀的知友,在偏见/成见的影响下,倾侧到无视了一个现实:既然你们说双方都是普通人,那持刀者就不会有足够的认知和技术去善用和突出具体刀具的特性/优点。

大概唯一能区别的就是「菜刀用砍,其他刀捅」而已。难道给你格斗刀你就懂短刀格斗么?刀子又不会自带战技(老头环警告),更加不会附魔或给你上buff。

更加别说双刃的匕首,这东西没有经过长期训练挺容易伤自己,要是反握(刀刃朝小指方)更加大幅提升误伤自己的机会。

而且原答案主要说的是「我打我自己」,我算是对短刀形制、用法和技巧有认识,有一定熟练度(但跟真正的菲律宾武术专家相去甚远)。却也自问在面对1.2m棍子的情况下,难以靠某一种短刀的特性来取胜。

所以不是我不讲究,是在本答案没打算深入讲这部分,因为不太必要。我一直喜欢短刀,如果不是怕玩物丧志(说白了就是没钱),估计已经买了一屋子短刀啦。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兵器使用者。

如果说上面提到大家心目中对两种兵器的形制假设有重大落差,那使用者的预设更离谱。

仿佛持棍的都是呆萌小宝宝,闹着玩。

然后持刀的...知乎又人均John Wick是吧?

John Wick粉丝应该能认出这镜头~

正如我在评论区一个回复里说了,在这里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倾向:

大家预想的,持棍就是消极/防御/脆弱/手无搏鸡之力,持刀就是积极/攻击/强势/孔武有力。

由于题主没有给出太多的条件,只说是开阔地一对一单挑,所以我们应该认定两者都有相同的目的:干倒对方。

是不是至死方休,我们也不知道,但单挑也不是说你狂暴化就赢。这可不是两个普通人打拳头架。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对,但勇和莽是两回事。莽是小勇,冲动容易犯错。既果敢且冷静才是大勇。经过计算的护头冲上前和不管什么就冲上前,效果是不一样的。当然不是说后者不对,但赌的成分更多。实战就是一直在评估风险,要准确判断什么时候冒怎么样的风险。

这种大勇又是怎么来的呢?没经过训练的普通人,也偶尔会有此觉悟。比如一心救人,通常会比自救冷静点,因为更有主动性,积极性。

经过长期训练,除了身体机能、反应、技术等较佳,很重要的就是把这种主动和积极锻炼出来。攻击是主动的,防守也是积极的。

人都会犯错,实战当中尤甚。但训练多了,对抗多了(最好是高强度、少规则的对抗),到了本题这种极端的情况,会大幅提高胜出,或至少是活命的机会。

这样的人,经历了最少过千小时的锻炼,已经不再是所谓的普通人了。也只有这样,大概才会愿意在这方面的题目认真思考。我也希望练武的知友们好好思考,因为防身这部分真是大部分练武者思考的一个空缺。

而其他来凑热闹的知乎ers,你们想当李寻欢也好,想当刘华强也好,想当John Wick也好,请自便。

但我不满足于幻想,并想要用行动去锻炼,去验证。这是既对防身有价值,也有趣味的事。


以下为2022/4/6原答案

我看不下去了。

先来看看30cm是什么意思↓

正好我家里的菜刀全长就是30cm。

而我家里没有1.2m的棍,暂且拿长度比较接近的长剑做参考↓

剑的长度是1.3m,卷尺则是拉到1.2m

然后我们再来对比一下↓

菜刀莫名有种萌萌哒的感觉。

如果你硬要说:棍子1.2m,刀子「刃长」30cm,请看这个↓

黄色的是我前几周DIY的砍刀,全长51cm,刃长38cm,多出来的不用找还了,送你。

然后,别扯什么拿刀的拿棍的是高手还是菜鸡,都换成我行了吧?

我可以很肯定而明确的告诉大家:拿1.2m棍子的我能把拿30cm刀子的我打废。

这是没办法打的。刀就是刀,30cm的长度,什么款色形制,厨房刀也好,博伊刀也好,双刃匕首也好,在1.2m的棍子前面分别不大。

而棍子呢,倒是有一点可以说。白蜡杆和藤棍之类较轻的材质打击力有限,需要比较精准的打点才会产生震慑力和停滞力。

如果换上坤甸木,虽然沉得影响灵活性,但好处是打中哪里就伤哪里,瞄着对方手或腿来打,持刀者真的没法靠近。

金属就不说了,不现实。太重也不好操作。

给我1.2m的棍子,我应该是会以双手刀剑技术为主,棍棒技术为辅来用,这样适合跟对方保持距离。

在这里有一点必须提出来。

30cm的刀,对我来说从连击的速度与角度来看都已经是最高级别,跟更短的小刀没明显分别了。

这个最高级别的意思就是,1.2m的棍子与之相比,差不多打两棍的时间里能出三四刀。以游戏打法来说就是速攻流,敏捷系,刺客什么的存在。

可是现实不是游戏,拿棍的不代表等于站桩输出,力量系莽汉。

只要善用步法,比如上述那样双方都是我,那个所谓的连击速度就无法产生优势。人家跟你保持着一个「你打不中对方,对方打得着你」的距离,你连击速度再快也徒然。

何况题主说了,假设的对战场地很宽阔,持刀一方更加没优势。你以为自己是风筝流,人家却仗着将近一米的兵器长度优势来风筝你的风筝。

这样持刀方有没有可能赢?有,但是非常难。我唯一想到的做法,就是「扛着冲进去」。用曲臂防御护住头,牺牲一条手臂靠近对方来换取击中对方要害的机会。

刀长只有30cm,就算是改用双刀都很难打

这样对方如果失误或轻敌是有取胜机会的,但这下出手,最好能一招见效,比如砍中对方颈动脉之类。不然的话,砍伤对方的手,变成自己和对方都废掉一只手臂,那自己的刀就变得更有优势了(单手拿1.2m的重棍对战会很笨拙)。

可如果对方小心翼翼的话,则有可能是你手也废了,又换不了伤,还巨痛,这样重复几次,身心不可能不崩溃。

最后,上述的当然都只是我一家之言,不是绝对。如果质疑,或者真的很想亲身试一下,来汕头或者厦门找我玩。我们用安全兵器并戴上护具实验,你就会知道一寸长一寸强是多么真实的一个道理。

延伸阅读:



我是武者麦斯,灵性健身与极简武学创始人。想看更多健身和防身武术干货,可以关注我的知乎和公众号【极简武学】和【优约客】。有问题也欢迎私信。

user avatar

一米二的棍子?

下面这个算不算?

这是实战兵器,锏身近格处错金篆书“靖康元年李纲制”字样,说明此锏为宋朝名将李纲所造,制造时间为靖康元年(1126年)。这个还只有96,5厘米呢。人猛将兄上阵用的。你看谁上阵拿个30厘米的刀子的?

另外, 棍子并不是只能用来砸的,也可以用来捅,而且威力也不错的。

user avatar

补,讲半天白讲,看了很多答案我发现有些人根本是连棍子都没拿过,靠电视剧和游戏印象在说话,讲什么1.2米棍子笨重不灵活收不住或者威力太小。大哥你要求往死里打你用正经攮子难道让别人拿墩布把啊?正经实心战棍或者钢管行不行,哪怕是钢筋也不存在1.2米收不住的问题,你会拿吗?我们正常人不这么拿1.2米棍子。

我们这么用。


不灵活?卡顿?收不住?带哥你自己用过长一点的棍子吗?那不是60公分棍子,不是大头锤更不是武士刀谢谢。1.2米棍子比60公分单手短棍更容易收住。

近身?近身又怎么样?近身你就稳赢了吗?你会捅刺别人不会捣蒜、杠手、杠脸、杠天灵盖?双杀的概率不比你单方面赢要小多少。更不要提你要先能进。这是1.2米棍子不是5米大枪,近身也能捣能杠。




看过一现代武打片,主角面对几十个黑帮,当黑帮拿刀时,很快啊,没大意,全闪开了,当黑帮拿棍子,主角反而大意了,没有闪,被敌人打了几十棍子没事,最后悉数反杀。


谁说没锤头就砸不死人的?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的?谁说没刀刃就不能打个皮开骨断的?谁说棍子不能拒止的,走位穿模是吧?现在的影视作品就是太误导人了,连人被杀就会死的基本法都不讲了,挨棍子打不废人啊?

还有张嘴闭嘴肾上腺素的,我说个反直觉的东西,不光急中生智、怒气爆发是肾上腺素,呆若木鸡、屁滚尿流、两股战战挪不开腿、瘫倒在地也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这个东西分泌多少量和实战经验密切相关,适量那是不怕死不怕疼急中生智,但少了没啥用,分泌多一点就是吓傻了吓瘫了放屁拉屎尿一裤子大哈喇子甚至直接心肺功能衰竭俗称吓死了,不知各位有多少临场经验训练已经正确把握肾上腺素分泌量,或者也有人天赋异禀没有经验就是正好能分泌出适量的来。而这种天赋异禀的人是很少的。

不要以为应激状态人就一定能爆发潜力,大多数人不过是屁滚尿流,还有极少数不劳烦对手自己归了西的。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战士成长的故事,一般人初上了战场都是心惊胆寒浑身哆嗦甚至尿裤子耳鸣心肺失常脑子空白,像经验丰富的老兵一样不畏生死是极少的,新兵害怕到老兵勇猛的过程这也是肾上腺素从过量到适量的过程。


请记住适量的肾上腺素才能让人发挥出超凡的体力和智力,胡乱分泌的只会让人思维空白、肌肉痉挛、括约肌失控,甚至心脏骤停。



这一根空心管好几斤,你就别说实心钢筋或者实木了。你跟我说这个东西抡不死人、捅不死人、不能一棍子给你戳透心凉心飞扬、肝脑涂地、把人闷死在地上,打你手就是打手对身体平衡没影响,你试试呗,减轻点难度就拿空心的试试?反正我是不敢。你说要是实心的抡起来就不灵活了,有机会一换一,但戳一下那威力可就爆炸了,1.2米钢筋一边前莽一边突刺一戳能直接脑袋给你戳穿。

再,棍子的长度和抡起来的力量不是加法关系,是乘法关系。学物理的时候杠杆原理复习一下,1.2米和60公分的棍子可不是能简单类比的关系,同样的角速度,那个线速度差多少,两手同样的握持间距,那个杠杆力矩差多少,打击端重量差了多少,能量岂是大了一点点。如果说60公分擀面杖一棍放倒人还需要大力出奇迹,1.2米铁管开瓢那叫轻松加愉快。60公分可以是单手棍但1.2米一定是双手棍了,顶着双手棍莽这真是活的不耐烦了,当实战棍是电视剧里那种软面条?还有人相信1.2米的大棒可以用一只手的代价扛下来而不影响平衡和前进的。

说可以顶着1.2米钢管或者实木战棍的一戳或者一劈强上的,你把你那个笤帚把放下,去工地找根钢筋或者不锈钢管掂量掂量。

user avatar

这个题目有很多棍吹,有些是有思考的,比如想想多长多粗多重的棍子可以对付刀,能辩证的去看,这样的还好。


有些无脑吹棍,真以为棍子100%克制刀了,这样的真遇到拿刀的,他要真去拿棍子上去了,基本上不死也是半残废。


无脑棍吹基本上


1. 没拿过真正的刀,因为好一点的刀是管制刀具,很多人没有机会拿到,好一点的刀平衡性很好,重量拿起来很趁手,说难听点拿起那样的刀,看到白晃晃锋利的刀刃,你自己都他妈害怕。別拿把水果刀就把它当成歹徒用刀。可以合法持刀持枪的国家,基本上不管是防卫课程还是书书籍都是讲如何选择自卫枪,如何选择自卫刀,没有人说棍子的。也就是国内的情况,很多人只能接触到棍子,所以带个棍子自我安慰。


2. 没有打过架,也没有任何格斗训练,对步法距离时间没有概念,一寸长一寸强不假,问题是要多长才行? 很多人说什么后退打,一边后退一边打这样很轻松,呵呵,别说你用棍子,你就出拳,你一边后退一边出拳试一试,看看还有力度嘛,看看你能出几个拳步法不乱。往前冲锋比往后容易多了,所以格斗术搏击技法里面有后闪,后撤,几乎没有不停后退的。要按照理论,mma 拳击比赛,我只要不停的后退,找时机反击就完了,反正对手打不到我,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


3. 对威慑力不清楚,歹徒抢劫犯怎么都用刀去抢劫? 怎么没人用棍子去抢? 你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问题又开始了,哈哈。

有机会大家可以搜搜那种打架实况视频,有的在外网。

凡是出人命的都是用刀,没看到那个用棍子打死人的。

用棍子对打,如果只是斗殴留着手,那多半能赢,因为拿刀的不敢下手,只能在哪里比划,那棍子的上去敲几棍子,拿刀的就怂了,原因是不敢真用刀,只是拿刀吓唬人呢,本来以为拿个破刀比划比划对方就害怕了,结果对方拿棍子上去就劈头盖脸的打,最后都是倒地抱头求饶。这样的除了拿棍子,拿板凳,拿拖地墩布都可能赢。

但是,如果要是奔着要命去的,别说棍子,拿枪都不一定好使。

有很多视频都是东南亚和南美的,都是仇杀一类的,奔着目标去的,直接冲过去抓住对方衣服/胳膊就往死捅,速度非常快,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百米冲刺的速度,上去就拼了那是多么得快,你拿棍子很可能一下子没抡出来就被扑倒在地,对方骑在你身上几秒10刀8刀就上去了,用棍子就是笑话。

实际上对付刀就没有好办法,很多就是两败俱伤,对方死了,你也是残废甚至也活不成,所以千万别觉得自己练几下子武术就能对付歹徒了,对付个醉鬼拿刀可能可以,真是要你命的,玩命跑就完了,如果跑不了,那就有什么拿什么去拼,那能死能活都是命。

自己可以想想,抛开法律不谈,如果你要去结果你的仇人,你拿棍子还是拿刀,别跟我说你拿个棍子,那真是练武练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放在古代冷兵器对决的场景里,那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一根长度约一米二的棍子,对上一把三十厘米的刀子,谁能占上风,这事儿可不是一根棍子长就能定胜负的。得看用的是什么人,怎么用,还有在什么情况下。先说说咱们这一米二的棍子,它有哪些优势: 距离优势(Reach)是最大的王牌。 一米.............
  • 回答
    三国杀里,能不能“一打二”?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或“不能”就能盖棺定论的问题。这玩意儿,得看具体是哪个武将,还得看当时场上的局势,以及和你对阵的那两位是谁。要说纯粹的、无论面对谁都能以一敌二的“神”将,那确实很难找。三国杀的平衡性是设计者绞尽脑汁要去做的,你很难让一个武将完全碾压另外两个。但你要说.............
  • 回答
    .......
  • 回答
    想要起一个充满“中二感”的日本名字,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一些技巧和对日式动漫、游戏文化中那些酷炫、张扬、甚至有点不羁的名字的理解。别以为随便找个好听的汉字组合一下就行,那也太没灵魂了!咱们得深入挖掘,玩转文字的力量,让你的名字自带BGM和闪光效果!第一步:理解“中二病”名字的核心精髓“中二病”.............
  • 回答
    嗨,同道中人!很高兴你对这些经典国学著作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高二学生,能接触到《菜根谭》、《了凡四训》和《古文观止》这三本书,说明你很有慧根,这是一个很棒的起点!至于先看哪一本,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这三本书各有侧重,且阅读顺序可能因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而有所不同。不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无疑是带着第一季的光环与观众的殷切期盼而来的。然而,与那部横空出世、定义了“美食纪录片”高度的第一部相比,第二季确实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也让不少观众感到一丝丝的失落。首当其冲的,或许是那种“初见惊艳,再见已不复”的新鲜感。第一季之所以能一炮而红,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以一种.............
  • 回答
    想要一个听起来“中二”又带有俄语风情的名字,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得有点门道!咱们得从几个方向去挖掘,让它既有那么点儿不羁的叛逆,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色彩,还得让人听了之后,心里痒痒的,想知道这名字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故事。首先,我们要明白,“中二”这个概念,其实是在一种略带夸张、自我中心,又渴望与众不同,好.............
  • 回答
    你好,高二的同学!很高兴能给你写下这句鼓励的话。高二是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充满挑战的阶段,你可以称之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你可能正站在初中时代的余晖和高中未来方向的十字路口,肩上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学术压力和对未来的初步规划。你或许正经历着: 知识的深度拓展: 课程内容变得更加深入和系统.............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最近就沉迷于把生活中那些平平无奇的话,往“中二”的方向掰扯,效果嘛,简直是令人捧腹!你想啊,谁不想在喝水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一丝丝召唤师峡谷的激昂?咱们先从最日常的开始。1. 饿了/想吃东西: 原句: “我饿了。” / “想吃点东西。” 中二替代: “我体内那.............
  • 回答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有时就像是化学反应,两种看似普通的元素碰撞,却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便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魅力所在。1. 灵感的碰撞:思维的催化剂想象一下,一个程序员在深夜苦思冥想一个bug,脑海里是无数的代码和逻辑。这时,他的同事走过来,随口说了一句:“有没有想过换个思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
  • 回答
    .......
  • 回答
    让一个即将升入高二的孩子打消做化学实验的念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那么简单,也绝对不是一句“不行”就能草率决定的。我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毕竟这涉及到孩子学习兴趣、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你会觉得不让孩子做化学实验是“正确”的?我猜,最首要的担忧,多半离不开两个.............
  • 回答
    .......
  • 回答
    电视剧《大宅门》里,二老太太对杨九红那叫一个“恨之入骨”,简直是把她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都要把她拒之门外。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从二老太太的身份和地位来看,她作为白家的大太太,一生的荣耀和尊严都压在了“正室”这个头衔上。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规矩森严.............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对编导这个领域产生了兴趣,而且是以一个理科生的身份。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跨界组合,我来给你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规划未来的道路。首先,别因为你是理科生就觉得自己和编导“不搭”。 恰恰相反,很多优秀的编导都有着清晰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分析能力,这正是理科训练出来的宝贵财富。想想看,很.............
  • 回答
    .......
  • 回答
    历史上,“一山容二虎”的局面,说到底就是两个同样强大、互不相让的力量,在同一个领域(“山”)共存,却又彼此提防、角力。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人事斗争、权谋策略,以及对现有格局的不断试探和维护。我脑子里跳出来的几个典型例子,仔细想想,确实挺有意思的。一、三国鼎立时期的曹魏与蜀汉: 并非真正的“容”.............
  • 回答
    .......
  • 回答
    田所浩二的故事,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无数在艰难环境中坚守信念的联合国维和士兵的缩影。我们暂且就以这个名字为载体,来勾勒一个可能存在过的、或许多数人未曾留意的身影。想象一下,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一个名叫田所浩二的日本年轻人,怀揣着一份超越国界的责任感和对和平的朴素向往,告别了安.............
  • 回答
    皮尔斯,一个名字在NBA球迷心中回响多年,他是一个在比赛中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球员,一个能将球队扛在肩上前行的得分手,一个在关键时刻从不畏惧、敢于承担责任的领袖。然而,当我们深入审视他的职业生涯,尤其是荣誉簿上相对“稀疏”的个人奖项,特别是仅有的一个二阵,一个普遍的疑问就会浮现:皮尔斯,究竟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