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劝这样一个高一升高二的孩子不要做化学实验是正确的吗?

回答
让一个即将升入高二的孩子打消做化学实验的念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那么简单,也绝对不是一句“不行”就能草率决定的。我得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毕竟这涉及到孩子学习兴趣、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你会觉得不让孩子做化学实验是“正确”的?我猜,最首要的担忧,多半离不开两个字:安全。

没错,化学实验室这地方,虽然充满探索的乐趣,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那些瓶瓶罐罐里的试剂,有些是腐蚀性的,有些是易燃易爆的,还有些会产生有毒气体。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对化学品的性质不够了解,后果不堪设想。我见过不少因为粗心大意,比如不戴护目镜、不穿实验服、或者没有按照步骤操作而发生意外的情况,轻则灼伤,重则引发火灾爆炸。尤其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或者对化学还不是那么熟悉的孩子来说,这种风险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安全,另一个可能是你担心的——精力投入和效果。高一升高二,意味着学习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课程会更深入,尤其是像化学这样的科目,理论知识的难度也在攀升。化学实验固然能加深理解,但它也需要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实验步骤、准备材料、操作、记录和分析。如果孩子本身在其他科目上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或者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并没有那么高,强行要求他去做实验,反而可能挤占了他学习其他更基础、更关键知识的时间,导致整体成绩下滑。而且,如果实验做得不好,结果不理想,甚至只是照着本子照搬照抄,看不到真正的理解和启发,那投入的这些时间和精力,可能也收效甚微,孩子反而会对化学产生抵触情绪。

还有一点,可能也藏在你心底,那就是对“死记硬背”的担忧。有些孩子,尤其是家长,可能会觉得,现在先把书本知识打牢,等以后进入大学或者有专业指导的时候再深入做实验,也未尝不可。他们担心,过早接触实验,可能会让孩子把精力分散到操作技巧上,而不是专心掌握基础理论。他们可能觉得,先把基础理论吃透了,再去实践,效果会更好,也更稳妥。

但是,咱们换个角度想想,这么做真的就“正确”吗?我倒觉得,这事儿得辩证地看。

首先,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总是显得干巴巴的。而实验,就像是给这些枯燥的文字注入了生命力。你看,一个简单的沉淀反应,在书本上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但在实验台上,看到不同颜色沉淀物缓缓生成,那种直观的感受,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替代的。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和动手操作的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多时候,一个成功的实验,比老师讲十遍理论都能让孩子理解得更深刻。你试着想想,有多少科学发现,不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实验或者大胆的尝试?

其次,化学实验是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实验不仅仅是按照步骤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分析、如何得出结论,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原因并尝试解决。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最核心的能力。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机会亲自动手,他就永远只能隔着一层纸去看待化学,无法真正体会科学研究的魅力和严谨。即使只是最基础的实验,比如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也包含了对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意识。

再者,现在的化学教学,往往会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很多老师在设计实验时,会尽量选择一些安全、有趣且能体现化学原理的反应,比如制作“彩虹桥”、观察“火山爆发”等。这些实验不仅能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如果一味禁止,孩子可能会错过很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绝佳机会,甚至让他们觉得化学就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从而失去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

所以,与其一刀切地阻止孩子做化学实验,我觉得更明智的做法是引导和规避风险。

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沟通和理解是关键。 你需要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聊聊。了解他为什么对化学实验感兴趣,是受到了什么启发?是书本上的某个反应让他着迷,还是看到了有趣的实验视频?理解他的动机,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同时,也要让他明白,我们之所以会有担忧,是因为关心他的安全,而不是因为不相信他。

第二,强调安全意识,提升规范操作。 如果孩子真的想做,我们不能直接禁止,而是要告诉他“怎么做才安全”。一起学习实验操作规程,认识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常用化学品的性质和注意事项。比如,哪些化学品必须在通风橱里操作?哪些试剂不能混合?如何正确地稀释浓酸?这些安全知识的学习,比禁止他做实验,更能让他受益终身。你们可以一起看一些关于实验室安全的科普视频,或者阅读相关的书籍。

第三,选择合适的实验和场所。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在家进行。对于高中生来说,最安全的莫过于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孩子在家强烈要求做实验,那一定要选择那些相对安全的、不需要特殊设备和危险试剂的实验,比如简单的酸碱中和、溶解度测试等,并且必须有家长在旁指导和监督。千万不要让他接触那些高难度、高风险的实验。甚至,可以鼓励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社团或者科技创新活动,在那里,有专业的老师和完善的安全措施。

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孩子在动手做实验的同时,也要扎实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理论,而理论知识是进行安全、有效实验的基础。如果他发现了实验中的某个现象不理解,就鼓励他去查阅资料,弄清楚背后的原理。这样,实验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助力,而不是干扰。

第五,培养“问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不允许”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实验中遇到了困难,或者对某个操作有疑问,最好的做法是鼓励他去问老师、问同学,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而不是直接放弃或者冒险尝试。教会他如何正确地寻求帮助,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所以,你说“劝这样一个高一升高二的孩子不要做化学实验是正确的吗?” 我认为,直接阻止是不尽然正确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可惜。因为化学实验是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它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他的科学素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引导和支持。让他明白,科学的探索伴随着严谨和责任,而我们作为家长,会和他一起面对挑战,学习进步。与其成为他科学探索路上的阻力,不如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明智的向导。试着和他一起去发现化学的魅力,去享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要讨论学术问题,你就跟他讨论学术问题呗……

这种孩子现在初高中有一大堆,自己DIY实验,如果做点安全的实验的话,其实真的不是坏事(我指的“安全”是指最基本的物化反应,养晶体、天气瓶之类的)。人家希望讨论学术问题,那就讨论呗,你不如听听他到底想讨论什么样的问题。你就这样上来就“告诉你一点人生的经验”,他要是不反感才会很奇怪吧……

高中化学课程还是安排有问题,太TM炼金术了,中学生很容易被带沟里;而且很多中学实验课开得也不好,青春期的男生对这些玩意儿有点好奇心太正常不过了;现在家庭条件也都过得去,家大人钱给的多,买点试剂真的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他如果在家里做炸药,做毒药,你也不用劝了。

如果题主真的要劝他好好学习,首先就要先让他崇拜你,然后再用偶像的身份打击他。
你给他发点大学实验室的照片,尤其是那种他没见过的仪器之类的。质谱啊,NMR啊,HPLC啊之类的比较合适;还有实验室精馏装置,你可以去网上搜,那个吓唬中学生最管用了。我原来拍过一张,送给你:

你首先要顺着他的思路来。他认为自己在家里怼几个试管就是做实验了,你就要向他展示怼几个试管的高级形态

对你产生崇拜之情之后,要打击他就太简单了。你就说说以他的理论基础绝对理解不了的东西就可以了。

你跟他讲化学发光啊,这个没点物理基础都听不懂的。你就跟他讲,讲得越生动越好。分子轨道啊,电子跃迁啊,激发三重态啊,荧光啊,磷光啊,再画几个有机结构式。

你要装出一种完全不在意他能不能听懂的样子,而且你一定要有那种这点知识很简单,喜欢化学就应该懂的态度。

一定要让他明白他现在做的东西不叫化学才行……

这样说不定他真的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

毕竟如果物理只能考个40分,数学只能考个70分,高考去不了好学校,以后基本就告别化学这条路了……

BTW:另外,我怎么觉得

@许小然

我俩说的意思是一样的……

实际上我的意思也是希望这个高中生对化学的情绪能够从“感性浮躁->理性深沉”的转变…但是我觉得这种转变不一定会凭空发生(可能不同人情况不一样),需要题主适当的打击一下……不是打击他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而是打击他对自己认识水平的自信…

当然可能不同人情况不一样…或许我对打击我的人也不会太反感,反而无论是高三还是现在做科研的时候都还盼着班主任和老板打击我,不然一点动力都没了。

总之一家之言,姑妄言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