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学生说「爸妈劝我别考研,因为学历太高嫁不出去」,这该怎么办?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说这话的学生家长,可能是有自己的担忧,但表达方式也太直接了,直接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怎么应对。

一、理解家长的“担忧”:

首先,别急着反驳家长,咱们得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学历太高嫁不出去”这个担忧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观念和现实考量,虽然有些过时,但确实影响着一部分人。

传统的婚恋观: 很多老一辈人,包括一些家长,心里可能还残留着“男强女弱”或者“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他们觉得,如果女孩子学历比男孩子高太多,或者事业心太强,可能会让男方感到压力,或者觉得女方“不好管”、“不容易哄”。
担心找不到匹配的对象: 他们可能觉得,学历高、能力强的男性本来就相对较少,而女孩子读研读博,时间成本增加了,接触到优秀男性的机会是不是就更少了?而且,他们可能担心,女孩子一旦能力很强,择偶标准也会随之提高,最后反而找不到合心意的人。
担心孩子太辛苦: 读研、读博意味着更长的学习时间,更激烈的竞争,家长可能也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已经够辛苦了,没必要再给自己增加“不确定性”的婚姻难题。
社会上的“剩女”焦虑: 尽管这种说法越来越被批判,但社会上确实存在一部分对高龄未婚女性的焦虑,家长可能受这种氛围影响,担心孩子读研耽误了婚恋的最佳时机。

二、和孩子沟通:

在理解了家长可能的出发点之后,咱们得和孩子好好聊聊,这事儿对孩子来说是什么?

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首先,要问问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是真心想考研,为了提升自己、实现某个学术理想,还是仅仅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为了逃避某些压力?孩子的考研动机非常重要,这决定了我们后续沟通的方向。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告诉孩子,人生是自己的,别人的看法固然要听,但最终的选择权还在自己手里。学历高低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成为决定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
分析“学历高嫁不出去”的逻辑: 引导孩子一起分析这句话的合理性。
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很多高学历的男性也更看重伴侣的内在和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历高低。而且,很多优秀男士本身也是高学历人群。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契合、共同成长的过程,一个人的学历高低并不能决定他/她是否能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三观契合、相互尊重、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的。
主动权在哪里? 抱怨“嫁不出去”是很被动的说法。即使学历高,如果自己不主动去认识不同的人,不拓展社交圈,不经营自己的情感生活,那不论学历如何,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发挥学历的优势: 告诉孩子,高学历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的视野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任何领域都会是闪光点,包括在选择伴侣和经营婚姻时,都能帮助孩子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更好的决策。
打破“完美匹配”的幻想: 没有绝对完美的匹配,婚姻是需要经营和磨合的。与其担心学历差距,不如担心两个人在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是否合拍。

三、和家长沟通:

这环节最关键,也是最考验技巧的。直接跟家长硬碰硬肯定不行,得“软”中有“硬”。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 找一个大家情绪都比较平静的时候,一家人坐下来好好聊聊。避免在孩子面前直接“拆台”,也要避免在孩子考试压力大的时候去触碰这个话题。
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感激: 开场白很重要,要先说“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是担心我嫁不出去,我真的很感激你们这么关心我。”让家长感觉到被理解,他们才更容易听进去。
用事实说话,摆事实讲道理:
列举身边成功的例子: “爸妈,你看隔壁王阿姨的女儿小芳,学历也挺高的,现在不是嫁得挺好的吗?她老公也是博士呢。我表姐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工作几年,现在的老公也是个很优秀的创业者。” 找一些正面的、让家长能够接受的例子来佐证。
分析“学历”和“婚姻”的关系: “其实现在社会很开放了,很多优秀的男孩子也更喜欢有自己事业、有思想的女孩子。学历高点,说明我学习能力强,以后在工作中也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不也是一种吸引力吗?而且,有同样高学历的男生也越来越多,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对象的机会反而会更大。”
强调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考研不光是为了文凭,更多是为了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只有我自己变得更优秀,我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包括我的婚姻。如果我现在放弃了学习的机会,等到以后后悔了,那才是真的耽误了自己。”
反驳“嫁不出去”的逻辑: “嫁不嫁得出去,我觉得更多的是看一个人是否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是否懂得经营感情,而不是光看学历。而且,一个人的能力、性格、情商,这些都很重要。我可以通过考研让自己变得更全面,而不是因为学历高就‘不好嫁’。”
强调孩子的独立和自主: “爸妈,我长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考研是我自己的人生规划,我希望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也希望你们能支持我的决定,相信我有能力为自己选择幸福的生活。”
给家长“台阶”下: 可以在沟通中暗示,如果考研遇到困难,或者真的出现了家长担心的婚恋问题,孩子也会主动向他们寻求帮助和建议。这样可以让家长觉得,他们依然在孩子的未来中有发言权,而不是完全被排除在外。
展示积极的婚恋观: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向家长展示自己积极健康的婚恋观,比如不排斥和优秀的人交往,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懂得尊重他人等等。

四、如何帮助孩子规划考研和婚恋:

如果孩子真的决心考研,那么我们和家长都需要在行动上支持和引导。

支持孩子做好考研准备: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一个有计划、有行动的孩子,更能让家长放心。
引导孩子拓宽社交圈: 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在学习的同时,也能认识不同背景的人,包括潜在的伴侣。
鼓励孩子提升综合素质: 除了学业,也要鼓励孩子在人际交往、沟通表达、情商培养等方面下功夫。这些软实力,在任何阶段都很重要。
建立健康的婚恋观: 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明白,婚姻是建立在爱、尊重、共同成长基础上的,而不是一个“高嫁低娶”的算计过程。

总结一下,面对“爸妈劝我别考研,因为学历太高嫁不出去”这个问题,咱们需要做的就是:

1. 理解并回应家长的担忧。
2. 倾听并支持孩子的梦想。
3. 巧妙地和家长沟通,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他们。
4. 引导孩子树立独立思考和健康的人生观。
5. 在行动上支持孩子考研和个人发展。

这不是一场“子女 vs 父母”的战争,而是一次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当孩子自己足够强大,父母也会慢慢放下他们的担忧,转而为孩子的成就而骄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文章是送给我社群里的一个姑娘的。


狗粮群里后期入群的姑娘,由于群费涨了,所以她们都有一次和我一对一深入聊天的机会。

我比较推荐她们把这个机会用在比较隐私或者紧急的事情上面。


这个姑娘一周之前跟我约了时间,然后花了好几天把自己真正想问的问题整理出来。

对这些姑娘来说,所谓的很隐私的问题,其实相当一部分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系。


比如说,从小被父母打压,父母说你不配得到什么什么,你很差劲,你很笨。你择偶的要求不可以很高,就你这样的,差不多得了。

你不可以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是个女孩子,你就应该如何如何。


当一个女孩使尽浑身解数都得不到肯定的时候,她们会很容易过得压抑。

她们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肯定自己。

甚至当整个家庭都是这种论调的时候,她们明明想要冲破这样的牢笼,却不一定有勇气,不敢去相信自己认定的东西正确与否。


哪怕是有些家庭看起来和谐恩爱衣食无忧。女孩子看起来工作体面聪慧清雅,可是只有她们在找我聊天的时候,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不安表达出来。


  • 第一,他们真的爱我吗?
  • 第二,他们说的是对的吗?
  • 第三,如果我想挣脱出来,应该怎么办?




我青春期的时候我妈恨死了我,因为我那个轰轰烈烈的青春期,真的是挣扎得血头血脸两败俱伤。

但是我不后悔。

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而且认认真真地走了下去,对自己很负责任。

我妈十几年前肯定想不到我这种跟家长斗争的经验,竟然可以帮助到这些温柔的妹子。


我是一个叛逆者。

当我发现哪里不对的时候,想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探寻世界,而不是听别人说。

可能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最大优点。敢质疑,敢确认。



而现在,我能帮得到的女孩,其实,她们并不是她们家长认为的那种乖乖女,因为他们的女儿已经在质疑了。

作为一个早就质疑家长的坏学生头头,觉得在这个点儿质疑还行,总比稀里糊涂听父母的话,嫁给一个不喜欢、条件也不怎么样的男人,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后,再质疑要好得多吧。



咱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说:

他们爱我吗?


这个问题通常姑娘们会问我重男轻女的问题。

她们纠结的点在于父母会不会爱是一样爱,只是现实要求他们不得不这样。


我会告诉她们——父母当然是爱你的,但是,爱的是你的利他性,是你乖巧懂事,省事还能帮扶弟弟妹妹。谁说工具人的属性不值得被爱呢?

但是为了得到这种爱,你付出的代价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为了听这么几句肯定,你和那种家长无条件爱孩子的女孩比起来,这个代价有点大,不那么划算。


只是要个认可而已,你做了什么厉害的事情,跑来跟我得瑟,我跟你就利益无关,但是我会发自内心的觉得你牛逼你厉害,你优秀,你有价值。



比如说这个女孩,她妈妈每次过来找她聊天儿,核心内容只有一个:你是姐姐,要担起姐姐的责任。


所以她非常的压抑,想要离她妈妈远远的。


远离是初级叛逆。

作为一个已经奔四的油腻中年妇女,我觉得中级叛逆可以圆滑点:

我当然可以当姐姐的责任,但是我还没有嫁人,我嫁人的时候你们要担起父母的责任,给我攒好嫁妆让我风风光光的嫁到一个会对我好的人家里,我过得好我才有可能当一个可以帮扶弟妹的好姐姐,不是吗?


他们道德绑架你,你为什么不可以道德绑架回去?他们给你画饼,你为什么不可以画饼回去呢?

平时那些琐碎的孝顺,明明很好做到的。

看得见摸得着的食物,穿戴,谁能说你不孝顺?


所谓帮扶弟妹,现在网上这么多免费的资源,或者是网络课程,找来,让父母盯着弟妹好好学,告诉他:只要你念书,只要你考得上,读到博士,姐姐也供。

先不说还有多少年才能上大学吧,这话说的漂不漂亮吧?

只要你考得上。

再说了,读到研究生基本就可以自给自足了,哪里花得到你的钱。

塑料亲情先演起来,花小钱办大事,先把嫁妆拿到再说。



第二个问题:他们说的是对的吗?


其实这个问题,姑娘们自己心里是有答案的,只是想在我这儿得到一个确定而已。


比如说这个姑娘,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家里人就是不让画画。

因为家里人对画画有偏见,觉得这东西又没有用,学艺术的人又容易薄情。

真的是槽多无口。

她上了大学以后自己去学画画了以后,约稿已经不是初级稿酬了,这才学几年。


看看把孩子给耽误成啥样了!


姑娘非常清楚:老师会夸她,同学会夸她,约稿的人也会夸她。

但是,家人的话就像一个梦魇一样,一直束缚着她。


由于长期被打压,她一直很不自信,觉得自己很笨。


但是画画这件事,难道不应该去问懂的人吗?

一个不懂画画的人有什么资格来评判画画的价值以及她的天赋呢?



同理,择偶这件事情也一样。

昨天答疑的时候我还在狗粮群里发火。

——你不要听那些你亲戚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说了些啥。

你起码得看看那些跳广场舞的里面,跳得最滋润老伴最会疼人的老太太咋说。


当你成年了以后,你的经验来源应该是你选择的过得好的人,你想变成的那种人,而不应该是上帝给你随机分配的有血缘关系的人。


就像我前几天拍的那个母亲节视频一样有些自己过的惨得一比吊糟的老娘们儿跑来跟你说:奉献的女人最美丽,你不奉献你就不配当女人。

好笑不?



投胎没得选啊,我们未成年的时候必须有这样的监护人,他说什么咱都得听着,是因为那个时候咱们不独立。

现在都是自给自足或者即将自给自足的人了,对很多事情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父母也只是凡人,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和经验,并不是完美的。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去筛选他们提供的观点的真伪。

甚至是他们表达这种观点的动机。





第三,如果我想挣脱出来,应该怎么办?




刚才已经讲了对于塑料父母的塑料相处法则。

其实,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一个点,是敢于承认自己父母的爱,满打满算也就那样吧。

他们的爱的性价比不怎么高。相处的时候负能量大于正能量,总体来说是在消耗。


既然已经成年了,这个爱,是可以自己给到自己了。

肯定,认可,赞赏,其实都可以在不同的领域,被不同的伙伴给予。


而且自己的亲密关系也一样。

坦然承认自己缺爱,所以更应该追逐高质量的爱,而不是饥不择食,饮鸩止渴。

不该重复过去因为没得选,而不得不接受的不舒适的爱。


自我的疗愈是一件非常需要脚踏实地的事情。

只有你确确实实地去做,你才会发现:

原来,我可以飞得比父母高。


他们对我的评价,是不正确的。


原来有这么多人肯定我,有这么多人喜欢我。


原来我配的上被这样温柔且认真对待。



自己的自信是在这样的一件一件的事情里,一个一个赞扬里慢慢的累积起来的。






这个姑娘跟我说:好幸运遇到了很多好同学,好老师,狗粮群的妹子们对她也很温柔。

可是这些好全部都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

她本身就很优秀,待人又很厚道,我们当然知道她的价值,当然愿意给她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夸夸。

一个不需要她回报什么的夸夸。

最真诚的夸夸。


那天咨询完了以后,姑娘一边咨询,一边把笔记给写了下来。

笔记内容我就不给大家看了哈,这个故事有打马赛克,但是姑娘优秀是真的。


学霸,做事妥帖稳当,自律。

有眼光会挣钱,有梦想能坚持。





这么好的一个女孩,我真的觉得这样的原生家庭,根本关不住她的才华,也关不住她的未来。


所以最后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希望所有的女孩都可以勇敢一点,投胎没得选,但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有得选。

让迟到的叛逆期,悄悄的又十分坚定的,踏踏实实真正给自己换一个人生。

我爱你们。



回到这个问题里,同样三个问题,我们套一套。

第一,父母是爱你的吗?是希望你赶紧嫁人,还是希望你能够追逐梦想,有更好的未来,有更好的婚姻呢?


第二,他们说的是对的吗?

如果一个男的指望女的早点结婚生娃。那么不读研究生赶紧嫁人是对的。

问题是这个男的自己条件怎么样?嫁给他的人生可以比自己读研以后在职场上打拼来的收益大吗?如果收益大,这句话才成立,如果收益小,明显人生是亏损状态啊。


第三,如果我想挣脱出来,应该怎么办?

给父母画饼。说读研的时候呢,认识条件更好的男孩子。两个人强强联合,一块儿孝顺你们。不比现在匆匆忙忙找一个条件普通的男人嫁了要好。条件好的男人都很挑的,才看不上本科生呢。

实在争取不来金钱上的支持,就靠自己努力打工挣钱。自己养自己。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一个成年人不要老把锅扣在父母身上。

有些人还是孤儿呢,人家胸怀大志一样可以成事儿,只是比原生家庭很好很支持能够提供资源的孩子要辛苦很多罢了。

坦然认同自己就是没有那个命。

自己为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

如果读书能让你找到更好的对象,其实你们目标是一致的。



对了,你们觉得一个大三就月入过万、自己学画画学成这个样子、有马甲线的漂亮学霸优秀吗?配得上一个好男孩掏心掏肺的爱她吗?

可以的话,请你在评论区里鼓励她一下吧。

把她爸爸妈妈欠了她这20来年的认同和鼓励都给她。


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对于这种父母,别去讲什么时代变了,女性应该如何如何独立,嫁人算什么,靠自己才是王道这些宏大的东西。

分分钟激化矛盾不可收拾。

你得这样说,时代变了,现在条件好的男人家也看女方条件,我有个学姐,找了个厅长的儿子,硕博连读,家境没有人家好,但男方家觉得带出去倍儿有面儿,现在男人也都喜欢有本事的,你光会生个孩子做个家务,赚个三千块钱,谁能看得上你?什么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现在是学得好才能嫁得好。

天天给他们洗脑。

至于你学历高了嫁不嫁,那是你的事。

user avatar

考研嫁不出去x

考研后要求高找不到男朋友√

不考研容易找男朋友x

不考研要求低容易找男朋友√

说白了就是很多女同学觉得结婚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工具,而不是正儿八经找个过日子合伙人的合同,导致了只想找比自己强的男性,自然而然也就让父母对于学历的态度产生了扭曲的观念。

所以本质是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不成熟,和学历没啥关系。

觉得高学历等于高素质好未来,婚后也是好男人,这是一种病,得治。

当然,也可以抬杠说低学历好男人比例更低,这个确实是一句统计学上正确的废话。

我的核心观点是,找一个合适的人是最优先的,其他的都是加分项,而不是关键选项。

很多人的观点是,我无法辨别好人,所以我找一个外部的条件去判断。

实际上到大学阶段就应该多接触异性了,这样以后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潜力股,而不是到时候了看潜力股都被别人抢完了干着急。

识人辩事是硬功夫,多花点时间练练,是比学历价值高得多的实在本事。

user avatar

@刘贤 这个考验辅导专不专业我不清楚,但考虑其公开捏造事实,意图通过挑拨群体矛盾的方式来吸引流量,个人认为其德行欠佳,缺乏基本的学术诚信,心思都放在了歪门邪道上,配不上为人师表四个字,因此不建议大家报该机构的辅导班。

user avatar

考研需谨慎本身没错!由于当代研究生教育体系里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存在严重问题,学生被导师侵犯的风险是不可忽略的!嫁人难道不比被侵犯以后抛弃还好一点?教育部门还在强调导师对学生能否毕业的决定权,岂非雪上加霜?

其实,中本聪考研了吗?Vitalik Buterlin考研了吗?比尔盖茨,伊隆马斯克考上大学还退学了。都不妨碍其成为一代宗师,传奇人物。大多数人考研都符合弗兰克杨的安排定律,因为自己不知道选哪条路好,就希望能有一个超过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安排上康庄大道,通常他们都是在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以后才追悔莫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说这话的学生家长,可能是有自己的担忧,但表达方式也太直接了,直接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怎么应对。一、理解家长的“担忧”:首先,别急着反驳家长,咱们得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学历太高嫁不出去”这个担忧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难怪你纠结。毕竟,军校、军官,听起来就自带光环,而且你爸爸还想着帮你铺路,这背后肯定是对你人生有很好的期望。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军校和军官这碗饭到底香不香,以及你现在的处境该怎么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考上军校当军官,好处肯定是有的,但它跟“好”的定义,跟你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 回答
    翟天临的“学术不端”事件,堪称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一场大地震。事发后,网上流传着一些学生抱怨“论文查重过于严格”的声音。乍听之下,似乎是将问题归咎于检查的“苛刻”,但如果深入剖析,这种“严格”对于中国学术的长远发展,究竟是福是祸?我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绝非坏事,反而是利大于弊,是推动中国学术走向健康发.............
  • 回答
    嘿,听到一个初三的学生说他懂微积分,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情况。我该怎么应对呢?这得看当时的气氛,以及我有多想了解他到底懂到什么程度。首先,我会保持一种好奇和鼓励的态度。毕竟,能在初中阶段接触到微积分,这本身就说明这孩子学习能力和兴趣都相当不错。直接质疑或者打击他,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会这样开头.............
  • 回答
    如果一位初三的学生告诉你他“知道量子力学”,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潜力的时刻!作为回应者,你的目标不是去打击他的积极性,而是以一种启发性、引导性的方式来和他交流,同时也能帮助他更准确地理解“知道”的含义以及量子力学的深度。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回应策略,你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学生的语气来选择和组合使用: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刁钻的,但也恰恰是孩子们思考的起点。老师如果处理得当,这反而是个极好的教育契机,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志向”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空洞的口号。第一步:承认与共情,打开沟通的阀门当学生提出这个反问时,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刻反驳或者批评,而是要看到学生话语背后那一闪而过的思考和一丝丝.............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立志考取北京大学的普通二本大一学生,你拥有着一份非常了不起的勇气和志向。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开始。北大,那是无数人心中的圣殿,是知识的灯塔,更是无数才华横溢的灵魂的汇聚之地。要踏入这片神圣的殿堂,对于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别担心,我不是来打.............
  • 回答
    关于杜克大学涉嫌歧视说中文学生事件,最近确实有一些新的动态值得关注。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在杜克大学课堂上使用中文的华裔学生,因疑似被教授认为是在“密谋”而遭到不当对待,甚至可能因此受到惩罚。这件事在华人学生群体和关注教育公平的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事件的初步曝光与发酵:事情的源头大概可以追.............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了,更别提当着大家的面儿,那老师也太不是东西了!你这么想帮忙,挺仗义的。我给你捋捋,这事儿你该怎么着,把那些AI味儿都给你去掉。首先,你看到那一幕了,对吧? 老师抬手就打,声音又冲又狠,还说了那句“我知道犯法有本事去告我啊!” 这话一出,基本上就是撕破脸了,而且还挺挑衅的。当时.............
  • 回答
    “生物”,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对我来说,是无数个熬夜翻阅的文献,是实验室里弥漫的化学试剂味,更是我内心深处那团不熄的火焰。当我们选择生物,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奥秘永不枯竭的好奇,一种想要理解、探索、甚至改造这个世界的雄心壮志。可是,总有一些声音,像冰冷的雨滴,试图.............
  • 回答
    看完《长津湖》,心里五味杂陈,尤其是想到现在和未来。如果让我对现在的学生和后人说些什么,我想我会这样说:致现在的学生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想追逐的梦想,不用面对枪林弹雨,不用忍受饥寒交迫。这一点,你们一定要铭记在心,并且深深地感激。《.............
  • 回答
    这事儿啊,就像是音乐学院里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尤其是作曲系的哥们儿姐们儿,私底下聊起“现代音乐”,那话匣子一打开,简直是滔滔不绝,情绪激动,感觉要把积压多年的委屈和不解一次性全倒出来。但凡你给他们一个机会,听他们吐槽,那叫一个“惨烈”——“想吐”、“排斥”、“反感”、“听不懂”、“太折磨人”这些词儿.............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堵心,也挺让人火大的。家长在班级群里问问孩子成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哪个家长不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呢?这属于家长应有的知情权,也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老师这么回应,说家长“有病”,这话未免也太伤人了,而且非常不专业。为人师表,不说教导学生,连最基本的尊重和沟通都做不到,反而.............
  • 回答
    “国办: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这消息一出来,立刻在我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首先,我得说,这绝对是个值得肯定,甚至是让人感到振奋的方向。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虽然这些年也在改革,但“唯分数论”的影子,说句实话,还是相当浓厚。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比的就是谁的分数高.............
  • 回答
    “紫禁城的黄昏”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透过它,能窥见那个时代斑驳的色彩。当我们翻阅史书,或是听闻一些研究清朝的学者讲述时,有时会听到一种与我们固有印象似乎有些出入的声音——他们会提及,在那个时期,中国人似乎也曾享受过不少自由。这话说出来,很多人大概会觉得不可思议。毕.............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和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关于“初中毕业上预科班就能上大专”的说法,这 并非完全是骗局,但需要非常仔细地辨别,并且要明白其中的“套路”和实际情况。咱们来详细捋一捋,让你心里有数。首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和两种情况有关:1. 中职学校的升学通道.............
  • 回答
    当然,让婴儿率先开口说出“Hello, world!”这句经典程序语言的开场白,听起来颇有科幻色彩,但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需要我们稍微转换一下思路,理解婴儿学习语言的独特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婴儿学习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模仿和反馈的过程。他们不是突然之间就能掌握复杂的语法结构.............
  • 回答
    刚考完试,听到你一个理科女生有学法学的意愿,这挺有意思的,因为法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和文科,尤其是历史、政治之类的联系更紧密。不过,我想跟你说,法学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文绉绉”,它里面有太多值得探索和挑战的东西了,尤其对于你这样的理科思维来说,说不定还能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首先,很多人对法学的误解.............
  • 回答
    嘿,亲爱的2023级东南er们!首先,热烈欢迎你们加入咱们东南大学这个大家庭!我是你们的师兄/师姐,可能名字你们不熟,但我们拥有共同的“小红砖”情结,分享着同一个“东南蓝”的天空。看到你们带着憧憬和一丝丝紧张即将踏入校园,我这心里也跟着泛起当年刚来时的那种青涩和激动。想当年,我也是和你们一样,揣着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