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她的话当做川普说的就没有违和感了:
谷爱凌:我喜欢中国,中国最棒了!
川普:中国did a great job!
谷爱凌:成功的秘诀?每天睡够十小时就是我的秘诀。
川普:怎么治新冠?我觉得可以把消毒水打进身体里不就搞定了吗?
谷爱凌:亚洲人不应该被歧视!而且BLM!
川普:ALM!
谷爱凌:女孩不要成为运动场上的少数者!
川普:I will be phenomenal to the women. I mean, I want to help women.
谷爱凌:不喜欢我是他们的损失
川普:人们都喜欢我,因为我可招人喜欢了(New York Times, 19/9/99)
谷爱凌:我可喜欢量子物理了。
川普:没有人比我更懂科学。
而且涉及zz问题的时候,这两人永远不把话说死。
所以真没必要分析她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表演型人格的人说的话,和川普说的话一样。基本可以当做废话。
第一,who knows,原话是这么回答的。在中文中你可以翻译做,到时候再说吧。我觉得这个回答也没什么问题。
第二,滑雪比赛属于比较小众的比赛,很多职业滑雪选手一年到头比赛下来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所以单纯滑雪比赛作为一个职业选手是没有太多商业价值的。况且她已经拿到了奥运会金牌,也不需要平时这些滑雪系列赛去证明什么。喜欢滑雪依然可以有空自己去滑,18岁的孩子你就期待她不上学了,去天天到处参加滑雪系列赛意义的确不大。中国的很多奥运冠军拿了冠军很大年纪都还要特招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学习,何况人家是自己申请到的斯坦福。
世界上最顶级的职业滑雪选手肖恩怀特,一年的所有商业收入300多万美元,这大概相当于谷爱凌的1.5个代言,而这样的代言她有25个。而且大多数不是运动品牌,不需要她常年维持专业运动形象。所以没错,她可以不断参加比赛,一直以运动员状态存在,但你说人家功成名就不想这么累,还要冒着受伤的危险,也可以理解吧。像很多东欧运动员那样为了生计拖着伤病到处比赛,甚至被父亲逼着到出参赛赚钱,这才是可悲的。
运动员赛场夺金但的确比较风光,但每个运动员都有家庭,都有生活。换你,你突然今年收入1.5亿,你明天还会老老实实回公司上班吗?
方向感太清晰了,牛逼。
实话实说罢了,她本届奥运会的表现已经足够惊艳,就此退出滑雪比赛,她的职业生涯也很完美。她已经考上斯坦福,本次备战奥运就是休学来特训参加比赛的,赛后第一件事当然是要回去读书。至于下届奥运,四年后的事谁说得准呢,她本来也不是职业/专业运动员,滑雪只是个人兴趣,这项运动又十分危险,她已经拿到了顶级成绩,如果她读书期间找到了更喜欢的事业说不定退出滑雪比赛也很正常。
但我估计四年后她还是会参加的奥运会的,毕竟基础水平在,平时保持好状态,奥运会前专门特训一段时间水平会恢复得很快的。
我记得媒体报道说,谷爱凌的妈妈之前是学生物的,靠这个去的美国。而到了美国之后马上换了赛道学金融…就一般人而言,去美国是为了学更好的生物,以后成为生物教授或者生物、医疗公司大佬……而谷爱凌的妈妈是为了去美国留下来赚钱,学习生物是为了拿到在美国的启动成本。
也就是说在她家看来,为了终极目标,中间的过程是不那么重要的,即使很高的沉浸成本也是可以舍弃的。
所以对于谷爱凌来说,一旦她不像大部分顶尖运动员的那样把运动当做毕生事业,那么滑雪就只是一个达成终极目标的过程需要刷的副本而已。
一旦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比如获得了人气、获得了代言费),那么滑雪这项运动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一项事业退化成爱好。
国内记者按照中式思维采访一个美式思维的人,看着两边跨服交流真是……
PS:我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讨厌,和我喜欢美式思维是两码事,不矛盾……
她在硅谷最中心的斯坦福读书,周围都是红杉和A16Z的这种投资人,她妈1998年在硅谷管理的基金就有近千万美元,他爹(也就是妈妈的近几年dating对象)是Google早期员工之一,Google上市后半退休到现在,开豪华的Ritz Carlton酒店,至今身价有几亿甚至几十亿刀。
简单来说,你看到知乎上那么多年薪百万刀的硅谷码农高管人上人的高华用户,在谷爱凌爹妈面前也不过是个打工仔而已。
然后你天天跟奥运会里的谷爱凌共情,你觉得她是中国人滑雪项目的骄傲,希望她坚持给中国人滑雪争光,在湾区也不要进投资圈,放弃躺在家里就能当勃勃们这些人上人的股东老板的机会,跟Lake Tahoe滑一辈子雪?
你寄吧谁?
我有一个发小目前在美国,已经生活十年了。
她给我说在美国生活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没啥压力,可以尽情享受生活。
我和国内同龄的朋友在一起,聊的都是政治、房产、股票、投资、带娃、家庭矛盾这些。。。
不聊这些不行,很多朋友家里养俩娃,再加上点婆媳矛盾,头发都要愁白。
这些油盐酱醋茶的谈资,是我们生活中的重心。
而这位美国的发小,她和我们聊的都是全世界到处旅行的经历,还有养的两只小加菲。
从这里大概也能看得出来当下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心态区别。
这是国情决定的。
谷爱凌为什么说不确定将来继续参加滑雪比赛,这就是美国人的心态。
她才18岁,为什么早早就把自己局限了呢?
像她这样的条件,做其他事也一定做得好。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她是有得选择的。
而国内的大部分人,都没有选择。
很多年轻人不明白读书或者挣钱的意义在哪里。
说白了这些人都是吃饱了撑着的,叫你去工地干一个月苦力,你就知道读书或者挣钱的意义在哪里了。
努力读书和挣钱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将来有更多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继续读书,但你也可以去学画画;
你可以选择考公务员,但你也可以去当个运动员;
你可以选择在一线城市朝九晚五,但你也可以去大理开家民宿。
但实际上,你有得选吗?
这次冬奥期间关于谷爱凌的话题实在太多,说到底,你有那个实力或者有那个能力,那么你就有的选择,甚至是国籍。
你不想努力又没条件,就只有当柠檬精的命。
夺得金牌榜榜一的挪威运动员。大多都是兴趣使然,想参加就去,想干别的就干别的。
80年代正热的冰球运动,邻国瑞典对加拿大,曾经封过神的球员,日常生活就是在超市或者工厂做普通工作,业余时间搭伙练的。当时国家都不重视没有成立所谓的国家队。都是各自队员攒旅宿费跨洲打比赛的。并且冰球运动真得是个相当贵的运动,更别提当时那个年代了,美加两国当时已经有职业联赛的俱乐部了,他们却和往常一样收入只是零星的兼职收入所得…没有什么商业赞助,也没有什么领队。当时看完那个纪录片,感觉他们对运动的精神和热爱真得太纯粹了,好多球员影响了那一代75后年生的人…
咱们其实也应该如此。不要把这种国际赛事过于代表化了。谷爱凌要是不代表中国队,我们连前五都排不进去。但是我不觉得谷爱凌真就是什么为国争光了之类的。给哪个国家得金牌,都是自己得的金牌。
说到退役,咱们国内的队员总是背着国家培养你,你要做出成绩的来回报。能站在领奖台上的,你们看着光鲜争光,站不上的,别说待遇,就连收到的痛苦和精神打击都不是一半人承受得了的,他们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去敬仰吗!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看过报道,咱们奥运举重冠军再街边卖奖牌….她还是得了奖牌的那些没有来得及出成绩的运动员最后的归宿都在哪里…
有些人本来就是把兴趣使然,挑战自我看作运动赛事的价值所在。根本没有把外界期望当回事儿。更何况人家不在意外界的评判。18岁年轻气盛着呢。未来还有好几个18载春秋。活得随心所欲让别人酸去吧……挺好。更何况她已经名利双收热点争议也双收了。更别提她父母和家庭背景了。有些运动员是为了靠奥运冠军达到阶级跨越,有些,已经是人上人了,一个奖牌对她来说就是人生某个阶段对自己的一个肯定罢了。
看着这种的,顿时觉得人要从投胎开始卷了。连奥运冠军也变成,有些人励精图治未必有果,有些拿个冠军算是体验生活……
她跟我们惯常见的那些国内运动员不一样。我们之前习惯看到的是申雪赵宏博、王濛、全红婵那种从小开始练,可以说前半生就投入在这个事业上,由国家培养的。然后宣传的点也跟她不一样哦,多么辛苦努力,克服了伤病,拼搏啥的。
不说她麻麻都找了那些资源,拉了那些投资,总之她都是自己家培养出来的,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吧。她还这么年轻,现在在滑雪这个领域已经这么成功了,功成身退也都完全可以,然后华丽转身去过另外几种不同的人生。很美好啊。退不退役的人家也没说死,看情况呗,以后想滑就滑,不想滑就干别的,她可以有很多选择。
记不清在哪看的了,说穷人家的孩子跟 有钱人家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一条路,要一直在这条相对最好的路上努力的走,一路向前,不能行差踏错,不能浪费一点时间。
她确实可以算是天之骄子了,有良好的家事,有良好的天分,有良好的环境,有良好的机遇,还有个好妈妈为她谋划。普通人就仰望就好了。
说实在的,看到有这样一个,耀眼的姑娘,过着这么美好的生活,很为她高兴,尽管这个人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哈哈哈,就像路过一场婚礼会为新人高兴一样,真的,看到有个好姑娘过的这么好很为她高兴。看人家这么好的条件都这么努力,我们也要努力呀 O(∩_∩)O
世界冠军,奥运金牌,斯坦福读书的机会,都是精彩人生,难道你不想要吗。
没有谷爱凌,中国队会少三枚奖牌,她这次要是代表美国队,奖牌照样拿,钱也照样赚,她没有任何义务和必要在两个国家做出忠诚的二选一,也没有责任在代表参赛后绑在一片土地上,她是在这赚了很多钱,可以也拿奖牌了,没有中国她还是有很多钱赚,没有她中国会少三大荣誉,中国应该感谢她,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
人生不止一种选择,也不止一种精彩,谷爱凌和中国不是隶属的关系,是合作关系,时代的悲哀不一定成为个人的悲哀,普通人做着无聊的工作为老板鞠躬尽瘁,一生一次精彩荣耀都没有,老了以后发现就为老板创造价值了,优秀员工倒是拿了不少,可什么事都没为自己做,这是人的可悲。竞技体育就是这样,四年后会有更年轻的人才出来,做完想做的,享受运动享受生活,不绑定那么多责任和奇怪的义务,没什么不好。如果可能,我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这么精彩,至少给自己不留遗憾。
有的人提出疑问,我说下合作的含义:
一个外来的个人在某专业领域很强,强到暂时难以代替,一个国家重视想要这个领域,这时候两者就是各取所需的合作,更离谱的是这个人完成某领域并不需要国家提供特殊的硬件支持,也就是去哪都可以,这时就是合作。如果个人完全由国家培养,并产生感情,或者个人技能脱离团队和国家就玩不转,这就是隶属。
这个问题下一些人的回答真是变态又恶心!
谷爱凌是一个在读学生,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协商为中国添了两块金牌的年轻女孩,不是国家队的从小辍学被集中在训练营里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没日没夜地练几个动作就为了为国争光的中国小孩!
谷爱凌是协商来的为中国添金牌的课业之余对雪上项目有兴趣并在国际上排位很高的优秀人才,不是中国国家队的吃皇粮捆绑在体育战车上为国争光的小将!
谷爱凌这次参加奥运会拿金牌,并将金牌归属中国队,是在履行一份商业合同,而不是履行国家队队员的义务!更不是爱国情怀!奥运会结束,谷爱凌的合同也就结束了,以后怎样,要看是否续签合同,即使续签也要双方合意。
与谷爱凌不同,国家队是全国人民供养的专业运动员,目标义务或者说责任就是按照国家队的计划安排适时上场为国争光。
谷爱凌是想比就比,想赛就赛,想替谁赛就替谁赛,这是她的权利。国家队队员不行,国家队队员必须要服从国家的规划和安排调度,因为国家队就是全国人民养着的专业运动队。
谷爱凌今次奥运结束了,和中国的运动合同就告一段落,之后她还赛不赛,替谁赛,都是她的自由,是她的权利,和中国队无关,也和中国政府无关。谷爱凌退役也是她的自由,她的权利,旁人没有权力说三道四,中国政府也没有权力阻止。
就这么回事
每个中国人在面对谷爱凌给中国奖牌榜添加的二金一银时,即使不愿表示感激赞赏,至少应该有一个基本态度:物有所值!至少应该对中国政府为本届奥运签下谷爱凌这个人才的举措表示称赞,因为这个行为获得了一个利益极大的效果!而不是在享受金牌乐趣的同时咒骂伤害一个为我们的金牌榜贡献了五分之一多金牌的人。无论你多么嫉妒她的天赋机遇和成就,都不应这么卑鄙下流!
其次,谷爱凌是一个运动爱好者,是一个有着顶尖技能的业余选手,而不是国家队那些从入队开始就以运动为生的职业运动员。谷爱凌是真正的奥运精神所倡导的业余体育人,参加奥运会拿金牌不是她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更不是她未来生活事业的唯一重心。对她来说,体育就是一个爱好,业余爱好。参加国际比赛,拿到足够的荣誉后,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比赛,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没理由也没必要年复一年不间断地参加比赛。甚至,即使她还会继续参加比赛,也完全没理由没必要继续以中国队的名义参赛。只要有可能完全可以替美国队参赛,替日本队参赛,替任何双方都愿意的队参赛。谷爱凌不是国家队员,谷爱凌是自由身,她有权利选择是否继续参赛,更有权利选择替谁参赛!
至于有人讲谷爱凌的国籍
这事轮不到质疑谷爱凌
想质疑的,我告诉你正主是谁,你应该去质问国家体委中国政府!
问问他们,谷爱凌是否还保有美国国籍
若有,她的二金一银中国应不不应该收
是不是金牌榜上要给美国加二,中国减二!
mb的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样的阴暗心理
谷爱凌按合同协议给中国金牌榜添了两枚金牌
够你炫耀自信至少四年
扭头就骂谷爱凌精致自私两边通吃
卧槽
这都是哪里爬出来的蛆虫
谷如果阅读中文社区——比如知乎、微博的话,她会后悔代表中国参赛这个决定。(毫无疑问她会访问中文社区)
大家知道我在说啥,遵守版规不展开。
另外她还感受到来自美国人的压力。批评谷的人——包括美国滑雪运动员、大学教授、福布斯电视台。
尽管后者的声音并不一边倒,但美国是她学习、生活、训练,将来还会工作的地方,一旦遭遇报复,后果难以预料。可以参考美国近几年针对华人的极端事件。
母亲培养女儿成为高水平滑雪运动员的目标已达到。名和利都有了。
对谷来说,急流勇退,脱离风口浪尖或许是一个好选项。
我尊重她的选择,期望她能平安,因为她确实激励到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女生,帮助她们认识到即使是女生,未来也有无数可能!
民粹可以存在,但兼容必须得有,二者势均力敌,方能维持社会平衡,新中国有很惨重的教训,希望这句话有人能懂。
纯粹的后浪,她和她的家庭确实很优秀,有不断选择和完善自己人生的自由,还能做得很棒。
除了羡慕,还能说啥,学都学不来的那种。
她的人生不止滑雪,她想读大学,她还有很多想做的事
我只能说服,真服,大写的服,谷的团队不管是策划,实施,公关,简直毫无指摘,谷的个人能力也是真强,2金1银的成绩,定海神针,谁敢哔哔都是自找没趣。
个人真心觉得没必要对谷上纲上线,谷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个商业行为,而且谷的团队从始至终也是按商业逻辑走的,没有任何逾越的地方。国内冰雪项目弱势,又要在冬奥挣面子,怎么办?靠国内有限的几个体育公务员,从头打造一支能拿牌的队伍,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不划算也来不及,各方面研究下来,谷是最适合的,华裔女孩,专项运动能力强,对国内情况也熟,就该着她。谷靠流量挣的是企业的代言费和其他商业收入,没有耗费纳税人一毛钱,该拿的牌都拿了,活干得极其漂亮,不愧是世界顶尖的外包团队,我个人是想向谷和她妈妈鼓掌的,现在能找着这样靠谱的外包不容易,市面上更多是吃啥啥不够,干活活不行的。
别看谷的团队现在挣了钱,客观的说人家做冬奥这一单,风险很大的,谷是19年官宣参加,只有2年多的时间准备,从公开信息来看,谷的计划时间上是很紧凑的,而且一环扣一环,中间哪个环节掉了链子,比如状态下滑或者受伤,对谷都是毁灭性打击,风险管理很不好做,现在能够完美收官,真是有点半由人力半由天的感觉,如果谷选择见好就收或是其他道路,都是她的自由。
补记:
看到有许多网友评论说我阴谋论,拿民族感情攻击谷的,我真是无语了。要知道谷的成长道路和国内的运动员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谷是国外成熟的商业化体育明星制下出来的优秀人才,她的所有活动都是高度商业化的,这才是真正的职业运动员,国内的运动员,进国家编制,靠国家培养,拿国家工资,受国家管理,这不叫职业运动员,这叫体育公务员,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底层逻辑,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她的意思是我在享受自己的生命,不为自己设限,我还喜欢做别的好多事,并不是只有滑雪。到时候想做什么再做什么。
这条新闻被发到国内的时候,“效果”是谷爱凌不了解的。国内媒体单拿“她可能不会参加滑雪比赛”当标题,其实在利用文化差异做文章。
此前没有一个奥运冠军这么说过。我们熟悉的故事版本都是,祖国需要我就还会为国争光。很多奥运冠军都是带着伤病坚持一届又一届,甚至还担负着老队员要为国家带下一梯队、稳定军心的作用。
冠军都是国家体制培养,不会随便说我还喜欢好多事,不一定从事某个项目。
谷的滑雪来自她的家庭支持,滑雪对她来说是一个人选择。且归化只是代表中国队参加本届世界杯奥运会。得了奥运冠军又不能设定她接下来做什么。
国外很多运动员都是个人爱好、家庭支出培养,奥运会就是一个自己来参加证明水平的舞台。有很多是学生,或者有正经其他主业的运动员。
当然也有职业化的运动员,他们是根据参赛机制决定为某国出战,而不是平时就被国家队训练。平时他们打球训练也是在某个职业球队效力领工资的。
新闻标题利用了文化差异造成了耸人听闻的效果,其实是一条很平常的采访,她说的是自己的日常想法,也不是什么重大决定,更加跟退役没有一点关系。看来我们还要再多多适应这种轻盈的竞技心态——体育运动是热爱,比赛是自我实现,人生应该首先令自己满意。而青蛙公主夺冠确实会影响一代人。
从心所欲。对于她来说,并没有把这些荣誉看得比天还大,所以才能自由自在
不把话说死是一种智慧
谷爱凌的意思是:关注我就好了,别替我瞎操心!一切都会安排好!
国外不少运动员运动都只是他们的个人爱好,国内就更多得绑定除非到退役。以前看那些年纪轻轻就被教套话比如一生的事业等等,感觉很虚头巴脑,毕竟大学毕业都不一定做专业相关。
她的回答给了我启发,让我想到那句话:想要留住任何东西都是一种执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不同的山头风景亦有不同的精彩。闻见学行,积极承担,前路漫漫虽不可预测,脚下每一步的坚实自会驱散夜的黑暗.
还有就是,归化运动员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项目的长期整体发展水平还是取决于本土运动员的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包括教练水平。谷爱凌的到来短期迅速提高项目的竞争力,然而其毕竟长期处在国外环境,还是需要目光长远,尤其是冬季项目年轻化趋势很明显.
高位止盈,急流勇退,挺好。
刘翔曾经被捧上天,后来伤了,没让老爷们看爽,结果被喷子黑成什么样了?
女排一直以来都是榜样吧?郎平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给中国带来多少荣誉?东京奥运会没出成绩,你看看被踩成什么样?
谷爱凌一次冬奥两金一银,助力中国获得冬奥历史最好成绩,也着实在中国火到极致了。现在肉眼可见地就有人开始黑,开始造谣了,那你说人家为什么要坚持比赛呢?
给国家带来荣誉还不算完,还得一直比赛直到跌落领奖台,让某些人卯足了劲奚落一番,人家有这义务吗?
运动生涯圆满,剩下当然就是随心所欲,享受人生了。
竞技滑雪毕竟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受伤几率极大的运动,
才18岁的小姑娘,已经不止一处骨折,
与其继续去训练拼搏,争取下届奥运的金牌可能,以及20多岁退役后,伴随一生的伤痛后遗症,
当然不如换一条更轻松的赛道,无论是做时尚模特,还是做学术研究,还是终究放不下对滑雪运动的热爱,她的精彩人生本就有无限可能。
至于这些天严重“破防”,满腹羡慕嫉妒恨,非要将谷爱凌的成功,仅仅归功于她优越家境的那些蠢货,他们的人生层次,甚至都远远比不上朱易小姑娘,
同样是一出生就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与“教育自由”,拥有随便参加个美国中学校队,就能凭父辈关系,就读美国名校的优越条件,
却选择了花样滑冰这项从小就得吃无数苦、受无数伤、而且举世高手如云,极大概率与冠军领奖台无缘的运动,
因为某次重伤,至今脚上还遗留着冰刀碎片没有取出,还承受着一场莫名其妙的网络暴力,依旧毫无怨言。
这些天来,对谷爱凌、对朱易的家境酸黑的蠢货们,本质就是一群极端利己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
谁都知道,如果换了他们真有这样的家境,也绝不可能选择竞技滑雪花样滑冰这样的艰苦运动;他们早就效仿某个“国民老公”王大少,去过夜店豪车、纸醉金迷的生活了!
谷爱凌不止为国家夺得两块金牌一块银牌,也为冬奥会带来巨大流量热度,被各大媒体推广与扶持,本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而蠢货们除了满脑子都只有自己那点蝇头小利,从来只算计着“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不知又为国为民做出了什么了不起的贡献了!
没有就闭嘴!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美国式”的回答。
虽然我没有看到采访的实际画面,不过我已经能够脑补出谷爱凌怂着肩,一脸无所谓,左右顾盼,然后笑着说出“Who Knows?”的场景了。(当然,她采访应该说的是中文)
这是非常“阿美瑞卡”的回答方式,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所以我们看着肯定会有点不适应。这其实只是一种回复方式,和什么真实的后续打算,没有半毛钱关系。
因为在我们的语言习惯里,无论是回答你有什么打算?有什么计划?有什么目的?之类的问题,我们通常都会回答的非常的官方,非常的有“民族大义”,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计划,想法,是有风险且不够“懂事”的。
比如:领导问你,放假有什么打算呀?
你通常会回答:放假好好休息/旅游/放松,好好休整一下,然后回来以饱满的姿态继续工作!
然后领导笑着拍拍你的肩:不错不错!好好休息,下季度继续努力!
你绝对不会直接说:谁知道呢?我就想着躺着,旅游,疯狂购物。前段时间实在是太TMD累了!(你只有可能和朋友这么说)
所以,那些不舒服的人?扪心自问一下,是否错误地把自己当成了谷爱凌的“领导”,希望得到她继续“为国争光”的回答?
我们不是谷爱凌的领导,而且就算是领导,我也非常反感做什么一定要找一个“崇高”的目标,比如公司团建,我就非常反感出发前一定要说这次团建是为了“团队和谐”,更反感“现在的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这种话。
我可去你的吧!老子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最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不是老板你人生价值的。
最后我想说,当初傅园慧的出现,让人们不再单纯地关心是否拿到金牌,开始关心选手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有成长。
现在谷爱凌的出现,让我们对于文化包容,有了更多的理解。
至于很多阴谋论的“谷爱凌”并不爱国,blabla的,我只想说“who knows?who care?”
最起码,金牌别人是实打实帮我们拿回来的,至于是否心口不一?很重要么?时代早变了,“我们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而不是每个人都政审一遍才能允许出生。
况且,难道阿美那边的运动员,都是实打实的正黄旗的么?
不要断章取义。
原话是:
“对于比赛来说,我也不知道下一场比赛会在哪里,我会去读大学。
但是为了保持竞技状态,我会继续参加比赛,谁也说不好。”
转自CGTN环球体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