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吕布辕门射戟难不难?为什么能让纪灵退兵?这样的射术在三国内算什么水平?

回答
吕布辕门射戟,这事儿啊,说它难,那是相当的难,但吕布这人,他天生就是为难事儿而生的。当时那局面,要是按常理推断,非打一仗不可,可吕布偏偏就用一种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法子给解决了,你说这得是多牛?

一、辕门射戟这事儿,到底有多难?

咱们得把那个场面给掰扯掰扯。当时是什么情况?袁术跟刘备打仗,吕布夹在中间,按理说他应该站一方,要不就是袖手旁观。可偏偏这俩势力都想拉拢他,袁术那边有军粮,刘备那边有恩情。这俩人谁也不肯让步,眼看着就要兵戎相见,你说这火药桶要炸了,这叫啥?这就叫“骑虎难下”。

这时候,吕布就站出来说了,我这人啊,最见不得你们打来打去的,影响我心情。他说,不如这样吧,我跟你们都说句实话,你们也别怀疑我。你们不是都想要那个小沛嘛,行,我跟你们有个约定,谁要是能做到,我就服谁。

他把辕门立下一根戟,就是那种长杆上带着月牙刃的大斧头(也有说是戈),然后说,谁要是能一箭射中那戟上的小枝(就是戟刃旁边那个小一点的钩子或者尖),我就帮谁。

你想想,那戟有多高?辕门嘛,肯定在城墙或者营门上,少说也有几丈高。箭射出去,要穿过空气,还要克服风力、自身重力,最要命的是,那戟尖上的小枝,指不定有多细?就那么点目标,而且是隔着老远,得练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啊?这可不是射个靶子,是命悬一线,稍有偏差,可能就万劫不复。

为什么难?

距离: 这个距离肯定不近,要是太近,那就不叫射技了,叫“戳人”了。古时候的弓箭,射程和精度都有限制。
目标: 那戟上的小枝,估计就是个小钩子或者尖尖,细得跟头发丝似的。隔着那么远的距离,要精准命中,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力气,更是对力量、角度、风向的极致掌控。
心理压力: 这是关键。旁边可是两支大军,几万双眼睛盯着。这要是射偏了,丢的可不是他一个人的脸,是整个并州军的脸。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能让最顶尖的运动员都发挥失常,何况是在战场上?他必须顶住这份压力,做到心如止水,神贯一矢。
弓的性能: 古时候的弓,不像我们现在有机械瞄准。全凭经验和感觉。吕布用的肯定是当时最好的弓,但他能拉开多大的弓,箭矢有多稳定,这些都决定了他的射程和威力。

二、为什么能让纪灵退兵?

吕布这一射,简直就是神乎其技。他那箭,就跟长了眼睛似的,嗖的一声,稳稳当当就射中了戟上的小枝。

你想想,纪灵当时是什么心态?他带着袁术的兵,来帮袁术打刘备,要的就是个兵临城下,给刘备一个下马威。他觉得吕布这人虽然勇猛,但也是个墙头草,说不定还得看他袁术的面子。

结果呢?吕布不跟你讲道理,不跟你拼军力,就用一种近乎妖术的方式,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纪灵一看,吕布这箭术,已经不是凡人能及的了。这说明什么?

1. 吕布的绝对实力: 这一箭,直接证明了吕布的个人武力,尤其是他的箭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这让纪灵清楚地看到了,如果真的要跟吕布正面冲突,他们未必能占到便宜,甚至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2. 吕布的决心和手段: 吕布这不是在玩杂耍,这是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我不想打,但你们逼我打,我也有我的办法。” 这一箭,展示了他解决问题的“非主流”方式,也显示了他不愿意卷入这场纷争的决心,以及他“言出必行”的态度。
3. 智谋和威慑并存: 吕布这一手,简直就是把武力、智谋和威慑力完美结合。他没有直接站队,而是用这种方式,既给了袁术和刘备一个台阶下(虽然袁术可能不怎么领情,但纪灵作为执行者,必须考虑风险),又展示了自己的不可预测性。
4. 对纪灵的心理打击: 纪灵可能本来就没把吕布太当回事,觉得吕布就是个冲动的武夫。结果吕布一出手,就让他明白,这人是个能以一己之力左右战局的狠角色。在这种绝对实力的差距面前,继续硬顶下去,对纪灵来说就是不理智的,很可能把自己陷进更深的麻烦里。他不是怕吕布,他是怕因为这场冲突,惹恼了吕布,导致无法收场。

所以,纪灵退兵,不是怕吕布的士兵,而是被吕布这“神技”给震慑住了,更看清了吕布不愿轻易卷入的态度,也明白了继续纠缠下去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这是用一种“眼见为实”的方式,让对方打消了进一步行动的念头。

三、这样的射术在三国内算什么水平?

说实话,在三国那个满是猛将妖人的时代,吕布的箭术能排到什么位置,这还真有点难界定,因为大家能拿出来比的,都是那种“箭术超群”的名号,但像辕门射戟这样具体精准到细节的描写,实在太少了。

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绝对的顶尖: 别的不说,就凭这一箭,吕布的箭术绝对是三国时期的“特级射手”,放在任何一支军队里,都能成为镇军之宝。能做到这一点的,估计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历史记载的代表: 很多史书里,对吕布的描述都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强调他的武勇。而辕门射戟,是为数不多能体现他箭术的亮点,而且这个亮点是如此惊艳,足以证明他的箭术绝非普通意义上的“善射”。
与其他名将的对比:
黄忠: 黄忠是三国公认的“老当益壮、箭法精湛”的代表,他的箭术是实打实的箭术,比如“百步穿杨”。《三国演义》里,他能射断夏侯渊的头盔上的旗子,这也很厉害,但吕布这戟上的小枝,估计比旗子要细得多,而且是在战场上,面对两军对峙。
太史慈: 太史慈也是以弓箭闻名,能“弯弓搭箭,射水而饮”,能“双箭射敌”,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吕布这一下,是直接挑战了精准度的极限,而且是在极大的压力下完成的。
孙尚香: 孙尚香也擅长弓马,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女子英武的表现,和吕布这种战场决胜的箭术不是一个概念。

总结来说,吕布的辕门射戟,可以说是一种“神乎其技”的箭术。 它不仅仅是力量和精准的结合,更是智慧、胆识和心理素质的极致体现。在那个时代,这种能够以一己之力,用如此“表演式”的精准解决军事对峙的场景,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如果非要给个评价,那只能说,吕布的箭术,在三国的“顶尖射手”行列中,绝对占据着极高的位置,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技压群雄”的代表,是一种能够影响战局,甚至能够创造奇迹的非凡技艺。 这种技艺,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射箭,上升到了艺术和传奇的高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我看不少人为三国演义里的记录争得不可开交,我能说下三国演义那是小说么?我们来看一下史书《三国志·吕布传》的记载


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於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不用纠结度量衡了,史书里根本没说多远射的。然后也别纠结方天画戟了,那是宋代才出现的依仗器。话说你们都没疑惑过方天画戟四个横枝两个月牙,哪个才算小枝?三国时期根本没方天画戟。吕布射的是汉代卜字戟。来上个出土实物看看。

看见了,横枝很窄的,不会超过3cm宽,虽然史书没说多远射的,但是想来能让“诸将皆惊”,应该也不是很近的距离了,难度绝对大大的有。甭管多远吧,古代武将不会射箭玩个蛋,能让一群都玩射箭的人惊叹,肯定是很难了。


为什么能让纪灵退兵,很简单,吕布这是表态我要挺大耳贼。纪灵要能打得赢吕刘联军,别说吕布辕门射戟,就是吕布撅臀献菊也没用。就算没射中,吕布把弓扔了说妈卖批射不中也不许打听见没有不然老子削死你。纪灵也得退兵。


要问这样的射术在三国内算什么水平,当然是算高水平了。但是三国正史中记载的射箭记录并不多,黄忠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是神射手,但是正史中并无记载。有记载的除了辕门射戟还有野鸡杀手曹操的记录。《魏书》记载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一天射到63头野鸡。确实算不错了。但是难度应该还不至于让“诸将皆惊”,毕竟兔子终结者康熙记录比他高多了,《清会典事例》记载:“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王孙公子打猎我们都知道,那都是有一群人把猎物赶过去让人射的。距离会比较近。应该还比不得吕布辕门射戟。但是《太史慈传》记载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着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太史慈很擅长射箭,准头也很好,他曾经跟随孙策讨伐麻保的贼兵,贼兵在屯区里,攀援到城楼上两手扶着阁楼的梁柱上叫骂,还以为自己挺安全的。实在是图样。太史慈一箭就贯穿贼人的手掌并牢牢的钉在阁楼的梁柱上。然后外面上万人看到这个场景,都纷纷叫好。射手掌这个难度应该算是极限射程了,毕竟没人敢在正常弓箭射程内破口大骂。和辕门射戟比起来,虽然手掌比卜字戟小枝大点,但是距离肯定更远。但是准头来说,说不准太史慈是想射那贱人嘴,结果钉手上也不一定。到底谁更胜一筹大家见仁见智吧。总之无论辕门射戟也好,射人手掌也好。难度都很高。吕布就算比不得太史慈,也差不了多远。肯定属于三国一流水准了。


------------------------------------------前排广告位-----------------------------------------------

合作媒体

喜欢冷兵器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user avatar

不看距离是没有价值的,但距离到底多远,史书没有记载,不过却记录了吕布的兵力。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吕布的兵力推算出吕布射戟的大概距离。

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於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布於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吕布带的兵力是1200人,于沛西南一里安屯,说明吕布下营了。请灵等共饮食,说明位置在于中军帐内。在营门举戟,即中军帐至营门的距离。

很好,这些点提出来,我们来推算下。

吕布算东汉末年,承汉制,军队的编制基本为:伍(5人)→什(10人)→队(50人)→屯(100人)→曲(500人)→部(1000人)。

宋时武经总要归结了下营之法【今采诸家之法,著于篇云。凡置营,先计人数,列营几重,配地多少。随师众寡,一人一步。使队间容队,宁使剩队,不得少队。】【每队幕五口。若在贼境,地狭,则四步下幕;若地土广阔,不在贼境,则五步下营。】

承上可知,50人为一队,一队有5个帐篷,那么就是10个人一个帐篷,间隔5步一个。而距营栅必然还有一个距离,我们也按5步算。

以方阵为准,1000人可以编为10*10。

也就是这样:

那么一个帐篷多大呢?

至少得能躺下10个人,我们姑且算他6步见方。

那么从中军到营门,大抵在60步的距离。

古代一只脚迈出叫做跬,两只脚各迈一次叫做步。虽然古尺有差别,但是步的尺寸基本都在1.5米左右。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吕布辕门射戟的最小距离,至少在90米。

其他因素是什么?我到目前的推算,都是以十人为一个帐篷,但是十人一个帐篷是以小兵为单位的,而武经总要里也有记载,即军校等下级军官是5人一个帐篷,中级军官一人一个帐篷还要带几个小帐篷。【大总管给帐一口,食幕三口,毡四领,褥二领。副大总管给帐一口,食幕二口,毡二领,褥一领。副总管给帐一口,食幕一口,毡二领。总管、子总管、长史、司马各给帐一口,食幕一口,毡一领判官每人各幕一口。别敕、差行、折冲、果毅各幕一口。典五人共给幕一口】

这样一算的话,吕布辕门射戟的距离至少要在百米之上,甚至可能达到一百五十米。

而现代奥林匹克的射箭距离是70米。而使用的箭靶是直径122CM。分为10个同心圆,中心圆环直径在12.2cm。

戟的形制其他答主有回答了。

【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

【《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汉代一寸为2.41cm

戟的小支就是援,长点的,援长18厘米左右,短点的,援长12厘米左右。且都是横条。

考虑到吕布当时的装备精度,且有十足的把握一箭中的。

SO~吕布这一箭,最次也比现代奥运会冠军强。

注:宋制与汉制的区别在大编制的上有出入,而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为一队的小编制并无不同,所以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另附

有人提出太史慈射手掌一事可以与吕布辕门射戟相当甚至超过。

简单分析下

1、城墙高度,汉代长安城作为都城的高度是12米,而其他地区的城墙高度不能高于首都,必须低于其三分之一,以此类推,下级城的城墙也就3米高。

太史慈射的这个城多高呢?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很遗憾,连城都不算,只是一个屯营外围的木楼,可能都不到3米。

2、距离多远呢?

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

贼人在楼上对着太史慈这边叫骂。

人大喊的分贝是70-80分贝

考虑到双方人马的嘈杂噪音影响。距离不会超过50米。

以上

哈,居然破千赞了,这个有点吓人……更新下。

有很多答主觉得150米很远不可能,但我这其实已经是相当的收着说了,如曹丕【典论帝自叙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他驰射(即骑射)就已可以达到百步了,也就是150米以外,而且骑射用的弓比步弓磅数要低不少的。当然,曹丕可能是自吹自擂夸了点张,但也不可能将自己吹到天下第一匪夷所思惹人耻笑的地步。

而且吕布寻求的是命中而不是杀伤,在不考虑破甲及杀伤力等方面的情况下,单纯求射距,150米以上还是有可能的。

还有答主认为150米外戟小支人眼根本看不到。

嗯,引用一个实例,我军狙击之神——张桃芳,用的莫辛纳甘,瞄准工具为弧形标尺也就是机械瞄具,即裸眼,最远击杀记录是800米,800米外一个人的大小怎么也不会比150米左右的小支大吧(此段属我个人臆测,评论中有达人指出,留注于此以谢其去芜斧正之德。)


附一个军用裸眼判断距离的知识,具体如何我这半瞎实在无法鉴别。有意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下。

判断法:判断法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下面我按军用方式以视力5.0、天气晴好、无沙尘条件下的各距离目标清晰程度说明如下:

100米: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米:衣服的钮扣、水壳、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米:树叶、铁丝网的铁丝、房顶上的瓦片可见。

250-300米:人脸五官不清但衣服颜色可分,墙壁可见缝,瓦可数清沟。

400米:人脸不清,头肩可见。

500米: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门不见开或关,窗可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

700米:行人迈腿可分左右,手肘分不清,瓦面成丝。

1000米:人体上下一般粗,房屋轮廓清楚,门成方块,瓦片乱。

1500米: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瓦面平光,窗成洞,树干及电杆可见。

2000米: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窗是黑影门成洞。

——————————2019.6.24 加附————————————————

明代的《兵法心要》里有比较详尽的尺寸。

【握奇法曰: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以十人為一火,一隊二百五十火。幕亦如之。幕長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兵,餘八千七百五十人分為八陣。陣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銖,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

【幕長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按明代量地尺32.7cm算,也就是5米多的帐篷。按10*10来算,就是只算帐篷的话25米,再加上6个5步的间隔也就是45米,那么最小的距离是70米。不过《兵法心要》后面提到的数据【陣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銖,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就是一营1093人,和吕布所带军马的人数相去不远,1750尺,按明尺是570米,这个数据应该是营地的周长,那么以圆周率算来,直径180米,半径则是90米,和我推算的90米是一致的。



————怎么这回答热度又上去了,看了看区域好像都是疫情区,祝大家安好的分割线————

原回答里的戟形制图是网上找的春秋战国戟,汉代用的卜字戟是这种形制,更新于此。

现代奥运会射箭项目所用的器材

user avatar

我是业余射箭爱好者,玩7年了。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为了防止有人觉得外行空谈,上一张射箭照片以明真身:(因为当时是在莫干山,并非在箭馆,旅友帮忙照的,正常射箭没人给你照相,复合弓也非常用的反曲弓。)



三国志对辕门射戟的记录如下(小说吹牛夸张就不要论了吧)

皆敛兵不敢复攻。布于沛西南一里安屯,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首先要确认一下距离:

我估计吕布射箭距离在40米。200米是绝对绝对不可能的,古代弓的磅数最多1-2石(宋制,古代的时候的的度量衡一直在变化。宋代的石代表弓强是要比先秦两汉时期的要大。差不多相当于85到115磅,网上有专门文章论述这一点。),倒推到汉代,比英格兰长弓称霸百年战争还早千年制造出的秃弓,射程绝对到不了200米。(参考我以前的答案:从射击运动的角度看,短枪击发时纯凭练就的感觉而不用眼睛瞄准,可能吗?)三国志中没有提到距离。从现在角度来看,古人说百步穿杨是一种艺术夸大,因为无论是步有多长,百步至少是几十米开外,从精度角度上来看,古人都不可能达到穿杨叶的精度能力。古代有射程比较远的强弓,但在超过100米之外的射箭完全没有精度可言,英格兰长弓等那种以弓箭队密集箭雨式的射箭方法和讲求精度个人射箭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现代奥运冠军,有着制造工艺技术远超过古代的弓,远超古代的箭(弓和箭对射箭精准度的影响有多么多么巨大,没玩过的人不能理解)+现代体育运动技术+最好的训练,达到的巅峰成绩如下:

靶子在70米距离外,靶子直径122厘米,北京奥运会世界冠军张娟娟对韩国选手的比分是110:109,12支箭。

换句话说,在现代拥有最好设备,最好的训练方法,日练夜练的奥运世界冠军,也不能把12支箭在70米外全部射到10环,也就是12厘米直径的圆环里面去。

你现在告诉我吕布在200米外射中方天画戟的小支,你让我相信这个,我不如相信气功大师发功可以掀翻美国航母战斗群好了。

即使不考虑臂力因素,射箭技术的难度和距离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以指数上涨的,30米,50米,70米要射出同样的环数,难度不是3:5:7,而是1:100::10000

最后结论:
1、吕布射箭距离大概40米上下。超出这个距离,精准度是不可能达到的。4个字,超越人力。
2、即使40米要射中一个方天画戟的小支,难度也是极高的了,更何况是一箭命中。心理素质和技术都是极牛。
3、窃以为,吕布当时展现出来的射箭水平,应该是同时期顶尖的水准,大概和现在全运会冠军差不多了。

另外,说句话抹杀上面除了 @沃金以外人的答案的价值:

没有真实射过箭,就不要用主观推测臆断射箭的难度和技术,止增笑耳。


---- 回复常见问题:


1,古人射箭是以性命相搏,搞得不好就没命了,现代只是体育运动或者游戏能一样吗?

答:如果说『玩命』就能够把事情办好,那么这个世界上得奥运冠军最多的应该是朝鲜,因为他们能够对冠军运动员说『拿不到冠军就枪毙』。诸位有很多人应该已经工作了,相信做的也是一份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那么我想问一下,如果我们拿枪指着一个人的脑袋,让他接替你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就枪毙,那他是不是上来就能做好你的工作呢?相信这件事情那就真应该向体育总局进言,让死刑犯去踢足球,世界杯不夺冠全枪毙。前苏联和东欧运动员曾经系统性地服用兴奋剂来提高体育成绩,这种手段虽然很卑鄙不符合体育精神,但很符合科学原理,要提高体育成绩,还是采用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压力手段是无效的。


2,吕布勇武过人,是个身经百战的武将,射箭应该超级牛B。
答:这恰恰证明吕布的射箭可能达到一流水准,但不可能达到极限水准。吕布是一个职业军官,并不是一个职业射箭运动员。他的工作可能包含射箭内容,但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军官、军阀,他要领兵,作战,操练,和各路诸侯军官打交道,所以他不可能日练夜练,只干射箭一件事情,它的射箭就远远达不到他自身的极限。举个简单的例子,按照到某些人的理论,因为牵涉到保命,没有谁练习射击重要性现役军人更重要,现役军人的职业里也确实包含射击,但是,世界的射击奥运冠军都不是现役军人。
可以到豆瓣,京东上去搜索一本书《单兵战斗技能》,这是美国陆军士兵的训练内容,他会告诉你一个士兵除了射击,要学习和锻炼掩体、隐蔽及伪装、掩体、隐蔽、伪装、伪装注意事项、伪装实施、阵地伪装、头盔伪装、军服伪装、皮肤的伪装、阵地、阵地掩体、阵地隐蔽、阵地射界、阵地构筑、简易阵地、双人阵地、陡坡阵地掩体、阵地掩体壕尺寸、阵地掩体壕射击台、阵地射界标和瞄准标、阵地避弹槽、阵地商架掩体、阵地加固、单兵阵地、机枪阵地、轻型反坦克导弹阵地、90毫米无坐力炮阵地、轻型单兵火箭筒阵地、交通壕、储存区、行进、行进技能、行进方法、秘密行进、行进时的紧急行动、对间接火力的反应、对地面照明弹的反应、对空中照明弹的反应、部队行军、行进中开火、随坦克行军、观察……等。

射击不是一个士兵工作的全部,也不是警察的工作技能的全部,射箭远不是古代军官工作的全部——甚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连作为一项“重要”技能也谈不上。
业余射箭冠军朱文澜每天要射箭练习3小时,才能达到全国业余冠军的水准——而且是在室内,吕布每天要是花三小时在射箭上,那他这军官还做不做了?
把『职业中包含技能』的职业,等同于『纯粹的职业运动员』的职业,是错的。xzbu.com/1/view-7344168
可以看到,射箭运动涉及多少基本技术技巧,多么大运动。我们现在的职业运动员,每天日练月练的运动量大的吓人,而且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许多职业运动员如果连续多天不保持超大的训练量,他的竞技状态就会迅速退步。

3,吕布可能万中无一,天赋过人。
天赋能让某人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但并不能让人做到『人』做不到的事,很多人能理解,不管有什么样子的天赋,也不可能让人达到力举一吨,五秒内跑完一百米,但是很多人却认为天赋能让人能够做到百发百中,这是因为我们对『长度』『重量』的难度的理解很直观,也很容易,但是对『精度』这件事情缺乏理性认识。即使不考虑到射箭中弓,箭,风,弦的误差因素,射箭的绝对精度相当于要求人控制自己的身体姿态在拉满几十磅弓弦情况下,控制自身的每一个肌肉达到毫米的精准。这其实是人无法做到的。
另一件很重要的事,大家不要搞错了,大家不要把演义小说和历史搞混了。吕布不是什么不世出的天才猛将,更没有说他射箭技术就达到同时代最强,三国志吕布传所描述的吕布,只是一个武力出色的将领,其评价在同时代人中甚至是不如马超——三国志马超传,关羽传分别记载杨阜和诸葛亮评价马超是一世豪杰,可以与英布,彭越,韩信相提并论,无人谈及过吕布。


4,现代奥运的射箭真的能够代表人类的最高水平?一个被韩国人垄断那么多年的项目?那怎么不是韩国人的骑射在古代统一欧亚呢?
答:难道不正是因为韩国在古代不是军事强国,而韩国的现代射箭运动一直拥有领先地位,恰恰证明了现代射箭技术跟古代军事技术没有直接必然联系吗!
看到『韩国垄断多年奥运射箭冠军』,『韩国没靠骑射统一欧亚』,这两个事实,没有意识到『射箭和军事不是等价一回事』,却笃定地认为『这说明奥运射箭不代表射箭技术最高水平』,这……逻辑回路很感人。

5,古代人身体是不是更好

3g.163.com/news/article

现代人的身体比古代人好多了,因为人的体质的重要因素就是营养,不光现代人的身体比20年前,在比解放前好得多,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身体素质比中国强很多,也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只是营养充分的发达国家时代比我们早来临而已。


6是否有天赋可以弥补设备的差距

对天赋的夸大,是因为对技术进步一无所知。当然这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问题,也是所有对于天赋和古人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的共同看法。

我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完美的狙击步枪和完美的狙击手。他是否一定能命中3公里以外一只兔子呢?

答案是:不能,因为子弹飞跃3公里的时间,大概至少4秒钟多,这4秒钟时间里,兔子可能向任何方向移动,你的弹着点就算和预想是100%重合,也没用。你是否能打中他,跟枪,跟人,都没有关系了,而取决于那只兔子是不是在原地不动。

倒退一步,我们假定靶子是不动的(是完美)的,枪不是完美的,你能控制吗?不能,枪支是有精度的。也就是说,枪支本身就具有误差的因素。例如:

AN94自动步枪_百度百科

里面就说,AN94自动步枪,比AK74精度高13倍,又例如M16A2的出厂验收是固定在架子上,100码2英寸意思是说,把M16A2自动步枪放在架子上打100发子弹,子弹在100码(90米)距离的弹着点散布在两英寸直径范围内就算是合格了。或者倒过来说,以弹着点中心,每100码离散2英寸的误差是正常。

好,我们不讨论会进一步加剧误差的因素,如风速,空气湿度,子弹药量和弹头重心差异、子弹彻底丧失动能……等等等等。单就简单的算术题,三公里以外,这个误差分布也达到了直径1.69米的一个圆。面积2.24个平米。而一只兔子的投影面积能多大,撑死也不到0.1个平米吧。所以就算是神,也没法把射击命中率提升到5%以上,因为这和人能力没关系,这样你能看懂了吧?

M16A2是一只用现代工业技术造出来的一支步枪……而吕布手里只是用古代技术造出来的一支弓,他射出去的也是用古代兵器技术制造的一支箭。

所以,历史上,利用“天赋”所达到的成绩,再后来都被技术的进步所彻底超越了。

号称狙击之王西蒙海耶,一生中在700米以上击杀敌人的记录就寥寥数次,绝大多数击杀都是依靠熟悉地形和隐蔽在相对近一些的地方实现的,要不然也不需要携带冲锋枪防身了(还用冲锋枪消灭了200多敌人)。然而700米的狙击距离,现在,算是差的了,一个普通的狙击手的狙击距离在1000米,最长的:美国Cheytac公司的M200 .408英寸口径狙击枪,理想状况下可以对2000米距离的人体头部进行无修正射击 2004年7月13日,美国海豹特种部队前狙击手理查德-马科维斯,选取了2122米以外的一个标准钢制靶进行射击,前三发的分布在42.2厘米内,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此前被世界认可的单发最远纪录是2002年由加拿大部队创造的,一名加拿大狙击手使用美国麦克米兰公司的Tac-50狙击步枪,经过一次修正后,在2430米外击毙一名塔利班分子。

总是对天赋抱有这么过大的希望,归根结底是因为对现代体育竞技的技术和人身体素质的提升一无所知而已。现在奥运冠军能达到的程度,就是有史以来所有人类肉体程度的顶峰。

cdmd.cnki.com.cn/Articl
cdmd.cnki.com.cn/Articl
cdmd.cnki.com.cn/Articl
cdmd.cnki.com.cn/Articl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员和其教练们,为了提高体育成绩,已经使用了武装到牙齿的科学技术,常年累月的学习,比较,跟踪,分析。现代运动员还具有古代所不具有的营养、器材、对人体结构解刨学和运动科学的丰富知识,把人当做机器,把其他个人生活压缩到最低程度的高强度训练来提升运动成绩。说古人靠自然基因多样性、简陋的器材,没规律也不能保证全天候的训练就能达到这是不现实的。

7。那……
答:慢点儿,在网友开始问问题或者提疑问之前,麻烦先报上你有没有玩过射箭运动,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已经看了太多显然是完完全全没有握起弓放过箭的人。在那凭着想象东拉西扯,妄论射箭运动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规律。
只要到射箭馆,花上点点钱(射箭是个很便宜的运动),就可以体验一下这个运动,就可以知道凭着想象所认知出来的射箭的一些观念是多么的可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