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一本,两年考研上岸北大金融硕士,踩过不少坑,也感谢当初前辈们给的宝贵建议。最大的感受,考研是场大型工程,从择校、初试、复试到调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本文将从择校、初试备考、报名、应试技巧、复试、调剂、二战,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考研里的陷阱,并给出出针对性的建议。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或者留言,本篇回答会持续更新,建议大家点赞+收藏!!!
把我的高分数学笔记和复试简历模板也放在下面,需要的自取:
数学高分笔记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4kpJtQnVapPzfJ0MdDEuQ
提取码:6666
精美简历模板(复试+找工作都适用)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OGVDXQevU0qjdVzkO-9Jg
提取码:6666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合理择校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择校不善,那就是在开头就给自己埋下了地雷,自此之后的努力都只是徒劳而已。要么是后期换学校,前期的专业课复习投入被浪费,要么是一条道走到黑。
(1)盲目随大流,不知道自己考研的目的
“为什么考研?我想从读研中收获什么?”这是你在决定考研前所必须想清楚的首要问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性格、职业规划、家庭情况,去认真考虑自己要不要考研,想考怎样的学校与专业。
(2)跨专业考研只考虑兴趣,但却不了解该专业真正是做什么的
很多同学的学生思维太重,没接触过社会,对于所跨专业的工作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所以我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多和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和专业的学长学姐多打听交流,去真正了解这个专业,这样才能正确判断这个专业适不适合自己。
除此之外,毕业薪酬也是你必考虑的。关于如何判断专业的回报率,个人认为可以通过这几种渠道:(1)向该专业的学长学姐以及从业人员打听该行业人员的待遇及工作强度、工作内容,这个是最靠谱直接的信息;(2)看该专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是否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判断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3)网上搜索专业相关的研究报告、薪酬待遇,但这个的可信度会比较低一些。
(3)不能准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与潜力
可以从以下4个角度判断自己的实力与潜力:
第一、数学功底如何?
如果自己的高考或者大学数学成绩处于比较不错的水平,那考研会有不错的优势,因为考研数学是150分的,而且是一门极容易拉开差距的学科。
第二、专业课水平如何?
大学的专业课如果学的好,在初试的专业课准备过程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第三、自己的决心
是否真的很坚定要考研?而不是盲目的跟随大流,是否真的受得了每天学习十小时,坚持一年?是否当大家秋招找工作时,自己能够忍得住?
第四、时间安排与家人支持
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考研,而不是到了9月份,又参加秋招;父母是否支持你考研,愿意承担你考研期间的费用。
很多考研的同学大四上学期都会分心去参加秋招,这对考研影响比较大,而一些同学有家庭的支持理解,全身心准备考研,复习的强度能够一直保持,这些人的初试成绩往往会好不少。
如果你能够保证在准备考研期间,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不受其他事情打扰,比如秋招、论文、考公等,我觉得可以把目标定高一些。
(4)不能合理判断报考院校的难度
这个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
第一种是按学校档次进行,我把院校分成了五档,难度依次降低:
第一档:清北+上游985王牌专业;第二档:985+211王牌专业;第三档:211+双非王牌专业;第四档:普通一本;第五档:其他
第二种判断方法是通过统计过去五年目标院校专业的竞争数据,主要包括报录比、复试分数线、复试录取比例,如果可以的话,统计下进入复试的学生的公共课平均分,这能在一定程度剔除专业课难度的影响,在各大院校之间进行直接对比。
(5)认为专业比学校平台更重要
很多同学大体选定专业的范围后,往往喜欢考虑那些以这些专业作为王牌的学校,而有时忽略了学校与学校平台之间的差距。要记住“学校平台往往比专业更重要!”
只要专业不是在平台高一个层次的学校里属于冷门的专业,该专业的校友资源不匮乏,我觉得可以尽量考虑高层次的学校。
因为高层次的学校不仅可以在就业时会更有优势,而且给你生活带来的荣誉感、校友资源、自信心也会更高。
(6)不了解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关于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可以看我下面这篇文章,总结的很完善。
总结下,如果想继续读博,以后从事科研人员及大学教师的职位,则可以选择学硕(专硕也OK的)。但如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童鞋,在专硕学费能承担的起的情况下,专硕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就业完全没有区别!!就业单位只认你是哪所学校的,不会在乎你是专硕还是学硕!并且专硕还可以节省一年的时间成本!!
(7)考研报名不同于高考填志愿
考研报名与高考填志愿不同,高考填志愿是分数出来后平行志愿报名,一般没啥套利空间,而考研报名是考前进行的,大家根据历年难度进行心理博弈,同一个院校每年的难度都不同,所以未必更好的学校竞争压力就更大。
具体的择校策略,大家可以看我的这个干货视频
二、关于报名
1、有些省份考点名额有限、缴费成功才算占位
有的考点要尽早占,否则要去外地考试!比如最近两年四川、河北考点⼀直很紧张,建议先报名先占坑!
2、考点的选择一定要看清楚各个省份考点的要求!!
选择考点时一定要看清楚各个省份考点的要求,不满足的话,现场确认时会碰到麻烦,可能就⽆法在这个考点参加考试!
有的省份会根据你报考的学校划分考点;有的省份会有额外的资料要求,比如2019年山西要求非山西户籍的往届⽣在本地⼯作,要提交工作证明、社保证明才可以报考。所以,大家要详细了解各省今年的报考情况!
3、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等个人联系方式一定要准确填写!!
个人联系方式一定要保证填写无误,有些同学害怕泄露隐私填父母的手机号,或者填完信息后换手机号了,大家要注意,有些学校会有老师专门通知你复试、调剂等消息的。一旦通过你所填写的信息找不到你本人,后面到复试时是很麻烦的事,甚至有可能因此失去了宝贵的上岸机会。
1、学科复习方面
(1)数学只刷题、不总结:只注重题海战术,盲目刷题,却既不懂总结解题思路,也不懂得打好基础知识体系。题目刷的越多,但却越来越懵,知识体系一团浆糊。
(2)政治过早复习:过早复习,比如三四月份就开始看政治,完全是挤占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政治这一科目,并不是你看的越早成绩越好,暑期左右开始复习,是完全来得及的。
(3)不擅长总结知识点和框架:这可能是考研过程中最多的无用功,许多学生经常发现自己复习完一段时间后,又忘了之前的知识点。这就是因为前期在复习那些知识点的时候,没有总结,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
(4)数学做模拟题或者真题时一定要限时,按照考试的标准。不限时的刷题没有意义,上了考场又做不完。比如考试时间3个小时,刷题时就争取2-2.5小时内搞定。
(5)英语单词一定要背熟,一直背。单词熟了,考研英语就成功一半,另一半是真题。以下是背单词的一些技巧:
(6)专业课一定要以本为本,官方指定教材和真题一定要啃透!!
2、学习方法方面
(1)每天给学习任务计划的太细致:有些同学喜欢把自己每天的学习内容规划的非常细致,其实这个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会导致学习过程缺乏灵活度,一旦碰上一些事情打乱了学习计划,会徒增焦虑。
(2)不要单独一个人准备考研。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准备,能够相互鼓励和分享考研信息。
(3)考研小伙伴要慎选。考研是持久战,很多同学在9月份秋招时就会放弃,容易传染其他人。靠谱的考研小伙伴,是你考研路上的吉祥物。
(4)可以报辅导班,但一定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辅导班上,学习主要靠自己,辅导班的最大作用是给你答疑解惑、整理重难点、引导你的复习方向,不要想着报了几万块钱的辅导班,就高枕无忧。
(5)在报几万块钱的辅导班时,慎重考虑2点:第一,你自己未来大半年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考研,在学习节奏上,能否和考研辅导机构一致;第二,这个考研机构的口碑、课程体系、授课老师如何
(6)在专业课的辅导方面,如果能找到靠谱的学长学姐也不错,因为很多机构也是找这些刚考上的学生辅导,但一定要看看这些学长学姐的授课时间、课程内容如何,最好可以试听下。
(7)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要盲目和同学比进度,如果担心自己的进度会太慢,可以直接问学长学姐,让他们评价下。
(8)不要盲目笃信一篇经验贴,可以多参考几篇,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划。
(9)学会高效搜集考研资料
(10)不要把备考战线拉得太长,大一大二的主要任务还是认真学习校内课程,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实习活动、大学竞赛,去拿奖学金、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对考研复试和找工作都有帮助;大一大二可以练练英语,为考研打下基础,但不必开始学习其他考研初试课程;大三上学期再开始准备考研,时间是很充足的。
3、生活作息方面
(1)疯狂熬夜:之前回答了一个“考研期间睡8个小时”是否正常的问题,考研是持久战,盲目的熬夜压榨睡眠时间,只会适得其反,既不能保证白天的学习效率,也可能搞坏身子,后期冲刺阶段吃不消。
(2)如果一个宿舍就你考研的话,那一定有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己租房复习。
(3)少刷知乎。。。。当然B站、抖音也一样
4、心态调整方面
(1)劳逸结合,保持好的心态,适当锻炼,规划好作息时间,建议一天睡7-8个小时以上,每周要有半天左右的放松时间。考研是持久战,越到后面,越考验心态和毅力,还有身体状况。
(2)锻炼身体也要控制强度,强度太大的话,容易疲劳,影响第二天的复习效率
(3)考研期间,一定要保持心情愉悦,情侣之间不要吵架,和父母也不要发生争吵,多和他们沟通,要去争取他们最大的支持,以免影响考研复习状态。
(4)要记住每个考研党都会焦虑,经常有种“自己复习好慢,什么都不会”的感觉,你要做的是把焦虑的时间转移到复习上。
(1) 体能恢复:每场考试可以准备一根巧克力棒,因为考试都在三小时左右,会消耗较大的脑力,尤其是到了考试的后半段,会感到疲倦感。这时可以嚼嚼巧克力棒,能够一定程度上补充体能和脑力。
(2) 英语:建议可以先写作文,因为有时阅读做太久会导致没时间写作文。并且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理解上,多检查几遍,因为阅读理解的每一小题分数都是2分,阅读理解是英语高分的关键。
(3) 政治:在主观题上,一般不会有太大差距,但一定要注意字迹整洁干净。选择题则要多检查几遍,选择题是政治高分的关键。
(4) 数学:在草稿纸上按照顺序认真的计算每一小题,这样方便检查。选择题和填空题有不确定的可以先跳过,等大题做完再回去检查。大题的计算结果如果和平时的模拟题很不同(比如出现了多位数的小数),一定要再检查下计算步骤。证明题不会的话,把一些基本性质尽量列上去,争取拿些分数。
(5) 专业课:碰到卡住的题目,如果想了一会没想出来,就先跳过,把自己有把握的题型先做完,之后再回去思考卡住的题目。如果题目太难,一定不要慌张,记住你如果觉得很难,其他同学一般也是一样的(专业课的建议同样适用在数学上)。
(6)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读清楚题目之后再下笔;在草稿纸上打草稿时,也要条理清楚,根据题目顺序,从上到下,这样方便检查。
(7)考完一科扔一科,在没有全部科目考完前,一定不要对答案!!即使考的再不好,也要把注意力都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不要放弃任何希望,不要辜负之前的努力。
(1)初试高分复试必过的幻觉
这个是我第一年考研最大的感悟,我第一年考研,初试417分,初试排名第5、第6,结果太得意忘形,没有好好准备复试,结果悲剧了。
要记住复试是另一场竞争,而且占比也在40%-50%之间,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小心阴沟里翻船。
(2)不知道简历的重要性
简历就像是恋爱时男女的颜值一样,很大程度决定了对方是否对你有兴趣。一份优秀的简历,主要包括三方面,(1)自身亮点的展示与提取。很多学生其实经历很丰富,但在简历中却没有去关心面试官到底最看重什么经历,只是把自己的以往经历简单的堆积,这无法让导师很快发现你的优点,要知道面试也就30钟不到,而且面试人数多了,面试官也会疲倦,往往并不会太认真看后面的学生的简历;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就很懂得扬长避短,知道哪些经历是能够吸引导师眼球的,即使自身经历一般,但总能抓取一些亮点出来,并清晰的传达给导师;(2)经历内容的正确描述。对于一段经历,不能像写日记一样,净写流水账,要重点突出你的收获、贡献或者结论,并最好能用数据指标量化你的工作量,这些都是是为了让面试官能清楚迅速的判断“这个学生的经历是否有干货”。(3)格式的优化排列。这个也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格式排列,能增添你简历的颜值,让简历的可读性大大增强,让面试官有兴趣深读。
(3)自我介绍非常关键
除了简历以外,2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也是让面试官对你迅速做出大致判断的关键环节,并且相比于文字,现场的自我介绍更能抓住面试官的眼球。
自我介绍里除了说出基本的个人信息以外,还要学会“放钩子”,也就是在自我介绍里放一些能让面试官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能直接提问这些东西,这样你就能更有机会掌控面试的发展方向了,减少翻车的几率。这些钩子可以是优秀的学术经历、实践活动、个人爱好等,但你一定要把自己放的“钩子”所可能衍生的问题都准备好。
(4)提前联系导师要注意技巧与分寸
大部分院校是可以提前联系导师的,而且我也建议提前联系导师。因为如果联系的尺寸把握得当,能够让你在面试该导师时,加分不少。关于如何提前联系导师,我的建议是:
第一,先邮件联系,但一定不要群发邮件!!这是自杀行为,会给老师一种感觉,“卧槽,原来你小子是拿我当备胎。”建议你先发一两个你觉得最适合的导师,邮件里要注意礼貌,内容主要是说明下你的情况,突出你的优点,并附上你的简历和优秀成果;如果这一两个导师,三四天都没回你,那你可以继续联系下一个。但大部分导师都会在三天之内回复,可能会婉拒,比如“名额有限”,也可能还在观望或者倾向要你,比如“欢迎你报考,具体结果等复试结束”。
第二,如果能够通过一些关系来联系目标院校的导师,比如亲戚朋友、学长学姐,那就更好不过 了。通过这层关系引荐的,会使你被导师接受的几率大增。
(5)模拟面试实在太重要
一定要找同学或者学长学姐帮你多进行几次模拟面试,让你熟悉复试的流程及内容,这会让你正式面试时更加自信。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优秀的面试经历,肯定都是经过大量的模拟训练,面试问题也基本在面试者的准备范围之内。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材料总结好面试问题!避免面试时,出现太多意料之外的问题。
具体的复试技巧,可以以看我的这个视频:
(1)调剂信息的首选渠道:各大院校研究生官网、各大考研网站
有调剂名额的学校一般会将考研调剂信息发布在学校的研究生院官网上,大家可以时时留意。除此之外,像中国考研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知名考研网站都会收集各院校的调剂信息。
(2)要学会主动出击,打电话询问院校
如果以往该学校有接受调剂,那建议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到院方,这比你在网上找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可靠的多,还有很多学校的调剂名额并不会直接放出,需要主动询问才能知道。
(3)考研调剂宜早不宜迟
考研调剂宜早不宜迟,一旦有不能进入复试的可能性,就要立即做好调剂的准备。许多高分复试被刷的同学,往往是很难调剂到好的院校,因为调剂面试的时间和大多数院校复试的时间相差无几。
(4)复试被刷的话,要尽快考虑调剂还是二战
如果和我第一年一样复试被刷,那要赶紧决定是调剂,还是二战,时间宝贵,要尽快抉择。
(1)建议全力二战,不要兼职
你二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研成功,其他都是次要的。没必要边兼职赚钱养活自己,这会十分影响你的复习效果。和朋友借点钱,或者再考父母资助半年,完全没有关系的,也就是晚半年赚钱而已。一定不要本末倒置。
(2)不注重基础训练
二战的学生的确有一定的基础了,但不管怎样,你第一年没考上,在复习效果上肯定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不要好高骛远,只做提高训练。
(3)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
二战如果能找到研友一起租房复习的话,可以相互鼓励,减轻你的压力。我第二年是和三个二战同学一起租房复习的,我们四个人,三个成功考上目标院校,还有一个调剂到上海师范大学了。
(4)尽量去自习室图书馆复习,不要待在家里
家里环境一般比较吵闹,而且容易被父母亲人打断复习,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自习,能明显提升复习效果,如果能回学校复习,那就更好不过了。
欢迎关注考研公众号“研学舍”,由北大学长学姐创立,持续分享考研干货。
电气专业,两次考研。写下这两年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希望能帮到你们。
1,择校方面,我认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四个城市学校很不好考,难度比其他区域就是要高。东部中部区域比西部以及北方高校难度较大。比如说,电气专业重大第五,但其难度在这两年不比武大东南高。南理专业排名不如西南交,但其难度却高于西南。南航河海北交则更是电气考研211中难度最高的一档。(华电除外),因此,如果更注重985名气的,建议东北华南西南等稍偏学校,难度稍微低点。相反如果报考以上四所城市,则希望你更为努力。
2,在择校方面,如果从一开始就确定学校,固然能够更好地帮助你复习,但是还是希望你们能够在九十月份看下其他学校录取名额和对比报考学校的历年名额。比如1718年西安交大扩招,作为电气前四的存在,应该算是史上最为容易的两年。录取比例极高。难度远低于实力不如他的武大重大东南。更不用说同级别的浙大华科了,而18年湖南大学电气夏令营扩招,挤占了统考名额,因此湖南大学在18年难度远远高于其真实水平,17年湖大统考录取70人,18年只有10人。导致了悲剧。因此在埋头苦学的同时还是希望你们能够关注信息以及做出合理的改变。
3,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决定报考较为靠前的名校,希望你能够把专业课当做重中之重来复习。一般而言,工科985的专业课难度不会比数学简单。我当时考研时,学长们说,考研电路的难度和课后习题差不多,因此专业课复习拖到了9月才开始,结果等到开始做真题时,直接傻眼了,难度从14年开始就爆炸,151617连续三年一年比一年难。武大华科西交三所学校都是如此。那三年专业课难度一年比一年难,17年直接爆炸。再也不是当初学姐跟我说的课后题的难度了。因此希望你们能够吸取教训。
4,复习top名校,开始的越早越好,不要去相信什么复习到后期会疲劳的鬼话。(二战的除外),那种100天考上什么清华浙大的话你就不要信了。当年笔者复试倒是看到过100天考到400多的,但那个人是华科电气的。从九月份开始复习是因为推免没推上而非拖延偷懒。因此你如果有这种水平就当我没说。
5,既然开始了考研,就不要再去纠结了,去纠结视频是看张宇的还是汤家凤这种问题是无意义的。决定你数学分数的是你刷题的多少和努力程度而非哪个老师的视频。也不要去纠结是否有研友。总之专心致志高效率的复习才是王道。
6,考研时,我见过不少人,一开始目标是华科东南。到了7月目标就是湖大东北。9月就是矿大合工大。到了10月报名却报了本校,最终的结果大多是200多分,好一点的刚刚过线。我是建议你们适当做出改变,但那是在10月名额出来以后,再伺机做出改变。而不是这样漫无目的的。希望你们能够避免。
7,考研数学难不难,我觉得实话就是不难。哪怕1819那两年,难度是可以接受的。(130以上就很难了)网上把难度夸大了很多。考好一点的985,数学110乃至120以上是标配。那种数学两位数成绩的,我认为是不努力的表现,而这种人是不能去怪命题人的。至于李林什么的,我没做过就不发言了。但真题和大全书是真的重要。18年数二最难的题在大全书就有类似的。因此希望你们能够注重真题和大全书的复习工作。
8,考研英语二,我是70多分,英语二,如果六级有个500分,就别浪费太多时间在视频上了。好好背单词背作文才是重中之重。背单词是无法用视频来代替的,单词是一个个的积累下来的,而不是看视频。过多视频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希望你们注意。至于英语一,很难。我也不知道咋复习。
9,考研复试公平的问题,我认为就是,越好的学校越公平。第一次复试,在一个较为有名的学校。从始至终,我没听过有什么黑料的。反倒是某些理工211黑幕不少。所以报考好的学校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10,鸡汤别灌得太多了,看太多论坛帖子没啥好处。我发现,大多数帖子把考上顶级名校难度弱化了。而且有些人报名校,他考不上可以调剂到别的211985名校,因为人家本科好。但对于双非,考不上就很惨了。所以量力而行还是很重要的。
11.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人都是借着学习的名义打开手机,然后在知乎虎扑微信游戏的路上一去不返的。希望你们能够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ps:评论和私信中的关于电气高校选择问题,你们可以关注下我最近的动态,我争取在这几天写篇电气高校考研难度和建议的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