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联想手机负责人常程离职?联想手机业务会发生变化吗?

回答
常程离职联想手机:一个时代的落幕与未来的迷雾

2019年底,随着常程以“个人原因”为由正式宣布卸任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中国区手机业务负责人,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涟漪无数,也为联想手机业务的未来投下了深深的问号。常程的离开,不仅仅是一个高管的普通更迭,更像是联想手机在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时期后,一个重要章节的结束,也预示着新一轮的探索与调整即将开启。

常程的“奇兵”之路:从被质疑到涅槃

要评价常程的离职,就不能不回顾他加入联想手机后的那一系列操作。在杨元庆的亲自“招揽”下,常程临危受命,接手当时一度陷入低谷的联想手机业务。彼时的联想手机,虽然曾有过辉煌,但面对华为、小米、OV等国内厂商的强势崛起,显得步履维艰,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甚至一度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常程的到来,被看作是联想手机的一次“绝地反击”。他以其独特的“段子手”式营销风格,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频频发声,直接喊话竞品,制造话题,一度将联想手机再次拉回公众的视线。从“万物互联”到“拯救者”电竞手机的横空出世,再到Z系列、S系列等机型的发布,常程用一种近乎疯狂的热情和大胆的策略,试图为联想手机注入新的活力。

他的策略是多方面的:

聚焦高端,差异化定位: 常程瞄准了当时市场中相对空白的高端游戏手机领域,推出了联想拯救者电竞手机,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针对游戏玩家的优化,成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为联想手机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重塑品牌形象,强化用户沟通: 他打破了传统企业沉闷的营销模式,善于利用社交媒体与用户互动,用接地气、幽默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提升了品牌的亲和力。这种“人设化”的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联想手机摆脱了过去刻板的印象。
强调“技术驱动”,回归初心: 在一些场合,常程也强调联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通信技术方面的积累,试图重新唤醒用户对联想手机在技术上的信任。

然而,常程的风格也并非没有争议。他的“嘴炮”营销虽然带来了曝光度,但有时也显得剑走偏锋,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口水战。同时,在具体的产品策略上,一些用户也认为联想手机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比如,在用户体验、系统优化等方面,联想手机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离职的影响:联想手机会因此“翻篇”吗?

常程的离职,无疑给联想手机业务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他的离开意味着:

营销风格的转变: 常程所代表的这种高调、直接、带有个人色彩的营销方式,很可能不会被原封不动地继承。接任者是否会延续这种风格,抑或是采取更加稳健、传统的策略,将是值得关注的焦点。联想手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沟通方式,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战略方向的调整: 常程在位期间,联想手机在产品线和市场定位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他的离职是否会伴随着对这些战略的重新评估和调整?比如,是否会继续深耕电竞手机领域,或者在其他细分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些都存在变数。
团队士气的考验: 常程在团队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他的离开,特别是以“个人原因”作为离职理由,多少会给团队带来一些不确定感。新的领导者如何稳定军心,激发团队的士气,将是其上任后的重要任务。

联想手机的“下半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常程的离开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我们也要看到,联想手机业务本身依然具备一些核心的优势和潜在的机遇:

强大的技术基因: 联想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科技企业,在研发、通信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这些是支撑其手机业务发展的基石。
多元化的业务协同: 联想的业务线非常广泛,包括PC、企业服务、智能物联网等。未来,联想手机可以与这些业务形成更有效的协同效应,例如在智能互联设备领域,提供更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市场仍有空间: 尽管竞争激烈,但中国乃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依然庞大,并且在不断细分和演进。只要能够找准市场定位,提供有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联想手机依然有机会在夹缝中求生存,甚至实现新的突破。
战略性投入的可能性: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多次表达对手机业务的重视,认为它是集团“全场景智能”战略的重要一环。如果集团能够持续投入资源,并给出更明确、更长期的战略支持,联想手机依然能够焕发新的生机。

未来的猜想:谁将接过接力棒?

常程的离职,无疑为联想手机的“寻帅”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新的负责人将会是内部提拔,还是引入外部人才?新的策略又将是“守成”还是“革新”?这些都是市场和业内人士高度关注的问题。

无论接任者是谁,联想手机都必须直面一个现实:在已经高度饱和且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想要重新夺回曾经的市场地位,甚至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并非易事。它需要:

1. 清晰且差异化的产品战略: 找到真正能打动用户、满足特定需求的细分市场,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而全”。例如,继续深化电竞手机的优势,或者在5G、AI等前沿技术应用上形成特色。
2. 扎实的供应链和品质控制: 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避免因为品控问题而葬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
3. 有效的市场沟通与品牌建设: 需要找到一种既能吸引用户,又能传递品牌价值的沟通方式,重建用户对联想手机的信任。
4. 集团层面的坚定支持和长期投入: 手机业务的复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集团长期的战略决心和资源保障。

常程的离开,或许标志着联想手机一个略显“激进”的阶段的结束,但也可能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联想手机能否在新的领导者带领下,凭借其技术实力和集团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更稳健的发展之路,并重新找回曾经的荣光,我们拭目以待。这不仅是对联想手机业务的考验,也是对联想集团整体战略布局的一次重要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常程无论是否离职都不会对联想手机业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管换谁都无法让联想的手机业务起死回生了,联想的手机业务其实挺可惜的。

联想进入手机行业比华为、OPPO、vivo都要早,然而至今为止16年来联想没有在手机行业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特别之处,在任何方面都不占优势,如果回顾联想手机这些年的骚操作,你会惊讶于联想手机还没折腾死已经是很好的了。所以下面由我来带你回顾一下联想手机“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2002年2月,联想集团以9000万元买下厦华手机业务60%的股份,正式进入手机市场(华为2005年才拿到的中国手机市场牌照),在功能机的年代也曾经有一波国产手机的高峰,波导、科健、TCL等都曾经名噪一时,联想手机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国产手机一个个的衰落,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在2007年第四季联想手机的份额达到了国内第四


2007年的国内是个山寨手机开始横行的年代,也是国产手机最黑暗的时刻,这一年大洋彼岸诞生了划时代的iPhone,接下来2008年第一款Android手机HTC G1发布。2008年应该是迎接曙光的一年,联想手机在国内也还有着还算不错的市场份额,然而在2008年初,联想集团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联想移动全部股权出售给以弘毅投资为首的多家私募基金。2008年开始智能手机迅速发展,Android阵营迅速壮大,此时的联想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于是在2009年11月27日,联想集团宣布向由弘毅投资为首的一些投资者收购联想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所有权益,收购总额约为2亿美元

弘毅投资为联想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左手倒右手,过了一年多花一倍以上的价格再收回,还是联想会玩儿。此时的联想推出了第一代乐Phone,在智能手机初期这是一款很不错的手机,有特点有想法,评价也远好于魅族M8这样的手机新玩家。

当大家都以为联想要集中精力推出推出精品手机的时候,刘军在2011年成立了MIDH集团,联想迅速更改了产品策略,执行机海战术大力拓展运营商渠道,此时形成A、S、K、P四大系列,从一年1款产品增加到一年40多款产品,然而再也没有一款产品能让人记住。机海模式+运营商渠道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短短一年时间国内市场出货量大涨536.4%,此时国内手机市场也正式进入“中华酷联”时代。

2012年的“中华酷联”如日中天达到了顶峰,然而这一年的当红炸子鸡却是小米,互联网手机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同样是在2012年,以ODM白牌运营商定制为主的华为决定向OEM华为自由品牌转型,决定进军高端启用自研芯片,改进UI,并确立世界第一的目标。此时的联想还沉浸在运营商渠道带来的出货量大增的喜悦之中,殊不知自己的品牌价值早已被消耗殆尽。

随着小米推出一代神机小米2S和红米手机,所有厂商都坐不住了,华为推出仿效小米的荣耀品牌与小米贴身近打,同一年荣耀3C正式打响荣耀的品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联想在这两年狂推搭载Intel Atom 处理器的K系列手机,同病相怜的还有华硕,也许他们以为手机市场跟PC市场差不多吧,PC行业的思维将他们一起带入了深渊。此时的联想也开始求变,推出了全新的VIBE品牌,走精品高端路线,K系列的K920摇身一变成了VIBE系列产品,然而VIBE系列也没坚持多久财大气粗的联想甚至签下NBA传奇巨星科比来代言,代言合同1年,同样的莫名其妙,代言广告需要常年累月不断的播才能深入人心,换代言人也最好换同级别的,然而科比之后。


也许杨元庆感觉靠自己无法塑造一个好的手机品牌,想要效防当年通过收购ThinkPad一举做大,2014年1月30日,联想出手了,以29亿美元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摩托罗拉移动的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商标,和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关系都归入联想移动业务集团。很多人说联想选择的贸工技路线是错误的,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联想只有贸和工根本没有走到技这一步,更确切的说联想发展的道路是“贸工买”,PC靠吞并ThinkPad,手机要收购Motolora,服务器要收购的IBM的X86业务。这种思维的指导下联想不仅仅没发展自己的技术,还丧失了塑造自己品牌的能力,自己的高端品牌都是收购来的。收购是常见的商业操作,收购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当年的联想有史以来第一次位列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三,当然这也是最后一次。不管是手机行业还是服务器行业,竞争都远比早就成熟的PC行业强大,这种收购的成功几乎可以忽略,有趣的是手机历史上历次并购都以失败而告终,明基、联想、微软都是如此。

联想对摩托罗拉进行了收购,想以摩托罗拉为重心重新塑造品牌,不过联想手机的出货依然以运营商渠道为主。然而2014年6月起,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使得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补贴下降,这无异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再去发力塑造品牌,再去公开市场攻坚已经为时已晚。借此机会华为终端甩掉了最后的尾巴全力塑造自有品牌,此时的小米继续高歌猛进,OPPO、vivo继续在线下疯狂开店,联想在内部磨合,“中华酷联”正式成为了历史。


当初联想手机是自己花2亿美元买回来的,而Motorola则是花29亿美元买来的,孰轻孰重自不待言,自己是别人高价请来的,收购后的Motorola联想有着极大的话语权。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很久没推出过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不是没有原因的,2014年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手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让这样的团队来主持大局在很多人眼中是无法想象的,然而联想就这么做了

谁又能想到一个Motorola的名字也能被折腾出花来,2016年初Motorola总裁Rick Osterloh表示“Motorola”即将更名为“Moto”,定位高端,VIBE品牌取消。将认知度更高的“Motorola”改为“Moto”,改完名还定位高端,收购的意义何在?难道这么高的价格真的是要收购这个产品思维已经严重落伍的团队?你是不是感觉不可思议?那么接下来先深呼吸一下,更骚的操作来了。一年后的2017年Moto Z2发布会打出了“Motorola is back”的口号,“Moto”又改回了“Motorola”,原因是老外不认新的品牌名,当然中国市场改不改没什么影响,在多数国人的心中Defy之后“Motorola”就已经“死”了。品牌改名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要花很多钱的大事,收购来过了一年多要改名,再过一年又改回来,图的什么?没处花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收购来的Motorola在折腾,国内团队也没闲着,2015年6月2日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摩托罗拉移动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军离职,刘军是联想的元老级人物,当初跻身“中华酷联”行业就是刘军的功劳。这些年来的表现,杨元庆应该是不满意的,甚至说“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你们太慢了”。杨元庆与刘军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刘军就这样的离开了联想,更不知道为什么2年后联想又把刘军请了回来,当然你想一下这是联想也就不奇怪了。

刘军离职后接任的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陈旭东表示,“未来在中国,我们双品牌出击,MOTO 和乐檬。”之前的VIBE品牌取消。就在陈旭东接任的前几天2015年5月28日,由联想投资的独立运营的互联网公司神奇工厂推出ZUK全新手机品牌。2016年4月,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体外孵化的神奇工场又被联想收回来了,至此,联想集团旗下共有 3 个手机品牌乐檬、Moto 和 ZUK。三个品牌又如何,在2016年第三季国内手机销量排行中就已经看不到联想的身影了。

折腾半天,销量却一点没提升,总要有人负责的,于是联想宣布人事调整,由联想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乔健接替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原移动业务集团联席总裁陈旭东,而负责联想全球服务的高级副总裁王晓岩退休,陈旭东将接手服务业务。对此,杨元庆解释,联想需要加强在中国的市场营销,而乔健最早是营销出身,懂得如何鼓舞和激励团队,因此是合适的人选。

这个联想移动业务的新主帅的背景资料很有趣:乔健1990年从复旦毕业后进入联想工作,从柳传志的秘书,到销售、市场推广、人力资源、战略,再到负责联想全球人力资源工作。由HR来管手机业务,这个想法让人捉摸不透。乔健接任后连续挖来几个运营商出身的大将来联想,兜兜转转又回到起点,这种重回老路子的做法自然不会起效,联想手机业务继续大滑坡。打造了ZUK的常程接替乔健担任MBG中国区负责人,向重新回归联想的刘军报告。


联想手机这些年的经历大致说完了,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事情

人:可以看出在联想不管谁的业绩不好都要罚酒三杯的,被换掉的人换个职位继续发光发热,离开了还可以再召回来,雷打不动的杨元庆继续领着高薪执掌这家IT巨头。即便是锤子,罗永浩也会去请钱晨,去请吴德周,贾跃亭也会去请刘江峰,联想只是在内部将几个PC时代的老将换来换去,要知道时代已经变了,联想缺的是一员余承东这样的干将。

品牌:从联想手机成立到现在有多少个子品牌消失了呢?实在太多了,这些品牌中能坚持三年以上的又有几个?联想丧失了自己打造品牌的能力,从PC到手机都是如此,高端品牌无力打造靠收购,打造品牌没有恒心和决心,天天变。

技术:自从联想否定了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后,联想就远离了技术,即便是“贸工技”也只做到了“贸”和“工”,没有“技”只有“买”,可能对于联想来说收购专利和技术来的更快一些,技术并不重要。

联想从骨子里都不具备独创某种新的商业思维和商业模式的基因,从选择贸工技路线开始就已经不具备华为那种对技术研发的热情,短视且缺乏规划和坚持让他们折腾来折腾去,联想手机转型?把余承东挖来估计也是一年后离职。看看最新的CounterPoint的数据,联想成为同比跌幅最大的厂家,国内厂商的事情迟早会在国外市场再次上演。


以上内容为去年一个回答的内容,总之呢,联想都不要想。

user avatar

就事论事的说,其实常程算得上是可惜了的。

最开始ZUK出来的时候,目标相当明确,产品一度好评。从创新工场孵化的ZUK,是当时认为极具性价比的手机。

性价比之外,ZUK还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我印象没错的话,ZUK应该是把手机健康这块最早提出来的,也是最早用所谓的“手机健康”。

所以吧,其实常程不是没办法,也不是没想法。只是后来负责联想手机以后,为了热度,为了流量才会变成万磁王。

当初有一个梗是什么呢?大家每天都想着去万磁王的微博,去和常掌柜沟通。

因为常程天天会喊着早。

所以一堆人想着和常掌柜聊聊2333333

常程可以说是联想手机最后的流量了,为了流量,常常碰瓷。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你就可以当他是小米的卢伟冰,只不过卢伟冰在小米,有热度,有米粉,有流量。

常程,孤立无援,生活艰难。

不过常程要是离职了,其实我挺希望他去荣耀的。

这样的话,赵明就不用天天上台了,大家脑补一下

这边常程BB两句,

卢伟冰跳出来反驳,

常程一看,呵呵,敢跟我碰瓷?蹭死你。

卢伟冰心想,我纵横2019年,都没有对手,怕你?

常程冷笑一声,那是因为联想没热度,现在老子振臂一挥,花粉千千万,怕你?

然后双方打起来,2020年更加精彩。

。。。。

当然,以上都是脑补,不过就事论事的话,联想手机估计会真的不行了,最后一点流量也没了,以后可能彻底扑街了。

希望常掌柜找个靠谱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实力吧!

要不你们买个联想手机?

祝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