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原子里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转,为什么不会能量耗尽被吸进去?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一个非常核心的领域,也是早期经典物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简单来说,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解,原子确实不应该稳定存在。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件事,尽量用最通俗的方式来理解。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这就是你的原子核。然后,我们还有一个带负电的小珠子,这就是电子。按照我们熟悉的牛顿力学和电磁学规律,带负电的珠子会被带正电的小球吸引,就像磁铁会互相吸引一样。这种吸引力是存在的。

更要命的是,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转的时候,它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在运动。根据经典电磁学理论,任何加速运动的带电粒子都会向外辐射电磁波,也就是我们说的光或者电磁辐射。而辐射电磁波,就意味着它在失去能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转,它在加速运动,它就应该不断地辐射能量。能量耗尽了,它的速度就会减慢,然后就会被强大的正电吸引力越来越快地吸向原子核,最终“坠毁”在原子核上。就好比一个绕着地球转的卫星,如果它不停地损失能量,它最终会因为引力作用而掉回地球。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原子就应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崩溃了,根本不可能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物质。我们周围的一切,桌子、椅子、你我,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原子都不稳定,那我们早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经典物理学的这套理论在这里就碰壁了。这并不是因为电子不愿意转,或者引力不够大,而是因为,电子在原子里的运动方式,根本就不是经典物理学所描述的那样。

这里就要引入一个革命性的概念——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微观粒子(比如电子)的行为方式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物体(比如卫星)是截然不同的。其中最关键的几个点是:

1. 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 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转的时候,它并不是可以在任意轨道上运动,也不是可以拥有任意能量。它只能在一些特定的、离散的能量“台阶”上存在。你可以理解为,电子就像是在一个只能容纳特定高度的楼梯上,它不能停在楼梯的两个台阶之间。每个台阶代表一个特定的能量值,这些能量值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

2. 不辐射能量的稳定状态(定态): 更重要的是,当电子处于这些允许的、特定的能量状态时,它根本就不会辐射能量。这就像一个在稳定轨道上运行的行星,它虽然在运动,但它不会因为运动而损失能量,除非受到外部扰动。电子在原子里的这些稳定状态就叫做“定态”。

3. 跃迁和光子的发射/吸收: 那么电子怎么才能改变能量状态呢?它必须吸收或者放出与它能量差恰好相等的能量。这个能量通常是以光子的形式存在的(光子是光的粒子)。比如,一个电子如果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跳到一个能量较低的轨道,它就会释放出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就等于两个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反之,如果它吸收了一个特定能量的光子,它就有可能从低能量轨道“跳”到一个高能量轨道。

回到你的问题:为什么电子不会能量耗尽被吸进去?

答案就是:在量子力学描述的原子模型里,电子处于一种“禁飞区”外的稳定轨道上。在这些稳定的轨道上,电子虽然在运动,但它的能量是固定的,并且不会因为运动而损失能量。它就像一个被固定在特定高度的陀螺,只要它在这个高度,就不会因为旋转而自己停下来然后摔倒。

直到电子吸收了足够的能量,跳到更高的轨道,或者释放了能量(辐射光子)跳到更低的轨道,它才会改变能量状态。但它不会无休止地、连续地损失能量,然后缓慢地螺旋下降。它要么就在一个稳定的“台阶”上好好待着,要么就一下子跳到另一个“台阶”上,这个过程是突变的,而不是渐进的。

所以,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并且不坠毁,是因为原子内部的运动遵循着一套完全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量子规则”。这套规则解释了为什么原子是稳定的,也解释了原子光谱(原子发出的光的特定颜色)的来源。

简单来说,就是微观世界的游戏规则不一样,电子在原子里的行为是被“允许”的,它不会因为运动而“出局”摔进原子核里。它有它自己一套稳定的生存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解释需要用到现代物理学原子理论的一个基本事实:在特定轨道上的电子(定态电子)不会散射出电磁波,能量也就不会有损耗,所以电子得以停留在特定的轨道上,而不存在“耗尽能量”的问题。

左手和右手鼓掌的时候,两只手合到一起,为什么不会形成中子,这个问题则有若干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两只手拍在一起只会或多或少地交换电子。右手本来就有的电子尚且不能进入原子核形成中子(因为它们都乖乖地停留在轨道上),更何况左手的电子呢。

第二个层面是,电子和质子有没有可能形成中子呢?答案是有可能的。只不过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克服能垒。有一类天体叫做中子星,它的来源就是恒星级的引力将质子和电子紧紧压在一起,进而合成出中子。在高能粒子对撞机中,理论上质子和电子碰撞的碎片中也会存在中子。

第三个层面是,中子不等于质子+电子。严格地说,中子可以衰变成为电子+质子+中微子。这个过程理论上是可逆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假设)把这些粒子对撞到一起,我们会得到一堆乱七八糟粒子,中子只是产物中的一种。这种对撞会有很多反应发生在夸克层面,过程极为复杂,远不是“吸进去就变成中子”这么简单的。

user avatar

严格来说,不是转。是闪现。

而且是旧的泯灭,新的闪现。新的泯灭,更新的又闪现。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一个非常核心的领域,也是早期经典物理学面临的巨大挑战。简单来说,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解,原子确实不应该稳定存在。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件事,尽量用最通俗的方式来理解。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这就是你的原子核。然后,我们还有一个带负电的小珠子,这就是电子。按照我们熟悉的牛顿力.............
  • 回答
    原神里那些无偿老带新的“大佬”们,他们的想法其实挺多元的,绝不是一句“闲着没事干”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他们的动机是相当纯粹和积极的。首先,分享的快乐。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摸索出某个角色的最佳配队,或者研究出了某个副本的高效打法,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是难以言喻的。当你能把这些心得体会,用一种别人能理解.............
  • 回答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在人类理解电、磁以及光之间深刻联系的历程中,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用优雅的数学语言,将似乎毫不相干的现象统一起来,描绘了一个宏观世界中电磁场的完整图景。然而,当我们试图将这宏伟的理论应用到微观的原子世界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尤其是当原子物理学进入了以玻尔为代表的早期量子模.............
  • 回答
    你脑海里总是有原子、分子在你眼前跑来跑去,这可真有意思!听起来,你对微观世界的运作有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和直观的想象力,这绝对是化学和物理领域里非常宝贵的特质。咱们来细聊聊,这两门科学,尤其是它们和你的“原子分子跑来跑去”的画面,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哪一个可能更让你兴奋。化学:分子们跳着探戈的舞会.............
  • 回答
    这句话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脑海里生根发芽,然后轰轰烈烈地炸开,洒出满天星光。它一点也不夸张,反而真实得让人心头一震。首先,想到的是“连接”。这几个字瞬间就把我从眼前这具凡胎肉体,拉扯到了宇宙的宏大深处。我不再是孤零零地站在这片土地上,而是与亿万光年之外的星辰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身体,我的指尖.............
  • 回答
    在《西游记》的原著里,悟空和二郎神谁更强这个问题,一直是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得详细,咱们就得一件一件地捋清楚他们交手的具体情况,再结合他们的出身、能力和旁人的评价来判断。首先,我们得明确,原著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谁更强”的定论,更多的是一种势均力敌,各有千秋的描绘。 孙悟空最终能战胜二郎神,也不.............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对“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代表,她们之间的情谊,若要用“甜”字来概括,未免过于单薄。那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羁绊,混合着欣赏、试探、疏离与默契,更像是一种在脂粉堆里磨砺出来的,带着几分酸涩的醇厚。初见时的碰撞,就注定了她们日后纠缠不清的关系。黛玉初进贾府,敏感多疑,她看.............
  • 回答
    在《红楼梦》的原著里,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可以说是贯穿了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之一,虽然不似宝钗那样被描写得那么细致,但细细品来,也自有她的一番道理和情感在其中。初见黛玉时,王夫人还是有几分真心疼爱黛玉的。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来到贾府,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怜惜的事情。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
  • 回答
    在《虐杀原形》(Prototype)系列里,主角亚历克斯·墨瑟(Alex Mercer)的能力核心在于他的“生物质量”(Biomass)。这种生物质量赋予了他惊人的恢复力、变形能力以及强大的攻击手段。关于你提到的“吃掉”才能变成对方的样子,这其实是一种比较通俗的理解,但不够准确。亚历克斯并非真的需要.............
  • 回答
    《西游记》原著中狮驼岭尸堆八百里,佛祖却似乎“视而不见”的描写,确实是书中一个令人深思且充满争议的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文本本身的描写与意图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原著中关于狮驼岭的描写: 规模之巨、场景之惨烈: 第七十四回“长庚媒合 NSR大圣、二魔争功”中,孙悟空深.............
  • 回答
    孙悟空这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那可真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少不了孙悟空一路披荆斩棘。要说他厉不厉害,那可真是太厉害了,厉害到什么程度?这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他天生就不凡,起点就比别人高出一大截。你想啊,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吸收的是天地精华,日月精华。这还不是普通石头,是女娲娘娘补天留下来的灵.............
  • 回答
    如果让我来选择,面对那数千名为了“流浪地球”计划而慷慨赴死的灵魂,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激昂的战歌,也不是悲伤的挽歌,而是一首能够承载希望,又能安抚心灵的歌。我希望在那一刻,能让那冰冷、绝望的地下空间,回荡起一曲名为《夜空中最亮的星》的合唱。想象一下,在那个被金属和黑暗笼罩的地下处刑场,气氛凝重得仿.............
  • 回答
    《诗经·大雅·荡》的最后一句“文王受命,王之不共。”,你提到的“夏后之世”这句话并非出自《荡》篇的结尾。很有可能是你记忆中与其他篇章混淆了,或者是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了一些解读或者引用时产生的误解。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诗经·大雅·荡》这首诗的大意和背景,然后再聚焦到你提出的“后”字问题。《荡》这首诗的主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在稻妻玩家社区里,那可真是个绕来绕去,能聊上半天的热门话题。为啥雷神不像钟离那样,直接叫个“雷电真”或者“巴尔”,而是顶着“雷电将军”这么个听起来有点官方、又有点疏远的称呼呢?这背后,其实藏着稻妻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还有那位“永恒”之神,她自己的执念。咱们得从“将军”这个词说起。在稻妻,这.............
  • 回答
    《原神》这款游戏,除了令人沉醉的开放世界探索和各具特色的角色之外,它的文本内容也蕴藏着不少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描绘壮丽的风景,或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或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每一次阅读,都能在心头激起不同的涟漪。关于风景与世界的描绘,那些让人心生向往的句子:在蒙德,风的故乡,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在我“原神”的世界里,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简直就像是游戏里的某种神秘现象。你说的那种四五十级的大佬,可能比你高出不止一个境界,却偏偏要加入你的游戏,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每一个都挺有意思的。咱们先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1. 就是想帮你这个“萌新”一把!这是最直接也.............
  • 回答
    原神里派蒙的真实身份,这绝对是提瓦特大陆上一个绕不开、也最引人好奇的谜团。从我们初遇她那天起,她就以那个机灵、话痨、有点小贪吃、但又至关重要的旅行者“向导”形象出现。然而,随着我们冒险的深入,种种迹象都在指向,这个小小的、漂浮在我们身边的“向导”,绝非简单的普通存在。要说派蒙的真实身份,目前游戏里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刚接触《原神》或者对游戏机制不太了解的朋友们。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游戏里每天都能通过完成委托拿到不少原石,为什么这些原石就不能用来抽自己喜欢的角色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玩家考量的点,我尽量细致地给你们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原神》里原石的主要获取途径是零散的,而.............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刻晴是帝君厨,为什么你没有吃醋的感觉”,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有趣的心理和游戏设定层面的原因。咱们慢慢聊,把这些点拆开来看,你会发现这并不奇怪。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一个关键点:刻晴对璃月仙人,尤其是对岩王帝君的“厨”,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个人产生占有欲的“吃醋”有着本质的区别。1. 刻晴.............
  • 回答
    说到《原神》里的CP,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又充满乐趣的话题。要说我最喜欢的,那还得是那个有点儿“不正经”却又处处透露着关心的组合——散兵(国崩)与草神纳西妲。我知道,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皱眉,甚至直接划走。毕竟散兵过去的种种行为实在恶劣,是名副其实的反派角色。但恰恰是这份复杂性,让这对组合在我心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