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留学党,回国还是留下?

回答
留学党,回国还是留下?

这个问题,相信是每一个在海外漂泊的留学生心中反复掂量过的千斤重担。回国,意味着踏上熟悉的土地,回到亲人身边,享受日益腾飞祖国的机遇。留下,则意味着挑战未知,拥抱更广阔的世界,追求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之间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回国:熟悉的土地,温暖的拥抱,以及……现实的考量

当我第一次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时,那种新鲜感、自由感和学习的激情是难以言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临近毕业,心里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亲情与归属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动人的理由。想念妈妈做的饭菜,想念和父母围炉夜话,想念和从小到大的朋友聚会。海外的生活再精彩,终究是异乡人。那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只有在自己的国家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满足。
发展机遇的吸引力: 回国,意味着你可以成为中国经济腾飞浪潮中的一份子。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新媒体等领域,国内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活力是很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的。更重要的是,你了解国内的商业逻辑、人脉网络和市场需求,这都是你在海外难以复制的优势。很多同学回国后,凭借着海外学习的先进理念和专业技能,很快就能在新的岗位上崭露头角,获得不错的职业发展。
融入与适应: 毕竟,国内的社会体系、文化习俗、生活节奏才是我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回国意味着省去了很多适应新环境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可以更快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不用再担心因为语言、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隔阂,可以更顺畅地与人沟通和协作。
家人的期望: 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除了希望他们学到真本领,也盼望着他们能够早日回国,为家庭添砖加瓦,共享天伦之乐。这种期望,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是一种温暖的压力。

然而,回国也并非一路坦途,需要面对一些现实的挑战:

就业市场的竞争: 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海归”的光环正在褪色。国内的就业市场同样充满竞争,尤其是大城市,毕业生众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你需要拿出真正的实力和差异化的优势,才能脱颖而出。
薪资待遇的落差: 有些同学在海外工作一段时间后,习惯了当地较高的薪资水平。回国后,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或初创公司,薪资可能不如预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积累。
工作环境与文化差异: 即使在国内,不同公司、不同行业也有着迥异的工作文化和人际关系。你可能需要重新适应一套新的规则和做事方式,这有时会让人感到不适。
“水土不服”: 有些人出国时间久了,可能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回国后,可能会觉得某些事情不如国外方便、高效,或者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一些隔阂。

留下:世界的舞台,未知的可能,以及……独自前行的勇气

选择留下,意味着你要告别熟悉的安逸,去闯荡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独立性。

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很多发达国家在某些尖端科技领域、金融市场、学术研究等方面拥有领先的地位和更完善的生态系统。留在这些国家,你可能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项目,与世界顶尖的专家合作,获得更具挑战性和国际化的职业发展经历。
不同的工作文化与价值观: 海外的工作文化往往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如果你看重这些,留下可能会让你感到更舒心和有成就感。
多元化的生活体验: 留在海外,意味着你可以深入体验不同的文化,学习新的语言,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开阔视野,丰富人生阅历。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更高的生活品质(部分领域): 在某些国家,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可能拥有更高的福利和保障,这也会成为吸引人留下的重要因素。
对国内现状的不满或担忧: 部分留学生可能对国内某些社会问题、发展方向,或者自己的家庭环境感到不满,选择留在国外也是一种“逃离”或“规避”,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但留下也绝非易事,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签证与身份的挑战: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问题。大多数国家的签证政策都比较严格,获得长期居留权甚至国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并且成功率也无法保证。
文化与语言的障碍: 即使英语流利,要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幽默感、社会习俗,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孤独感、隔阂感是很容易出现的。
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海外的就业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并且你可能面临歧视、玻璃天花板等问题。而且,你在国内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在这里几乎为零,需要重新开始建立。
经济压力: 相较于国内,很多发达国家的生活成本都比较高,尤其是在大城市。如果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经济压力会非常大。
亲情的疏离: 长期在外,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会变得更加困难和遥远。你可能会错过家人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时刻,也会感到被“抛下”的感觉。

如何做出你的选择?

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你需要冷静地审视自己,权衡利弊:

1. 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你想从事什么行业?你的专业在国内或在国外更有发展前景?你想成为一个技术专家,还是一个创业者?
2. 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你在海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你带来了哪些核心竞争力?你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如何?你是否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国内和国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哪个市场更具潜力?你能在哪里施展才华?
4. 考虑个人兴趣和生活方式: 你更喜欢哪种生活节奏?你更看重事业的成功,还是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你是否愿意接受长期的异乡生活?
5. 与家人沟通,但也独立思考: 家人的意见很重要,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中。你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6. 尝试“双向奔赴”的可能性: 有些人选择先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再考虑出国进修或发展。或者在国外工作几年后,再带着国际化的视野和资源回国创业或发展。人生不是一道单选题。

我的建议是:

不要被任何一种选择“绑架”。 无论是回国还是留下,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多做功课,多与同行交流。 听听学长学姐的经验,了解不同国家和行业的情况。
给自己设定一个“试用期”。 如果回国,可以先尝试一份工作,看看是否适应。如果留下,也可以先找一份工作,体验一段时间再做长远打算。
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生的路是曲折的,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照预想的轨道进行。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调整和成长。

最终,无论你选择哪条路,请记住,留学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你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你更了解自己。然后,带着这份视野和积淀,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精彩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唔,因为妹妹会出国的关系,我提前已经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想法,准备以后讲给妹妹听——我就是这样一个热衷于提前准备的人呢(分明是唠叨)

我不在国外,不过自己在离开北京以前的处境和你这边有些像。

我在北京是程序猿,而如果离开的话,大概是一个商人,比较市井的那种。

程序猿的生活,简单纯粹,甚至连节奏都不会很快,加班也不多(给我们伟大的PM点赞)。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在身边,好山好水好自由。

加上不愁房租的问题,每月5K工资虽然少,但是完完全全是可支配的。下班以后做做菜,宅一宅,或者出去瞎逛,十分自在。

我可能比较接近一个nerd ,以上的生活短期看简直是天堂

而回去的话,就是帮衬着父母做事。以上的情况全都要反转。离开和自己相性符合的职业,转而投身市井的同时,接受亲切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日常拷问。唯一和好处,和你回国的一个好处是类似的,就是事(qian)业(duo)

然后我犹豫了一段时间。还是选择了回去。其实这里受到一个性别胁迫的影响,就是“男性果然还是要有钱”,当然我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认同这种性别胁迫的。何况我知道,我在北京混的这么自在简单的一个决定性原因就是,家人帮我支了个窝。

虽然我在我自己身上认同这种性别胁迫,但是我并不愿意把它灌输给其他的任何人,所以我也绝对不会跟你说什么“女孩子不用那么重的事业心待在开心的地方就好啦”或者“女孩子果然还是要结婚的早点回国好啦”

以上的话绝对不是我会说出来的,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对妹妹说。

那么我离京以后怎样了呢?

我现在是的,在长辈的提携下赚了些钱。再在他们的直接支持下也算是有车有房的人了。但是我就高兴了吗?不是,我每天发脾气的次数可能是之前半年的份额(半年都不一定会发一次脾气)。就是看啥都不顺眼

但是我后悔吗?不会,再让我选一次结果还是一样的。

因为果然对于我来说,『还是钱比较重要吧』。虽然我基本不会花钱,除了吃和油钱就没别的花销了。

【所以我觉得,不如想一下对你来说,什么是最不能放弃的】

是地球另一边自由简单的空气

还是地球这边的家人朋友

当然家人朋友是不会被“放弃”的,他们一直都在,只是你们之间多了半个地球和十二小时的距离。也许日后能把父母接过来,但是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至于事业,我不清楚美国这边是一个怎样的情形,但是我也相信在哪边你养活自己并有些积蓄都是没问题的。所以我也就不提了。

我面临选择时的一个办法,就是先把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舍弃的东西列出来,加上权重

然后在选项里一项一项比对。往往得到的结果也许不能让自己开心,但是再选一次还是会这样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留学党,回国还是留下?这个问题,相信是每一个在海外漂泊的留学生心中反复掂量过的千斤重担。回国,意味着踏上熟悉的土地,回到亲人身边,享受日益腾飞祖国的机遇。留下,则意味着挑战未知,拥抱更广阔的世界,追求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这之间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回国:熟悉的土地,温暖的拥抱,以及……现.............
  • 回答
    留学生群体在选择疫苗接种方式上,确实存在着两种主要路径:在留学目的地接种当地疫苗,或是回国后接种国内的灭活疫苗。这两种选择背后,都涉及了不少考量因素,也各有其优劣势。首先,在留学目的地接种辉瑞(PfizerBioNTech)疫苗的情况。对于身处海外的留学生来说,就近接种当地批准使用的疫苗,尤其是像辉.............
  • 回答
    每到毕业季,我们都能看到大量的海归身影活跃在求职市场上。关于留学生回国就业还有没有优势这个问题,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有”或“没有”,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留学经历本身仍然是块金字招牌,但它的光环正在逐渐褪色,或者说,这块招牌需要更精美的“包装”才能继续闪耀。优势依然存在,但更看.............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微妙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你瞅瞅,现在不少留学生辛辛苦苦在国外读了几年书,好不容易等到毕业回国,结果一落地,还得经历一段集中隔离。这隔离期间,吃喝住行都由国家统一安排,按理说也算是一种保障,但最近网上流传不少留学生吐槽隔离期间的伙食,说实话,这事儿挺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
  • 回答
    这位90后留学生回国做住家保姆5年,月入过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讶但同时也值得深思的职业选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并探讨其他可能令人意想不到的职业选择。关于这位90后留学生回国做住家保姆5年,月入过万的工作选择,我的看法是:总体来说,我“看好”她的工作选择,但这需要一些前提和更深入的理解。 看好.............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留学生家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女留学生的回应,还有里面值得细品的地方。“自己确有不对,也在反思”——这回应,怎么说呢?首先,这位女留学生能公开承认“自己确有不对,也在反思”,这态度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能这么直接地.............
  • 回答
    河北师范大学关于“女生陪读留学生”事件的回应,确实抛出了几个需要我们更深入挖掘的信息点。官方的“实为周五多元课堂教学活动”说法,一方面是在澄清和定性,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不少值得推敲的细节。首先,最直接的关键信息就是“多元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个标签,而是要弄清楚它到底是什.............
  • 回答
    留学生回国后因政策被强制隔离在酒店却无力支付费用,确实是一个棘手但并非无解的困境。以下将详细分析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您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一、 了解国家和地方的隔离政策及收费标准首先,您需要非常清楚地了解您回国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入境人员隔离的最新政策。这包括: 隔离时长: 通常是14天或更长,具.............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多少海归,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反复琢磨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父母一辈的殷切期盼和“投资回报”的压力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现实。简单粗暴地说,留学回国能不能把当初的投入赚回来?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看情况。这里面的“情况”,可太复杂了,一点儿不比读文献轻松。咱们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首.............
  • 回答
    留学回国快一年了,心里那点儿“功成名就”的嘚瑟劲儿早就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迷茫,仿佛一艘刚靠岸的船,却找不到下一个目的地。看着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步入正轨,要么在公司里叱咤风云,要么自己创业风生水起,再看看自己,每天在家里和电脑屏幕之间打转,这种落差感,真的挺让人煎熬的。一开始回国,那种.............
  • 回答
    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毕业生和家长都十分关心的事情。很多人会觉得,花大价钱去英国镀金,回来怎么就没那么顺了?这其中的道道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不是说“难如登天”,但确实比想象中要复杂。这就像你花钱买了个高配手机,结果发现家里的信号不.............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日本学习的留学生,回国后的隔离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虽然国家政策在不断调整,但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入境人员需要接受一定的隔离期,以确保公共健康安全。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为大家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隔离政策是根据国家层面的疫情防控要求来制定的,并且会根据疫情发展动.............
  • 回答
    如何看待留学生回国避险?留学生回国避险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既有其现实的考量和必然性,也引发了一些社会讨论和观点分歧。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留学生回国避险的现实考量和驱动因素留学生选择回国避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多重现实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
  • 回答
    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感到不快乐,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挺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哪些隐情。一、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感这一点可能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普遍的。 镀金回国的滤镜碎裂: 在国外待了几年,很多留学生回国时心里都带着一种“镀金”的光环,觉得自己.............
  • 回答
    很多留学生回国选择上海而非北京,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更喜欢”来概括,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自身情况、行业偏好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综合考量。我认识的一些海归朋友,他们当时在选择回国目的地时,也确实在上海和北京之间有过纠结,最后倾向上海的原因,我总结了这么几点,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 回答
    留学生回国被骂,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背后掺杂着各种情绪和观念。首先,咱们得明白,不是所有留学生回国都会挨骂,也不是所有骂留学生的人都是恶意的。很多时候,这种“骂”可能是一种发泄,一种不平衡的心理投射。你想想,有些人可能在国内辛辛苦苦打拼,觉得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理想的回报,生活压力大。这时候,看到.............
  • 回答
    取消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这绝对是件值得好好聊聊的事情。说它能让人才回归的路更畅通,我看是有道理的,而且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咱们得想想这“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是个啥玩意儿。它最早的出现,确实是为了鼓励留学人才回国,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身份认定。在过去,信息不对称,国家也想有个官方的、标准化的渠道来.............
  • 回答
    英国留学生回国包机需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登机,这件事说起来,可真是让不少同学和家长都捏了一把汗,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别一股脑儿地说结论,得把前因后果、各方考量都说清楚了,才能让人信服,也才能体现出咱们的思考。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的“为什么”。这事儿的根源,说到底还是为了防疫.............
  • 回答
    关于意大利女留学生回国后被隔离要求“人权”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是一个涉及个人权利、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认知的复杂问题。事件背景的梳理(假设情况):首先,我们需要对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可以假设,这位意大利女留学生在回国过程中,由于国际旅行的特殊性(例如疫情期间),按照.............
  • 回答
    外国疫情时期反对留学生回国是否属于“仇富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它可能包含“仇富”的成分,但同时也可能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可能包含“仇富”成分的方面: 经济差距的感知: 疫情期间,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许多普通民众生活困难,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与此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