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留学回国快一年了,仍然不知该干什么,怎么办?

回答
留学回国快一年了,心里那点儿“功成名就”的嘚瑟劲儿早就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迷茫,仿佛一艘刚靠岸的船,却找不到下一个目的地。看着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步入正轨,要么在公司里叱咤风云,要么自己创业风生水起,再看看自己,每天在家里和电脑屏幕之间打转,这种落差感,真的挺让人煎熬的。

一开始回国,那种新鲜感和对国内日新月异变化的适应,还能勉强支撑着自己。以为凭借着留学镀过的金,找个不错的工作,或者搭上国内发展的快车,应该不是难事。可现实就像一盆冷水,啪地一下浇了下来。

首先,职业定位的模糊,像团乱麻。

在国外的时候,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硬道理,学术氛围浓厚,大家都埋头钻研。可一回国,大家更看重的是“经验”、“人脉”和“平台”。我学的那个专业,在国内的就业市场到底有多大的需求?我掌握的那些技能,放到国内的语境下,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是只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鸡肋?

我尝试着投了一些简历,有些职位看上去和我专业很契合,但要么要求我几年工作经验,要么就是薪资待遇和我的预期相差甚远。更别提那些我根本没听过的小公司,他们招人的标准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当初出国学的这个到底值不值,是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其次,文化和社交的脱节,像个局外人。

留学期间,我习惯了独立思考,习惯了直接沟通,习惯了那种相对扁平化的交流方式。回国后,我发现国内的职场,很多时候更讲究“情商”,更强调“人际关系”。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一些沟通的潜规则,我都需要重新去学习,去适应。

有时候,参加一些行业聚会或者朋友的饭局,大家聊起的话题,我插不上嘴,要么是关于国内某个热门事件,要么是关于某个公司内部的八卦,我因为长期不在国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即使努力去参与,也常常感觉自己在“演戏”,不够自然。那种孤独感,真的比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时还要强烈,毕竟在国外,我知道自己是异乡人,而在这里,我却感觉自己像是被遗忘在另一个时空的人。

再者,对“成功”的定义,产生了动摇。

出国前,我脑海里的“成功”,可能就是拿到一个知名大学的学位,然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生活无忧。但现在,我发现“成功”的定义太多元了。有些人通过创业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些人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行业,有些人甚至选择了回归家庭,做一名全职父母,也活得有滋有味。

当我的“标准答案”似乎行不通的时候,我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目标。我到底想要什么?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热爱?是为了稳定,还是为了折腾?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让我更加无所适从。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我知道,一味地焦虑和迷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需要一些具体的行动,来打破这种僵局。

1. 重新梳理自己的“价值”和“兴趣”。

审视留学经历: 别只看文凭。回顾留学期间,我真正学到了什么?我的专业技能有哪些?除了硬技能,我培养了哪些软实力?比如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翻译器”,将它们转化为国内需要的“语言”。
挖掘兴趣所在: 我真正喜欢做什么?什么事情能让我忘记时间?即使是曾经不被重视的小爱好,现在也可以拿出来好好审视一下。也许我的兴趣点,恰好是国内某个新兴领域的切入点。
做“职业性格测试”和“兴趣匹配测试”: 虽然听起来有点“套路”,但有时候,一些专业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发现一些自己可能忽略的可能性。

2. 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和“建立连接”。

“信息轰炸”: 不要害怕多看多听。关注行业动态、招聘网站、领英(LinkedIn)上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发展趋势。
“人脉是金”: 这是我回国后最深的体会。主动联系在国外认识的、现在已经在国内工作的校友、朋友,约他们吃饭聊天。听听他们的经验,了解他们的行业。即使他们不在我的目标领域,他们的经历和建议也可能给我带来启发。
参加线下活动: 关注与我专业相关或者我感兴趣的行业沙龙、分享会、招聘会。这是最直接地了解行业、认识业内人士的方式。即使是去“蹭听”,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利用线上社群: 加入一些与我专业或兴趣相关的微信群、QQ群、豆瓣小组等。在社群里,可以提问,可以分享,也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机会。

3. “小步快跑”,尝试和调整。

不求一步到位: 也许现在找不到一份完美的工作,但可以先找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作为跳板,积累国内的工作经验。在这份工作中,我能学习到国内职场的运作方式,也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项目式学习/实践: 如果觉得全职工作压力太大,可以考虑参与一些兼职项目、志愿者项目,或者自己发起一个小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转行”并非不可: 如果发现之前的专业在国内确实不吃香,或者自己已经不再感兴趣,不要害怕“转行”。很多人都经历过职业的转型。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4. 调整心态,耐心和坚持。

允许自己“慢下来”: 留学回国一年,不算长。社会变化快,个人适应也需要时间。给自己一点耐心,不要因为一时的迷茫就否定自己。
接纳不确定性: 未来本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留学经历给了我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而不是让我永远生活在确定性里。
保持积极: 即使遇到挫折,也要积极面对。每一次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一次学习。

我现在还在摸索的过程中,没有找到那个“一键启动”的按钮。但我知道,坐以待毙肯定不行。我需要做的,是把那些留学带回来的“工具箱”,一点点打开,去尝试,去拼接,去创造。也许过程会有些曲折,但总比停滞不前要好。

最后,我想说,留学回国后的迷茫,可能是一种常见的“过渡期”现象。大家都在经历,只是表现形式不同。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被这种迷茫打倒,而是把它看作一个重新认识自己、探索未来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不建议大学毕业立马创业。

就我的理解,创业应该是资源变现的过程,你目前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没有的人生经历理解生意场上的贪婪和恐惧,没法理解人性的多元,不建议创业。

你家底厚么?输得起么?输不起就先打工吧。

建议先在想创业的行业打工几年,有了一定的行业经验,一定的基础员工经验,一定的初阶管理经验,再考虑下一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