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出国留学的人不回国的理由有哪些?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人选择留在国外而不回国,这背后原因其实蛮复杂的,也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透的。从我接触到的一些留学生朋友和自己的一些观察来看,大家不回国,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或某些特定行业,他们的就业市场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有更前沿的研究项目,或者更完善的职业晋升通道。比如,一些顶尖的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它们的全球总部或者核心研发部门可能都在国外。即使在国内也有不错的机会,但与国外相比,可能在起点、发展速度、技术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有些人追求的是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希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达到更高的成就,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再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契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外生活久了,很多人会逐渐适应那里的节奏、文化和思维方式。他们可能更喜欢国外的社会环境,比如更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氛围,或者更便利的公共服务和生活设施。有些人可能觉得国内的某些方面,比如竞争压力、生活成本、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让自己感到不适。一旦在国外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自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生活状态,自然就不太愿意轻易放弃。

个人成长和视野拓展是留学的初衷,而许多人也确实因此受益匪浅,并且希望将这种状态延续下去。在跨文化环境中生活,学习与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锻炼。这种经历塑造了更强的独立性、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人觉得,继续留在国外,能让他们持续地保持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视野,不断接触新的事物和观点,这对于他们长远的人生规划来说非常有益。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家庭和情感纽带的形成。一些人在国外找到了自己的伴侣,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得至关重要。他们可能会考虑到国外的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这种情况下,回国就意味着要离开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家庭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割舍的。

此外,有时候经济因素也是考量的重点。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国内经济发展很快,但对于一些特定高技能人才或者在某些国家拥有较好工作机会的人来说,留在国外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水平、更优厚的福利待遇,或者更高的生活品质(比如在某些国家,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收入水平却很高)。当然,这也要结合具体的国家和个人情况来看。

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在国外的人脉和资源积累到了一个比较深的程度。无论是学术上的合作,还是商业上的机会,亦或是行业内的影响力,如果已经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网络,回国可能意味着要从头开始,重新建立这些联系,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对国内某些现状的不满或担忧。这可能涉及到社会问题、政策法规、发展方向等很多方面。虽然大家对祖国有感情,但如果对某些现状感到不适应或者担忧,也可能成为他们选择不回国的理由之一。

总而言之,选择不回国的人,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各种因素权衡后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国”或“不爱国”的问题,而是个人在职业、生活、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和追求,而留学经历本身也确实为他们打开了更多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沉没成本难以接受。

user avatar

我很想看到本问题有这样的回复:

"国外的政治是我们做主的,我们归化后的留学生成立了一个组织,从哪里募集到了政治资金,我们的代表占了几个议会席位,改变了哪些政策,落实了哪些穷苦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这才叫普世价值。

如果是"我到发达国家赚的钱多,所以我是自由世界公民啦,你们出不去的都是loser。"那表示你只不过是到了城里捡矿泉水瓶来鄙视同村人的那种货色。一点也不普世价值。

user avatar

本人澳洲留学两年工作四年,我选择留在这里的主要原因为制度上对员工的保护比国内好太多(非政治偏向,纯属个人经验)。

由于澳洲的福利与劳工制度,公司与雇员的关系基本平等。如果公司违反法律,员工可以向fair trading 申诉。根据本人经验基本可以100%追回正当利益。

下面由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事例来证明政府制度上的对一般员工的利益的保护。

1. 刚在澳洲开始工作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低薪实习(码农),然而在实习结束后所在公司利用各种理由克扣正当工资(基本上想把留学生当廉价劳工使)。由于当时还没有PR,我忍了大概半年,半年后pr下来,辞职向fair trading 投诉 。 全部薪金100%返回(包括养老金)并且公司被处以高额罚金(大概为我当时年薪的六倍)。 整个过程下来4个星期(澳洲大部分政府部门动作缓慢,这件事处理速度之快在之后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再也没有lol)。国内类似事例不在少数,追回来的屈指可数。在这里基本不可能追不回来(就算公司破产照样工资发全套,下面有讲)。

2. 另一份full time permanent工作在一间中等规模公司,因为投资人之间意见不合决定拆伙。公司被拆分两间(当时主要投资人与次要投资人达成口头协定,承担公司所有债务就同意拆分)。拆分后主投资人反悔(想多赚点钱),结果次投资人没有足够现金购买股权(加上承担了之前两家公司的所有债务),拆分后的公司破产。澳洲政府保证所有员工拿回所有 leave levy + notice levy (大约为三个月工资 --- 申请后必定拿得到,审核周期大约4各月左右)。 倒闭后1个月内又找到份工作等于白拿两个月工资(这个钱得扣税)。

这里工作基本正常的公司,每年年假有20天(病事假9天,产假可以放半年到一年),基本不加班(如果加班可以选择拿钱或者放假补回来)。(码农国内不加班的有多少..)

我就不吐槽国内的劳动法对个人的保护了,公司倒闭能保证员工100%还款这点, 估计国内十年以内也办不到..(本人对国内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欢迎打脸)

user avatar

你知道我在出国2个月以后让我感受最深也是最欣赏的是什么么?说的简单粗暴点:那就是在这件事与我没有任何情感与利益纠葛的前提下,这个人无论干了什么,关我屁事!同理,我干了什么,再没有直接或见解影响到别人的前提下,关你屁事!很多人错把这种思想理解为不近人情,冷漠,你错了!请不要把 “随意评判他人” 与 “这个人需要帮助而我去帮他” 混为一谈。管住自己的嘴!这是第一, 至于帮不帮助,随你!

说实话,我这个人活的挺简单的,让我判断我是否愿意呆在一个地方的因素只有一个:我过得舒不舒服?我这里说的舒服跟金钱无关,跟制度无关,因此,我不会在这里分析国外的教育有多么好,法律制度多么健全,赚的钱有多少……我想待在这里的原因只有两个词:和谐,融洽。

我为别人开门,会被感谢,我让路,会被感谢,我把零钱整理好给收银员会被感谢,我为别人做的任何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事都会被感谢!cheers,sorry是高频词~

十字路口,我停下让车过,司机会向我招手,司机停下等我,我会微笑示意~

天气不错,心情不错,路上看到陌生人我会微笑,同样回应我的是一个灿烂的笑脸。

超市里,因为语言问题我无法和收银员沟通,后面排了长长的队,我转身说抱歉,没有一个人抱怨,相反,有的人在帮我查字典,有的人试图用半吊子的中文跟我沟通……

一个人在酒吧喝酒,看球,隔壁桌的一群人会主动邀我过去一起喝酒,原因?你一个人看球有什么意思!大家一起多热闹!

第一次见到的妹子,我可以毫不掩饰我对他的欣赏而不会被骂“有所企图”“臭流氓”。。。

一个人从夜店出来在墙边吐,会接到陌生人的矿泉水与纸巾。。。。

倾盆大雨我在路上飞奔,会有司机让我上车避雨,也会有街边的住户请我去他们家避雨……

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实验进度不顺利,被导师批评,出了教学楼我就直接坐在路边开始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一个人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没理他,然后他就坐在我旁边一直陪我聊到天黑,后来我才知道他是medical school的主任。

你说这些事有多大,说白了,就是屁大点事,但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事让我感受到了微暖,让我感受到了尊重。你说这些事在中国会不会发生?我的回答是会,但是也只是小概率事件罢了,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抱着戒备,有色,怀疑,算计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你为什么帮我?你有什么目的?“帮助”这个词在国内好像已经慢慢的变味了,变得没有那么纯粹……

最后说一句,曾经有一个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英国,我的回答跟我上面说的差不多,他告诉我其实你太美化英国人了,他们背后一样会说人坏话,一样会指指点点,也会有冷漠的心态,只是他们在公众场合估计装作很绅士罢了,说白了,就是虚伪!

我只回了一句话:我真希望全世界都学会这种虚伪!

===============================================

5.24更新:

谢谢大家,一篇深夜中随意写出的我在国外的生活感想竟然得到了这么多的支持,受宠若惊~~~

我是一个自诩心胸宽广的人,一般在网上是不屑于喷子同流合污的。但是,我写下这篇更新的原因是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大气,一个人喷我我就当他放屁,十个人我也能忍,几十个人我就有点难受了。对,如果说一开始还有那么点愤怒,那么现在看到这些恶语相向的,我的感觉只有难受与悲哀。

大概总结了一下底下的评论和私信,约有1/3的朋友感同身受,1/3的朋友坚定了自己出国的信心,还有1/3的喷子在给我套上各种“XX狗”的大帽子的同时还问候了我全家……当然,还有一小部分人貌似还对异国的生活抱有那么一丝迷茫与质疑。

如果大家愿意去翻翻我之前的回答,你会发现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出国留学的。为什么我会热衷于分享我这一段的留学经历?并不是因为我能力有多牛逼,并不是因为英国有多么好,而是因为这条留学之路是我这20多年第一个真正自己做出的决定,是除了父母的经济支持外第一个靠我自己思考,抉择,努力而走出来的路。从一开始有出国的想法,然后选择学校,6个国家20多所学校我挨个去官网查专业查录取要求查奖学金申请查导师履历,去拜托教授和学长做咨询,因为资金问题与我的父母彻夜长谈,写文书写简历,修改了了不下20遍,提交申请,拿到offer还得权衡利弊,确认以后就是签证材料准备,然后就是机票住宿,前后2年中间有多少曲折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你觉得我在炫耀么?不,像我这样靠自己走出去的留学生有很多,比我牛逼的多的是,我担心的是在现在这个留学中介比菜市场还要多,出个国比出省还要容易的大环境下,有多少抱着留学梦的学弟学妹会去主动自己思考审视自己的未来并且付出行动?

很多人上来就直接问我

“请问PS应该怎么写?”

“请问XXX专业在XX国前景怎么样?”

“你觉得我该不该出去?”………………

大家觉得这些问题难道不够扯淡么?我在这里引用郭德纲郭大爷的一句话:你一个顾客可以说这个厨师的菜是垃圾,但是你要去教一个当了20几年厨师的人怎么炒菜,这不是扯?我一个在英国学生物的你让我给你分析工商管理在美国的形式你觉得我分析了你会信么?

这也正是我在每一篇关于出国留学问题里想要分享的。我不会告诉你你的PS应该怎么写,但是我会告诉你应该留意哪些方面,我不懂如何分析你的专业前景,但是我会告诉你查资料的基本方法,我不了解你所以我不会帮你分析你该不该出国或者该不该回国,但是我会告诉你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你认真考虑和思索的,决定权最终在你。同样的,回到这道问题本身,我眼里的英国是什么样的仅仅是我眼里的英国,这是我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我能做的就是把我的感受完完整整的放在知乎上,如果100个人里面能有一个人看到了我的东西从而有所启发,那就够了,留学路不容易我很开心我能帮到别人。我从来没以为自己出国一年就可以当一个引导者了,我从来扮演的都只是一个分享者的角色。1000个人对待同一种事物有一千种角度:

我大前天从伦敦回曼城,刚好曼联拿下足总杯,列车停在半道上延误了快2个小时,整个车厢的都在疯狂庆祝飙歌,警察来了都拦不住,你说这是真性情还是没素质?

我们一个实验室的十几号人虽然就我一个中国人但是也像一家人一样,但是有些被中国人占领的大专业,几百号国人但还是有些人过的都是死宅的生活你觉得是英国人排外还是中国人孤傲?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我对你的行为不做任何评论,你觉得这是冷漠还是尊重?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你觉得我是在客观分析还是我是“卖国贼”?

这上面每一个问题你都可以有任何的答案,你也可以反驳我说的任何一点,这也是我的目的。交流,争论中才能给人以启发。有些喷子也真是搞笑,上来就是:我的朋友…………………………亲,你连自己见都没见过,道听途说了一堆东西,到底是什么给了你自信让你站在一个至高的位置来批判我?对了,请那些地域黑趁早滚远,我是西安人,我对北京上海也没有任何敌意,别故意挑事。

最后,说到西安了,那么我多说一句,如果这道题换成出国留学想要回国的理由,那么我也可以回答:我想念我大西安的吃的了!!!!!!!各种菜系都还好,这边都能找到很正宗的,不过小吃的话……水盆,大排档,夹馍,泡沫,凉皮,灌汤,刀削面……基本是没有的,London Euston旁边的西安小吃还可以,不过那个麻酱凉皮我实在无力吐槽……就这样吧,我饿了……

user avatar

关于留学不回国的原因,我想说几句比较血腥的事实:

(以下内容主要针对研究生,毕竟研究生才是留学之后留在当地工作的主力军)

1. 年龄问题。

美硕毕业往往要25岁左右,美PhD毕业往往要29岁左右。让一个29岁的人离开他之前生活工作四-五年的地方另谋生路,本来就很挑战人的心理。其次,28、29岁的人心理往往都不愿意回国,是因为在国内“大龄无业游民”的帽子可不是好戴的。而且在国内,“三十而立”的思想让很多大龄研究生心生胆怯。而在国外,天高皇帝远,没有爸妈和亲戚的唠叨,也没有合适的参照物,所以在国外年龄问题更轻松一些。

2. 攀比心理

留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在当地国家找到工作是留学生的根本任务。你找不到工作,你的同学朋友学弟学妹找到了,不好意思,你是个Loser。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国,那就更成为这个小圈子里loser中的loser。

还有一点是,留学生和国内的同学比较。同样的背景、天分和努力,在国内的同学工作个三到五年,事业上也该小有所成。而留学读书三到五年,除了多了些学术成果,其实在职场上是一清二白。回国找工作要低下高贵的头颅,面对同学朋友的眼光。“你看他读了这么多年最后工作还不如国内同学”,这些是很多留学生忍不了的。

3. 奴性心理

接着第二点,难道在美国找工作就不用低下高贵的头颅了吗?当然要,而且很多时候要比中国低得更多,甚至要跪着找工作。美国骨子里的种族歧视、天花板效应和裙带关系,并不比中国的职场轻松。但是国人的特性嘛,只可以对洋大人妥协。所以如果面对国内外同等的难度,很多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吃(gui)苦(zhe)”。

4. 工资多少

国外的工资折合成人民币,肯定要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内的工资水平。尽管美国的物价也很高,但是省吃简用可以省下不少钱。即使对于想回国的人,很多也抱着先攒下钱再说的心态。

5. 捞特殊实惠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肯定是能捞到好处才愿意留在当地国家。每个国家的政策都不同,所以这方面原因也不一样。比如在美国,可以生美国宝宝,生了宝宝再走。再比如欧洲国家高福利,想占高福利的便宜。或者有人为了捞海外工作经验这一标签,等等。

6. 其他原因

个人感觉以上几点才是最主要的。什么爱民主爱自由都是附(gou)加(pi)利(mei)益(you)。也有人确实喜欢国外的空气质量和优美环境。也有人确实喜欢国外玩的地方。等等。

以上说的可能比较血(nan)腥(ting).但确实都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着想的血淋淋真相。

如果题主提问的出发点是犹豫出不出国,我的建议是能出来看看还是出来看看。总是道听途说没有意义,还是要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才能做出更合乎自身的判断。

user avatar

大学的时候,钱包被偷,身份证也没了,马上要考试,去校保卫科开身份证明,被刁难,还要陪着笑脸。

小时候,去买香菜,卖菜的说,给小同学挑点好的,结果把最老的都给我了,硬的像芹菜一样。

小学放学,发现我和几位同学的车子被链条锁锁住了,从附近饭店来个人,问我们要钱,说是挡到他生意,要赔,还吓唬我们。恰好我爸执行任务,从附近经过,那人看是警察的孩子,立刻就软了,一脸谄笑的开了锁。

高考完,冒出来很多人要给我庆功,天天吃饭,可那些人我都不认识。

上了大学,时不时我妈公司的经理来南京办事,来了就拉我吃饭,又亲热又客气,还总想送点东西。当然,如果我只是普通员工的子女,经理们不会来看我。

一方面,对于弱势者无谓的刁难;另一方面,对于强势者虚假的热情。在十几年前,广泛的存在于国内的人际关系中,对他人的态度,在倨和恭之间摇摆,却欠了些尊重和自然。

当然,现在的情况正越来越好,人际关系的那些套路,适应起来也不是难事,但是,当发现有选择的时候,就更倾向于简单的生活了。

在国外,好处是公事公办,规矩写在明面上,查清楚,备好资料,去办就行了。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按规矩来,没什么废话。对陌生人,不需要小心戒备;对认识的人,也不用应付查户口似的热情,生活就简单了一些。

比如说,开车违章,交罚单扣分就行,但如果司机自以为人情练达,塞点钱请警官喝茶,问题就严重了,拷上带走,准备上法庭,因为这是贿赂。潜规则少,抄捷径的人少,不公平也就少一些。

前几天有个新闻,一位女郎喝了酒,脱了衣服,在海滩俱乐部的游泳池裸泳,不听劝,不愿上来,职员报警。查身份证的时候,她打了警察一下,还吐口水。最近上庭,判监两周。

相较而言,国内既有悍妇打交警的新闻,也有嫌疑人莫名身亡的事件。当然,中国那么大,各种无奈的事自然要多一些。但是,倨的时候太悍,恭的时候太软,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年,我和老婆在北京玩,前门的全聚德,洗手的地方,站着位小伙子,对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念叨,“小心有水,这边洗手,谢谢慢走...”,语气敷衍,心不在焉。但怪不得他,这个工作就是多此一举,把殷勤用错了地方,恭的过分,没有必要。

还有一类,顾客就是上帝,任打任骂,任其刁难,以此作为服务业者的美德。但蛮不讲理的人不时会有,遇到了又怎么办?新加坡的超市,巴士,医院里常有类似内容的标识,大概意思是,

“我们珍视我们的客户,我们也保护自己员工,如果员工受到不当对待,我们将采取行动。”

相对于“顾客都是对的”,我更喜欢后一种, 虽然我是顾客。

国外更人性化,国内更人情化。人性的重点是人,人情的重点是关系。不想通过关系获得特别的利益,也不想为了关系而委屈自己,就呆在国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人选择留在国外而不回国,这背后原因其实蛮复杂的,也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透的。从我接触到的一些留学生朋友和自己的一些观察来看,大家不回国,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或某些特定行业,他们的就业市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不少国人对出国留学后不回国的人颇有微词,但对国内大城市读书后不回乡的人则觉得理所当然呢?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社会心态、历史因素以及个人选择观念的交织。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骂”那些出国留学不回国的人。这种情绪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
  • 回答
    “宁愿花 11K 重新招人,也不愿意花 9K 留住老员工”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而且在很多企业中都普遍存在。这听起来有些反常,但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企业运营逻辑、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以及一些人性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种现象是否属实以及出现的原因:一、 现象的真实性:为何会发生“宁愿花高价招新人,也不愿花低.............
  • 回答
    solche Vorurteile entstehen oft aus einer Mischung aus Patriotismus, wirtschaftlichen Sorgen und einem Mangel an Verständnis für die Vorteile des Ausl.............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以说是问到了点子上了。每次看到朋友圈里分享着国外校园美景、学术交流,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打卡”日常,总会有人私下里嘀咕:“这得花多少钱啊?”那么,出国留学的人都是家境好的吗?这个问题,我得说,大多数情况下,是的,但也不是绝对的。 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咱们慢慢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
  • 回答
    问到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毕竟谁不想知道如今出国留学的“普遍情况”呢? 关于留学生在国外是靠自己赚钱还是家里支持,这个问题不像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变量,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先说家里支持的情况,这应该是目前绝大多数留学生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你想.............
  • 回答
    出国留学,这事儿如今已是司空见惯,但凡提到,总会有人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架势,语重心长地劝你:“别找中介,自己搞定才是王道!” 听得多了,心里难免犯嘀咕:找个中介,图的是省事省力,怎么反倒成了“坑”?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 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那些不找中介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劝退”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多人都关心。说实话,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留学经历和个人特质都不一样,但整体上,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在思维方式上,确实会展现出一些与一直待在国内的人相比的显著差异。我尽量详细地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更具体的感受。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维度会更广阔。在国内,我们接触.............
  • 回答
    好的,我来聊聊那些在国外漂泊了一段日子,最终选择“回家”的人们,他们背后的故事和考量。这不是一篇冰冷的罗列,而是一些真实情感和生活逻辑的碰撞。一、根深蒂固的文化与情感牵绊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深刻的原因。 亲情的回召与陪伴的渴望: 父母老了,身体不如从前,他们可能需要你时刻的照料,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
  • 回答
    好,为你整理一份详细的申请指南,希望能帮助你在职业生涯中期,成功开启留学新篇章。打破年龄界限,用经历敲开名校大门:工作多年人士的出国留学申请攻略对于很多人来说,留学不仅仅是年轻学子们追求知识和体验世界的机会,更是职业生涯中寻求突破、提升自我、转换跑道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精英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知乎上,你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薪百万”、“藤校毕业”、“海外高管”之类的标签,感觉好像身边都是这样的人。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1. 知乎的用户画像与社区氛围的“筛选效应”首先得明白,知乎本身就是一个高度聚集了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平台。想想.............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几个字在我脑海里晃悠了很久,像一颗种子,在我心底悄悄发芽,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如今细细回想,它对我人生的影响,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绝不仅仅是拿一张文凭那么简单。首先,最直接的,是眼界的打开。 在国内,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文化、思维方式,就像是在一片熟悉的土壤里生长。而一旦踏.............
  • 回答
    出国留学,对一个人来说,绝对不仅仅是换个地方学习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深度的人生体验,一次全方位的自我重塑。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大”的收获,我可能会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看待世界和自己的视角,以及随之而来的独立和自信。想象一下,你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那些早就为你铺好路的人,独自一人踏上一个陌生的土地。.............
  • 回答
    30岁,一个在很多人眼中“应该”已经稳定下来的年纪,我却拎着箱子,踏上了前往异国的飞机。那时候,周围的议论声此起彼伏:“都多大了,还折腾什么?”“出去能学到什么?”“回来还能找到工作吗?”……这些声音像小石子一样,偶尔会砸进心头,泛起涟漪。现在,距离我离开家乡已经有两年了,我坐在异国他乡的书桌前,看.............
  • 回答
    离开熟悉的一切,踏上前往异国他乡的旅程,那感觉就像是把自己扔进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未知数的万花筒。刚开始,你可能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新鲜感像海浪一样一波接一波地涌来,淹没你所有的不安。初到异国: 感官的冲击: 飞机降落的那一刻,空气的味道就不一样了,可能带着海风的咸味,或是城市特有的尘土和汽车尾.............
  • 回答
    出国留学的意义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它不仅仅是获得一张文凭,更是一次全方位 transformative(改变性的)的人生经历。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学术提升、职业发展、文化体验以及全球视野等多个方面,尽量详细地阐述出国留学的意义: 一、 个人成长与心智成熟: 独立自主能力的锻炼: 生.............
  • 回答
    作为一名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关于“为什么不回国”这个问题,我能理解很多人会好奇,也很想详细地解释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和考量。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心路历程和现实选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考虑回国的人,回国与否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权衡利弊的过程.............
  • 回答
    出国留学的文书,说白了就是你和招生官之间的一场“心灵对话”,虽然隔着屏幕,但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思想、个性和潜力,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不少同学为了写好这篇“敲门砖”,花费了大量精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多是源于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致命的错误。我给大家细细道来,希望能帮大家避开这些“坑”。1. 故事性.............
  • 回答
    想出国留学?别急,这可不是一时兴起就能搞定的事儿。从萌生念头到踏上异国土地,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挺关键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第一步:你到底想去哪儿、学啥?—— 目标明确是关键这就像你要去旅行,得先知道想去哪个国家,是想看大峡谷还是想逛埃菲尔铁塔?留学也是一样。 国家选择: .............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像是一场精心的“远征”,需要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执行。很多人把它想象成一份简单的申请表加上护照,其实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场为你量身打造的、关于梦想和未来的投资。咱们就一步步来拆解这个过程,尽量说得透彻些,让你心里有个谱。第一阶段:启程前的“战略部署”——明确目标与自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