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家买过一海景房,买的时候只剩4楼和22楼,我爸最后选了4楼,理由是22楼他晕高。
叔叔朋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笑着对我讲说,你爸不止是晕高啊,他也晕价。
那时候没钱嘛,4楼前面有个开发商修的像城堡一样的售楼处,把原本的海景挡了一部分,海半遮半掩,
肯定是22楼海景无遮挡,一望无际爽多了,但是22楼单价比4楼贵好多。
后来要卖掉的时候就很慢了,当然如果毫无遮挡,没准也不会卖,景观的价值是稀缺的。
再后来买房就琢磨换个打法了,深圳湾香港太平山顶咱们老百姓确实买不起,
但起码不在一线城市的同一个小区,买就掐尖买还是能做到的,
样板间风景户型最好,那就买样板间隔壁一毛一样的,不能重复4楼海景的例子了。
我去收楼的时候瞄了一眼一排房子的总价,确实是我家那套最贵,比最便宜的贵了一成半还多点。
经历了去年的楼市低谷,我也没觉得有什么,
只要想出手,接盘的也不傻,看看整个区域,谁最好一目了然,不求赚钱,起码流动性是能保证的。
很多人都说,买什么也别买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的东西,
富人越买越富是因为他们肯掐尖购物,优质资产在同品类的东西里,有天然的优势,涨价的时候最先涨,阴跌的时候好出手,
次顶配的东西性价比也高,起码顶配的东西涨价吃肉,自己跟着喝汤,承担的风险也小一些。
工薪阶层往往花钱却买不到增值,恰恰就是购买力限制的太死了,
性价比高的一瞬间入手,自己觉得很值,当整体增值的时候,顶配吃肉,次顶喝汤,轮到自己这往往就剩点小油水,
但只要整体跌价,原本的性价比与原本的价格脱钩,就是低一层的性价比,也就失去了所谓性价比,没准整个品类都萎缩了,这时候保值和变现就很难很难了。
服务富人的都是顶尖的买手和中介,他们把最好的东西推荐给最有购买力的人,无形中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和选错的机会,
买着买着就发现自己的消费品和资产的价格跟着货币增量吹起来了,确实有可能越花钱越多。
会发生
不是说钱多了就一定投资成功,而是不找所谓的专业人士,你很难把钱败光
举个例子
王思聪如果不找360团队搞投资,他闭着眼投资,也很难这么快败掉25亿
别以为我在开玩笑,IG等游戏行业就是他闭着眼投资的,王思聪根本没有过问俱乐部的具体工作,反而是被当作工具人做了很多沟通交流宣传之类的工作
还有山东的某药企富豪
又是家族基金,又是法律团队,一通操作行云流水
算把传说中家族永远传承的秘籍都用了一遍
结果就被自己的律师侵吞了资产
还是自己的女儿恰好是北大法律系的毕业生,在法律上有点基础,才把这个钱捞回来
如果没有这个巧合,绝对是人死财亡
只有专业投资机构和专业基金公司才能实现快速败光家产的目标
你让纯外行的卧龙凤雏,十个亿真的很难快速花完
吃绝户也是需要专业知识的
你不懂投资,不懂法律,哪怕你是去买A股,也会有赚钱的几率,毕竟还有很多股票里的庄家还没有你的资金大,就算比你大,也比你的成本高得多
但是懂法律,懂金融,懂投资,只要目标是侵吞
十个亿也好,二十亿也罢
统统不是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能不能忽悠这个富二代相信“专业”
平时的财经新闻,一看到各种头衔,各种团队高大上吹的项目,我就觉得要出事
把管理层吹的这么高大上,除了是为了找人接盘,还能有什么好处?
故意告诉竞争对手自己的行为习惯?还是故意告诉别人自己过往案例的短板?
这句话的下半句,大家应该知道
还没干呢,就天天吹计划和团队
无论投资什么,都难成功
《西红市首富》之所以花不完钱,最重要的就是大家实在看不透他们,更看不懂他们
一个团队,竞争对手看不懂,内部同事看不透
连自己都无法预测自己的下一步
自古以来也就冠军侯霍去病和西红市首富王多鱼可以做到了
所以霍去病能够带大家富贵
王多鱼为什么不能?
王多鱼两个死对头,殷先生和赖先生的存在,就是一切都基础。
那两个职业经理人,稍微一点拨,王多鱼就花钱请巴菲特吃饭了。那两个老狐狸,这是在设套而已,而且还不用自己投入资金影响股价。
还有烂尾楼,为什么无缘无故的就变成了学区房,就没有别的人提早几个月知道消息,为什么可以那么快转手找到新的买家。那两个老狐狸,有没有通过行贿,影响城市规划呢。
现实当中,只要有钱人找到这种职业经理人帮忙打理钱财,再有夏竹这种精通财务又不懂歪脑筋的自己人帮助盯着,雇几个愣头青没事震慑着那些职业经理人,那还不是稳稳妥妥的一直赚钱,职业经理人工资高也不怕啊。
再说了,想象一下王多鱼上综艺节目谈恋爱、结婚和生孩子,一切的东西都有广告方买单,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存在。
人家是讽刺房地产行业圈地运动卧龙凤雏都能赚钱。
至于请巴菲特吃饭然后割韭菜是指谁的,新闻搜搜很好找。
恒大已经证明了,他的确有花不完的钱,而且有国家兜底。
不现实。因为王多鱼是按照二爷要求花钱,他花钱的范围不能涉及投机赌博等赔钱路子,同时范围只能在西红市,而且一切都只能租不能留资产,这就让王多鱼没法在很多领域去浪。如果没有限制,光赌博一样就能让他倾家荡产,别忘了金立创始人咋败光家产。他的家产可不只十亿。
这说明题主也被电影中的假象欺骗了。
题主只看到了电影中主角不停的花钱,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大家被电影中的假象欺骗了。
高档酒店包月一共用了多少钱来着?4000万,连一个亿都不到。
王多鱼需要花掉多少钱?10个亿啊。
看到没,电影里面看似各种吃喝玩乐胡乱花钱,实际只有不到一个亿是用在娱乐上面,其他的9亿全部用在投资上面了。
买股票,股票大涨;
买烂地,烂地变学区房;
投资各种奇葩项目,听起来好像是在败家,实际上又是一个假象,因为那些奇葩项目一共也就几百万的体量,在10亿面前,啥也不是。
所以,不要被电影误导,王多鱼那不叫花钱,那就投资。
电影一开始就给王多鱼设置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合情合理的把王多鱼丢进了一个只允许投资的环境中。
看上去好像是需要3个月花光10个亿,实际上就是一场高强度高密度的投资课堂。
一旦王多鱼犯规或者没有花光钱,就说明他不是那块料,那一笔养老金,老老实实的做个普通人。
一旦王多鱼成功了,那就说明他有很高的商业头脑(实际上是主角光环)。
所以,通过投资让钱越来越多,这本来就是投资的目的,是正常情况。
电影有些夸张,喜剧嘛,看个开心就好。
电影里面王多鱼最大一笔投资就是:烂地变学区房,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
真当城市规划是随即抽签呢,
城市规划动辄十年起步,怎么可能出现一块地,三个月前无人问津,三个月后变成学区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