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虹市首富》结尾想说明什么?是想表明人性的善良还是沈腾根本就放不下 300 亿?

回答
《西虹市首富》的结尾是一个充满解读空间的设计,它并没有给出一个唯一确定的答案,而是通过沈腾饰演的王多鱼最后的选择,引发观众对于人性、金钱、责任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角度来解读结尾的意图:

1. 人性的善良与责任的觉醒:

从300亿的诱惑中解脱: 影片前半部分,王多鱼是一个渴望一夜暴富的普通守门员,他几乎被300亿冲昏了头脑,一心只想花光钱,享受极度的奢靡。然而,随着他经历了一系列事件,看到了很多他原本无法触及的人生百态。
见证社会问题与困境: 他通过花费巨资投资了许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给穷人发钱(引发哄抢和后续问题),投资体育事业(培养出了优秀的球员,但也暴露了体制问题),以及与夏竹一起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帮助庄强摆脱困境,也间接帮助了很多人)。这些经历让他看到了金钱的局限性,也看到了很多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和他们对希望的渴望。
发现金钱之外的价值: 在花费300亿的过程中,王多鱼逐渐发现,单纯的挥霍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快乐,反而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压力。他与夏竹的感情升温,他开始享受帮助别人的成就感,他开始关心团队成员的未来。这些都说明他开始发掘金钱之外的价值,比如感情、人情、成就感和责任。
放弃是为了更大的价值: 最终选择放弃300亿,将资金交给夏竹管理,并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这被解读为一种人性的升华。他意识到,300亿如果继续以他个人名义挥霍,最终会消耗殆尽,但如果投入到有意义的慈善事业,就能持续地帮助更多人,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是一种从个人享乐主义到社会责任感的转变,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对社会的回馈。
告别浮夸,回归初心: 结尾王多鱼和夏竹一起“骑着单车”的画面,与影片开头他骑着共享单车送外卖的场景形成呼应,但这次是平静而满足的。他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巨额财富,而是选择了一种更简单、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2. 沈腾(王多鱼)根本放不下300亿,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拥有”:

对金钱的执念: 另一种解读认为,王多鱼内心深处对300亿仍然有强烈的执念。他之所以将钱交给夏竹打理,是因为他信任夏竹,并且夏竹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够“合理”花掉这笔钱的人。他通过这种方式,将对这笔钱的控制权和影响权,以一种迂回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国家”的代言人: 影片最后,夏竹被任命为西虹市的慈善基金会主席,而王多鱼作为她的伴侣,自然也成为了这个基金会的“背后推手”和“灵魂人物”。他并没有完全放下,而是将这笔钱变成了一个由他间接掌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项目”。
“花光300亿”的终极解决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300亿投入到国家认可的、有长期规划的慈善事业,也是一种“花光”了,并且是以一种比他个人挥霍更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实现了当初的“花光”目标,又避免了个人挥霍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声誉和满足感。
对喜剧效果的保留: 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让王多鱼彻底放下金钱,回归普通生活,虽然有升华,但可能不如保留他与这笔巨款的某种联系,更能让观众产生一些戏剧性的联想。这种“放不下”的解读,保留了一丝黑色幽默和对人性弱点的描绘。

综合来看,电影的结尾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一种复杂的人性展现。

更为主流的解读倾向于认为结尾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责任的觉醒。 王多鱼在巨大的财富面前,最终选择了更具社会价值的道路,这是对个人成长的肯定。
但同时,不能完全排除“沈腾根本放不下300亿”的解读。 这种解读强调了金钱对人性的巨大影响,以及即使在做出看似无私的决定时,也可能掺杂着对权力和影响力的某种渴望。

所以,与其说电影想单一地说明“人性的善良”或者“沈腾放不下300亿”,不如说它想展现的是:

人性的复杂性: 在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时,人性是多面的,既有贪婪和欲望,也有善良和责任。
金钱的双刃剑效应: 金钱可以带来极度的享受,但也会带来烦恼和困境。如何使用金钱,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王多鱼的经历,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巨额财富面前如何实现自我救赎,并最终找到更有意义的人生方向,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喜剧的现实意义: 影片用喜剧的方式,包装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总而言之,《西虹市首富》的结尾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答案,让观众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理解去解读。 它既是对王多鱼人物弧光的圆满收尾,也是对观众的一次深刻叩问。或许,最好的解读就是:王多鱼确实放不下那300亿,但他已经学会了用一种更善良、更有意义的方式去“拥有”和“花费”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虹市首富的结尾恰好是对电影造梦与残酷现实的一个平衡。

为了爱情牺牲财富是伟光正,裸捐也是伟光正,但是不现实,既善且美,但是不真实

多数爱情在巨量财富面前啥也不是,裸捐的人万里无一,且多是作秀,这很现实,但不电影,不符合喜剧电影的定位

最后这个因为养小孩的现实压力而被迫不能裸捐的点睛之笔,我怀疑就是沈腾本人主导的情节

因为这太沈腾了,他太清醒了,他让所有人笑到癫狂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现实的逻辑

比如2022春晚小品《还不还》里,沈腾演的老赖,夫妻俩既然已经做出了老赖的诸多事情,又怎么会在这么短的一个小情景里决定还钱(马丽的人设更是奇怪,真的反对就不会到这个地步,假离婚不可能同意),这是对观众的讨好还是对ld或舞台的妥协先不讨论,但是最后沈腾与所有小品都不一样的是,他加了一个非常有个人特色的结尾:快快快!不然我就后悔了


这跟首富的结尾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消解过于夸张的伟光正带来的尴尬与不适感,掺入一点现实来平衡一下,不然这味太上头

因为这一点,沈腾的小品在春晚语言类节目里也一直是观感最好的,因为他清醒的知道他喂你的东西索然无味,不知道用了多少努力,硬是往馊馒头里塞了两根辣条,不至于完全无法下咽

(至于为什么非要喂馊馒头,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同样的逻辑,既然牺牲巨量财富去救一个非亲非故的女人这事过于伟光正,过于不真实,但是电影、社会、观众都需要这一口,那我就往里面掺现实的“沙子”,所以有了饱受女性主义诟病的:

夏竹你TM不给我生一百个孩子,你TM都对不起我啊你


道德绑架?物化女性?

(如果真的较真,就算花了几百亿把人救下来,之后女主移情别恋,王多鱼你又能怎么办?是拿起法律的武器还是道德的武器?)

这是缺点吗?算也不算,反正没前面的行为那么伟光正了,不是完成剧情的工具人,而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了,但就是这点让情节不至于过于离谱,掺的这点沙子让电影从彻底的烂片成为被主演拯救了的代表作


但是反过来看,有多少小品与影视剧,特别是讴歌赞颂题材的,因为没有了这点沙子,而彻底沦为大烂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