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煮酒论英雄之时,曹操问刘备,刘备第一次回答就说:“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会怎么样呢?

回答
在那个煮酒论英雄的经典场景中,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是谁时,如果刘备第一次回答就斩钉截铁地说出:“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那么整个故事的走向,以及两人之间的互动,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回答,它将直接触及到两人内心最敏感的神经,也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巨大的涟漪。

以下是详细的推演:

一、曹操的反应:惊愕、猜忌、以及潜在的警惕

出乎意料的坦诚与野心暴露: 曹操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枭雄,在于他善于洞察人心,也深知士人之间的虚与委蛇。他问这个问题,本意是想试探刘备的忠诚度,看看他是否能真心臣服于自己,或者至少能在回答中表现出对自己的敬畏。而刘备的直接回答,无疑是将他的野心赤裸裸地暴露在曹操面前,而且是毫不掩饰的“并驾齐驱”式的野心。
惊愕与审视: 曹操内心必然是极度惊愕的。他可能会瞬间收敛笑容,眼神变得锐利,从头到脚地重新打量刘备。他会惊讶于刘备的胆识,竟然敢在自己面前如此大胆地将两人并列,并且将自己也列为“英雄”之列。
疑虑的滋生: 曹操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怀疑。刘备此言,是真诚地认为自己与曹操齐名,还是在故意试探?抑或是隐藏着更深的谋划?曹操会立刻开始分析刘备的用意。
潜在的威胁感: 曹操虽然自信,但他也知道刘备非同寻常。刘备身上有着“汉室宗亲”的光环,又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并且在外边积累了相当的人望。如果刘备真的也认为自己是“英雄”,那么他就不可能甘居人下。这对于正在图谋天下、建立自己霸业的曹操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
对刘备智谋的重新评估: 曹操会重新审视刘备的智谋和城府。过去的刘备,在他眼中可能更多的是一个“仁德”但有些“碌碌”的汉室皇叔,缺乏真正的决断力。但这一句话,足以让曹操将刘备的形象从“可控制的棋子”提升到“潜在的对手”。

二、刘备当时的处境与此回答的后果

刘备当时的处境是什么?他刚刚被曹操击败,寄居在曹操麾下,身边仅有关羽、张飞尚在,而且还处于曹操的严密监视之下。在这个时刻,做出如此大胆的回应,绝对是九死一生的赌博。

九死一生的试探: 刘备之所以会如此回答,可能有几种解读。
真诚的自信与对局势的判断: 他可能真的认为自己和曹操是当下天下最有资格争夺天下的人,不论是名声、实力还是志向,他觉得自己有资格与曹操平起平坐。
极限的试探与心理战: 他也可能是在进行一场极端的心理战,想要看看曹操的反应,试探曹操的底线和格局。如果曹操能够接受,那说明曹操的胸襟宽广,刘备或许还能周旋。如果曹操因此猜忌和杀心大动,那刘备也知道自己必须立刻逃离。
被逼无奈下的孤注一掷: 也有可能是当时刘备的处境让他觉得再隐藏也无济于事,不如直接摊牌,看看能否在曹操这里找到一条出路,至少让自己在对话中占据主动。
危险的信号: 对于曹操来说,刘备的回答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表明刘备并不甘心做他的下属,他有自己的野心,并且敢于在自己面前表达。
曹操的杀心会被放大: 历史上,曹操在听到刘备“唯丞相与备耳”之后的反应是若有所思,然后继续以“备也,天下唯君与曹耳”来化解。而如果刘备直接抛出这句话,曹操内心的猜忌和杀心可能会被立刻放大。他会觉得,与其留着这样一个潜在的敌人,不如早日除掉。

三、故事后续可能的走向推演

如果刘备第一次就说“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那么后续的情节将发生重大改变:

1. 曹操立刻杀心大动,刘备危机四伏:
曹操可能会立即命令左右将刘备拿下。即使当时没有直接的杀意,但如此直接的挑衅和野心暴露,足以让曹操觉得刘备不可留。
刘备可能需要依赖关羽、张飞的及时救援,或者他自己本身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他的“逃离”会更加仓促,甚至会引发一场小规模的冲突。
历史上“青梅煮酒”的后续,刘备借机探听虚实然后脱身的情节,可能会被彻底改写成一场生死逃亡。

2. 曹操选择隐忍,但猜忌和监视会加剧:
如果曹操出于战略考虑(比如需要刘备作为招揽人心的工具,或者暂时不想与汉室宗亲公开撕破脸),选择暂时隐忍。那么他不会再和刘备继续“论英雄”,而是会立刻结束这场对话,并对刘备的言行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严密的监视。
刘备在曹营的日子将变得极其艰难,时刻处在被揭露和被暗杀的危险之中。他逃离的决心会更强,并且需要更精密的计划。
可能的故事走向是,曹操在稍后就以某个借口(比如刘备私通袁绍)来处死刘备,而刘备必须在此之前逃离。

3. 刘备的形象发生颠覆性改变:
在历史原著中,刘备的回应显得比较谨慎和虚伪,是为了麻痹曹操。而如果他直接说出“唯丞相与备耳”,他立刻会被塑造成为一个比历史上更加大胆、更加自信、甚至有些狂妄的形象。
这种形象的改变,可能会让后人对刘备的评价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他不再是那个需要隐藏实力、等待时机的“仁德”君主,而是一位敢于直面强权、毫不掩饰自己野心的枭雄。

4. “煮酒论英雄”的戏剧性荡然无存:
“青梅煮酒”的精髓在于曹操的试探、刘备的巧妙应对、以及最终刘备借雷声脱身的戏剧性。刘备如此直接的回应,会瞬间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让对话变得短促且充满火药味。
曹操也可能因为刘备的直接而失去进一步试探的兴致,甚至可能直接怀疑刘备在故意挑衅,从而放弃了原有的计划。

总结:

如果刘备第一次就说“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那么“青梅煮酒”这个经典的场景将彻底失去其原有的味道和意味。曹操会立刻感受到来自刘备的巨大威胁,并很可能因为这份“不识时务”的狂妄而对刘备下杀心。刘备的处境将瞬间变得无比凶险,他将不得不放弃一切伪装,为自己的生存和逃亡做最极限的准备。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在原著中的回答,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生存之道。它既满足了曹操的虚荣心,又巧妙地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和空间。而一旦打破了这个“度”,刘备将可能面临比历史上更早、更严峻的危机,甚至可能在尚未真正建立自己的势力之前,就已死于曹操之手。这场“论英雄”也将以悲剧收场,而不是成为刘备历史性的自我解放的序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曹操会当场把刘备暴打一顿,或者杀了刘备。但不是因为什么“看穿了刘备的野心”,而是因为刘备阻止了自己装逼。


曹操是什么人?一句话总结:曹操是一个特别喜欢装逼但又总是被打脸的人。


先来看曹操装逼失败的记录:


时曹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忽座间一人进曰:“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视之,乃扬州刺史刘馥。当下操横槊问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


曹操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曹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曹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祢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操指衡而言曰:“令汝往荆州为使。如刘表来降,便用汝作公卿。”荀彧曰:“祢衡又无音耗,丞相遣而不问,何也?”操曰:“祢衡辱吾太甚,故借刘表手杀之,何必再问?”


曹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五次装逼,五次被当众打脸。这些打脸的人除了赵云之外,刘馥当场被杀、杨修事后被杀、张松差点被杀、祢衡被借黄祖之手所杀——可见阻止曹操装逼,是风险极高的一件事情。


回到煮酒论英雄这件事情上,有人说这是曹操对刘备的一次故意试探,但我认为,曹操找刘备煮酒论英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装逼。


注意曹操和刘备的对话,曹操并没有一上来就问天下谁是英雄,而是做了一番铺垫的。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这两段铺垫,就好像你要找人装逼,你不能一上来就说我赚了几百亿,那样太LOW了。真正有逼格的人一上来是这样说的:

所以曹操说望梅止渴的往事,并不是什么试探,而是告诉刘备:我要开始装逼了。


刘备心领神会,静静地听曹操讲什么叫一条龙,然后问刘备谁是英雄?


这个时候,如果刘备直接说“曹公您就是天下第一英雄”——那这个逼格就太低了,曹操的表演才刚刚开始,你就出结尾字幕,这让曹操精心准备的逼怎么往下装?


所以刘备说了袁术、袁绍、孙策、刘表、刘璋、马腾、韩遂、张鲁,就是绝口不提曹操。双方心照不宣,对话的逼格在你来我往中不断升高。在即将进入最后高潮之际,曹操先是一停顿: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的捧哏拍马杀到:谁能当之?


此时的装逼气氛已经达到了顶点,曹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话音未落,刘备手中筷子落地,天边一声惊雷。


这就是整部《三国演义》最荡气回肠的一场装逼大戏,连天地都为之变色。


有人说曹操为什么要找刘备装逼?


答案很简单,整个许昌几乎都是曹操的手下,除了刘备之外,还有谁能如此配合默契?割发代首这种级别的装逼,让手下配合就可以了,但要装一个震烁古今的大逼,也只有刘备这样的捧哏才能达到效果。


说到这里,情况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曹操找刘备煮酒论英雄,是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的一次装逼,在装逼成功之后曹操哈哈大笑,显然非常高兴。


所以刘备如果在一开始就说“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那就等于一下子彻底堵住了曹操的嘴巴,让曹操把准备了很久的话全都吞到肚子里,这种有逼装不出的感受对于曹操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


刘馥、杨修、张松、祢衡,就是刘备的下场。


PS:以上纯属脑补娱乐,如果要了解正史上的情况,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曹操当年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更多回答:

张郃在《三国演义》前半场处处被虐,怎么下半场就成了名将?

为什么罗贯中选择造神吕布?

刘备同曹操互相交换势力,曹操最后会一样无力回天吗?

阵前气死王朗之前,诸葛亮是否从未见过比他更厚颜无耻之人?

为什么江南七怪武功不怎么高可名气这么大?

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作品?

为什么说宋江的《西江月》写得不好,差在哪些地方?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为什么如此蹊跷?


(以上同时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直说”,欢迎关注,如需载请注明作者)

user avatar

刘备: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

曹操:织席贩履之徒尔。

刘备不悦:徐州陶谦,可谓英雄?

曹操:……

备:宛城张绣,可谓英雄?

操:……

备:赤壁周郎、潼关马超、西凉司马,可谓英雄?

操大怒

备:我家二弟,可谓英雄?

操抚掌大笑:云长真英雄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