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运营商的一名员工,所负责的正好是无线优化这一块,运营商尤其是网络运维这一线条的,其实身份与普通用户非常类似,我们的职责就是确定信号好用能用,经过我们验收了(我们觉得好用了),才能放开给用户使用。作为员工,说好听点,央企旱涝保收(企业不管是因为5G利润暴增了或者利润爆降了,于我们而言,波动不会太大);说不好听的,华为/中兴和我们没有什么利益纠葛,我没必要因为立场去唱空或者唱多它,所以我自认为是和普通用户站在一条线的,唱高调的可以自行离开。
结论:5G是好技术,但是当前全面铺开的路子似乎不妥,一方面应用宣传的应用迟迟未能落地,另一方面技术本身存在显著短板。下面,我会从5G自身宣传的优势来一一和大家讨论:
一、同频段5G覆盖面积更大:我的结论,避重就轻,偷换概念。无线信号的覆盖从来就不是仅以覆盖面积为指标的,4G时代开始,因为同频组网、干扰等诸多原因,作为信号覆盖来说,信号质量(SINR)某种程度来说比信号强度(RSRP)更重要。广大用户是否注意到,大型考试的时候,明明手机信号满格,但是根本没法使用,这是因为学校开干扰器,干扰导致信号没法使用,这就说明了一点,信号强度从来不是唯一表征。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4G弱覆盖定义的标准是-110dBm或者-105dBm,低于这个值时,质量会快速下降,对应的就是速度会慢下来,甚至会脱网。而对于5G,目前弱覆盖定义的标准是-96dBm,原因在于当5G信号低于-90dBm以后,速率会有非常显著的下降,同时我们自测得知当信号电平小于-95dBm时,速率会从900Mbps降低至200Mbps,这种速度,虽然仍快于4G,但是也达不到5G的标准了。同时,5G的所处频段底噪非常高,边缘信号的质量相比4G更加难以优化。以上两点结合起来,我可以得出结论,在同频段下,5G也许利用复用技术或者beamforming技术,面积能大于4G,但是实际上,因为5G网络的速率陡降阈值明显低于4G,所以我认为其实际覆盖并不能达到宣传效果,即使能达到,也不过是大号的4G。
所以我可以冒昧推出一个结论,5G站点的建网成本会非常高,如果要达到目前宣传的覆盖效果,运营商破产也搞不定。
二、5G网络带来的无人驾驶、远程医疗、VRAR技术将改变世界。我的结论,空中楼阁,遥望无期。工业级的应用,稳定性永远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工业级的应用,决不能承受信号的中断、质差。但是,5G当前的组网与覆盖模式(与4g几乎相同),注定了其非常难以解决信号的稳定性问题。我相信,大多数人在这些年使用4g的过程中,应该不止一次地体会到了没有信号(没有站点或者站点因为故障停电没有信号)或有信号无法上网(各种各样的干扰会让你在有信号的时候连微信都无法正常使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吧。而5g站点比4g站点更加脆弱,因为它单站覆盖范围更小、更容易被干扰、互操作优化更加复杂,也就是说,实现稳定性对于5g来说太难。
广大的用户大概不知道,我们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每年在维护基站上的成本高达数千万,因为基站设备真的随时会故障,光纤随时会被有意无意地破坏。这种前提之下,无人工厂、远程医疗、自动驾驶,大家觉得还能用么?可以说,如今华为提供的解决方案没法确保5g站点有其所宣传的类似于稳定高质量运行的能力。如果真的想实现远程医疗或智慧工厂等工业级应用,光纤就足够了,稳定,不担心信号被干扰,也不担心设备随时故障,速率和延迟也都有保证。
既然工业级的应用不现实,那么就只剩下ar与vr技术了,也就是通常意义的大速率。arvr技术当前多数场景应在室内,用户不管是考虑稳定性还是费用问题,用光纤或者wifi应该是最优解决方案,那么5g的用处又在哪里呢?
以上两点,可以说是我作为一名职员站在用户的角度得出来的两个结论,华为的宣传理论上当然可行,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难以实现。此贴必然会引起争论,为了避免无谓的争吵,对于一些必然出现的驳斥观点,我做简单的描述吧。
1、美国制裁华为,表明了5G的战略地位。从贸易战开始打的时候,我就时常关注这个事情,美国的政治行为似乎主要针对的是华为半导体方面的技术进步。再者,美国佬制裁的国家多了去了,仅因为美国反对就把某技术推向神位,这是否也是一种强权崇拜?
2、想致富,先修路。5G网络不仅仅只有无线覆盖这一块,这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已。5G天线以前的全部是光纤,如果说广大网民想以修路作为类比,作为道路本身的也应该是光纤,无线基站的作用更类似于运输车,本身也是货运的一部分。按照网民们修路的设想,当前国家/华为硬推的反而应该是光纤入户、千兆光纤改造,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改良宽带覆盖,同时也可以将5G家庭级基站应用于每个用户家中。考虑5G极弱的覆盖能力,当前4G都开始使用家庭及基站进行高层小区覆盖,5G对此方案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
而当前无线基站作为华为真正的利润点,在应用还未落实的前提下,运营商被迫全面铺开网络,尤其考虑7年左右基站设备的报废期,此举是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国有资产的流失?
3、3G时代就说4G没用,所以我们这些人才会在4G时代说5G没用。暴论!3G时代联通拿到的wcdma质量最好,但是架不住用户少,而电信移动一起接近8亿用户连用12306买个火车票都费劲,更别提看视频了。4G的上马在当年可不需要国家意志的强制,因为需求就是这么强烈,用户真的需要4G网络。5G目前运营商推广得都快哭了,因为用户不傻,没有作用,所以不用。
4、5G是战略技术,必须大搞快搞,慢一步就步步慢,万一又落后了呢。多虑了。我们国家的动员能力还没被新自由主义破坏掉,需求真出来了,以运营商的动员能力,加班加点,几个月时间就可以赶英超美,毕竟技术在,又不是搞研发。如果怕5G建设被美国佬超过了,那可真是多虑了,技术在手+人口红利+996,建设方面谁能超过中国?
说了这么多,总之,技术是好技术,但是覆盖差、需求又没出现,目前这么全面铺开地搞,既没有必要,也浪费资源。以上。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在看这些技术上的问题的时候这么没有耐心。
5G元年是2019年,至今也才2年多一些,有很多技术仍然不成熟其实也是正常的事情,而且除此之外,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一如现在所看见的5G基站建立的足够多,但仍然缺少配套应用场景一样。
关于技术好与坏我在这里很难给出一个定论,但我想给大家说个故事,一个传播学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本家底雄厚的欧洲作为主战场,美国虽然参加了战争,但主要是在战争的后期才宣布参战,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离战火的美国正在不停地发展技术。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20年,美国第一家商用电台KDKA在匹兹堡诞生,标志着商业广播的开始。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诞生于美国,当时大家肯定也认为这玩意有啥用,一方面价格又高,能用的人又少,另外一方面,成本也高,你作为国家去搞这个技术究竟有何作用?且听我继续往下说。
英国看见美国搞出了商业电台后,很快,1922年,BBC正式问世。当然,当年的BBC还不是现在的BBC,当年的BBC还是一个以为人民发声为目的的好组织,起初BBC的建立是与商业完全没有关系的,属于公共广播体系。英国为了保证BBC始终能够为人民说话,为BBC的运营提供了足够多的资金。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媒介体制与美国不同,并没有进行商业化的运营。
在广播没出来多久,一名名叫拉斯韦尔的学者撰写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在书中他曾提出借助媒介进行宣传的作用:
“动员社会成员仇恨敌人,维持与中立国及盟国的友好关系,促使中立国转而反对敌国,以及粉碎敌人坚不可摧的抵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借助媒介进行的舆论战是战斗的一部分。希特勒等法西斯群体也深诲此道,在当时面向美国军人的广播中,希特勒曾经安排懂得英语的女士劝说士兵们回家的语音播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1950年左右,传播学在美国正式诞生,由于杜威的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冷战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此时的传播学研究更多的都聚焦在为政府服务的效果上。
与此同时,技术也正在不断地发展。由于技术累积的优势,英美两国在每一代媒介技术更新的时候都走到了风口浪尖上。其中,美国更是先进技术的代言人。互联网,最初的雏形阿帕网也是美国为了建立遭受了核打击以后仍然能使用的信息数据库因而研发出来的。
在此时,比起英国来说,世界范围内,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比起美国更适合做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了。
马克思说,资本具有无限扩张性,而这种无限扩张性在美国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早早的就利用自己累积起来的媒介优势,建立相关的产业体系,并且使这些产品以跨国公司作为载体扩张到全世界,他们看中的是全世界的市场。以英国为例,在40-50年代,美国的广播剧传到了英国,而英国又是一个看上去很保守很考究的国家,虽然同处资本主义阵营,但这突如其来的文化产品让很多当时所处的精英阶级感到不安。包括现在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利维斯、包括曾经撰写过第一部自下而上的独属于工人历史的霍贾特。他们都认为在美国这种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变得人心不古了。或许我们看来,这些担忧显得有些过度,但其实,美国想要的远比他们看见的要多。
随着美国的发展,美国资本主义体系越来越有钱了,美国的跨国公司就走向了全世界,为了满足美国跨国公司的利益,那些小国家往往会牺牲一定的主权去换取经济上的便利,这些公司通过直接收购,或者注资等手段,对其他国家的媒介进行控制,并且利用原先累积起来的宣传手段,将自己的世界观打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尤其是平等,资本主义想要追求的从来都只是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当时,有一位学者叫赫伯特·席勒,撰写了一本书,叫《美帝国与文化帝国主义》。是的,美国的这些手段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表现,以跨国公司为原子,以其他国家的媒介为踏板,以原先技术累积起来的成熟的体系为手段,最终在一个国家内部实行文化殖民的手段。而且,跨国公司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推手之一,因为有利可图。
这时候肯定就有人问我,那会不会有人抗争啊。二战之后,随着学术界逐渐将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面纱掀开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了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运动,代表作品被称为麦克布莱德报告,或者说《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报告强调了以下几点原则:其一,信息流动应该是双向的;其二,所有国家都应该有权使用各种信息,平等参与国际传播渠道的使用和控制;其三,根据民族国家的独立原则,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出入其国家。其目的就是削弱跨国媒介对民族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
但是美国拒绝承认这个报告的合法性,说这是强调意识形态的运动,并且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其施压。最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回避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问题后,美国才回归组织。然而,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不得不将大众传播业进行市场化,纳入世界市场中。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谁说的话最有用呢?美国和英国,拉美国家新闻媒介80%的国际报告都由美国的新闻通讯社所控制。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技术先入,能够累积起足够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结合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性,美国就能够打出一张你难以拒绝的牌,接受了,要被文化殖民,不接受,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要怎么破局呢?还得是靠自己技术的发展,说实话,中国这么多年在国际领域没有话语权,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来自于媒介的垄断难以被打破导致的。
那么5G为什么我觉得很重要呢?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有写着,5G可能会带来沉浸式的传播体验,VR、AR新闻模式以后可能会被推广,这些事情是现在已经在应用当中的了。如果这些事物在未来一定会被推广的话,那么提早打好良好的5G基础,我们国家就能够在这些领域像曾经的美国一样累积技术优势,从而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局面,再乐观一点想,借助基于5G带来的媒介变革,说不定也能夺回本该属于我们的国际话语权。
当然,技术的发展始终是需要时间的,其他回答中提到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的确是我们要去面对的。可是即便如此,这或许也是近百年来难得的,终于有一个国家,能从技术的发展上,开始向美国进行挑战的尝试,不是吗?
5G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年当中的规划是以10年为周期,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耐心的等上几年,且看看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转眼快三年了,距离5G话题在知乎爆火,
这还是我19年的回答,现在回头看,5g真正大展拳脚的应用场景,
还未找到。
刚刚结束的730顶层会议,关于市场发展,
谈了新能源汽车,
谈了乡村电子商务和物流,
谈了解决卡脖子,
谈了一带一路,
谈了碳达峰碳中和,
有谈到5G或5G相关吗?
最近圈子里大家探讨,大致的共识,
互联网这个产业,已经结束了,
结束的意思不是说这个产业没了,而是说既不会得到国家大力扶持鼓励,也不会得到资本市场海量资金支持了。
好了,最有可能消耗5G流量的就是视频应用,
这种局面下,各位还指望各大长短视频平台持续砸钱在画质上面给你不断突破?想啥呢。
能把1080p60帧普及,就不错了。
即便如此,1080p60fps需要5G吗?其实4G足够了,关键是资费要下来,不但是用户端的资费要下来,平台方的资费也要下来。
除了视频以外,其他的场景下,还有啥能有机会喂饱5G的?
三年前很多人在低延迟上面动脑筋,现在不知道找到什么杀手级应用没有。
产业端,还是那句话,工业企业根本不关心什么5G还是whateverG,只关心:
1、成本、成本、还是xxx成本;
2、可靠性、稳定性、robust性。
举个例子,在实验室做ai的,大家都用nv的显卡对吧,实验室跑跑demo没得问题,你放到工业场景下试试?根本不靠谱,不是说你性能更强就能大规模工业应用了,连续24小时满载功率跑几个月不出问题行吗?这要是环境稍微恶劣点的地方呢?根本做不到。
此外,替代方案太多了,蓝牙5、Wi-Fi6、有线网络、窄带等等等等。
其实5G的优势有个悖论,如果我特别看重延迟和速度、容不得半点差池,那么我应该首要考虑有线通信,而不是有各种波动风险的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是无线能比拟的。
当然了,这都是个人见识而已,可能还是我想象力太差,期待各位行业参与者创造美好的将来。
一如我19年的论断,5G比4G好,没问题,4G比3G好,也没问题,将来6G也会比5G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5G一定能带来和2010-2018移动互联网从0-1相比较而言的那么大的变革。
以上。
2003年,上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当年也是一片欢歌,此后很多年,磁悬浮都与“上海速度”绑定,用于宣传口振奋人心。
快二十年过去了,龙阳路的这段磁悬浮也亏损了快二十年。随着宣传价值的衰减,上海人都快忘记它了。二号线贯通后越发鸡肋,一条交通线路变成了景点,运营收入要靠好奇的游客。
磁悬浮技术不先进么?别说2003年,今天它也是很先进的技术。
磁悬浮技术没有前景么?我国一直在研究磁悬浮,之前传出的1000公里时速超级高铁就是磁悬浮技术为基础,依然是看好的。
如果2003年没有只花100亿在上海建了一段,而是大上快上遍地开花,甚至用来排挤成熟的地铁项目。可以想象,我们今天将为这个项目承担多么巨大的财务成本,而且除了投资,高昂的运营费用必然也会转嫁为数倍于地铁的票价(龙阳路这段现在是十倍,还是吸引流量的亏本价)让国民承担。幸好,当年是审慎的,止于上海龙阳路这一段,没有满脑子弯道超车盲目扩大。
磁悬浮的故事告诉我们,新技术应用不能只看技术界画饼,尤其不能只看利益相关的组织画饼。适当下注超前几步当然无可无不可,几万亿烧进去梭哈,财务风险还是应该算一算的。就算弯道超车也不能只踩油门吧,交通安全也很重要。万一翻车所有人都要买单,包括欢欣鼓舞的爱国者们。
回到5G,我记得去年就有楼项之争。楼是财务大佬,项是文艺学毕业的通信技术学者。如今回头看,项关于5G在C端的比较优势没有一样落地,而楼关于5G现状更适合工业应用场景的观点连利益相关们都开始接受并融入到话术中了。这应该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5G技术我支持,国家有钱了,多在几个档口下注没什么不好,说不定哪个云彩有雨呢。但是投多少,怎么投,应该让海专精的老财们好好算一算,不能一味迁就直接受益方。
科学技术这玩意,有有用的 ,有没用的,有有用但是一开始没有应用场景的(电),有有害但是一开始被广泛使用的(氟利昂)
但是,要是以“现在必须马上、立即、立竿见影地,产生任何普通人都能明显感知到的实际作用,不然就是浪费金钱”为标准,来评判科学技术,那……只能说大清国都比这种人更尊重科学技术……
天天看你们反复横跳我都吐了,从修地铁到修高铁,就没有你们不说风凉话的。
华为5g领先,你们说5g无用。
华为发布p50 4g手机,你们说不支持5g就是辣鸡。
美国5g直接上了毫米波,你们说美国牛逼。
中国5g基站占比70%,你们说5g无用,没有实际意义。
更有“业内人士”说,5g没有应用场景,真是笑掉大牙,上海五角场、深圳东门、广州体育西、广州南站这些高密度场景,请问4g解决吗,深圳核心地段用的都是b41频段做4g覆盖,怎么到了节假日还是有网络没网速,你们不是想要5g场景吗,这就是,现在这些地方用5g覆盖都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叫没有实际用处? 过去两年短视频飞速发展,对现有的4g网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大城市4g承载几乎极限的情况下,单纯的基站扩容不见得成本比5g低。
未来的中国发展就是这样,人口越来越往大城市集中,深圳十年里人口从1100w增加到1700w,2000平方公里的地方是最合适部属5g的了,越是高密度城市,5g就越合适,你们只说了5g成本高的缺点,我打个比方,1个5g基站成本等于5个4g基站,但是它承载的容量顶得上20个4g基站,这个优点怎么不说,在深圳东门这种地方当年已经把4g基站容量怼到最大了,为什么还是没有网速,4g的信道容量天花板太低了,5g的地板轻松超过4g天花板,这就是技术代差,5g的一切都在慢慢演进,基站芯片基带芯片都在朝着能效比更高更节能的方向前进。
和当初4g建设如出一辙,你们这些意见领袖在网络上高呼,联通3g够用了,移动4g没用,结果联通就因为听信了你们这些瞎话把巨大优势给浪没了,移动一鼓作气超前部属4g,不仅把3g丢掉的份额捡回来,还进一步攫取联通电信的用户。
一个个门外汉说基站密度,你们是真的没有注意到国家的动作吗,从去年开始,国家开始清退700M频段,这个频段4g都没用到,一步到位给了5g,我给各位门外汉扫个盲,现在的5g基站主要是部署在大城市,为了信道容量频段都很高,频段高覆盖就小所以基站必须密度大,现在大城市核心地段5g已经部属差不多了,国家开始用700m做广域覆盖,优点是覆盖广,成本低,缺点是容量低,但是容量再低也比4g高,这就是技术代差,过不了多久,农村也能用上5g了,速度嗖嗖的,考虑到700m的频段之低,我认为成本并不不会比4g覆盖高多少,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运营商们哭诉5g成本高,那时候5g手机没有大规模普及,建着基站在那没人用成本当然高了,前年5g手机占比5%,去年占比52%,今年七月份占比74%,运营商和终端都在技术上提高5g能效比,用的人越来越多成本当然就会降下来,要不然没理由运营商一遍哭着喊着5g成本高,一边不惜代价部署5g,某些人还真吃这一套。
再给大家普及个数据,我国4g基站数量占全球60%,有何实际意义。一个澳大利亚的4g基站甚至不如广州多,广州才多大,澳大利亚740w平方千米,广州7400平方千米,可想而知澳洲的信号盖。
截止2021年,美国5g频段拍卖超过800亿美元,美帝的4g基站密度远远低于中国,你以为人家不想搞多覆盖啊,钱都被用来买频段了,哪有闲钱搞基站,5g覆盖还没开始,800亿美元就交给黄老爷,覆盖上被中国吊打但是人家美帝不服输,硬生生搞了毫米波,毫米波的覆盖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益都不划算,一个技术工程成了政治工程,这才是真正的没有实际意义。
某些人还真是ptsd,提到华为就阴阳怪气,难道我国智库会被华为牵着鼻子走?你也太高估华为的能量了,某些人真的厉害,因为5g建设会采购华为产品,所以5g政策就是错误的,即使要建设5g,也要建设清清白白的5g,不能采购任何华为产品,是这个原因吗,我很奇怪,华为到底做了什么恶,需要你们如此歇斯底里的踩。我国建设5g是根据4g一贯的政策,先把规模搞上来,没问题啊,不采购华为,那就得增加采购爱立信、诺西,这个结果你们肯定是开心的了,爱立信诺西是友邦,华为这种家奴也配?
某些人diss政府diss惯了,修三峡他们说毁了环境,修高铁他们说利益输送全是泡沫用不到,4g时候他们说为了支持自家TD不择手段,5g的时候这些论调又来了,现在还能搜到2012年知乎用户自称“业内人士”诋毁高铁建设的回答,而且涉及高铁问题清一色都是看衰,结果呢,我国在大基建时代利用低成本迅速张起了全世界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铁网;4g刚来的时候,他们疯狂宣传联通3g够用,4g是政绩工程,是为了推行自己的TD标准,结果4G商用不到半年,他们的谎言就土崩瓦解,即使是最优秀的WCDMA(hspa加持),在初代4g面前也是不堪一击;5g倒是没人诋毁网速,4g流量一夜一套房的论调用来了,这次还有 用不上,没场景 的理由。
幸亏没让这帮人进入体制,否则我国迟早要完蛋。 有了这帮国师,三峡建不了了,年年扛锄头上堤抗洪,泄洪区每年清空一次。想坐高铁?老老实实坐绿皮去吧,4g可以部署,但是按照国外的密度来,那西部地区基本等于断网了。全中国呈现出一种南美的气象,各地农民疯狂涌向北上广深,中国成为大号的墨西哥、巴西,千万级的贫民窟成为BBC喜闻乐见的保留节目。对于某些人来说,保持足够的阶级势差他们的优越感也就更足了。
所以我国为什么要工程师治国,这就是原因,除了他们对技术的了解到位,他们比某些科生还多了全局性的人文关怀。
我国政府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三峡可以不修,反正李朝历代修黄河几年修一次,修一次多捞一次,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关我政府屁事;也可以不修高铁,费钱费力还会出现723甬温线事故,反正绿皮车又不是不能做,有钱人去坐飞机呗,穷人老老实实做绿皮,绿皮不够就加售站票;4g?不好意思,这玩意只在大城市部署,收费还不便宜,墨西哥首富在垄断墨西哥电信后,把电信资费涨到了离谱的价格,靠着垄断墨西哥电信,他曾经登顶过世界首富。3g反正够用了,实在太挤了就设定vip制度,穷人套餐限速10kb,富人套餐设定1000kb/s,超富人才能用4g套餐,不好意思,我们是自负盈亏的建设基站,你们穷哈哈就别想用4g了
你看,这些国家没高铁没5g不一样生活的好好的吗,非要搞什么5g,别的政府都是做做样子,卖卖频谱分钱,就你们中国是来真的啊。
我国哪次不是来真的,高铁顶着网上的舆论建成四横八纵,4g基站就占全球60%,现在5g占比全球70%,这不很正常吗。阴阳怪气对你有什么好处,有能耐别用4g别做高铁以后5g出来也别用5g,一个个嘴炮耍的震天响,你们这些人对我国既定的路线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只会反过来论证我国的路线是多么坚定,不仅要大城市用上5g,不到两年,农村也会用上5g,共同富裕不是你们整日阴阳怪气阶级固化能理解的。 某些人平日里在网上对国家政策指指点点,考个北京偏远小学老师的编制都考不到,这就是知乎的水平。
极大的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2018年7月,当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为土耳其教授Erdal Arikan举行颁奖仪式的时候,应该早就预料到了在之后3年的时间里,国内运营商会为了给5G“拉客”而强制对4G网络进行降速、甚至裁撤4G基站的骚操作[1]。
从2019年开始,国内的4G网络就出现了大范围、肉眼可见的降速和信号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国内运营商不仅否认故意降速4G、反而强调是用户流量增多等原因所致。
然鹅,一位国内运营商的内部工作人员却揭开了真实内幕:
三大运营商的5G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迫切需要降低成本。除了缩减工程支出、降本增效等传统压缩成本的方法外,裁撤4G基站就成了运营商压缩成本、为5G建设腾挪资金的方式之一。裁撤4G基站之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以前路途沿线信号基本覆盖,现在信号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同时,这位运营商的内部工作人员也强调,撤并4G基站并非运营商的出发点,而是无奈之举。
另一位国内运营商的内部工作人员则表示,以前用户开户签约的下行速率是300Mbps,现在已经被要求改为100Mbps。
根据中国铁塔公司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主流的5G基站单系统功耗约为3500W~5000W,相当于4G网络基站平均功耗(1300W)的2~3倍。与之相对应的,原本一个,则是5G基站的电费支出高达5.5万元左右,远远高于4G基站的电费支出(平均约2万元)。
而且,由于5G基站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更小,因此要达到目前4G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就需要建设更多的5G基站数量。这也意味着,如果运营商全面建成了5G网络,仅仅电费支出这一项增加的成本就高达2000亿元。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中国移动2020年全年净利润(1078 亿元)的187%、2019年全年净利润 (1066亿元)的188%。
要知道,这还不包括高昂的5G基站建设成本。显然,对于任何运营商来说,在4G都还没运营成熟的情况下(强制)大规模上马5G,几乎无异于自宫(自杀)。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
“实际上现在人类社会对5G还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人们现在的需要就是宽带,而5G的主要内容不是宽带。5G有非常非常多的内涵,这些内涵的发生还需要更多需求的到来,还需要漫长的时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样,浪潮来了,财富来了,赶快捞,捞不到就错过了。5G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
如果说,2020年中铁总负债已达8.8万亿元还有military transportation的战略价值,那么,国内在各种仓促情况下强制上马5G工程则主要是为了输血。
根据华为公布的年报显示,2019、2020年,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收入分别为2967亿元、3026亿元。而华为自从在2020年2月公布了91份5G合同后[2],便再也没有更新5G订单数量。
也就是说,华为2020年的运营商业务收入(尤其是5G业务)主要都来自于国内。
而根据华为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21 H1,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收入1369亿元,与2020 H1的1596亿元相比,同比降幅达15%。
显然,5G在国内的快速降温,已经直接导致华为2020年依靠国内运营商来“输血”(保命)的局面快速恶化。
那么,与中铁总负债8.8万亿至少大幅提升了国内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便利程度相比,国内大规模上马5G工程难道仅仅只是为了通过“新经济”来拉升GDP规模么?
事实上,这其中一个被掩盖的现实是,国内5G的关键技术依然存在巨大的卡脖子问题。
2016年11月17日,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 RAN1#87会议上,中国主推Polar码方案、美国主推LDPC码方案、法国主推Turbo2.0方案。最终,5G标准中的控制信道采用了华为主推的Polar码,而含金量最高的数据信道采用的则是美国主推的LDPC码[3]。
然鹅,华为主推的Polar码实际上并不是“自研”,是从土耳其教授Erdal Arıkan购买而来。而土耳其人Erdal Arıkan当初在MIT留学时所师从的老师,正是美国主推LDPC码的发明者Robert G.Gallager(美国工程院、科学院双院士)。
除了5G标准码之外,国内通信系统(不仅只是5G)面临的更大问题,则是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卡脖子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毫米波技术。
事实上,国内5G系统使用的Sub-6G频段[4],在国际上的划分标准中依然属于4G的范畴。而对于真·5G而言,高达20Gbps的峰值速率只有在毫米波[5]的高频段才能实现。
而这不仅是邬贺铨院士之所以一再强调“未来中国5G肯定还是要使用毫米波的”根本原因[6],也是美国、韩国、日本等国都在采用毫米波频段进行5G试验与部署的原因。
全球移动通信行业协会组织GSMA在2018年12月发布的《毫米波5G的社会经济效益(2020-2034年)》报告中指出,到2034年,全球2.2万亿美元的GDP中有5650亿美元都将是由毫米波5G/6G所贡献。
2021年6月,全球已有超过40家移动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包括联通和国内主要手机和终端厂商),宣布承诺共同支持5G毫米波发展。
2020年,高通发布了全球首(两)款商用5G毫米波芯片:骁龙765、骁龙765G。2021年1月,三星发布了全球第三款5G毫米波CPU芯片Exynos1080。
2021年7月,高通推出了最新一代骁龙X65基带芯片,并顺利完成全球首个支持200MHz载波宽带的5G毫米波数据连接,进一步推动毫米波5G方案在全球的扩展。
而华为从麒麟990 5G到麒麟9000,都不支持毫米波,仅仅只支持5G NR中的Sub-6频段。甚至,2021年上市的鸿蒙版Mate40系列、P50系列等手机,也全部仅支持4G网络。
2021年7月29日,余承东在P50手机发布会上的公开承认:
“因为这两年多美国四轮制裁,限制我们5G手机,所以现在只能用4G,我们的5G芯片只能当4G用。”
同时,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还承认,P50系列将会搭载两款处理:麒麟9000、高通骁龙888。 而骁龙888是高通集成5G基带的旗舰级CPU芯片,由于高通仅获得了向华为供应4G芯片的许可,因此华为P50系列只能使用骁龙888“阉割版”的4G芯片。
而余承东的“5G芯片只能当4G用”这句话,也让外界期待的麒麟9000成为真·5G芯片的希望彻底破灭。而华为传说中将在9月中旬发布的首款5G新机Nova9,采用的则是高通骁龙778G 5G芯片。
然鹅,“5G芯片只能当4G用”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因为台积电的代工禁令、还是因为其他更加严重的卡脖子问题?余承东没说。
很明显,这并不仅仅是华为(在美国禁令之前囤积的)芯片库存已经用完了这么简单的问题。
而从国内第一个提出没有5G的(手机)都是垃圾、到现在“5G芯片只能当4G用”,余承东一直都没说的关键核心技术是:RF(射频)芯片[7]。
射频模块主要包括天线、射频前端、射频芯片。其中,射频前端芯片由Filter(滤波器)、LNA(低噪声放大器)、PA(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等元器件构成。而华为之所以不(敢)推出5G手机的可能性只有2个:
要么5G射频前端已经缺货、要么为了控制5G射频前端的消耗速度。
2020年3月,英国《金融时报》对华为P40的拆解结果显示,尽管P40的美光NAND Flash内存已被三星的NAND Flash取代,但射频前端组件依赖于高通、Qorvo、Skyworks等美国厂商。2个月后,日本人对华为Mate30的拆解结果则显示,该机型的射频前端模块依赖的是日本村田制作所。
事实上,由于射频前端领域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复杂、材料技术门槛极高,因此,目前全球主要被美国的博通、高通、Skyworks、Qorvo,以及日本村田、TDK等国外巨头垄断。
而在国内,射频器件厂商仍停留在4G阶段,且短期内难以量产5G射频器件。甚至,在一些企业已将自己生产的5G射频器件送至华为实验室验证后,却被华为发现部分企业盗用国外射频器件、并宣称是自主研发。
对于真·5G的毫米波来说,高频射频器件在国内更是一片空白。
目前,国内的高频产业几乎没有,只有中频的器件还算相对成熟(主要集中在军工领域,民用产业却一直非常薄弱)。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国内5G只能从Sub-6 GHz中低频段开始操作的现实原因。
修昔底德说,你们千万不要因为虚荣心而误入迷途;当人们处于有失体面的危险之中,同时又极其明显地会因此而引发过错的时候,虚荣心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为无数的事例表明,正是那些明明知道自己即将陷入险境的人们,仅仅是因为受到所谓有失体面的观念影响,从而导致他们成为有失体面观念的牺牲品。他们招致有失体面的原因,不是由于他们的不幸,而是由于他们的愚蠢。
楼下保安则说,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来了插班生;那时我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全班同学都说唐僧的袈裟是黑色的,但那个插班生却死犟、硬说是红色的,气得我们班一群人打了他一顿。最后,他哭着把我们全班拉到他家看电视,果然是红色的袈裟;直到那一刻,我们全班人才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彩色电视机。
211018补充:
可能我是想到哪说到哪,好多人说我没逻辑?
当你们死认5g无用论这个观点后,会天然否定我说的话。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啊!
但我的逻辑很简单:
第一,元宇宙概念今年彻底火爆,facebook要all in。
第二,饭要一口一口吃,你不能只吃第五个饼。现在5g建设才哪到哪。
第三,应用科技的进步比想象中快,静等花开即可。。
说5G没有应用和硬件支持的,也是睁眼说瞎话,譬如vr、ar、mr等实验室的设备已经8k,16k,快接近真实视觉,但需要200m到1.4g的带宽,只有5g可以搞定。
无数巨头涌入这个领域,光说facebook,自己就有VR设备Quest2,已经爆火了。
这几年还收购了英国搞AR技术的Surreal Vision,VR 工作室 Sanzaru Games 和 Ready at Dawn,还有一堆做AR和VR游戏和应用,如MSQRD,Beat Games,Big Box VR等等……
当这些设备价格降到200美金左右,全球有1000万——1亿台设备后,各种应用会再次突破式爆发,现在已经在一个临界点。
还有,Facebook前两年就做了虚拟社交平台Horizon,现在又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还在疯狂进化中……
另外,就在今年1月 网易还投资了一个imvu,虚拟形象社交平台,也是初具元宇宙雏形……
至于谷歌微软腾讯头条等等,投资相关领域的硬件、软件、技术团队,还可以再拉100个清单,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
这些很多都新到就是今年才开始的!!!
很多人说5g无用,却看不到相关领域已经出现无数的萌芽,厮杀五年后,统治级的硬件和应用迟早涌现,想想五年前微信是个什么状态?
今年fox一部虚拟人的综艺未播先火,荣获7座格莱美的摇滚女声Alanis Morissette,还有黑眼豆豆主唱http://will.i.am是评委,综艺名叫Alter Ego!
虚拟形象的应用,已经走在大家想象中的前面。你们可以去了解下。
还有NFT数字艺术品交易,Beeple的作品以NFT的方式在佳士得拍出了6935万刀!
不管它现阶段是不是炒作,已经造就了几十几百个身价千万上亿的艺术家了。
光火爆的交易平台就有OpenSea、Nifty Gateway、MakersPlace、Rarible等等。
NFT这个概念需要元宇宙的游戏、社交、办公等应用继续落地,产生真正的价值。
具体怎么落地,你们可以再去了解。
游戏、社交、办公、区块链交易等,明明很多应用都在突破式发展中,而且在下面再半步的进化中,都需要5G的支持,结果你们说没有应用?
可能很多应用都在最前沿,很多人还没有接触到吧。
最早的回答:
看了一圈,大部分都说5G建错了,5G没意义,只是让少数企业吃饱了。
少数说5G有意义的,还在讲家国情怀……
我也是很无语。
虽然现在5G搞的热火朝天,但实际上因为资费和基建的问题,真正使用的人并没有到一个数量级。
所以,所有的5G应用都在摸索中。
但在今年七月份,facebook的扎克伯格提出,五年内,要把科幻小说的“元宇宙”带到现实世界。
他坚信ARVRMR等功能,能让人们在社交、工作中实现一种临场感。
什么是临场感?就像很多科幻电影里那种远程会议一样,大家都在自己家里,但都虚拟来到一个会议室,临场互相交流开会,互相“真实的”看到彼此,跟真的在一个会议室一样。
还有钢铁侠在做科研工作时,身前那虚拟操作台一样,可以随手切割剪裁复制粘贴左甩右甩就能操作……也是一种临场感。
扎克伯格解释说:“你可以将元宇宙想象成一个具象化的互联网,在那里,你不只是观看内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觉和其他人待在一起,获得不同的体验。这是你在2D平面应用程序或网页上无法体验到的,比如跳舞或者各种健身项目等等。”
换句话说:
未来,人们不仅仅是在使用互联网,而是生活在互联网中!
据我了解到的,很多视频音频虚拟技术的科学家,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博士做的音频项目,已经做出消费类电子,主要可以现场无线实时高品质收声,直接转换人声,变成文字。
如果不考虑隐私问题,甚至一个人一辈子的语音甚至视频都可以都收录转化。
(这涉及到随时随地高清晰高保真的影视频录制和云端上传存储)
未来对所有语意、视频进行AI分析后,能存储为虚拟大脑。
任何人与这个虚拟大脑对话,都如真人复生。
……………………
扯远了,很多技术受限于伦理道德,还无法实现呢……
当然,我们无数的构想,一切的根本,都需要随时随地无限互联的5G网络作为基础设施。
美国的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未来充满信心,未来五年,Facebook的转型重心就是元宇宙!
而他下定决心转型的事情,是2021年7月,才刚刚过去一个月。
一个月够干嘛的?
这还只是一家公司,做出的一种未来构想!
未来还有无数的构想,都在被无数创新企业家和无数科学家在追梦实现中!
腾讯提出全真互联网概念,投资沙盒游戏公司Roblox的项目。
字节跳动投资游戏公司代码乾坤。
微软开发了HoloLens 此类的AR/VR硬件设备。老牌游戏开发公司 Epic 于今年 4 月宣布获得 10 亿美元融资用于元宇宙业务开发(腾讯通过投资 Roblox,持有 Epic 40% 的股份)
…………
不出意外,五年内,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切,要想实现,先修路!
5G就是那个路。
结果你们说路不用修?
等别人修好了,你再走,你这不是还是别人的老路吗?
一直说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弯道总得得有道路吧?
很多人反正就是我要躺平,我不努力,我不冒险,但我就是要意yin我能原地起飞,然后赶超别人……
那不就是做梦?
对了,还有很多人说我想看4k,坐家里看不就行了吗?
奇怪,你既然想在家看4k,为什么就不想随时随地看4k?
还不是网络、资费、平台内容限制了你?
我以前看录像带vcd的时候,觉得很清晰,感觉完全满足我。
当时万利达,爱多,金正vcd超级火,一台机器两三千,也大卖特卖。
后来我在国美苏宁卖电视那里,第一次看到DVD视频,觉得超级香。
但当时一个DVD播放机七八千元,根本买不起,片源也很少。
又过了五六年,DVD终于普及后,回过头看,VCD画质惨不忍睹,全被我扔掉。
然后DVD火的时候,蓝光也是一碟难求。
如今2K4K开始风起,但依然还没有普及。
你翻过头来看,会发现DVD画质也是惨不忍睹……
而且,现在大家觉得4k好,但如果ARVRMR裸眼达到真实视界时,同样没有人愿意回头了。
但是网络建设、技术发展、视频内容得一步一步来,我们也没有脱离世界,不可能2g还没有,直接6g起步……
饼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罗马要一天一天建……
最后,新冠疫情已经打乱了一切,大家一起祈祷世界和平吧!
补充一个观点,我认为搞科研,从第一个饼到第五个饼都得吃,你不可能只吃第五个饼,就幻想能吃饱。而且“先行者”确实是有风险的,但带来的机会也是颠覆性。5G普及的路上肯定有坑,但美国领先的时候,踩过的坑更多……
创新是有成本的。
肯定有人不愿意承担那个成本,变成那个代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觉得科技是一场战争,当你领先的时候不去干,就和战时该买飞机的时候,把钱存银行吃利息一样。
你以为你赚到了利息,但你失去了更多。
等开战的时候,你猜傻眼不?
在这个问题下出现了好多唱衰5G的答贴。
唱衰5G的各位,你们也不用讲你们的“远见卓识”和“技术真相”了。你们其实就是试图把5G渲染成当代的“星球大战计划”。5G就是美国用来忽悠中国的,骗中国花N万亿去建设根本没屁用的一堆基站,耗尽民脂民膏,最后闹得民不聊生,最后像前苏联一样game over完蛋。
怎么说呢,你们要是真觉得当局和通信专家都没你聪明、你要是觉得5G就是忽悠人的“星球大战计划”,那么你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移民,而不是在知乎上炫耀你们的“远见卓识”。真的,这个国家配不上你们这些大聪明。
答应我,不要用你的业余,去挑战人家赖以吃饭的专业,好吗?那些“我家4G下载速度足够了所以5G没用”的论调,真的连反驳都不值得反驳诶!4G时代,其实也就是马云马化腾王兴张一鸣这一小撮人发现了4G很有用,至于其他人么,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jpg。5G时代,大概也是如此吧。
如果5G真的像你们奚落的那样百无一用,国家早就停掉了。近代曾经被认为“没用”而被停掉的大项目还少吗?大飞机项目、芯片光刻机项目,不都被停掉了吗?国家完全有魄力停掉“没用的项目”好吗!只不过那些大聪明现在又掉转枪口批评当年停掉那些项目是重大决策错误!呵呵
我国5G建设现在还在快马加鞭,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有充分的证据让决策层认定5G非常有用。不仅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其他新基建项目也在大力推进。5G是新基建的重要基础设施。
至于要不要等等美帝,那就要问各位大聪明了。反正高铁是没等美帝。现在中国高铁的里程总数也大概占全世界的70%左右,跟当前的5G一样,真巧。
哦对了,美国也要大搞基建了,这些基建项目一般都是十年内看不到什么经济效应的,“没有什么应用场景”属于是。大聪明们不妨去跟拜登说说——新基建是中国搞的“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千万别上当,赶快把基建项目都停了吧!别浪费美国纳税人的民脂民膏啦! 笑死!
评论区貌似还有挺多人不服气的。把我都看迷了——难道知乎在美国上市之后,连知乎er也跟美国人一样大规模反智了吗?
把一个“前财政部长”自己都不承认的话放出来当“5G无用论的”证据、让搞财政的人来评价科技发展,却不承认现任工信部长这种“正主”的话,我都想不清楚某些人到底是真的反智,还是就想带节奏搞事?咱们打个颠倒,如果前任工信部长去批评国家财政部工作一塌糊涂,你觉得大家会怎么看待?是不是笑话他不务正业胡说八道?
我倒是注意到了这段视频左上角的“财新视听”四个字,瞬间恍然大悟!呵呵。
顺便再说几句:美国也在大力搞5G,而不是像某些大聪明说的美国不搞5G。美国政府甚至为此不惜得罪美国军方。为了搞5G,美国从军方的虎口中掏出来了一些适合5G的频谱(美国不得不去研究毫米波技术,原因就是最合适5G的频段被军方占用了,这直接导致毫米波5G基站的覆盖距离极低——我很怀疑那些在网上天天“科普”5G基站覆盖距离低的人,他们最初拿到的稿子是不是美国人给他们的。美国那些采用毫米波技术的基站,覆盖距离是真的很差,要建造大量的基站,成本很高。中国的厘米波5G基站覆盖距离并不像外行瞎说的那么小,更开心的是今年中国拿出了700MHz频段用于5G建设,这将使中国的5G基站覆盖距离比4G/3G都更大)。对美国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他们今年可以获得从军方嘴里掏出来的、商业价值无比珍贵的3.45~3.55GHz 之间的频段,用于建设5G网络。美国军方在去年还坚决不同意出让频谱给美国的5G运营商,而今年美国政府终于从军方的虎口中拔下了一颗大牙,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对于建设5G的决心有多么强烈。
再再顺便说一句,美国的信息通信行业从3G时代就已经开始没落了。有谁还记得WiMax吗?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国际3G通信标准,是美国大力支持的国际标准。现在早已死翘翘了,我估计非通信行业的恐怕很少人听说过这个名词——当有些人在嘲笑中国推出的TD-SCDMA国际标准的时候,不妨对比一下WiMax,后者才真的是个笑话啊!中国好不容易在通信行业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现在冒出来这么一群不知所谓的人喊着要中国放慢脚步???[黑人问号脸]
最大的意义是用规模优势(基站数量和各领域应用数量),抵消美国的上游技术优势,好和美国争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导权和获利权。当然,现在争夺战刚开始,胜负还远着呢。
先说说争的这个权利多大,可以回忆下上一次信息技术跃升(2G升级为4G,塞班升级为ISO与安卓)给美国带来了多少财富增长: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高通等等几乎统治了全世界移动互联网(也就中国能在APP上抵挡下但多数还是美国投资的),这些企业吸纳全世界的财富,为美国提供了多少高薪岗位,多少服务其员工的关联就业,给美国印钱发钱提供了多少支撑。
而现在信息化技术跃迁又来了,从4G向5G6G与物联网进化。相比上一轮手机从通信终端到移动娱乐终端的产业扩张。这一次将是从移动娱乐终端到社会运行核心的产业扩张,市政管理,农业,工业,物流,医疗,教育等都会大规模引入新的信息化技术终端和软件。可以带来的市场增量还要翻上几倍。
上一轮跃迁,中国空有规模却只挣了些辛苦钱,而这一轮中国很早就开始布局,要的就是至少和美国平分市场利润。这就需要中国依托应用规模,抢先开发出一批5G与物联网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应用产品(软件与硬件),来平衡甚至压制美国在更上游的技术优势。
那么在争夺战中,双方的优劣势如何?
美国的优势和劣势:美国在研发人才,技术储备,顶层架构上有优势,理论上能够研发出最新最好的系统。但下一代移动生态,很可能是从工业开始而非个人娱乐开始,美国因为几十年的去工业化在工业领域的市场额与应用场景上严重不足,撑不起建立起新一代生态建设。所以美国政府在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基建,否则科技成果不能落地转化,出不来果子。而原本是自家果园的中国制造业,已经不用自己的种子了。
中国的优势与措施:美国的劣势就是中国的优势,中国不但有最大最全的工业应用场景,还有全球70%以上的5G覆盖量,可以轻松拿出一个千万人口规模的市场进行应用测试。
最后推荐详细看下工信部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到2023年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达到35%,每个重点行业5G示范应用标杆数100个,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业的量化目标。借助先发优势构建5G与物联网时代的软件生态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没有提到的,就是这些工业化应用所归属的操作系统。不过国产化和开源化已经是各行业都明白的优先准则。
楼继伟说,5G技术还不成熟,几千亿投资下去,找不到应用场景。
卖5G设备的某公司赚翻了。
但是,运营商亏了,电费都交不起。
老百姓亏了,5G费用更贵。
绝大多数场景,5G能做的,4G都能做。
5G耗电也导致手机续航缩短。
而且很多时候5G信号不好,还不如4G。
甚至运营商为了找补,故意给4G限速,迫使人们改用更贵的5G套餐。
付出那么多代价,所得非常有限,除了某公司。
而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呢?以下从技术角度分析。
无线电有一个基本规律:
同等技术条件下,频率越高,能承载的信息量越大,同时波长越短,穿墙,传播能力越弱,耗电也越大。
而如果又要承载信息量大又要耗电少的,相当于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的技术原理上就不存在。所以它这个技术只能优化,比如手机在需要高速下载时才开5G(智能切换),但没法“成熟”到像4G那么好用。
5G的带宽是高了,但是,当你不需要跑满这么高带宽的时候,基站和手机仍然需要运行那么高的频率,造成了大量频率和电能的浪费,同时还导致信号弱。
而为什么运营商吃不消,因为5G频率提高后,信号损耗增加,传播距离缩短到原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具体看频率高低),而毫米波尤甚。
而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也就是说,半径变为三分之一,那么面积缩短为九分之一,所需基站数量增加九倍!
而5G基站的耗电是4G的三倍。那么三倍的耗电量,乘以9倍的基站数量,耗电增加为原先4G的三九二十七倍!
3X9=27倍!
难怪楼继伟说“运营成本极高”,运营商的5G套餐要涨价!至少人家没涨27倍吧?
难怪运营商晚上要停电,5G话费太贵的话,又会没人买单,电费交不起要赔钱,所以只好晚上关停了。甚至减少基站。减少基站了,信号又会不好。这个问题就无解。
所以有的地方被迫改用低频率的5G基站,这样所需的基站数量和耗电也就少了很多。但是频率低了,带宽也低了,甚至还不如4G基站,那你搞这个5G意义何在?为了5G而5G哪?又还要新建一遍基站,手机也要配套。那我直接沿用原先的4G不香吗?为什么还要额外花钱去降级体验?
而且今后还说要碳达峰,碳中和呢,5G这么高的耗电量,我看未来不可期。
咱再来算一下,2020年全国4G基站有575万个。
那么也就是说,要达到同样的信号覆盖,5G基站需要9倍也就是5175万个。
现在有91.7万个。那么当前5G覆盖和4G相比是:91.7/5175=0.0177=1.77%
回复一下几个热点问题:
1,如果5G这么烂,当初美国人为啥要和我们争?
实际上特朗普这个商人,当初和我们争的就是个钱!如果华为没有5G专利,我国给其它国家建设5G,都是用的美国的设备(比如高通),那他根本就不会阻拦,他之前阻拦也是为了美国设备能中标。从这一点上,作为中国人,我当然支持中国赚钱越多越好。希望中国争赢。这是一个商业问题。
但是,这件事情跟我国自己建设5G没联系。难道特朗普能阻拦我国建设5G了?而在建设5G的过程中,基站覆盖半径小,能耗高的问题,始终存在。这一点并不会因为我国和美国争夺5G而有任何改变。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是技术,商业是商业,对于美国来说,不管5G技术上多么烂,只要别国建设5G,都只能买美国的设备,那美国在商业上都是赚钱的。这才是中美争夺的焦点。
2,高铁成功了,4G成功了,所以5G也会成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个问题下有个高赞答案:
我国累计建设 5G 基站 91.6 万座,占全球 70% ,有何实际意义?
说的就是,高铁成功了,但其实我国还有个比高铁更先进的磁悬浮。也投入运营很多年了,为什么没有全国推广?就是因为成本太高,消化不了。如果全国推广,建设好了,票价太高没人坐,降价又亏本,那才是大问题。
其实当年协和式超音速客机也是如此,先进是先进了,但成本太贵。“运营成本极高,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最后也退出了市场。运营协和式客机的英国人法国人,怎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光是高喊“支持建设5G”,“要先修路!”没用的。这背后要有经济支持。当初运营商打了那么多电话,求各位办理5G套餐,你们都办了吗?现在运营商急就急在“成本消化是难题”,买单的人太少啊!现在5G覆盖还很少,运营成本还没上去,如果真的大量建设基站,做到跟4G一样的覆盖,比4G网速快的程度,那个运营成本,估计5G套餐价格还需要涨很多,才能有的赚钱。
通常,技术上追求的越极致,性价比就会越低。而消费者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价格以后,就没几个人愿意买单了,这个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5G速度快,是有人愿意为此买单,但是也有限度。我举个例子,如果5G套餐价格比4G贵一倍,你还愿意换5G套餐吗?如果3倍,5倍,10倍呢?还愿意换吗?总有个限度,对吧?不是说只要先进,就应该投资。
不然,如果说“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得长远一点”“不要目光短浅”,“4G,高铁都成功了”的说法,那我们现在应该要花好几倍的价格去坐超音速客机,磁悬浮列车,“先修路”嘛。
3,5G虽然纸面网速快,但网速随距离下降严重,需要大量基站而成本过高。
如果要体现出5G的优势,网速比4G还要快,那么就不能仅仅是“有5G信号,能连上网”就可以了,那就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更大的基站密度。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成本的, 最终是要有人来买单的。不然,光喊口号,让别人出钱建,那谁都愿意。但要自己掏钱去支持,那很多人都会对比,和4G比,好在哪里,值得我去掏钱吗?
楼继伟在视频里说的“运营成本极高”,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话费也将极高”。“成本消化是难题”,翻译过来就是“用户不愿掏钱买单!”。
4,针对“先修路,有了路才有应用”的说法。
这个路,从2G到3G,4G,是成立的,但是到了4G以后,网速已经足够,再快,差异已经不大了。
其实手机的大部分数据,刷抖音,短视频等,是通过WIFI获得的。在外面用流量的并不多。因为流量贵嘛(5G更贵),要说先修路,现在的5G WIFI,乃至WIFI6,网速也很快,路也铺好了。有什么特别的应用吗?
即使WIFI6这么快的网速,也比不上千兆有线网络。稍微懂点IT,讲究点的家庭和办公室,如果需要高速传输,会尽量用有线连接电脑,而不是WIFI。
还有人说VR,我举个例子,我有个Oculus Quest 2,用VD进行PC到VR头显之间无线串流的时候,虽然WIFI的纸面网速看着也很快,如果电脑没用有线网络连接路由器,软件都会直接给出提示,说这样性能会降低。
给电脑插上网线,性能立刻提高很多。如果再把VR头显用有线连接电脑,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
这是另一个物理规律:同样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物理的有线连接,远比通过空中的无线电波传输要强壮和稳定。
有线网络里,千兆已经是很基本很便宜的了,再往上还有万兆和光纤。所以如果有什么工业和生产力场景需要用到低延迟,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只要它能插电的,那我同时走线过去,插一根网线或者光纤不香吗?
包括远程医疗什么的也是如此。如果我要做远程医疗,为什么不用更好的有线,非要用5G?
就像在家里,明明可以拉宽带,用户不要,非得用5G手机做移动热点供给电脑上网,这是钱多得没处花么?
本来5G的优势也就是速度快延迟低,但是,可以用WIFI6以及有线网络实现同样甚至更高的性能,也是“找不到应用场景”的原因之一。
所以5G也好,WIFI也好,用到的基本都是不方便插电的,需要大范围移动的,又需要高速上网的设备,比如用户的手机等。而这些,4G都够用了。而工业的应用场景很难找到,即使别人有用到高速传输的,也会自己搭建有线网络或者WIFI来搞定。所以这也导致“找不到应用场景”,很尴尬。
再更:
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大家亲身体验一下,5G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路由器,是同时支持2.4G WIFI和5G WIFI的,这两种WIFI的区别很像4G和5G之间的区别。
因为前面说了,无线电波频率越高,频段就方便做得越宽,这样承载的信息量也就越大,也就是网速越快,但付出的代价是传播距离短。这一点在WIFI里同样是成立的。
(注意WIFI里的5G意味着运行在5G兆赫兹,而手机基站的5G则是第五代,意义不一样,但这里可以看作近似,因为5G的频率也比4G高)
如果你家里同时启用了2.4G WIFI和5G WIFI,可以发现,2.4G的穿墙能力,要超过5G。
2.4G在两堵墙以后还有信号,而5G此时就没了,一般顶多穿一堵墙。
所以,如果是在你和路由器在同一间房里,那么当然是连5G更快。但是,只要距离远了,隔了墙,就会发现:
5G WIFI信号减弱,网速急剧下降,导致反而不如2.4G WIFI的情形。这就是2.4G的优势区。
这种现象在手机基站上同样会出现,所以如果5G基站建立得不够密集,距离远了,网速下降,就会导致用户体验还不如4G。
多建设5G基站可以解决,但成本很高。而在WIFI上,也是同样的办法,用很多个5G MESH WIFI路由器(可以看作基站),组一个MESH网络。评论区里有土豪的办法就是每个房间一个路由器。
但是,性能好的MESH 路由器非常贵,一套下来价格要好几千。所以很少有家庭是这么做的。这也对应里建设5G 基站的:成本极高。
如果你家里拉了千兆光纤网络,那么在5G WIFI 下的网速,是和5G流量的最好网速差不多的(WIFI 6 更快)。但诸位有几个人愿意多花好几千,在家里搭建5G MESH WIFI的?真的对网速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吗?
在家里用WIFI都觉得2.4G够用了,然后出门在外用流量的时候,又需要5G的网速,不惜为此升级贵得多的套餐,这种人真的很多吗?
恰恰是运营商给大家打电话以后发现,愿意花钱的人不多,那么多建基站很可能收不回成本,才缓下来的。
这也才有了视频里说的“几千亿的投资已经布下去,运营成本极高,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当然我也不是说5G完全没用。在人数非常密集的区域,比如会场,展厅,火车站,地铁站等,5G往往表现比4G好。那么在这些地方插画式部署就够了。现在世界各国基本上也是这么做的。全部上5G,成本太贵,消费者不接受。
我觉得5g建设除了设备供应商,至今好像没看到谁得利了。甚至未来五年目前也没有苗头。
我自己就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目前没有非5g不可的场景。
车联网领域并没有因为5g而增加便利性。
自动驾驶更多依赖边缘计算,不敢把人命赌在基站覆盖率上。
反而现在我感觉手机网络变卡了,尤其是聚集区域,多个人连到同一个基站上,处理能力还不如4g。
地铁高铁,该没信号的地方照样没有。
或许这是某个未来科技的前置过路点吧,也只能这么想了。
就没有意识到4G时代里的中国诞生了多少商业奇迹吗?
先说说3G,3G刚出来的时候手机什么样,依然是一块屏幕一堆按键,那时候中国手机前四强依然是诺基亚、摩托、三星、索尼爱立信,他们占据手机销售的低中高端市场大部分份额,3G时代的手机和2G时代没啥区别,就是打电话和短信,视频通话消费太高,是少数人的游戏。
3G拥有比2G更好的信号,更高的带宽,这些都体现在互联网应用上,看视频这些用途都是回家用电脑解决的,3G时代最开始大家没啥切身体验。
那时候移动还在拼命建设2G网络,争取让全中国信号无死角,3G没给大家太多想象空间,大家都觉得3G没好到哪里去。
突然乔布斯带着苹果一代手机登场了,手机原来可以这样玩呀,各种应用APP开始登场,原来互联网巨头们已经占好了地盘,现在一块新阵地出现了,当年陌陌创始人本来准备退休了,因为传统互联网已经没有啥希望创业了。
苹果手机的出现,移动互联网出现了更多需求,手机填补了电脑端之外所有的时间,然后有抢了部分电脑的空间。
第一波红利就是中国的手机厂商们,从小米开始吹响号角,然后华为发起总攻,四大巨头们除了三星,诺基亚、摩托、索爱这三家压迫了中国手机十多年的厂家,在一夜间轰然倒塌,市场被中国手机厂商抢占。
光手机这个市场,中国手机厂商们及其相关产业链就产生了每年数万亿产值,然后把这个优势带进了4G时代,在4G时代,中国手机厂商彻底占据了世界手机大部分市场。
然后就是各大应用APP厂商,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更多可能,3G在智能机之前带宽是过剩的,可是在智能机普及的时候,3G不够用了,本来世界各大电信服务商对于4G是暧昧的,可是3G突然就不够用了,世界快速进入4G时代。
腾讯用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张船票,阿里的张勇直接all in移动端,一个个大型企业基于互联网崛起,尤其以张一鸣的今日头条系,从诞生起,就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最后催生出抖音这个世界移动互联网新巨头。
快手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美团、饿了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壮大,地图导航软件从车上跑到手机端,手机游戏占据大部分游戏收入,4G时代的巨大高速网络,让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都和4G绑在一起,4G的存在让无数人因其就业,然后创业。
现今人们的生活、餐饮、支付、出行、就业、消费等等都和4G紧密相连,4G就像是个巨大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面可以尽情发挥创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看起来4G好像足够了。
可是从国家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还有更大想象空间,他可以催生更多企业,诞生更多经济形式,这是大部分人无法理解的,就像3G刚普及的时候,人们没有办法想象我们会和手机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功能,在2008年之前手机就是打电话发短信,用手机看视频、玩精美游戏、工作、订餐、旅行等等都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今天短信已经变成骚扰的一种,微信才是主流,视频也是微信辅助功能。
未来5G带给世界的形象超乎想象,你今天千辛万苦考的驾驶证,会被一个十万亿人民币级别的无人驾驶时代取代,无人驾驶在4G时代只能是辅助功能,因为4G有延迟。
未来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5G网络给偏远山区的病人做远程手术,因为4G有延迟,突然性器官异变,如出血等等,瞬间得延迟都会让病人有生命危险,而5G让医生不在被延迟困扰。
未来5G有更多想象空间,这些都是超出你想象,但是你又能实实在在受益。你不觉得5G和4G有啥区别,那是因为你的习惯停留在4G时代,就如同3G时代你用手机打电话一样,你的想象还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你在被动的接受其他人带给你的改变。
一个事情成不成功,事后当诸葛亮容易,事前谁也不是半仙。探索无人区,就是得做好走弯路的准备,技术上走弯路,走的最多的正是美国,身在最前沿最领先,自然是走10条路有9条是弯的,可只要有一条走通了,收益是走100条别人走过的路都比不上的。
最不会走弯路的方法,就是永远跟着别人屁股后头亦步亦趋,可是这样有什么出息头呢。
我支持中国继续走这种路,不要停下来,走弯了再走一条,一条不行再来一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直到走通,追赶之后自然要想着超越,超越自然是要探索,探索自然就有风险,有风险自然有可能失败,失败了爬起来继续再来,这就是志气。
别人还没尝试的时候,就开始喷,别人开始尝试了,冷嘲热讽,别人没搞成功,开始欢呼,开始雀跃,开始做事后诸葛亮来几句“我就说吧”,全程只动嘴皮子不做事,这种思路,属于没出息。
我在上一个关于这类话题的问题下面回答了:
5G的技术短板,很多人都说了,造价昂贵、覆盖小、耗电高、上游带宽不支持满额总速率等等,跳出5G技术本身讨论产业和世界局势,我倒是觉得有点遗憾只有韩国上钩了,连日本也没完全上钩,更没把美国拉下水。
木已成舟,我们的基站已经建下去了,5G也算是建了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了,无论咱们怎么评价已经无法改变放出去的水和立起来的基站。
当年特朗普政府大量时间和精力吹捧5G,恐惧华为等行为,但是实际却坚决拒绝给予美国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公司任何补贴和税收优惠,我们不少校友同学讨论说都怀疑这波特朗普政府是在反套路。5G开始的整整几年时间内,美国政府给予国内的唯一和5G相关的拨款竟然是自然灾害下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通讯设施坏了,必须要对2G、3G、4G、5G的设备进行更换维修。
既然放出去的水难收、立起来的基站继续用,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走星球大战->反星球大战->反反星球大战呢?
就是我们可以营造、创造出5G一些革命性的应用和效果,把这些效果规模、批量地进行外宣,再尝试拉美国下水,毕竟现在美国总统有些老年痴呆。美国运营商都是私营的,对着他们运营商打牌肯定没啥效果,美国运营商充分利用3G HSPA+(20Mbps左右)技术单基站可以覆盖4-5公里,还在开源节流服务三千多万美国3G用户。
你以为我在开玩笑,其实我是说认真的,不然咋办?
理论上5g基站要达到4g一半的覆盖度需要建设2000万个基站。已经建成91.6万坐,进度就是4.9%。你的意思是我国大力建设两年5g,结果才建了4.9%?20年后才建50%???wtf!!你是哪里来的,不遗余力的黑我国的5g基站建设是什么目的??!!
我觉得美国才是战略忽悠的高手。
以前忽悠苏联搞星球大战,把苏联忽悠解体了,现在故技重施,又来忽悠中国搞5G。
美国各种吹捧5G重要性,终于忽悠成功,中国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精力、巨额资金投入5G。
但美国自己却找种种借口不上5G。
5G真那么重要美国会不上?你当他傻呀?地球上哪一场科技盛宴它缺席了?
老美不搞5G,却悄悄的不声不响的在卫星互联网上发力。
因为老美很清楚:卫星互联网才是未来世界通信的主流!
特斯拉已经发射1000多颗星链卫星了,全球已经有9万多用户。
但马斯克其它事情都很高调,在这件事上刻意低调,甚至说:“星链网速会很差,总比没有网好。”
但事实是:星链网速已经越来越快了,已经可以用来打游戏看电影了!
为什么刻意低调?
因为低空轨道空间是有限的,现在的原则是先到先得。他要趁别的国家还没回过神来,先把卫星发射上去,把轨道给占了!
等以后别的国家或公司认识到星链的重要性,想玩也玩不了!
现在都认为星链只是光纤的一个有益补充,只适合在人烟稀少的农村或海上使用,马斯克也是这样说的。
但我认为,星链的用途要重要得多!
现在马斯克已经在研发第二代星链卫星了,星链之间用激光互相通信,一旦成功,带宽会大大增强,能服务更多的用户。
而且,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能持续改进的,随着技术的发展,通信能力将十分强大,完全能取代光纤,承载几十亿人的上网、通信。(当然,现在的技术肯定达不到)。
而且,星链不用担心地震洪水等天灾人祸,可以说十分稳定。
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改装后对地球进行360度无死角的监视,搭载武器对地面进行攻击等等。
星链互联网才是未来的趋势!中国不要被美国忽悠瘸了,赶紧减少5G投入,重点搞星链互联网吧!
不敢没有实际意义,谁敢说没意义啊。
相信大家对于信号强度、网速、实际应用场景建设都有目共睹。当年画的饼实现了吗?
在正文前面补充一下重要常识:
5G是英文第五代的意思,貌似只是3G 4G 5G 6G大家族的一员,过几年还会更新到6G,没必要下这么大本钱?
不是的,5G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它非常可能是未来二十年最后一代商用通信标准。换言之,它是单一赛道,华山一条路。
原因很简单,很多人诟病5G的问题,在6G中会更突出,除非在数学材料微电子等领域有跨越性突破(比如,电子管到集成电路的突破),否则6G很可能是一个无法商用的技术(但它还是有用的)。而4G不足以支撑下一代工业,显然不是未来二十年需要的通信。
所以答案很明确,5G非常有可能是未来数十年的最优答案。
说这件事有利于大家理解正文中的“无替代技术路线的高技术”的“无替代性”含义——5G本身只有一套标准,无法绕开,而商用6G则可能根本不存在,6G研发也不能替代5G。
换言之,我们在讨论的是以二十年为时间尺度的单一标准的下一代通信,它就有这么重的分量,而不是像3G一样转眼就成了4G。
退一步说,即便6G最终商用了,解决6G短板的技术也必然基于成熟的5G,因为它们面临的困境是同质的,只是6G的困难程度非常大而已。
另外,美国不是不想跟中国5G竞赛,而是它受频段掣肘,施展不开,所以只能用制裁的形式消极竞争。各国的5G进展是积极的,对比中外5G进展(扣除掉美国因为频段问题产生的额外影响),你会发现这个进展的差异和中外新冠疫苗的产量是基本吻合的:
中国疫苗产量占世界一半,4G占六成,5G由于美国频段翻车中国占六成多。
所以中国进展更快,不是别人笑里藏刀按兵不动,而是中外的基建进度就会差这么多。
============================
正文:
很多回答根本就是脱离商业逻辑的蝲蝲蛄叫。
现实前提是,5G国际标准已经出来了,至今没有替代技术路线,中国有能力做。
在这个前提下,有基本常识的人会知道,当前最首要的目标是把5G铺开,让它尽快在商业场景中存在,并持续迭代。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坚持这个目标的国家赢下整个市场,制定应用标准,鲸吞全产业利润,带动整个社会的富裕;坚持不下来,中途被甩下车的国家整个输光,在应用场景分不到任何油水,最多拿到部分专利收入。
这根本不是一个“当前是否划算、成功、好高骛远”的问题,问题在于,一个没有替代性技术路线的前沿技术,能否成规模的持续应用迭代,是一个国家能否站着赚钱顺便卡人脖子的唯一决定要素。
简单说,在应用场景出现时,谁比其他国家多迭代一代规模化产品,谁就通吃,其他人赔光。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美国在所有垄断性前沿技术领域重复过无数遍的事情,是常识中的常识,基本中的基本。
中国这是差不多第一次,可以在一个尚未完善、群雄逐鹿的单一技术路线前沿领域,做广泛持续的商用迭代,这是什么概念?
这对几乎所有行业来说都是个梦知道吗。
中国绝大多数高科技行业都有一个梦:让自己的技术摆脱国外产品垄断,在民用市场成规模地用起来,活下去,在市场中迭代更新下去,不论它多么不堪都可以,因为只要有能力迭代下去,五年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问题就是绝大多数被卡脖子的行业,它走不出这第一步。
这个梦能在5G领域实现,从历史的角度看多少是有些偶然的。但既然它来了,既然中国有最庞大的市场、最多的工程师和政策性统筹优势,那为什么要放它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有一部分回答完全是蝲蝲蛄叫,缺乏基本的商业常识,把他们扔到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都能喷到起飞。听蝲蝲蛄叫,地都别种了。
================
我的妈,看有个高赞回答把5G比做星球大战,简直疯了。
我要用一个问题让大伙恢复理智:美国为什么要制裁华为的“星球大战”?帮他油门踩到底不好吗,替中国政府拒绝劳民伤财呢是吧?
因为射频配套的制裁,华为的p50现在连自己的5G都用不上。如果这真是美国请君入瓮的星球大战计划,为什么不对涉及5G的制裁进行豁免,加速中国被“星球大战”拖垮的进程?
我不赞成把国家层面的博弈讨论都归为“阴谋论”,更不赞成只要涉及宏观讨论就放弃基本逻辑全盘接受,因为这两者其实是一码事,都阻碍我们形成冷静的全局观。中国是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从数十年的时间尺度看来,民众的全局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社会的命运。冷静下来,我们需要抛弃“这是阴谋论”“无脑下大棋”一类的话术,回归基本的现实和逻辑,找回最核心的冷静和全局观
有个怪异理论,我研究发现的。
色情网站是互联网进步的领先生产力。
bbs时代,色情网站论坛是很多人学习使用bbs的第一站。(1m网线时代)
网页视频时代,色情网站是很多人学习使用网页第一站。(10m网线时代)
下载时代,快播、磁力的色情下载是很多人学习使用下载工具的第一用途。(50m网线时代)
短视频时代,某色情app是很多人使用短视频的第一个app(4G时代)
长视频时代也如此(4G时代)
好了,色情网站目前还没有使用5G的场景。
如果色情网站开发了相应场景,那么5G就会有用了!
色情网站是第一生产力!
(ps:色情网站方式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指标,当然网络发展是因,色情网站使用方式是果,只是色情网站能很好反应网络用法,正如卡介疫苗接种数和人口出生数据完美契合。)
前段时间,字节跳动50亿收购了,青岛的Pico公司。就和很多年前电商正火,淘宝就预测未来购物是线上直播间形式,捧起了李佳琪薇娅一样,算不算一样横向的布局?
主要意义就是给华为输血,次要意义就是给电网创收。
招标走了个过场,华为用最高的价格拿到了最大的份额。
三大运营商伸着脖子给华为割。
华为吸了这波血,才能在被制裁的情况下活得这么滋润。
这波运营商是最惨的,面子里子都丢了,本来4G需求是一直增加的,运营商也一直在给4G扩容,所以才能维持网速。
现在为了建设5G,买华为的天价设备,根本没钱给4G做扩容,还要拆除一部分4G设备给5G让路。
需求增加了,容量缩水了,消费者还骂运营商赚黑心商。
真就六月飞雪了都,亏了钱还要挨骂,以前哪受过这样的委屈。
不过运营商也不是白莲花,套餐涨价割韭菜什么招都来了。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意味着中国浪费了大量财力
从1g到3g,进步都比较大,到4g移动网络已经比较成熟了,能够承载超高清视频。大家用的都很爽。
5g出来是中国第一次深度参与制定标准,但是做出来很烂,为了一丁点看不见的所谓低时延、高网速,却使用了超高频波段。但凡懂无线电原理的都知道超高频电磁波的基站覆盖会极端差,相当于WiFi的效果。为了实现还算凑合的覆盖,基站数量是4g的好几倍甚至10几倍,耗电量也是几倍。无论是固定投资还是使用成本都是天文数字。
之前2-3-4g,欧美日都是提前中国很多年开搞的,唯独5g网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怎么建。但是国内华为和一些该行业的既得利益集团煽动不动技术原理拍脑袋的官员批准推进了5g基站建设,给国家已经造成了至少数千亿的损失。
这个5g除非花几万亿甚至10几万亿,以及巨量的电费维持,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5g降频,降频就是4g效果了,就神经病瞎折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