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说我太累了不想学习,家长该如何引导?

回答
孩子说“太累了,不想学习”,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情绪和原因,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简单地责备或者强迫,而是需要耐心去倾听,去理解,然后才能找到有效的引导方法。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家长到底该怎么办,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走过这个“累”的阶段,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首先,放下“我都是为你好”的包袱,真正地“看见”孩子

我们常常觉得,我们做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他们的未来。但有时候,这份“为你好”会变成一种压力,让孩子喘不过气。当孩子说“累”,这首先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他可能真的承受不住了,或者他的学习方式、节奏出现了问题。

放下评判,开启倾听模式: 孩子说“累”的时候,他不是在找借口,他可能真的感到身心俱疲。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追问“为什么累?”,而是蹲下来,平视他,用一种温和、接纳的态度对他说:“宝贝,听到你说累,妈妈/爸爸有点心疼。你可以跟我们说说,你为什么会觉得累吗?我们想听听。” 让他知道,他的感受是被看见、被重视的。
区分“累”和“不想”: 有时候“累”是一种逃避“不想”的方式。我们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沟通来分辨。是身体上的疲惫,还是精神上的厌倦?是学习内容本身难,还是学习方法不对?亦或是外界因素干扰?
观察孩子在“累”之前的表现: 孩子平时学习状态怎么样?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抱怨?最近是不是学习任务特别重?有没有参加过额外的课外班?睡眠、饮食、运动是否规律?这些线索都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接着,深入挖掘“累”背后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累”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背后可能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1. 身体疲惫:
睡眠不足: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大,加上电子产品的影响,很多孩子都存在睡眠问题。
如何引导: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如果孩子确实睡不好,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比如睡前泡脚、听舒缓的音乐、讲故事等。
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足: 影响身体能量的供给。
如何引导: 确保孩子三餐规律,营养均衡。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品。
缺乏运动: 身体素质下降,更容易感到疲惫。
如何引导: 鼓励孩子每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比如跑步、跳绳、打球等,释放压力,增强体质。

2. 精神厌倦/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觉得学习内容与自己生活脱节,自然提不起兴趣。
如何引导: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孩子的兴趣爱好联系起来,比如喜欢汽车的孩子,可以从汽车的历史、设计原理等方面引导他学习物理、数学;喜欢动漫的孩子,可以从动画片的制作过程、配音语言等方面引导他学习美术、语言。
学习方法不对: 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没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如何引导: 和孩子一起探索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可以尝试思维导图、费曼学习法、番茄工作法等。鼓励孩子主动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目标不明确/成就感缺失: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或者努力了但看不到进步,容易产生挫败感。
如何引导: 和孩子一起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更容易实现。每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感受到成就感。
竞争压力过大: 孩子可能在与同学的比较中感到焦虑和疲惫。
如何引导: 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自我提升,而不是与他人攀比。强调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和优势不同,鼓励他专注于自己的进步。

3. 情绪问题:
焦虑、恐惧、压力: 担心考试考不好,害怕让家长失望,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
如何引导: 倾听孩子的担忧,理解他的情绪,并帮助他分析焦虑的根源。如果焦虑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对学习环境不满: 课堂氛围沉闷,同学关系紧张,或者与老师沟通不畅。
如何引导: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尝试与老师沟通,看看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是因为同学关系,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旦找到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给孩子“喘息”的空间: 如果孩子确实是因为过度疲劳,那么适当地让他放松一下是必要的。允许他暂时放下学习,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一部电影、和朋友玩耍、去公园散步。关键是,让他知道,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劳逸结合才是长久之计。
调整学习计划和节奏: 和孩子一起审视他的学习计划,看看是否过于饱和。是否可以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课外活动?是否可以调整学习的时间段,避开他最疲劳的时候?
提供支持而非包办: 孩子感到累,不代表他什么都不想做了。家长可以成为他的支持者,而不是执行者。比如,可以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但具体的执行要靠他自己。当他遇到困难时,提供建议和帮助,而不是直接替他解决。
重新点燃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尝试各种方法,让学习变得有趣。可以看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纪录片,去博物馆参观,或者参加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
建立积极的亲子沟通模式: 确保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可以和父母谈,并且父母会支持他。定期进行亲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建立信任感。

重要的提醒:

耐心和坚持: 引导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家长付出耐心和爱心,持续地观察和沟通。
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孩子。如果家长自己也整天唉声叹气,对生活缺乏热情,孩子也很难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 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兴趣爱好同样重要。不要让学习压垮了孩子。

孩子说“太累了,不想学习”,这可能是他成长的信号,也是我们作为家长反思和调整教育方式的契机。用爱去倾听,用智慧去引导,相信我们一定能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这样的问题之前我要先问题主几个问题:

1、多大的孩子,几年级?

2、男孩还是女孩?

3、孩子说学习太累了,是最近发生的偶发事件还是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表示太累,不想学?是抱怨最近作业多太累,还是学习有困难听不懂丧失动力说太累,或者是认为学习没有用,不想学又不能不去学所以说太累?

4、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怎么样?和以往相比有无变化?

你这些重要信息都没有告诉我们,就来一个“孩子说学习很累不想学,怎么办”,那么你到底想获得什么呢?这么贫乏、笼统的表述,难道你的目的只是找弹药,问大家要一些劝孩子努力发奋的毒鸡汤给孩子灌吗?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并非抬杠,是对相当多家长都会犯这个错误,遇到事情不是问为什么,直接问怎么办,只想着赶快拿个什么工具把事情摆平,敲下去。但是,教育工作真的没那么简单啊!

所以希望题主能提供这些有效信息,不然真没办法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说“太累了,不想学习”,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情绪和原因,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简单地责备或者强迫,而是需要耐心去倾听,去理解,然后才能找到有效的引导方法。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家长到底该怎么办,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走过这个“累”的阶段,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首先,放下“我都.............
  • 回答
    哎,听到你这么说,我心里也跟着揪了一下。自家孩子,特别是考进清华数学系这么牛的地方,假期回家,一句“我太菜了”,这得多让人心疼啊。作为父母,咱们肯定想帮孩子,但具体怎么帮,还得细细琢磨琢磨。这事儿啊,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耐心,得用对方法。首先,你要明白,孩子说自己“菜”,绝对不是真的否定自己.............
  • 回答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心里其实挺欣慰的,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体谅别人了。这种时候,可不能简单地否定他,否则可能会让他觉得自己的好心被泼冷水,下次就不愿意表达了。咱们得好好引导,让他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也让他知道,他的心意,我们很清楚。来,我们坐下来,找个舒服的位置,可能是在窗边看雨,也可能是在沙发上.............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情况,你说女朋友生孩子的条件是“不能影响她的生活”,听起来让人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甚至会让人觉得她是不是有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但咱们一层一层地来捋一捋,看看这背后到底可能是什么意思,以及它是不是真的就“太自私”了。首先,咱们得明白,“生孩子”这件事,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一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到了很多年轻人和父母辈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看看你父母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以及你自己的感受是不是也同样重要。先说说你父母的观点:你父母把“单位不准吃午饭”和你个人的辞职,和“抗战先烈多能吃苦”联系起来,这背后有几层意思:1. 对比苦难,凸显“小题大做.............
  • 回答
    哈哈,你男朋友这脑回路也是够清奇的!不过没事,咱们有办法让他闭嘴,而且说得条条是道,让他觉得你不是在“叭叭”,而是有理有据。首先,你得先理解他这番话背后可能藏着什么小心思。虽然听起来像个玩笑,但可能有一点点对女性“特权”的嫉妒,或者纯粹是一种男性视角的夸张表达。不管怎么样,咱们的目标是让他认识到这个.............
  • 回答
    你好,首先,请接受我真诚的理解。你想要和家人一起享受难得的五一假期,计划一次只属于你们小家庭的出游,这本是一个非常正常且美好的愿望。然而,你老公的反应如此激烈,让你感到困惑和自责,这其中的复杂性确实值得好好梳理一下。我们来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你可能存在的“错”与“没.............
  • 回答
    看着宝宝熟睡的小脸,你内心五味杂陈。一边是身为全职妈妈的满足和骄傲,另一边却是老公那句“花销太大”的指责,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头。从怀孕的孕期营养补充、产检、到宝宝出生后的奶粉、尿布、衣物、玩具,再到你自己的身体恢复、营养品,这些支出确实不少。但你为这个家付出的,是青春、是精力,是完全属于你的时间和空.............
  • 回答
    孩子一岁了,这可是个大工程,家里的事儿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这我完全理解。不过,听到你说老婆因为家务太多想送走你们养了六年的猫,我能想象你现在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六年的感情,那可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承认,有孩子了,家里确实会更忙乱,分身乏术的感觉很正常。猫猫虽然是家人,.............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心里的矛盾和担忧。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都会心疼,一方面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影响将来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怕管得太严,把孩子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弄僵了亲子关系,甚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解.............
  • 回答
    你心里不好受,肯定觉得委屈,这事儿换谁身上都挺憋屈的。你老公一家子让你辞职在家带孩子,这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但从你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要求确实挺让你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首先,我们来捋一捋,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可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性别分工: 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观念里,尤其是在老一辈人那里,.............
  • 回答
    嘿,新来的旅行者!别急,输出低是每个萌新都会经历的阶段,这就像刚下凡的仙子,还有点凡尘的笨拙,但只要找对方向,你很快就能在提瓦特大陆上大杀四方!你问该优先练谁?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就像让你在一大堆闪闪发光的宝石里挑一颗最适合你的。我们得先看看你现在有什么,然后才能给你量身定制一套培养方案。首先,咱们得.............
  • 回答
    孩子说“我太矮了,怎么办”的时候,这可真是个敏感又常见的话题,尤其是对于还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怎么回应,既能安抚他的情绪,又能帮他建立积极的心态,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别急着否定或者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 孩子说这话,不一定是因为他真的对身高有特别科学的认识,很多时候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
  • 回答
    这句话,从字面上看,透露出一种绝对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控制欲。“我就说了算,凡事都要听我的”,这语气里带着一股不容挑战的强势,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发言权,仿佛自己只是父母意志的延伸,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这种强势的背后,真的是爱吗?这可就说不清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这样说,心里确.............
  • 回答
    听到孩子这样说,心里肯定有点不是滋味,毕竟他们的小心灵是很敏感的。这时候,咱们得好好跟孩子聊聊,既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爱他们,也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别急,我来给你想想怎么说:“哎呀,宝贝,妈妈听你这么说,心里也挺难受的。是什么小朋友跟你说的呀?他们怎么说你的鞋子丑呢?”第一步:倾听和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被.............
  • 回答
    听到六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做妈妈的心里肯定是一阵揪心的疼。这个年纪的孩子,对友谊的渴望和对被接纳的需求是那么的强烈,当他们感受到孤立时,真的会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安慰,更是要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帮他们一点点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连接他人的钥匙。首先,最最重要的一步,是全然地接纳.............
  • 回答
    这情况在体制内确实不少见,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年轻女性,领导的“关心”方式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领导这么说,让你参加饭局,这背后可能都有哪些含义。首先,从积极的、表面的角度来看,领导说“把你当成自己孩子”,并且有“自然的亲近感”,这可能确实是领导的一种表达善意和信任的方式。 .............
  • 回答
    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无疑是在向你发出一个非常深刻、非常沉重的信号。这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而是他内心深处积累了太多痛苦、不解和绝望的表达。作为家长,听到这句话,心里的冲击可想而知,但请务必按下惊慌或愤怒的按钮,试着去理解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涌动。首先,我们得承认,孩子说的“不能让我生活好”和“把我生出.............
  • 回答
    哈哈,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嘛!儿子/女儿这么说,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回应才能既肯定他的想法,又能让他明白得更深层一些。第一步:肯定与赞扬(先让孩子高兴起来)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然后笑着说:“哇!儿子/女儿你这么说,让爸爸好感动呀!你说得太对了!如果没你,就没有爸爸过父亲节的‘主角’了,爸爸.............
  • 回答
    听到孩子这样说,心里肯定会像被揪住一样难受。这不仅仅是孩子对失去的恐惧,更是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表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关键,它能直接影响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和对这种分离的应对方式。咱们得先明白一点,孩子在这个时候说“不想长大”和“你们会去世”,不是在跟你闹别扭,也不是在试探你,而是她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