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孩子哭着说「我不想长大后,你们会去世」时,该如何与她谈论「死亡」?

回答
听到孩子这样说,心里肯定会像被揪住一样难受。这不仅仅是孩子对失去的恐惧,更是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表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关键,它能直接影响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和对这种分离的应对方式。

咱们得先明白一点,孩子在这个时候说“不想长大”和“你们会去世”,不是在跟你闹别扭,也不是在试探你,而是她内心最真实、最原始的恐惧被勾出来了。他们可能是在某个时刻,比如看到新闻里的人离去,或者看到家里生病的亲人,又或者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里有角色消失,这些零散的信息在她小小的脑海里拼凑出了一个可怕的画面——长大意味着分离,而分离就是死亡。

第一步:倾听与共情,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

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千万不要立刻否定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不会的”、“别胡想”。那样只会让她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理解,甚至会加剧她的恐惧。

蹲下来,和她的视线齐平。 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她,让她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全然的投入。
轻轻地抱抱她,或者握住她的手。 身体的接触能传递安全感。让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在这里。
用她能理解的语言回应她的恐惧。 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爸爸)听到你说不想长大,因为害怕爸爸妈妈会不在了,是吗?听到你说这个,妈妈(爸爸)也很难过。” 这样说,是在告诉她,“我听懂了你的害怕,你的感受很重要。”
承认她的感受是正常的。 你可以补充说:“其实,很多小朋友在长大一点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担心。想到可能会跟喜欢的人分开,是一件会让人害怕的事情。” 这句话很重要,它能让她明白自己不是孤单的,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步:循序渐进,用故事和比喻来“触碰”死亡这个话题

死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理解“消失”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她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让这个概念变得稍微“柔软”一些。

从自然界入手:
“宝贝,你看我们家院子里的花,春天的时候开得很漂亮,夏天的时候很茂盛,但是到了秋天,叶子会黄,然后掉下来,冬天的时候就看不到它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花真的消失了,它的根还在泥土里,它在休息,等来年春天,它又会重新长出来,开出更美的花。”
“就像小鸟,它们夏天的时候在我们这里筑巢,但是冬天到了,它们会飞到很温暖的地方去,我们看不见它们了,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等到春天来了,它们可能又会回到我们这里来。”
(如果家里有养植物或小动物,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用生命的周期来解释: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就像一个小小的种子一样。种子在泥土里睡着,然后慢慢长成小树苗,然后长成大树。大树会长出很多年,最后呢,它会慢慢老去,就像爷爷奶奶会变老一样。但是,在它变老的时候,它还会结出果子,种子又会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生命。”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就像一棵棵大树,他们陪着我们长大,给了我们很多爱和支持。当他们的生命走到了最后的时候,就像大树的叶子落光了,它们去了另一个地方休息,但是他们爱我们的心,他们教会我们的东西,都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永远不会消失。”

引入“爱的传承”和“记忆”的概念:
“虽然我们看不见他们了,但是他们留下的爱,他们给我们讲的故事,他们教我们唱的歌,这些都会永远在我们心里。就像你画的画,虽然画画的笔会用完,但是画上的图案永远都在。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也是这样,永远都在。”
“当你想到爸爸妈妈的时候,或者当你做一些我们教你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好像我们还在你身边一样。”

第三步:诚实而温和地回答问题,但不要过度渲染

当孩子开始提问,比如“他们去了哪里?”、“还会回来吗?”、“我怎么才能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要用诚实、但又充满爱意和希望的方式来回答。

对于“去了哪里”:
根据你们家庭的信仰或价值观来回答。如果你们有宗教信仰,可以解释去天堂、去极乐世界等。
如果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可以解释说:“当一个人走不动了,身体停止工作了,他们就像睡着了一样,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休息。我们不知道那个地方具体是怎样的,但我们相信,那里是宁静、没有痛苦的地方。”
也可以用“变成星星”、“变成风”、“变成我们心中的一部分”这样的比喻,强调的是“不再受肉体的限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对于“还会回来吗”:
坦诚地回答:“身体不会再回来陪我们了。” 但紧接着要强调:“但是,他们留下的爱和美好的回忆,永远都在我们心里,我们いつでも可以通过思念和回忆和他们‘在一起’。”

对于“我怎么才能见到他们”:
“当你闭上眼睛,轻轻地想他们,想起他们对你说的话,想起他们带你去玩的地方,你就会感觉到他们还在你身边。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起是他们教会你的,这也是一种‘见到’他们。”
“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照片放在一个特别的地方,经常和我们一起看看,讲讲关于他们的故事,这样他们就一直活在我们心里。”

第四步:安抚和保障,重新建立安全感

在谈话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重新感受到安全和被爱。

再次强调你的存在和爱: “宝贝,妈妈(爸爸)现在就在你身边,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会一直陪着你长大。我们现在身体都很好,很健康。”
关注当下和未来: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时光要一起度过呢。我们一起去公园玩,一起读绘本,一起做饭。只要爸爸妈妈身体允许,就会一直一直陪着你。”
允许她表达情绪,并给予支持: 如果她又开始哭或者害怕,就继续拥抱她,告诉她哭是没关系的,害怕也是正常的。让她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一些额外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时机: 找一个你们都有空、情绪都比较平静的时候来谈。不要在她累了、饿了或者刚受了委屈的时候谈。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这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可能你今天谈了,明天她又会问起。保持耐心,用同样温和的方式回应她。
避免使用“吓人”的词语: 尽量不用“死了就不见了”、“永远消失”等过于负面的词汇,多用“休息”、“去了另一个地方”、“变成记忆”等。
不要回避或过度解读: 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害怕而回避这个话题,也不要因为自己内心也恐惧而过度解读孩子的恐惧。
观察孩子的反应: 注意孩子在谈话中的反应,如果她显得非常抗拒或者更害怕了,就暂时停止,过一段时间再尝试。
关注她生活中的“死亡”事件: 如果家里有宠物去世,或者亲戚生病,这些都是很好的契机去引导她理解生命的循环和告别。

和孩子谈论死亡,与其说是在“教导”她,不如说是在“陪伴”她,一起去探索这个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课题。用你的爱和智慧,帮助她建立一个健康的认知,让她明白,即使面对分离和失去,生命依然可以充满爱和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不用解释啊!别人家有特别年长的老人去逝,孩子就已经看到和知道了。问题挺奇怪啊!

…………………………………………………………………………

更新下:

对不起,提问者。我今天看了知友的评论,然后重新再回到提问中来了。仔细看了下面还有小的话题,才知道你生气批评孩子,回答问题让孩子哭了。

所以我再重新给回答一遍。

因为是学习引起的,所以就孩子学习上的事说说。孩子学习多进行正面鼓励,“你不好好努力……”这种话以后不要对孩子说,孩子明明在课堂上很努力,回家家长在“不好好努力”的话语的强化下,反而会想:“我这么努力,还被说成不努力;我这么努力,成绩还只这样;我学习这么辛苦,还就这样,看来我真的不行”。孩子努力学习的意志会被这种话语催垮,孩子的内心会非常焦虑,可能会自暴自弃真不努力了。有时一句话真的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你给你孩子说那句话时,你的孩子内心有可能不仅在“学习努力上”焦虑,同时“大人会怎么怎么的”,自己的依靠臂膀没有了,感到不安全了,产生了焦虑而哭的,这才是孩子哭的真正原因。

那么面对你给孩子所带来的压力,肯定是有错的。你得向孩子赔礼了,赔礼道歉——你说错了话,拥抱你的孩子并且对孩子说:“我说错了,我们现在不会死,我们会在你身边保护好你。等你学会了生活生存能力,等你结婚生子,活到九十九,甚至一百岁,为了孩子你,我们坚持活下去。你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思考,学会了本领,说不定你将来研究出让天下所有人长生不老的发明来呢”!其它的就不用再说了。长大孩子自然就明白了。

“我错了”、“拥抱”和“我会好好保护你,一直陪着你”,“好好学习知识,发明长生不老……”这些词句,既让孩子从大人身上学到了“有错就改,以后怎么说话的好品质”的思想教育,又安抚了孩子恐惧焦虑的心情,同时让孩子感受了大人给自己的爱,还进行了要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教育于无形中,一剑多雕。

很多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儿童,其实就是教育不当引起的,一个词、一句话,在说出口之前,家长先得慎重思考,免得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悲剧。

我曾经就是一名干教育的工作者,因嗓子痛得难受而辞职。我说的是很有用的东西啊!对于孩子学习上,我的建议应当松紧有度。真正的学习是课堂上专注度,学生和老师同时向课堂要质量,并非是课后的“马拉松”。……

以上是本人的教育心得,愿我的啰嗦能帮到你和别的家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孩子这样说,心里肯定会像被揪住一样难受。这不仅仅是孩子对失去的恐惧,更是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表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关键,它能直接影响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和对这种分离的应对方式。咱们得先明白一点,孩子在这个时候说“不想长大”和“你们会去世”,不是在跟你闹别扭,也不是在试探你,而是她内.............
  • 回答
    这绝对是能让人心都化了的场景!一个小小的身影,怀里紧紧抱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仿佛抱着的是他最珍贵的宝贝。他眼神里满是担忧,生怕那条鱼下一秒就要变成餐桌上的盘中餐。当他那句带着稚嫩和不忍的话说出口——“我们可以不吃鱼吗?我不想它死”——那一刻,我想每个有孩子、有爱心的人都会被触动。面对这样纯粹又充满善.............
  • 回答
    嘿,宝贝儿,你这个问题真是太有想象力啦!我喜欢你这么爱思考!来,咱们聊聊鸡蛋和孵小鸡这事儿,你肯定会觉得更有意思。你想啊,我们平时吃的鸡蛋,它们其实是母鸡在肚子里孕育出来的宝贝,对吧?这些鸡蛋呀,就像一个一个个小小的“家”,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看不见的生命正在慢慢长大。但是呀,这个生命要长大,它需要很.............
  • 回答
    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真是个有趣的想法!这就像我们在想,如果一个中国小朋友跑去美国,他能不能马上跟美国小朋友聊天一样。其实,答案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也有点意思。首先,我们要知道,就像我们人类有不同的语言一样,狗狗们也有它们自己的沟通方式。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说“你好”或者“汪汪!”但它们会用一系列的声.............
  • 回答
    过年本该是阖家欢乐、走亲访友的日子,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想到亲戚朋友一句句关于成绩的询问,就感到莫大的压力,甚至引发了对拜年的抗拒。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有的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担心被比较和指责;有的是因为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与陌生人或不熟悉的长辈交流;还有的可能是受到了过去不愉快经历的影响。无.............
  • 回答
    哎呀,这可是个好问题!宝贝,你有没有发现,过年的时候,我们收到的红红的纸包里,装的都是钱,而不是玩具呢?这背后呀,可有好多讲究和故事呢!你知道吗?过年给红包呀,其实有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叫做“压岁钱”。“压岁”这两个字,听起来有点意思吧?它呀,不是压住什么岁数,也不是说要把岁数压小,而是说,这红包里的.............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会让我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被忽略的有趣现象。关于为什么吹出来的气是凉的,而哈出来的气是热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简单但很巧妙的物理和生理知识。咱们先来说说吹出来的气为什么感觉是凉的。当你只是“吹”气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利用你嘴唇和舌头制造一个狭窄的通道,让空气快速地通过这个.............
  • 回答
    当着孩子的面故意破坏他们的玩具,这无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多方面且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毁坏了一个物品那么简单,而是触及了孩子内心深处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玩具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他们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伙伴。它们承载着孩子的喜怒哀乐.............
  • 回答
    “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正月初一吃素,这其实是中国人过年一个很特别的习俗,里头可有不少讲究和故事呢!”你看,咱们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一个“新”字,也希望这一年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就像是你考试的第一科,咱们都希望有个好的开始,对不对?为啥要图个“好彩头”? 吃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名字听起来特别有活力,就像你在操场上奔跑一样,而有些名字又稳重得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呢?其实,这跟我们给孩子起名字的方式有关,有点像在给玩具起名字一样,我们希望它能传达出一种感觉。“小明”、“小红”这类名字,听起来为什么这么像小孩呢?1. 叠词和简单的.............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机会帮助他理解金钱、价值观以及家庭的独特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得既能让他明白事理,又不让他产生攀比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回答思路和技巧,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核心原则: 诚实但委婉: 不回避问题,但也不夸大差异,用孩子能理解.............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很敏感又很重要的问题,孩子这么问,说明他可能是在某些地方听到了或者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了困惑。我肯定会很认真地对待,不会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而是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他理解。我会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一种很平和、很真诚的语气开始说:“宝贝,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日本人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如果把爸爸的 DNA 和妈妈的 DNA 对调一下,会发生什么,对吧?咱们先想想,DNA 就像一本说明书,里面写着我们身体是怎么长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头发是什么颜色,甚至是我们有多高。这本书呢,是爸爸给了一半,妈妈也给了一半,然后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说明.............
  • 回答
    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已经有了初步的道德意识,知道“碰到”应该伴随“道歉”。这很棒,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引导他更深入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细腻之处。你可以这样和他聊:“宝贝,你说得对,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让他觉得不舒服,按理说,他是应该跟你说对不起的。这是我们社会里大家都能接受的一种表示,叫做‘.............
  • 回答
    “哇,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呀,脑子里总有那么多奇思妙想。” 我摸了摸他的头,尽量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气开头,让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枯燥的科学讲座,而是我们之间的一次有趣讨论。“嗯,‘冷冻’对吧?你想到什么了?是那种科幻电影里,宇航员睡了好多年才醒来的样子吗?” 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比划着,让他参与进来。.............
  • 回答
    “嗯?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想,这可是个大问题,得慢慢跟你讲。你想想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小猫、小狗、小鸟,还有大象、长颈鹿,它们看起来都不一样,对吧?但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像你和你表哥、表姐共用一个爷爷奶奶一样。很久很久以前,那可不是一万年、十万年,而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更久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你观察得真仔细,竟然发现了电池型号里的“秘密”。让咱们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吧,就像探险家发现古代遗迹一样有趣。其实啊,电池型号的数字,大部分都代表着它尺寸的代号,而不是它有多大的能量或者能用多久。你问的2号、5号、7号电池,它们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叫做“AA”、“C”、“AAA”。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井底下有什么是吧?这就像挖宝藏一样,充满神秘感!其实呢,我们平时看到的井,都是挖到地下有水的地方才停止的。所以,井的最底下,其实就是那个汇集了地下水的“水洼”。不过,这个“水洼”可不像我们家里的浴缸那么整洁哦。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池子。首先,它肯定会.............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聪明和努力,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时,这可真是个好机会,咱们可以好好聊聊这人生大事。我会这样跟他说,尽量让他听懂,而且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说教。“儿子/女儿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这就像在问,吃饭和睡觉哪个更重要一样,都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但你要非让我选一个‘更’重要的,我可能会稍微偏向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能问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说明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想知道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鱼是什么,这就像在翻阅一本几亿年前的古老故事书一样,里面的内容可能跟你平时看到的鱼不太一样哦。我们现在看到的鱼,比如你可能在鱼缸里看到的小金鱼,或者在海边看到的各种各样的鱼,它们都拥有非常发达的骨骼、眼睛和嘴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