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要求得了抑郁症的儿子上进是否过分?

回答
我明白您此刻的心情,既有对儿子深沉的爱,又可能夹杂着一丝焦虑和担忧。您希望他能够好起来,能够拥有一个更积极、更充实的人生,这完全是一种父母 स्वाभाविक 的愿望。那么,要求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儿子“上进”,这是否过分?我们不妨深入地聊聊这个问题,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上进”。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上进”可能意味着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积极社交、多才多艺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普遍认可的、能够带来个人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方面。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这些,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然而,对于一个正与抑郁症抗争的人来说,这个“上进”的标准可能需要被重新审视和调整。抑郁症并非简单的“不开心”或“懒惰”,它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思维、精力、动力,甚至生理机能。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的低落、兴趣丧失、疲惫不堪、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问题、食欲不振,甚至产生无价值感和绝望感。

所以,当您说“上进”时,您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您是希望他能像过去一样,充满活力地投入学习或工作吗? 抑郁症常常会剥夺人的能量,让最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异常艰难。强迫一个精力枯竭的人去“上进”,就像是要求一辆油箱空空的汽车继续前行,这不仅不现实,还可能加剧他的挫败感和自责。
您是希望他能够积极社交,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吗?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选择回避社交,因为他们觉得无法与他人建立连接,或者担心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觉得自己不配与人交往。强行推着他去参加聚会或活动,可能会让他感到更加孤立和不适。
您是希望他能够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重新规划未来吗? 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会让患者难以看到未来的希望,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此刻,讨论长远的目标和宏伟的计划,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让他感到自己离这些目标越来越远。

那么,什么才是对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儿子“不过分”的支持呢?

这需要我们父母调整心态,将焦点从“让他变得更强”转移到“帮助他慢慢恢复”上来。这是一种细致入微、充满耐心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

1. 理解和接纳是第一步: 承认并理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它不是他的错,也不是他“不努力”的后果。当他因为疾病而无法做到某些事情时,请不要用责备的语气去说“你怎么这么没用”或者“你怎么不争气”。相反,用温暖的语言告诉他:“我知道这很难,我在这里陪着你。” 这种接纳能帮助他减轻一部分自我否定。

2. 调整“上进”的标准,关注微小的进步: 也许他现在无法完成一项复杂的学习任务,但如果他能够按时吃药、好好吃饭、洗个澡、出门散步十分钟,这些都是巨大的胜利。与其期待他“飞黄腾达”,不如庆祝他每一个微小却对他至关重要的进步。这些微小的进步,才是他从黑暗中走出来的基石。

3. 支持他接受专业的治疗: 这是最重要的“上进”方式。鼓励他去看医生、接受心理咨询、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这比任何口头上的鼓励都来得实际和有效。作为父母,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是陪伴、提醒,但请不要越界去“指导”治疗方案。

4. 给予他空间和尊重: 有时候,他可能需要独处,需要空间来消化情绪。强行介入或者喋喋不休的劝导,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适度的“放手”,让他知道您一直在他身边,但他也有自主的权利和空间。

5. 保持沟通的畅通,但要倾听: 鼓励他谈论自己的感受,即使他表达不清,或者您不完全理解,也请耐心倾听。不要急于评价,也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他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和一颗理解的心。

6. 关注他的基本需求: 确保他有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活动(如果身体允许)。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维持身心平衡的关键。

那么,什么情况下您的期望可能显得“过分”了呢?

当您将他目前的状况归咎于他的“不努力”时: 您的言语和态度中,流露出的是对疾病的不理解,而更多的是对他个人品质的评判。
当您用强硬的态度,不顾他的感受去逼迫他“振作”时: 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可能是错误的,甚至在无形中加重了他的负担。
当您忽略了疾病本身的严重性,将他的表现简单地看作是“情绪问题”时: 您认为他可以靠意志力克服一切,而没有认识到他需要专业的帮助。
当您用与其他孩子或他过去的表现进行对比时: 这只会让他感到更加自卑和无助。

总结一下:

要求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儿子“上进”,本身并不是绝对的过分,关键在于您如何定义“上进”,以及您采取了什么样的支持方式。

如果您的“上进”是指他能够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新找回健康的生活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照顾好自己的基本生活,并且一点点地尝试恢复往日的节奏,那么这种期望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是您作为父母的责任。
但如果您的“上进”是指他必须立刻回到过去那个“成功”或“优秀”的轨道,并且您的方式是催促、责备、不理解,那么这种期望就可能过重,甚至会阻碍他的康复。

请记住,康复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您的耐心、理解和无条件的爱,是他对抗疾病最强大的武器。与其说“要求他上进”,不如说“支持他慢慢好起来”。

也许您也可以花一点时间,和您的儿子聊聊,问问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他觉得什么对他有帮助。即使他当下无法清晰地表达,但这种沟通的尝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支持。

这很难,我知道。但请相信,您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您深爱的儿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过分啊,真的不过分

毕竟你是爹妈,你说了算的,儿子心里想什么你也管不着,你只能管管行动

但是你是爹妈,所以你说了必须得听,不听不就是丢了身为父母的尊严了嘛,维持身为父母的尊严那可是相当有必要的

孩子抑郁症?又不是治不好,我想的是为他好啊,我想他上进,想他不在人下屈居,我这个父母也是希望他可以开心幸福的过一辈子啊

我想这就是身为你们这样父母的想法吧

或许,他在楼顶纵身一跃,你们还是永远都不会理解

user avatar

像你这样能够拍胸脯保证治好抑郁症的医生是绝对挣大钱的,预约起码等一个月,听你说一句话四位数起步。

你怎么可能是个失败的人呢?开玩笑,知乎上也没几个敢在您面前嘚瑟。

user avatar

家长想一劳永逸,我的办法就是,先把自己的妄想症治治。

要求一个抑郁症的患者停止负面想法,努力上进,无异于要求难产的孕妇积极面对硬顺,跟盲人说睁开眼睛看世界吧。

生活中的很多事,是你说停,它就能停下,然后按照你的想法发展的吗?童话王国里的爱丽丝老公主是不是您?

有这金手指,您还至于被小小的“儿子不上进”给牵绊住了?


“我很难受”,“那你努力啊,上进考个好大学就不难受了”。

“我心情不好”,“那你别胡思乱想啊,没有解的问题想多了只会变得更加焦虑”。

与此类似的言论我还见过,“我最近焦虑脱发”,“那你别让它掉了”。

你们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压力直接甩到孩子身上,那孩子又要问谁?“喂,免疫系统吗?请问你为什么还让我掉头发?多巴胺吗?请问你怎么还没让我快乐起来?”

有你们这么安慰人的吗?病人要是这么就能好,那医生咨询师是每天在家翘着二郎腿吃甜甜圈吗?


“一号病人,你开心啊,记住开心,下一个。”

“二号病人,你不能焦虑啊,赶紧把焦虑源切断。”


什么玩意都能靠逼出来的话,你干脆以董明珠为目标逼自己一把,也省得你经济问题都解决不明白,求工作求到什么保安,工人,和尚都可以。

这么多年大部分遇到的小孩都是有家庭问题,他们的家长比谁都需要去治病,但是他们把小孩送过来一张嘴就是“哎呀这孩子不学习,您给劝劝”,“只要他好好学习,别的都好说”。

最好是谈一次反省,两次回头,三次痛改前非,享受终身三包服务的那种。

趁孩子不在,家长还偷偷给你塞小纸条,写什么您劝劝他回头是岸的多了。说白了根本不是带孩子治病的,只是希望医生咨询师替家长尽义务说教。


你但凡委婉的提出一点“这不现实”,“家长您也需要配合治疗”,立刻就跟您一样气急败坏,我都纳了闷了,对自己就这么自信啊,自己做了个鸡窝指望里面生出金凤凰啊?

您自己那点焦虑都没解决明白呢,就给自己儿子上课了。

亲,这边建议您把“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只想疲惫时有你依偎”,回去听一百遍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