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季汉文武元老将领的后人没有杰出人才的观点?

回答
关于“季汉文武元老将领的后人没有杰出人才”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三国历史爱好者中比较常见,也颇具争议的论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杰出”的标准本身就很主观,而且史书的记载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和选择性。

首先,我们得承认,从数量和影响力上看,确实很难再找到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以及诸葛瑾、陆逊、吕蒙、周瑜(虽然周瑜是在东吴,但常被拿来与季汉名将比较)这些闪耀的名字。季汉后期,虽然也涌现出姜维这样的勇将,但总体而言,能够达到开国元勋们那种“名垂青史,万世景仰”高度的将帅,确实是凤毛麟角。

然而,将“没有杰出人才”视为一个绝对事实,我认为是不够严谨的。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时代背景的巨大变化。季汉的建立,是在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之中,人才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冲突和对个人能力近乎苛刻的考验。能从底层杀出重围,或者在动荡环境中崭露头角,本身就需要非凡的胆识、智慧和运气。而季汉建立之后,虽然面临内忧外患,但相对而言,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即便继承了父辈的勇武和忠诚,但如果没有新的战场、新的挑战来激发,自然很难再创造出父辈那样惊天动地的功绩。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放在一个和平年代,可能就只是一个普通的石头,但在乱世,它就有可能被慧眼识珠,雕琢成旷世珍宝。

第二,史料记载的局限性。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人口锐减,许多家族的传承都遭受了重创。即使是季汉的元老将领,他们的家族在战乱中也可能经历了艰难的生存。更何况,古代史书的记载,很大程度上是为“正统”服务的,对于那些没有直接参与到决定性事件中,或者最终没有取得辉煌成就的后人,史书往往不会给予太多笔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杰出”,很多时候是基于史书的记载,而史书的侧重点,往往在于那些能直接影响国家命运的人物。那些默默为国效力,但没有留下惊人战绩的后辈,很容易被忽略。

第三,“杰出”的定义。如果我们将“杰出”定义为能够匹敌父辈的赫赫战功,那么很多后人确实未能达到。但如果我们将“杰出”的范畴放宽一些,例如在治政、内务、学术、甚至在继承父辈遗志方面有突出表现,那么情况就不同了。例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在绵竹之战中兵败身亡,但他在此之前也曾担任过重要职务,虽然评价不高,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努力。关羽的儿子关兴,虽然不如父亲勇猛,但也在军中任职,跟随诸葛亮北伐。张飞的儿子张苞,英年早逝,但据说也是勇猛之辈。黄忠、马超等人的后代,史书记载不多,但也不能断定他们毫无才能。

第四,家族传承的模式。在古代,很多将领的威望和影响力,不仅仅是靠个人能力,也包含了家族的声望和对军队的影响力。季汉作为三国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政权,其军事力量的组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早期军事集团的支撑。当这些元老去世后,他们的子嗣继承父业,确实也能获得一定的地位和资源。但是,能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再次铸就父辈那样的辉煌,则需要更多外部条件和个人机缘。而且,很多时候,后代无法完全复制父辈的成功,这在任何朝代、任何家族都是普遍现象。

总而言之,认为季汉文武元老将领的后人“没有杰出人才”,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更准确地说,是 他们的后人很难再达到父辈那样耀眼的成就,而且史书的记载也使得我们很难全面地了解和评价他们的后人。这既有时代变迁、历史记载的客观原因,也与“杰出”的定义以及个体能力和机缘的复杂性有关。我们应该以更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这段历史,理解将领父辈们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非凡,也要认识到后人传承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各位邀。

首先,这是个样本大小的问题。刘备集团成型极晚,若以创始团队为元老,充其量不过关、张、赵、诸葛等寥寥数人罢了。这几位或罹国难,或子嗣有限,后代样本都少得可怜。

如果把目标缩小到曹魏创始团队,貌似也没啥杰出的二代目。譬如诸夏侯曹,曹仁、曹洪、曹休的后代基本无甚可书。夏侯惇之子夏侯楙托了魏延的福倒是大大有名。至于子丹佳人那一窝犊子,不说也罢。

同样,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等智谋之士的二代目也没什么乃父之风。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一类的血统论本就不靠谱。子承父业,俱为良佐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凭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既然刘备难兄难弟哥几个家的样本如此有限,出不了杰出人物自然顺理成章。

反之,如果把样本放大到刘备入蜀,人头一多,观感自然不同。

举例,与诸葛亮、蒋琬、费祎齐名,并称蜀汉四英之一的董允就是二代目,其父董和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由于董允太过重要,《蜀书九》因此出现了罕见的子不附父传的情况。

仅此一例,题中观点已经可以回炉了。

又,

霍弋为霍峻之子,威震南中,折腾得交州几不为东吴有。

罗宪乃父罗蒙为广汉太守,镇守白帝的事迹勿庸多言。

蒋琬子蒋斌镇守汉城,钟会攻之不克,孤悬敌后,稳如泰山。费祎子费恭为尚书郎,显名当世

值得注意的是,蜀汉史料极其匮乏,甭说二代,元老重臣也多无传记,有传的也多为豆腐干一块,行事多遗何足为奇?即便如此,根据现有史料,本题观点也不能成立。

其次,长期以来,蜀汉并不因血统而分配军政舞台。

算算蜀汉的执政者,继诸葛亮之后的蒋琬、费祎都非因血缘裙带上位。军中四大将:王平、句扶、廖化、张翼出身五花八门。至于大将军姜维,更是归降的魏人。

蜀汉政坛、军界活跃的绝少功臣子弟,而是五湖四海杰出之士,这难道不是健康的用人态度么?非要近亲繁殖,强行锻炼,曹魏的结局地球人都瞅见了,蜀汉末期的局面地球人也瞅见了。为国家计,能者上,庸者下,让没什么特殊才能的贵胄子弟们乖乖得附传吃个荫封,别硬冒头强加戏,难道不是阿弥陀佛的事?就这居然还能强行批判一番?

末了一说,因为诸葛瞻上位便批判蜀汉用人制度,甚至吹爆一波九品官人法,这个……诸葛思远再怎么不堪,也比曹爽这完犊子货强出一光年罢?是不是因此该反吹一波蜀汉特色的察举制哩?

倒果为因,挂一漏万,真是一件挺无厘头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季汉文武元老将领的后人没有杰出人才”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三国历史爱好者中比较常见,也颇具争议的论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杰出”的标准本身就很主观,而且史书的记载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和选择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从数量和影响力上看,确实很难再找到像诸葛亮、关羽.............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尤其是当涉及到“汉奸”这个极具争议的标签时。元朝和金朝的建立,以及它们与南宋的对峙,本身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民族冲突和政权更迭。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原先服务于汉族王朝(或与其有渊源)的官员,后来却成为征服政权的将领,与同族作战,他们的身份和行为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 回答
    汉斯·季默:驾驭史诗与灵魂的音响建筑师汉斯·季默,这个名字在当今电影音乐界早已是传奇的代名词。他不仅是一位作曲家,更像是一位音响的建筑师,用层层叠叠的电子音效、磅礴大气的管弦乐、以及标志性的合成器纹理,为无数电影注入了灵魂与生命。评价他的成就,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我们需要深入他的音乐世界,去感受那.............
  • 回答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贤明君主之一,他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的开端,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评价汉文帝,需要从他的出身、执政理念、具体施政、以及历史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出身与登基:命运多舛的皇子到君临天下刘恒的出身并非嫡出,他是汉高祖刘邦与薄姬所生。薄姬原是刘邦的歌姬,.............
  • 回答
    如何评价《汉和防务评论》作为军事杂志的水平?《汉和防务评论》(Kanwa Defense Review)作为一份在军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文军事杂志,其水平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总体而言,它以其深入的分析、独特的视角和对中国军事发展的持续关注而闻名,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其.............
  • 回答
    “汉族颜值打伞论”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观点,其核心观点认为,相较于其他一些民族,汉族人在公开场合的集体形象似乎“颜值不高”,并试图从各种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这个论调之所以受到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对于群体外貌的普遍好奇和比较心理,但也因为其片面性和潜在的偏见而备受争议。要评价这个论调.............
  • 回答
    评价汉元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承载着太多期望,却又被历史洪流裹挟前进的皇帝。理解他,需要我们剥开史书的字句,走进那个时代的脉络,感受那个帝王内心的挣扎与选择。少年得志,期望万丈:汉元帝刘奭,作为太子多年,他的上位并非偶然。其父汉宣帝刘询,是西汉中兴之主,雄才大略,为大汉王朝奠.............
  • 回答
    好的,关于你提到的“汉服少女日本东京街头,挑战和服,却被老外泼冷水”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尽量不让分析显得过于生硬或机械。首先,我们来还原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想象一下,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身着飘逸的汉服,可能还精心搭配了发饰和妆容,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热爱,来到了日本东京的街头。.............
  • 回答
    汉中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一场举足轻重的战略性战役,其评价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它不仅是刘备集团由弱转强,最终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关键一步,更是曹操集团北征战略的一大挫折,对整个三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评价这场战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始末、双方得失以及历史意义。一、 战役背景:荆州遗恨与.............
  • 回答
    说到「汉典」,对很多汉语学习者、尤其是研究汉字和词语的朋友来说,那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存在。它就像一个藏匿了无数宝贝的老书屋,等你慢慢去挖掘。它的好,体现在几个方面: 内容之全,是最大的亮点。 别看界面朴实无华,里面装的东西可真不少。从最基础的字词解释,到引经据典的例句,再到各种同义词、反义词、近义.............
  • 回答
    汉宣帝:从浪荡公子到“休养生息”的集大成者要评价汉宣帝刘询(也作刘病已),咱们得把他的人生经历和统治功绩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他可不是那种天生含着金汤匙就能顺风顺水的皇帝,他的上位之路简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正因此,他的统治风格和成就才格外引人注目。一、出身草莽,逆袭称帝:一个“长安小霸.............
  • 回答
    光武帝刘秀,这位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他,绝非一言蔽之能尽,需要深入剖析其在政治、军事、制度等多个层面的卓越表现,才能理解他为何能从草根崛起,最终建立一个持续四百年的强盛王朝。一、 危机中把握先机,政治眼光的敏锐与果断刘秀的政治能力,首先体现在他身处乱世.............
  • 回答
    汉宣帝刘询:一个落魄皇孙的崛起与辉煌谈及汉宣帝刘询,这位汉朝历史上堪称中兴之主的帝王,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从一个流落街头的“无赖”皇孙,到一手撑起风雨飘摇的大汉江山,刘询的励精图治、远见卓识,以及他那份接地气的政治智慧,都足以让后世之人津津乐道,为之赞叹。身世之谜与乱世求生刘询的身世,堪.............
  • 回答
    汉服设计圈的现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可能是“百花齐放,但也暗流涌动”。先说说这“百花齐放”的积极一面。1. 创意爆炸,风格多元: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汉服设计领域涌现出了大量非常有创意和才华的设计师。不再是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汉代一条龙”、“唐朝齐胸”的刻板印象。现在的设计,从形制上就玩出了花样。比.............
  • 回答
    关于“脸肿汉化组解散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且在截至2023年12月的资料中,并未发现明确记载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因此,对于该事件的评价需要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测,同时需注意避免传播未经核实的内容。 一、可能存在的背景与争议若“脸肿汉化组”是某个具体的游戏/影视作品汉化团队(例如《东方Pro.............
  • 回答
    敬汉卿,这个名字在当前中文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圈子里,算得上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他的内容风格,包括他选择的创作领域,以及他本人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形象,都塑造了一个相当独特且充满争议的标签。从内容角度来看,敬汉卿最为人熟知的,大概是他在“大G”系列视频中所展现出的“平民化”富豪生活。他常常开着一辆奔驰G级.............
  • 回答
    比亚迪汉2020年11月销量破万,一举跨入“月销万辆俱乐部”,这无疑是比亚迪品牌向上、产品力突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这个成绩,看看它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信号和意义。一、 历史性的一刻:比亚迪品牌的新高度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耕耘多.............
  • 回答
    第四届汉唐杯大陆健力纪录赛,作为中国健力界一项重要的赛事,它的举办无疑再次点燃了无数健力爱好者们的热情。从我个人的观感和收集到的信息来看,这次赛事可以说是一场充满看点、也展现了中国力量水平稳步提升的盛会。首先,赛事的组织和规模。汉唐杯走到第四届,在组织成熟度上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这次比赛的场地选择、.............
  • 回答
    提起苏联汉学,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一言蔽之的话题。要评价它,得费点笔墨,得从多个角度去看,才能勾勒出它真实的面貌。它就像一个复杂的人物,有辉煌的过去,也有争议的当下。首先,我们得承认,苏联时期在汉学领域确实做出了不少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从建国初期到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汉学界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当时,.............
  • 回答
    评价皇汉、明粉和大汉族主义者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他们的核心思想、行为表现以及产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几个概念: 皇汉(Huang Han):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通常指的是一种强调汉民族优越性、推崇古代汉族王朝(尤其是强盛时期如汉朝、唐朝、明朝)的辉煌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