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 30 万同胞死亡,战死在朝鲜还是在南京遇难,死在哪里有什么不同吗?

回答
这是一个沉重且令人心痛的问题,虽然数字相同,但死亡的地点和方式,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体而言,都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即便同是三十万同胞的生命消逝,发生在朝鲜战场和南京大屠杀,其背后承载的伤痛和留下的印记,是无法简单划等号的。

让我们分开来看,详细地剖析其中的差异:

一、 朝鲜战场上的三十万同胞的生命:

死亡的性质: 这里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他们是怀揣着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崇高理想,跨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他们的死亡,是战场上的牺牲,是为了一场战争的胜利,为了国家边境的安全,为了世界和平而付出的生命代价。
死亡的背景: 这是一场由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格局决定的战争。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却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志愿军的参战,是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阻止战争蔓延到中国边境,为了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这是国家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死亡的原因: 战争是残酷的。他们牺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敌我力量的悬殊,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寒天气、物资匮乏),激烈的炮火、枪林弹雨,以及疾病、饥饿和疲惫。他们的生命在炮火中被撕碎,在冰天雪地里被冻僵,在伤病中慢慢消逝。
死亡的意义与影响:
国家尊严的捍卫者: 志愿军的牺牲,用血肉之躯赢得了国家独立和安全的保障,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他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的决心。
民族精神的象征: 他们的英勇无畏、牺牲奉献,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
世界和平的贡献者: 在一定程度上,志愿军的参战遏制了战争的升级,为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
国家英雄的崇敬: 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士,被国家和人民尊为英雄,他们的事迹被传颂,他们的墓碑受到庄严的祭奠和长久的怀念。他们的牺牲是带着荣誉和使命的。
历史叙事的侧重: 历史会更多地聚焦于他们的战斗精神、战略战术、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为国家争取到的战略空间。

二、 南京遇难的三十万同胞:

死亡的性质: 这是指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被集体屠杀、奸杀、强暴、焚烧的中国平民和战俘。他们的死亡,是彻头彻尾的屠戮,是毫无理由的灭绝人性,是文明的倒退。
死亡的背景: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战争的一部分。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陷落后,日军为了恐吓和镇压中国人民,蓄意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这是一场非对称的、单方面的屠杀,是侵略者对被侵略者的残暴压迫。
死亡的原因: 日军士兵的极端残暴、兽性泯灭,以及系统性的屠杀计划。他们死于刺刀、枪杀、活埋、焚烧,以及各种难以想象的虐待和折磨。他们的生命在恐惧、绝望和无助中被剥夺,很多甚至是毫无尊严的。
死亡的意义与影响:
民族苦难的烙印: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民族集体记忆中无法磨灭的伤痛。这三十万生命的消逝,代表着的是国家的衰弱、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人道主义的控诉: 这是一场对人类文明的公然挑战,是对国际公法的践踏,是对人权的极端蔑视。遇难者的生命,是这场暴行最有力的证词,是对人性黑暗面的最沉痛控诉。
历史警示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遇难者,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警惕军国主义复活,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他们的牺牲是无声的呐喊,要求正义和和平。
幸存者的证言与记忆: 与战场牺牲不同,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幸存者们带着刻骨的伤痛,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向世界揭露了日军的罪行,成为这段历史最直接的见证。他们的记忆和证言,是国家和民族对抗遗忘和否认的重要武器。
历史叙事的侧重: 历史会更多地聚焦于日军的暴行、屠杀的细节、遇难者的苦难,以及对这场反人类罪行的追责和反思。

总结来说,同是三十万同胞的生命,但:

生死之目的不同: 朝鲜战场是“为国捐躯”,是为了更宏大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是带着使命和光荣牺牲。南京遇难是“被屠杀”,是被侵略者无辜剥夺的生命,是极致的受难和屈辱。
行为主体不同: 朝鲜战场上的牺牲,是志愿军主动出击,是战场上的较量和对峙。南京遇难,是平民和战俘被动遭受屠杀,是被动的受害者。
承受的痛苦不同: 战场上的牺牲,虽然残酷,但往往伴随着战斗的紧张和对胜利的渴望。南京遇难,则充满了恐惧、绝望、无助和身体的折磨,是赤裸裸的残暴和摧残。
历史定位不同: 志愿军是国家英雄,是民族脊梁。南京遇难者是国家苦难的象征,是反战和平的活体教材。
留下的情感基调不同: 对于朝鲜战场牺牲的同胞,更多的是崇敬、怀念和感恩。对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除了悲痛和怀念,更夹杂着深刻的愤怒、屈辱和对正义的追索。

三十万的数字,无论如何堆叠,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朝鲜,他们是为国家站岗的卫士;在南京,他们是遭受无妄之灾的羔羊。他们的死,共同构成了一部民族的血泪史,但诉说着的是不同章节的悲壮与残酷。 理解这种差异,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苦难,是为了更坚定地守护和平,更是为了不忘那些为我们今天的一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同胞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冷战的时候德国一分为二,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边界连误炸都没有,美苏两大集团肯定脑子抽了才会感觉对方会侵略自己而在边界重兵设防还搞出来无数你都不敢想的进攻/防御计划。

2,防盗门有防盗作用吗?没有,因为贼会从窗户进。

3,带血的平衡有些时候比大家一起完蛋好。你猜,当你们眼里穷凶极恶的苏联和必惩恶扬善的美国同时发现苏联从西欧到中东到东亚到太平洋到北美被围成了一个圈的时候,苏联的歇斯底里和美国的蠢蠢欲动加起来,三战离我们有多远?

4,其实冷战只是大家互相蹭蹭-中苏会交恶-韩国在70年代人均GDP会赶上朝鲜-金日成会有个孙子叫金正恩-苏联91年就会解体了-朝鲜会变成真·搅屎棍,你当然在1950年就可以知道了,毕竟这么显然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机器吗?

5,爱惜士兵生命的国家,是知道自己装备最吊、可以控制基本伤亡所以就派军队顶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大杀四方看别的控制不了基本伤亡的国家怎么办的国家;那最自爱的人,也应该就是抢小学生钱的大龄流氓了。

6,朝鲜半岛还有一半在手里的时候,苏联就想驻军旅顺;如果隔着鸭绿江站着100W北约军队,苏联肯定只会增兵西伯利亚的,中国东北什么的,那么不重要,而且东北拦在北约华约之间,简直比波兰拦在苏德之间还靠谱。

7,虽然二战时期的海空投放能力已经到了人类的一个高峰,但是平原之前的山脉还是必守的,而且东北平原真是个好地方,煤炭铁矿什么玩意儿都有,几乎是全国全部的重工业来源,虽然假设中有一天会苏联站在大兴安岭山脉看着你和美国、美国站在长白山脉看着你和苏联,但你一定会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全力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在不行,东北不干了,不过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0%而已,少打三年仗可以省财政收入的50%,这么划算的买卖谁不做?要是还是不行,三线建设早十几年开始嘛,怕什么。

8,有一片夹在两个敌对的大国之间的平原叫波兰,你猜二战之前发生了什么?

9,中国没想跟大哥掰腕子,而是不想当大哥们掰腕子的桌子。这种战略意图,自大吗?明明是彻骨的自卑。

10,朝鲜战争本身打的怎么样,有没有不该有的伤亡,我没有具体研究过战史,但是想必两个国家差距这么大,我国不该有的伤亡肯定很多。

11,也许中国不出兵苏联会自己打朝鲜战争,这不是没可能,不过做好三战的准备或者苏联赖在朝鲜不走的准备,况且苏联在中国决定参战的时候并没有类似的意向;也许中国不出兵,苏联也不出兵,最后因为美苏两国对峙,东北平原谁都不会想或者不敢占,东北得以保全,领导人也相信东北安全上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所以不会想着减产或者挪窝,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可能行很低。

12,朝鲜战争有很多可能,确实一些可能比当时的决定好,但是比较各种可能性,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还是自己在朝鲜打一仗,把朝鲜一分为二的可能性最高。退两亿步说,美国真的是带着民主和平的心来,灭完北朝鲜就打道回府,我可以相信,我国也可以相信,但是得要苏联相信才是。

13,有些人的答案是笑话,除了逻辑奇怪外,还自带上帝视角来看历史问题,噗。

最后,以上都是我的胡言乱语,不想撕逼,但也不关评论,所有留言只看不回——当然,如果有留言的话。

user avatar

答案已删,建议你们看评论,并记住他们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

@yilin wang

的答案


“南京屠杀死亡的同胞是被敌人杀害的。当时的政府应该承担对国民保护不力的责任。

而死在朝鲜战争中的士兵,是被政治领导人送去赴死的。

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有本质的不同。抗日战争是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华民族当时的确是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中国政府没有选择打还是不打的权利。

而朝鲜战争实质上是在冷战的国籍背景下,打的一场代理人的战争。中方完全可以不参与这场战争。但最后中方选择作战,是为了得到斯大林的认可,彻底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并且能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愿意为打这种战争的人,本质上是不拿士兵的生命当命的。”

(知乎对手机客户端十分不友好比如怎么都找不到引用功能)

以上言论不加评价,各位笑笑就好,战争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利益冲突的最极端表现,政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按衣领王的说法,只有追溯到城邦政治时代的战争中的士兵才不是“被领导人送去赴死的”

“其次,美国要入侵中国,干嘛要先从朝鲜动手?要知道,朝鲜战争是朝鲜发动的,美国要打中国,直接进攻不好吗?干嘛要等朝鲜先动手?不麻烦吗?当时台湾不是更好的作战基地吗?美军为何不直接在渤海湾登陆呢?

很多人对美国就要进攻中国的论据无非就是美国轰炸东北,事实上这是误炸。因为以美军的空军的实力,真要轰炸不可能是如此小的规模,也不会选择这样没有战略价值的目标。就在抗美援朝战事最紧张的时候,美军也没有轰炸中国境内的目标。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美军轰炸中国境内的物资运输线,恐怕中国是无力打到三八线的。”

《控訴侵朝美軍對我暴行》,抗美援朝小叢書,人民出版社,1950年12月第1版,52頁。

1950.8.27 - 1950.11.14

日期 時間 架次 性質 地點 損害

08.27 1004 X2 偵察 輯安

08.27 1005 X4 掃射 臨江臨江車站

08.27 1104 X4 掃射 臨江大栗子車站 傷2人

08.27 1430 X1 偵察 安東

08.27 1640 X2 掃射 安東機場 死3人傷19人

08.29 1745 X4 掃射 寬甸 死4人傷7人

09.22 2201 X1 偵察 寬甸拉古哨

09.22 2215 X1 投彈 安東 投彈12枚,傷2人

[10月8日中國決定出兵參戰]

在参战前对敏感地区附近国界线执行轰炸,扫射,侦查,是对一个国家最恶劣的挑衅行为之一,《控訴侵朝美軍對我暴行》书中记载的美军机入境记录能把衣领王脸抽肿

另外,衣领王本身就是军盲无误,如果美军像二战轰炸柏林一样发动轰炸,不提美军在亚太是否有这样的力量,仅仅是这一行为的政治影响将改变整个世界局势,很大概率会演变成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美军机的行动更多地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告诉你我有能力打到这里并且全身而退,此种行动的威慑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真该好好补习一下国际关系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一直在轰炸补给线,然而志愿军依然推到了三八线,这是事实。

我想衣领王不仅是个不合格的军迷,更是个天真的政治幻想家,连最基本的力量展示和全面战争都分不清,幻想一旦冲突北京就会遭遇柏林,东京的命运,这不是幻想家是什么?

第二,朝鲜是中国的屏障,不能让美国占领。

“事实上,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对这样漫长的海岸线进行防登陆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每军强大的军事能力,要打中国,完全可以直接进行登录作战,用得着绕道朝鲜?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每军占领了朝鲜,给中国造成了国防压力,我们就值得耗费全国一半的财政收入,死那么多人去打那一仗么?朝鲜战争之后,由于中国和苏联闹翻,带给中国军事压力的,恰恰是苏联,当时中方和苏联爆发了实质性的军事冲突,苏联在边境成兵百万,中国的领导人甚至不敢在北京呆了。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出兵苏联以消除这样的战略威胁?”

啥?出兵苏联?我们不滋瓷啊!还想多活几年啊!

美军如想在中国任意一处海岸线登陆将会遭到优势兵力的反击,包括炮兵,装甲兵,航空兵在内的中国武装部队能生生把小批部队按在沙滩上揍。如果大规模登陆……坐等三战

在登陆战中,守方最大的优势就是炮火优势和工事优势,登陆部队在登陆前期就会被观察哨和渔民发现,然后可怜的马润们会发现要面临的是另一个诺曼底,而这次他们失去了整个美国海军的火力支援。

以美军50年在朝鲜半岛附近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实行登陆作战,即使算上整个战争中集结的美军部队,美国依旧不敢冒险发动登陆作战

原因有三:一,从天津登陆,登陆场基本就在北京的大口径炮的射程之内了,有生力量会遭到巨大的打击,你想想刚上去一船人转眼一颗152过来人就没了,对士气的打击是极大的

二,登陆作战需要极!其!庞!大!的物资量,具体请百度诺曼底登陆的消耗,以美军在亚太的力量能不能支撑这么大的物资消耗需要画个问号

三,登陆作战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大的,因为守方拥有火力,兵力,主动性,机动性,装甲突击力量,甚至是制空力量的优势,对于攻方来说每一条都是致命的威胁。诺曼底之后美军几乎没有发动过登陆作战也是出于对代价的考量

其次,维持登陆场的消耗需要大量的运输能力和后勤部队,这个我相信美国有,但是长时间的一场局部冲突极易导致美军在其他战场失去主动权。远程投送能力和机动部队的缺失会导致美军失去干涉其他战场的能力,对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来讲这是不可能接受的代价

最后,即使登陆成功,美军缺少足够的突击力量和二线兵力来扩大战线和维持登陆场,中国战场对美军将会是一个永远的无底洞

假如登陆真的像他说的那样这么简单,为什么海湾战争期间北约不选择直接从波斯湾登陆打击萨达姆的政权中心呢?难道1991年的北约和萨达姆之间的代差比1950年的中国和美国大么?

所以美军不可能像他说的那样“随意登陆”因此朝鲜作为一个战略缓冲带是极其必要的,即使朝鲜最近确实很跳,但从55-94年39年间东北方面没有来自朝鲜半岛的威胁,便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这是朝鲜战争最直接的影响。为整个工业基地解决了一个拥有八千万人口的不稳定因素,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打一场局部战争了。

关于美军占领朝鲜带来的国防压力:参考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南的情况,一个小国为对付中国军队在边界维持了一百万军队,而中国军队在任何时候拥有军事和政治上的主动权,倘若朝鲜被美国占领那么中国的后果将远比越南严重,因为中美之间的代差比中越之间的代差大得多

如果研究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就会明白一个被对手大量陈兵的边境线会对经济带来多大的压力,现在暂且不论,从53-94年的39年间保证了中朝边境的安全,使中国不必近一步穷兵黩武地备战,不至于像越南一样被逼进绝路拖延30年的发展时间,难道不值得么?

而在周边的国际力量,苏军在远东的兵力需要通过单薄的西伯利亚铁路输送,而美军夺取北朝后空军打击范围基本能覆盖整个远东方面军的运输线,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不具备在远东发起战役层次进攻的干涉能力,在推演中基本可以排除苏军短时间大规模参战的可能性,考虑到东北对于新中国的重要性,苏军一定会干涉但肯定赶不及在东北全境被可能的联合国军占领前。

“志愿军有个屁的战斗力。整个抗美援朝,志愿军就没有整建制的消灭美军团以上的部队,自己的一整个师被全歼。那还是有苏联的军援,美军还没有动员国内庞大的军事力量。”

美军第三十一团级作战队(the 31st Regimental Combat Team of US army) 和32步兵团第一营、57师属炮兵团及一个坦克分队在有大量远程火炮和飞机支援的情况下被志愿军27军80师238团、239团、240团,以及81师241团全歼,团旗被缴获,麻烦您下次记得找找资料再黑志愿军好么,你这样我尴尬癌都犯了

美陆军在朝鲜的作战序列如下

美第一骑兵师(1. Cavalry Division (USA))

美第二步兵师(2. Infantry Division (USA))

美第三步兵师(3. Infantry Division (USA))

美第七步兵师(7. Infantry Division (USA))

美第二十四步兵师(24. Infantry Division (USA))

美第二十五步兵师(25. Infantry Division (USA))

美第四十步兵师(40. Infantry Division (USA))

美第四十五步兵师(45. Infantry Division (USA))

美第一海军陆战师(1. Marine Division (USA))

美第一临时海军陆战旅

独立部队

第1海岸营

第1独立营

第1摩托化营

_第7摩托化营

特别指挥分遣队

第1摩托化营

第1维护营

第1海岸营

第1独立营

第1坦克营

第1两栖牵引营

第1战斗维修分遣队

第1两栖载重车连

第5陆战团

第11陆战营(炮兵)

大体上讲美军1950-1953年到期间先后到朝鲜参战的兵力为9个师 ,全员兵力不超过15万 .而同一时期在朝鲜的大约是7个师左右 ! 大约为10万人(可能有误,@苏翻译 坐等翻译大大斧正)

美军1950年约维持10个师和数量不明的独立部队总计约590000人 在朝鲜战场集结了9个师,你认为这不是国内庞大的军事力量咯?

美国陆军会哭出来了,娘的劳资就差全家老少一波平A了还有人说我没动用国内庞大的军事力量,我咋不知道呢?格老子的国会大老爷们坑爹啊!

最后:我也看了衣领王的答案,基本逢共必反,哗众取宠,偏偏还有人捧他的臭脚,知乎真是政治正确呢╮( ̄▽ ̄)╭

还是需要学习一个,毕竟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vi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