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现实很重要。大多数考生是达不到“我挑专业”的水平的,他们面临的挑战是“怎样进入大学、进入好的大学”。
这些专业虽然“前景不好”,但它们确实提供了大量招生名额。如果没有它们存在,很多考生根本上不了大学,还想什么“避坑”?有这个坑让你成为大学生就不错了。
别幻想“如果我不学生化环材我就能年薪百万而不是现在的十万”,真要是没了这些专业,你大概率是去做年薪3~5万的工人。
如果缩减前景不好的专业,全体高校都去大力开设“好专业”?结果只能是:毕业生暴增,原本的“好专业”变成新的“天坑”。
哎嘛,我又要说难听的话了。红兵教授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1.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
那作为老师,您是否该检讨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因为老师水平太差了,导致学生收入偏低?
2.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教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
哦,生都不谋了,来创造?您到是创造一个试试,站着说话不腰痛,您有给学生创造过工作机会么?有见过学生投简历无处可去么?没有,因为你只是吃了时代红利的饭。
我说学生收入偏低是有事实依据的,首先是麦可斯统计的本科就业收入高的专业:
相信各位同学也看到了,我去年劝退的所有专业生化环材机土现在已无一登榜,机械那个独苗苗已经不在了,原因很复杂,可以去看我过去的文章,有明确的解释。
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环境工程今年的数据麦可斯不敢公布了,为什么呢?因为去年公布的数据是这些专业毕业生收入没过4700块,比读高职的同学收入低:
我说这话不是瞧不起读高职的同学奥,我的意思是有的人费了十二年劲,玩了命考上的学校,最后本科出来拿的工资还不如直接躺平,那玩命读书干嘛呢?而且这些生化环材的同学还不是认真读12年,很多都读到了博士,扎扎实实读了的20多年还一穷二白。这不就是接盘侠行为么?添到最后一无所有?!
生化环材既然不具备上榜的资格了,那作为双一流世界建设高校武汉大学的邓教授,您是不是要检讨一下您自己的问题呢?把学生教的收入这么低,有没有您的责任?
好,您说我用私营企业的数据不科学,那行吧,咱们学术的问题,学术解决。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 Julia Lane 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家 Bruce Weinberg 联合在2020年12月10号在《nature》发了篇文章,这篇文章抽样了全美3427位phd毕业后的收入,咱们来看看是不是读完博士生物就开始逆袭了:
最高的是学习工程领域的和学计算机的博士,毕业收入约为6.5~7w刀,48-60%的计算机和工程相关专业博士进入企业工作。而生物博士收入为3.6w刀,20%进入企业工作。
邓教授,您博士在美国读的,该不会不知道为什么这三十年海归归国比例最高的是生物博士吧?
难道是因为生物博士最有情怀,最爱国?不会吧?
我小声的讲,那是因为生物博士回国还能有口像样的饭吃,在老美3.6w刀一年,你跟墨西哥人一起去帮人洗车都远比干这个强。
我也是当老师的,当老师得有良心,我们还有一大批学生他们的家庭刚刚脱贫,是从6亿人中全家月收入不足2000块的家庭中走出来的。这些人家中只要有一人犯病,全家都垮了。你知不知道,还有很多家庭为人父母的如果得了癌症直接放弃治疗不活了,把钱留给后代读书,结婚,买房的。
您到底是不知道?还是别有用心,想要多招几个研究生来给你打工?
这个世界上混蛋真的很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那个留学生基本不回国的年代,一大堆学生物的海归归国,要求把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几个字印在教科书上,这里我要说两个人:
这里要特别说两个人。
第一位是北大前副校长陈章良,8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98年左右说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中国名言“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陈教授在2000年提出要在北京圈地建“中国生物城”,现在这块地的地价已经达到了12万/平米往上。2016面陈教授从全国政协辞职后,相传一直在做房地产。
另一位,就是我们之前提过的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2007年,施公在清华召集了全中国顶级生物学家开会,施公演讲的引言就是我相信21世纪就是生物的世纪,并且我们中国人会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施校长怒斥清华学生物的学生只想搞金融和自主创业,不想好好搞生物科研。结果施校长自己辞掉清华教职跑到香港创业融资,上市当天赚了15个亿。
哎,果然呀,没有差的专业,只有茁壮成长的韭菜,这一届的韭菜是不是不好带了?邓教授,前有陈施之鉴,我劝您善良。
当然,我早就说过,解决生化环材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让家庭年收入上了金线的富二代们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像服兵役一样强制加入强基计划,带动科技发展,为国争光。也可以通过财富来创造岗位和生活嘛,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这个回答写的是教授说的不切实际,在竞争内卷的社会基础上,不选挣钱多的专业是不可能的。
要实现他说的,得按照下面的经济基础才行。
我下面说的那些,在完全内循环,无对外贸易(或者对外贸易和人员流动国家完全垄断)的情况下才可能运行。
因为世界是市场经济,你自己反市场,不隔离是没法运行的。
但是,向这个方向制订一些政策,不那么极端是可以的,北欧模式。
——分割线——
这个倒是不难。
收入10000以上收100%所得税,艰苦行业、军人,警察免税,低保5000。
人均住房超过60平方以上部分收评估值100%的房产税,没有房子的国家分房。
非房产财产超过100万,收100%财产税。国家分配生活必须生活资产。
全民基本生活用品国家定价。国家制订消费品目录,不允许目录外产品上市。
所有人衣食住行都差不多。消除差别。
那个时候就无所谓什么专业了,大学都不内卷了。
其实所说的大家以前都说过了。什么情怀啦,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啦,我们不做谁来做啦,国家怎么办啦……
而且上述几个问题大家也已经讨论过了,无非答案就是缺坑,不缺人,老生常谈罢了。
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推了,我真的很失望。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相信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这句话。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相信实事求是领袖思想活的灵魂,
所以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对计算机毫无根据的污蔑,对生化环材毫无根据的吹捧。
------------------------------------------------------
其实,大多数坑里的领导做起来思想工作就那回事,讲大局,讲情怀,讲未来,讲环境(重点),讲努力。。。来来回回就这些,年轻人要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