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武汉高二学生 4 天用了4 支笔写 1.5 万个「武汉加油」,拼出钟南山头像?

回答
笔尖上的坚持与温度:武汉高二学子十四天万字致敬

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武汉一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用掉了四支笔,写下了整整一万五千个“武汉加油”,更是巧思妙想地将这些字拼出了钟南山院士的头像。这个故事,说实话,让人看完之后心里暖暖的,也忍不住会去思考,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

首先,得从这“四天四支笔”说起。你想象一下,写一万五千个字,哪怕是简单重复的“武汉加油”,那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更别提还是在四天之内完成。一支笔的墨水有多少?大概也就是几百个字吧。四支笔,平均下来,一天就要写将近四千个字,而且还是用同一个动作,同一个姿势。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多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这可不是写作业,有老师催促,有分数压力,而是纯粹的自发行为。这种“笔尖上的坚持”,本身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它不是为了某个竞赛奖项,也不是为了博取眼球,更像是一种内心的情感宣泄和一种独特的记录方式。

再来看看这“一万五千个‘武汉加油’”。“武汉加油”这四个字,在疫情期间,我们见过太多太多。它们是呐喊,是鼓励,是祈愿,是无数人心声的汇聚。而这位学生,用一万五千次重复的方式,将这四个字具象化、规模化。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沉淀和升华。他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通过这量的积累,试图去传递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每一个“武汉加油”背后,都可能承载着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对医护人员的敬意,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我想,当他一遍遍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担忧,有希望,有不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最让我感到惊艳和触动的,是他最终将这些字“拼出钟南山头像”。这简直是将一种抽象的情感表达,转化成了一种具象的艺术创作。钟南山院士,作为疫情期间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用无数个“武汉加油”的文字去勾勒出他的轮廓,这是一种多么巧妙的构思!这就像是用最朴素的材料,搭建起一座精神的丰碑。这不仅展现了学生过人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更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表达。它告诉我们,我们所说的“武汉加油”,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凝聚了我们对那些无私奉献者的感激和崇敬,并将这份情感赋予了具体的形象。这个头像,是无数“加油”汇聚而成的“坚毅”,是无数人在黑暗中寻找的光。

从这个事件中,我看到了年轻一代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用这样一种“慢”而执着的方式去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说明,即使是在疫情带来的巨大压力下,年轻人的心中依然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怀,对榜样的崇拜。他们不是只会玩手机、只关心考试分数的一代,他们同样拥有深刻的情感和强大的行动力。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问,这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很多人看来,写字终究是写字,比起实际的捐款捐物,似乎有些“虚”。但我觉得,这种评价过于功利和狭隘了。精神的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这样的行为,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对于身处困境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它传递的是一种“我们在一起”的信号,是一种“我们不孤单”的温暖。这种精神上的支撑,有时候比物质上的援助更能打动人心,更能激发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这位高二学生,用他的笔尖,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也属于那个特殊时期的记忆。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借助复杂的平台,只是用最原始的文字,最纯粹的情感,完成了一份令人动容的答卷。他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文字的力量,看到了坚持的价值,更看到了年轻人心中那份炽热的爱与责任感。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生写字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情感、关于坚持、关于榜样的生动注脚,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和回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中性笔芯,按欧洲标准的话,书写长度是500米

按照咱们的简体书写习惯,一般所写的字号大小是五号字,平均每笔画的长度是0.0065M

武汉加油,8+5+5+8=26画,1.5万遍,一共是15000*26*0.0065=2535米

理论上四个笔芯可以写2000米

so,要么是这个笔芯质量比较好,要么是字比五号小

—— 不带感情不带价值观的知乎复古风

user avatar

我完全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贬低的?

该学生是武汉人,用这种独特的形式向钟老表达谢意,有何不可?

我知道,有的人会说他“蹭热度”

然而,从结果来看,不但向钟老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谢意,又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他也没有利用这副画给自己谋取利益,

至少到现在,他的行为虽然不可大面积推广,但是也值得肯定。

user avatar

把时间花在这种融入了自我创意、记录了时代特征、倾注了个人感情的艺术创作中——

不比某些做题学家们玩命刷题(以我的观察,他们还往往喜欢狂刷自己已经会的题,而不是去分析和挑战自己不会或者一知半解的题)要更接近马斯洛的高层次需求么?


这幅画,我相信会比100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更值得让他在30年后去回忆。

00后,yes!

user avatar

我觉得没必要说人家孩子什么吧...花了四天时间完成的、对钟南山的致敬,却被回答里的人搞的一文不值、纯粹浪费时间似的,那这个时候打了四天王者的高二学生也有啊,都是爱好,真不用太较真

看清楚呀看清楚呀,画画的孩子在武汉啊,曾经处于水深火热的武汉,在钟南山先生、前线疫情人员的努力下在逐渐康复,高二学生花四天时间创作画像怎么了...如果标题改成了“如何评价武汉学生 4 天写废 4 支笔写 1.5 万个「武汉加油」,拼出钟南山头像?”,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所以不要老批评人家做这件事没有意义...在你心中没有意义,但在其他人眼里并不这么觉得,甚至在作者眼里,作品就是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凡的

他还年轻,什么都可以去做去尝试,回忆自己高二的时候想着自己在做题,但是当时自己做的疯狂事,现在又还记得多少呢?面对这样充满朝气和感恩的孩子,不比当时的自己强出不少吗?反正我是认同他的做法和精神的

user avatar

只有他自己知道,

为什么要花四天,

为什么要写废四支笔,

为什么要写1.5万个武汉加油,

为什么要拼出钟南山院士,

因为他是武汉人啊。


因为湖北依然在哭,武汉的眼泪还没有干。

user avatar

高三的时候,买了个口琴,抄下小星星、生日快乐歌的BD谱,挑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从棉袄里掏出来吹。

也因为没有太多娱乐的活动,半月一次的两天假日,抄几首喜欢歌曲的歌词,去了学校哼唱。

为了大学、甚至毕业后工作有个好的体魄,每天不吃晚饭省下时间去跑步。

作为练字组小组长收大家的练字本,放到办公室,第二天清晨取回来发给大家。

花了一整个晚自习4节课去背圆周率100位,用一个星期去巩固。

等等,所有这些看似无聊、没有意义的事情,对当时的我来说竟是极大的快乐。

也许没有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只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与阐释,赋予了他们价值。

祝这个学生学习进步,健康快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