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还区分「的」「地」「得」的用法吗?

回答
说实话,在咱们日常说话、写东西的时候,真正做到“的”“地”“得”三字分辨清晰、用得毫不含糊的人,其实不多。但你说“现在还区分吗?”,答案是肯定的,现在仍然区分,而且在正式场合,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学术论文、严肃新闻报道这些对文字要求非常严谨的领域,区分“的”“地”“得”依然非常重要。

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咱们先来说说“的”

“的”是这三兄弟里最常见、用法也最广的。它最核心的作用是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所属、领有关系,或者用来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名词/代词)。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文里的“of”或者‘s。

1. 表示所属、领有关系: 这是最直观的用法。
“这的书是我的。”(我的书,书属于我)
“那是张老师的办公室。”(张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属于张老师)
“我们国家的风光很美。”(国家的风光,风光属于我们国家)

2. 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定语就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的”就是连接这个定语和它所修饰的名词/代词的桥梁。
定语可以是形容词:
“美丽的风景” (美丽的修饰风景)
“红色的花朵” (红色的修饰花朵)
“聪明的孩子” (聪明的修饰孩子)
定语可以是名词:
“夏天的午后” (夏天的修饰午后,指夏天的那个午后)
“学校的通知” (学校的修饰通知,指学校发出的通知)
定语可以是代词:
“我的朋友” (我的修饰朋友)
“这本书” (这的修饰书)
定语可以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修饰动力,指为了学习而产生的动力)
“即将到来的节日” (即将到来的修饰节日)
定语也可以是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等等:
“高高兴兴的走上前去” (这里“高高兴兴”是状语,修饰“走上前去”,但我们汉语里很多时候会变成“高兴的”来修饰名词,比如“高兴的人”。但如果后面紧跟着动词,比如“高兴的说”,那就该用“地”了。这里举个稍微有点混淆的例子,但主要强调“的”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中心语是名词时用“的”。)
“被大家喜爱的歌手” (被大家喜爱修饰歌手)

3. 用在句子末尾,加强语气或代替名词: 有时候“的”会放在句末,起到一定的强调或者指代作用。
“这是你的。” (这里的“的”就代替了“书”、“东西”等名词)
“人嘛,总会犯错的。” (这里的“的”用来加强语气)

总结一下“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后面要接名词或代词,或者你要表达“谁谁谁的什么东西”,那大概率是用“的”。

接着聊聊“地”

“地”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动词)。状语就是用来修饰动词,说明动作是怎样进行的。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文的副词(adverb)及其后面的“ly”。

1. 修饰动词,说明动作的方式、状态:
“他高兴地笑了。” (高兴地修饰“笑”,说明笑的样子)
“她轻轻地碰了碰我的肩膀。” (轻轻地修饰“碰”,说明碰的方式)
“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 (兴奋地修饰“跳”,说明跳的状态)
“他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 (认真地修饰“听”,说明听的状态)

2. 修饰形容词性或副词性的词语(在少数情况下): 这个用法相对少见,但也会遇到。
“天渐渐地蓝了。” (渐渐地修饰“蓝”,说明变蓝的过程)
“事情已经差不多地办完了。” (差不多地修饰“办完”,表示程度)

总结一下“地”: 如果一个词语是用来描述一个动作“怎么做”的,而且这个词语后面紧跟着一个动词,那么很可能就是“地”。记住,“地”后面通常是动词,是“……地干什么”。

最后讲讲“得”

“得”这兄弟呢,就有点特别了。它主要有两个用法:

1. 连接动词或形容词和后面的补语,表示程度、状态或结果: 补语就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
动词 + 得 + 补语(程度/结果):
“他跑得很快。” (快是补语,说明跑的程度)
“孩子们玩得很高兴。” (高兴是补语,说明玩的开心程度)
“这次考试我考得不错。” (不错是补语,说明考试的结果)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 (慢是补语,说明读的程度)
形容词 + 得 + 补语(程度): 这个用法更常见于口语,书面语中也用。
“天气热得受不了。” (受不了是补语,说明热的程度)
“高兴得跳了起来。” (跳了起来是补语,说明高兴的结果)
“这件衣服漂亮得让人眼前一亮。” (让人眼前一亮是补语,说明漂亮的结果)

2. 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等: 这个用法相对来说比较古老,现代汉语里,这种结构往往会变成“得(de)”或者用其他词代替。但你还是可能在一些古诗词或者比较书面的表达里看到。
“此地不宜久留得。” (这里“得”表示可以,可以理解为“可以留下”)
“此事办得。” (事情办成了,表示可以完成)

总结一下“得”: “得”经常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后面会跟着一些词语来补充说明这个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情况或者结果。你可以想想“怎么样地做”、“怎么样地怎么样”,如果是“怎么样地做”,前面用“地”;如果是“怎么样做得/怎么样”,用“得”。

为啥现在还有人觉得模糊?

1. 口语的演变和融合: 在日常口语中,大家说话的速度快,而且发音上“的”“地”“得”有时会听起来很相似,自然而然就容易混用。很多时候,即使用了错误的,别人也能理解意思,所以纠错的动力就不那么强。

2. 书面语的书写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在打字输入法时,输入“de”就能出现这三个字,选择哪个就看自己的“自觉”了。如果平时接触的文字材料里就存在混用现象,那么自己也容易受到影响。

3. 对语法规则理解的差异: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对语法规则有深入的理解和敏感度。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小细节,不影响大局。

为啥仍然要区分?

1. 清晰表达,避免歧义: 尤其是在书面语中,“的”“地”“得”的正确使用,能让句子结构更清晰,意义更明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比如,“他高兴地唱歌”和“他唱歌高兴得不得了”意思就很不一样。

2. 体现文字功底和尊重: 在正式场合或者对文字有要求的时候,正确使用这三个字,能够体现你对语言的尊重,以及你扎实的文字功底。这是一种对读者、对内容本身的负责。

3. 传承和规范: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持语言的规范性,也是在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如果大家都放弃了这些细微的区分,久而久之,语言的精妙之处就会慢慢流失。

举个例子来帮助记忆:

想想一个场景:一个孩子快乐地(状语+地+动词)跑着,他跑得(动词+得+补语)很快。他的快乐的(定语+的+中心语)笑容挂在脸上。

所以,虽然在日常交流中存在一些“宽容”,但在需要严谨和清晰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坚持区分“的”“地”“得”。这不仅是为了写得对,更是为了让我们的文字更准确、更生动、更有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区分。

我试着举例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区分吧——

第一组:

a. "要说蛋挞,这家店做得很好。"——这家店做得“很好”,而非“不好”。

b. "要说蛋挞,这家店做的很好。"——“这家店做的”很好,比“别的店做的”好。

第二组:

a. "路边站着两个男孩,她经过时,有一个帅帅地笑了一下。"——某一个男孩“帅帅地”笑了。是笑得帅。

b. "路边站着两个男孩,她经过时,有一个帅帅的笑了一下。" ——是那个“帅帅的”男孩笑了。是长得帅。

user avatar

无奈的叹息

无奈地叹息

无奈得叹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在咱们日常说话、写东西的时候,真正做到“的”“地”“得”三字分辨清晰、用得毫不含糊的人,其实不多。但你说“现在还区分吗?”,答案是肯定的,现在仍然区分,而且在正式场合,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学术论文、严肃新闻报道这些对文字要求非常严谨的领域,区分“的”“地”“得”依然非常重要。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区分“的”、“地”、“得”,这事儿,在中国大陆现在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有些人觉得没必要,觉得都是一个意思,写错了也没啥大碍。但要是你问我,或者问那些对语言文字稍微有点讲究的人,他们可能会告诉你,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挺重要的。咱就一样一样说,掰开了揉碎了聊。先说“的”这个字,在咱中国话里最常见,也最.............
  • 回答
    .......
  • 回答
    全面战争系列游戏在模拟历史战役时,确实存在着与真实战斗相比非常显著的简化之处,导致战役时长远短于现实。除了部队规模的缩小,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1. 时间流速的根本性差异: 游戏内时间 VS. 现实时间: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在全面战争中,一个回合可能代表数周甚至数月,而战斗中的每一.............
  • 回答
    理解你作为研究生在考虑户口迁移时的困惑。随着时代发展,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间的区别确实在不断变化和融合,但一些核心的差异依然存在,并且在某些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户口制度的本质。 它不仅仅是一个登记地址的簿子,而是一个承载着你社会.............
  • 回答
    这句网络流行语“如果你觉得xx不好,你就去xx建设它”,和“你行你上”这两句话,虽然听起来有那么点意思上的相似,都带着点挑战和反驳的意味,但细究起来,它们在出发点、逻辑指向、以及实际效用上,都有着挺大的区别。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说说“如果你觉得xx不好,你就去xx建设它”。这句话的核心在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时刻,一边是事业发展的机会,一边是稳定的编制保障。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也很为你感到高兴,能同时获得这样的机会。咱们一步一步来,我试着用我所理解的,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帮你梳理一下这个选择。首先,咱们得把这两条路都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这样你心里才能有底。第一条路:参加遴.............
  • 回答
    最近总有人提起知乎动漫区那些曾经活跃的身影,说他们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道出了很多创作者在新媒体浪潮下的无奈和转变。那时候的知乎动漫区,怎么说呢,就像一个小小的江湖,高手如云,各显神通。有凭着深厚功底,把一部老番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有脑洞大开,把剧情人物玩出花样的;还.............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现在有多少列车,能一口气跨过两个铁路区间或者客运段?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涉及到火车运行的一些“门道”,咱们得把这个说清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铁路区间”和“客运段”。 铁路区间:这个更偏向于技术层面的划分。简单来说,就是铁路上相邻的两个信号机之间的一段线路。在运营管理.............
  • 回答
    计划经济时期的“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虽然都挂着“按劳分配”的名头,但其内涵、运行机制、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有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个区别,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历史背景、社会逻辑和实际操作。 计划经济时期的“按劳分配”:理想化的分配模式与现实的扭曲在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在中国那.............
  • 回答
    中国目前人均GDP不高,其原因非常复杂,将原因简单归结为“一部分人的懒惰以及只愿意待在舒适区”是过于片面和不准确的,并且带有一定的偏见。 真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构性的,是历史、经济、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不能简单地将人均GDP不高归咎于“一部分人的懒惰”,我们需要.............
  • 回答
    回想当年,微软的 Internet Explorer (IE) 如日中天,几乎就是“浏览器”的代名词,尤其是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那时的互联网世界,似乎一切都围绕着 IE 构建。网站开发者们绞尽脑汁去适应 IE 的各种“个性”,为了让网页在 IE 里显示正常,他们会写下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兼容性代码,仿.............
  • 回答
    嘿,老铁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我这个在B站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用户,眼瞅着它从一个小破站变成如今这个“万物皆可宅”的巨头,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别的不说,就冲这份情怀,我也得把这些年的感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们说道说道。一、 初识B站:那个充满神秘感的“弹幕网”我第一次知道B站,那会儿还是个毛头小子,大概.............
  • 回答
    说到马王堆辛追夫人,那可真是个传奇。刚出土的时候,那景象,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好多人都说,跟刚死的人一样,那皮肤,那毛发,那眼珠子,都还像活着一样。但要是说“完全一样”,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埋在地底下两千多年啊!刚出土时的惊人模样:当时专家们刚打开辛追夫人的棺椁,看到里面的景象,都觉得不可思议.............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设想,它将我们对宇宙膨胀的理解与一种科幻式的场景相结合。让我想想,从一个非AI的、更富有人情味的视角来剖析这个可能性。首先,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宇宙诞生之初。那个时期的宇宙,年轻、炽热,而且经历了一场叫做“暴胀”的急速扩张。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无比混乱但又充满潜力的阶段,整个宇宙以.............
  • 回答
    老实说,区块链这东西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听了都觉得挺玄乎的,以为就是比特币那一套数字黄金。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很多地方已经渗透进咱们的日常,甚至是一些你不太会直接注意到的角落。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些年区块链到底长啥样,都干了些啥实在事儿。1. 金融领域:这算是区块链的“老本行.............
  • 回答
    董卿和现在很多主持人之间的根本区别,与其说是“不同”,不如说是“缺失”了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董卿身上一直以来最闪耀的光芒。我们不妨把目光从华丽的舞台和精美的服饰上移开,去探究一下这份独特性的根源。一、“深度”的底色:学养与阅历的积淀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现在的很多主持人,尤其是一些.............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详细聊聊清朝后期和民国初期的东北官话与现在普通话的区别,以及当时东北地区的语言状况。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事儿,里面学问可大了。一、 清朝后期与民国初期东北官话的面貌要谈区别,我们得先勾勒出那个时代的东北官话是个什么样子。 “官话”的含义与基础: 那个时候,“官话”更多指的是统治.............
  • 回答
    回想《魔兽世界》最初上线的那段时光,感觉就像昨天,又仿佛隔了几个世纪。那时,艾泽拉斯还是一片相对未经雕琢的土地,玩家们对这个宏大的虚拟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最初的《魔兽世界》:一张未被完全描绘的地图2004年11月23日,《魔兽世界》在美国正式上线。那时候,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