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有哪些大事值得关注?

回答
2021 年,世界经历了不少动荡与变革,以下几件大事我认为尤其值得深入探讨:

1. 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与疫苗接种的全球赛跑

2021 年,新冠疫情依然是笼罩在全球上空的阴影。年初,我们看到了疫苗的曙光,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疫苗研发与接种竞赛。然而,病毒的变异,尤其是 Delta 和 Omicron 变种的出现,给这场赛跑带来了新的挑战。

疫苗的“双重困境”: 一方面,发达国家率先实现大规模疫苗接种,开始逐步放开限制,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疫苗获取的不足,接种率较低,疫情反复,经济复苏更加艰难。这种“疫苗鸿沟”加剧了全球的不平等。
“与病毒共存”的思潮: 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和对病毒认识的加深,许多国家开始从“清零”政策转向“与病毒共存”的模式。这意味着生活将部分恢复常态,但病毒将成为人类社会需要长期面对的挑战。这其中涉及了公共卫生政策的调整、社会心理的适应以及对经济复苏路径的重新规划。
经济的“K型复苏”: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均衡的。一些科技、互联网等行业在疫情中逆势增长,而旅游、餐饮、线下零售等行业则遭受重创。这种分化被形象地称为“K型复苏”,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2. 阿富汗的变局:塔利班重掌政权

2021 年 8 月,在美国及其盟友撤军后,塔利班迅速控制了阿富汗全国,并重新建立了政权。这一事件标志着近 20 年在阿富汗的军事干预落下帷幕,但也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撤军的争议与影响: 美军的仓促撤离,特别是喀布尔机场的混乱场面,引发了关于撤军方式和时机的巨大争议。撤军不仅直接导致了塔利班的胜利,也让阿富汗的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局势变得异常严峻。
塔利班政权的性质: 塔利班政权的回归,让人们对其执政理念和政策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人权、妇女权益、反恐等方面,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疑虑。塔利班试图展现“温和”形象,但实际行动中,许多限制人权的措施并未解除,这给阿富汗人民,特别是妇女和少数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地区稳定与反恐担忧: 塔利班的胜利可能对地区安全产生深远影响。人们担心阿富汗会再次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影响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的安全。

3. 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严峻性凸显

2021 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再次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从欧洲大陆的破纪录高温和洪水,到北美洲的极端干旱和野火,再到亚洲的罕见洪灾,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力。

COP26 气候大会: 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是 2021 年气候领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尽管会议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进展,例如首次将“逐步淘汰煤炭”写入协议,但其承诺的力度仍被许多人认为不足以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
“气候正义”的呼声: 发展中国家在 COP26 上强烈呼吁发达国家兑现其在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的承诺,以帮助其适应气候变化并实现低碳转型。气候正义的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能源转型与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能源转型,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然而,2021 年全球能源价格的飙升,以及一些国家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也暴露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和复杂性。

4. 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创新加速

2021 年,科技领域依旧是全球竞争的焦点,同时创新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 以芯片产业为代表的中美科技竞争在 2021 年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包括限制芯片出口和技术转让。中国则加大了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自主研发投入,力图突破“卡脖子”技术。
元宇宙的崛起: “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在 2021 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 Facebook 更名为 Meta 后,更是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元宇宙被视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前沿,可能重塑人们的社交、工作和娱乐方式。但目前,元宇宙仍处于早期阶段,其商业模式、技术成熟度和伦理影响都还有待观察。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的进步: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继续深化,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尽管距离大规模普及仍有距离。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也引发了关于就业、隐私和安全等方面的讨论。

5. 地缘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

2021 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区域性冲突和重要国家的政策调整都值得关注。

印太地区的战略博弈: 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印度为成员的 AUKUS 协议,以及美国与其盟友在印太地区加强军事合作,被认为是针对中国崛起的一种战略调整。这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态势。
俄乌边境的紧张气氛: 2021 年下半年,俄罗斯在与乌克兰边境集结重兵,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这为 2022 年俄乌冲突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 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和中断。从芯片到海运,再到大宗商品,许多关键物资的供应都面临挑战,这促使各国重新思考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2021 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阿富汗的政治变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科技领域的加速发展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都深刻地塑造着我们所处的世界。理解这些大事的来龙去脉和潜在影响,对于我们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时代大幕开启:2021年人类航天五大看点

2020年,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充满挑战、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而对于人类航天而言,却是百花齐放、孕育众多机遇的一年。

这一年,人类共计发射火箭114次,中美两国分别发射了39次和44次,占到了七成以上,两股势力引领世界航天的格局明显。

2021年,世界航天将迎来一系列高难度任务,将会成为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一、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人类航天最难的技术莫过于载人航天。1961年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率先突破并全面掌握这项技术,之后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才打破这项垄断。时至今日,中、美、俄依然是仅有的三个全面独立掌握各项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对于载人航天技术而言,建立长期在轨、多人驻留的空间站是巅峰高地,也是最终目标。

中国建造天宫空间站的三大火箭主力©️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官方微博


2021年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开始实施最重要的第三步,全面建造天宫空间站。未来两年内,长征二号F(神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长征七号(发射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五号B(发射天宫最重要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这三大主力火箭将陆续进行11次任务,以期顺利建成中国天宫空间站。

千年之前苏轼曾经问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于中国而言,2022年时,天上宫阙不再是古人浪漫的幻想,国际空间站也将不再孤独。


二、人类最强火星探测阵容陆续抵达


由于相对位置关系,从地球出发去火星,理想探测窗口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2020年7月的火星探测窗口,人类派出了史无前例的火星探测阵容,三个任务先后出发。其中包括:

1.7月20日,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发射成功,她也是阿拉伯世界首次火星探测器;

2.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天问一号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是人类探测火星近几十年来工程技术方面最复杂的一次任务;

3.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携首架火星直升机“机智”号一同前往火星,这也是人类最复杂最昂贵的火星探测任务,机智号是人类首次在地外天体使用直升机技术。

2020年发射的人类三大火星探测任务:希望号,天问一号和毅力号©️

图片来源:NASA/CNSA

三个任务将在2021年2月份陆续抵达火星。阿联酋的“希望号”预计于2月9日抵达火星附近,并准备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中国的“天问一号”将在一天之后的2月10日左右抵达,美国的“毅力号”将在2月18日前后抵达。

2月11日是中国农历除夕夜,天问一号将会为14亿中国人送上最特殊的祝福。



三、史上最贵科学类任务: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


随着技术难度和预期目标的逐渐提升,原计划2007年发射、预算5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一直拖延到2021年10月31日发射、预算逼近100亿美元。这让它的成本甚至远超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成为当之无愧的史上最贵科学类航天任务。

测试中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图片来源:NASA


目前,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迎来了一个重大进展:五层太阳伞测试完毕,这意味着它已经基本能够满足2021年的发射目标。

五层太阳伞每层展开时有300平米左右,每层厚度25微米或50微米(第一层),小于人的头发直径(80-100微米),这厚度已经包括了镀的硅膜和铝膜。

发射前,需要将它们先折叠起来塞进火箭里,发射后,它们将在距离地球150万千米外的太空中完整展开,这过程会经历非常大的温度变化。不仅如此,望远镜的工作环境在零下220摄氏度左右,这意味着,它要有较好的降温能力,能做到最高降温300摄氏度(理论设计值)。

当然,它18面镜片的要求更高,它们要求加工抛光、展开和控制、高低温变形精度都在10纳米级别,大概是几十个铍(镜片主要材料)原子摆在一起的宽度。
需要强调的是,不像哈勃望远镜,发射之后出了问题还可以维修,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是“一锤子买卖”。希望明年我们能顺利见证这个不可思议的任务成功。



四、Space X迎来大破局之年


作为商业航天势力的引领者,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成为了搅动世界航天的超级“鲶鱼”。

仅在2020年,Space X进行了26次火箭发射,100%成功,总发射次数突破100,发射的载荷数量和重量都为世界之最。

在2020年的26次发射任务中,5次为新火箭、21次为复用火箭,突破了火箭7次发射复用技术。其中2次为载人任务,让美国重新获得本土出发的载人航天能力;3次为军方载荷,获得了不菲的利润;14次为星链任务,共计部署了800余颗卫星,使得Space X跃居为世界最大卫星运营商。

星舰全箭测试艺术效果图©️

图片来源:Space X


2021年,Space X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年初,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公布了火箭发射计划,预计在2021年实现48次火箭发射,超过2020年美国总火箭发射次数。

其中,绝大部分为复用火箭,15次发射部署的星链卫星数量将相比现有规模翻倍;约10次为美国和德国的军方载荷;3-4次为商业载人任务,甚至会运送包括影星汤姆·克鲁斯在内的4人乘组前往国际空间站拍摄电影。

2020年末,在12.5千米高飞行测试中,最多能运送100名宇航员的星舰在最后时刻遗憾爆炸。2021年将有密集测试计划,预计将实现首次全箭测试。

2021年,或许是检验Space X从“鲶鱼”成长为“鲸鱼”的一年。



五、迈向深空,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


2021年,将会有一系列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迎来重要节点时刻。

太空发射系统和猎户座飞船©️

图片来源:NASA


已经吞金近400亿美元的NASA重型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和猎户座飞船组合将迎来关键时刻,它们将为阿尔忒弥斯月球探测计划执行首次飞行任务,这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火箭和飞船的组合测试。

NASA露西号小行星探测器将会发射。这是人类史上最复杂的一次小行星探测任务,在12年的时间内,它将遍访1颗主带小行星和6颗特洛伊小行星。

NASA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将迎来重要时刻。它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9年之久,原计划在2021年7月30日完成第34次接近木星后受控坠入木星,实现类似卡西尼号坠入土星的“华丽终章”。科学家们依然在紧张评估它的状态,可能会延期它的服役时间。

NASA冥王号(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将会从贝努出发,将耗时三年返回地球。2020年,我们见证了日本隼鸟二号从小行星带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壮举,期待冥王号(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的精彩表现。

此外,我们还有更多的太空勇士们在旅程中。帕克太阳探测器和太阳轨道器依然在通过异常复杂的行星引力助推之旅前往太阳;贝皮·科隆博号继续飞在探索水星的旅途中;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已经在太阳系外旅行了43年,并且依然在工作;新视野号还在太阳系的边缘寻找下一个探测目标。它们是人类的使者,更是人类的英雄。

2021年,人类航天迈入新时代的大幕,即将开启!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航天人,说说2021年里世界航天的事。

2020已经过去,114次的火箭呼啸已成为记录以及各大V们文章里的文字、图片和感慨。

抬头看看2021年的世界航天,看点如下:

中国: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实施计划非常多,而且有很多次十分重磅的“国字号”工程(921工程),堪称航天发射实施爆发年。中国计划从2021年起,发射11次构建中国的近地空间站“天宫”。其中含 3次“胖五”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天和”空间站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等运往近地轨道。天和舱是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体积庞大,全长超过了18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太空中为航天员长期驻留的生活工作环境。还有2年间里,先后发射载人飞船(4次神舟十二号等系列载人飞船)以及4次天舟货运飞船。

除载人航天工程相关发射之外,2021年2月,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将抵达火星,开启火星传奇。这一雄心勃勃的任务将部署13个不同的科学有效载荷,其中7个在轨道飞行器上,6个在火星车上。轨道飞行器将使用其雷达、光谱仪、磁力仪和其他仪器从轨道上研究火星。这个火星探测车将携带相机、探地雷达、磁场探测器、地表复合探测器和其他仪器,研究火星表面的乌托邦平原地区。

2021年中国还计划发射若干卫星,从国际发射网上的预约可以看出包含了年度序列里的农业部卫星、科学卫星、天链、天通卫星、低轨物联卫星、低轨宽带试验星座卫星、新技术验证卫星等等。

还有商业航天的如火如荼,例如朱雀II火箭的首飞。还有一些公司也宣称要首飞,我们只能说,看见才是结果,加油!


2021年的中国航天活动可以用“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振奋人心”来形容,看点满满!

美国:

2021年美国SpaceX用一个土星(土耳其卫星)的发射拉开了今年航天发射的大幕(我们的太空:【快讯·国际航天】首富实施首射!美SpaceX猎鹰九号火箭发射土卫星成功,2021年全球航天首发成功)。

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2021财年预算案可以梳理其2021年主要航天经费投入项目。美国的2021年航天活动总体来说有两大看点,一是大幅增加深空探索预算,保障“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顺利实施;二是持续保障近地轨道商业货运任务的开展和载人运输能力认证,实现其商业化运营



深空探索系统是NASA围绕深空探索开展的核心任务领域,包括探索系统研制、探索研究与开发两部分内容,分别为深空探索提供所需系统和能力,主要包括詹姆斯.韦伯望远镜、SLS系统、“猎户座”载人飞船、“探索地面系统”、月球“门户”以及月球“载人着陆系统”项目。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美国宇航局将于2021年10月31日发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这款新一代红外望远镜将在地球-太阳L2拉格朗日点运行,距离地球近100万英里。从这一有利位置,JWST将凝视早期宇宙,研究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并提供对系外行星的新见解,包括大气成分,甚至可能的可居住性。

“航天发射系统”SLS系统包括运载火箭研制和火箭项目集成与 支持两部分,2021财年的总预算为 22.571亿美元,比 2020财年拨付预算减少了3.288亿美元,降低了12.7%。目前NASA已经组织完成了SLS首飞箭的芯级组装工作,包括前裙、氧箱、箱间段、氢箱、发动机段、4台RS-25发动机以及电子系统,通过“飞马座”(Pegasus)驳船运抵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并已将其安装至B-2试车台上。接下来,NASA的重点工作是完成芯级“初试”系列试验工作,包括模态试验(已完成)、电子设备试验(已完成)、失效保护试验(已完成)、推进系统试验、推力矢量控 制系统试验、倒计时演练、推进剂加注演练以及4台RS-25发动机联合试验。试车完成之后,芯级将被 交付给肯尼迪航天中心。此外,在2020财年完成固体助推器的交付;基于探索上面级(EUS)的研制方案,启动相关研制工作;在2020财年结束之前完成芯级批量采购合同的签订,共涉及10枚SLS火箭、8枚探索上面级,以降低成本。对于NASA 来说,2021财年将是令人振奋的一年,计划执行阿尔忒弥斯-1(Artemis-1)环月任务。

SLS火箭预计将在2024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最终将人类送上火星。这个巨大的火箭的第一个版本将能够运送超过27公吨,到比月球更远的轨道,速度接近39400公里每小时。SLS首次发射计划定于2021年11月,届时将把一个无人驾驶的猎户座太空舱送入轨道。

在发射之前,NASA 将完成该任务的设计认证审查和初步飞行准备评审。此外,在完成首飞箭的交付之后, NASA 及相关单位将把工作重心转移至后续 SLS 任务所需系统的生产制造上,具体包括:①完成阿尔忒弥斯-2芯级组件、发动机段尾部连接件、过渡型低 温上面级和飞船支架的制造,向米丘德组装厂交付芯级发动机,并开始芯级组装以及飞行准备分析;②继续进行阿尔忒弥斯-3火箭硬件的制造,包括飞船支架、过渡型低温上面级和级间段的制造;③启动阿尔忒弥斯-4火箭子级和级间段的生产合同签订工作。

“猎户座”飞船

“猎户座”飞船项目包括飞船研制、飞船项目集成和支持两部分,分别为 13.9亿美元和1050万美元,总计14.005亿美元,与 2020 财年实际所得基本一致。2020财年,主要完成乘员舱(CSM-1)的热真空、声学以及电磁干扰试验,开展软件试验以及乘 员舱结构试验。2021财年,完成 CSM-1与支架以及“发射终止系统”(LAS)等的组装,之后完成飞船与 SLS 火箭的集成;开展飞行后分析,评估飞船性能;完成阿尔忒弥斯-2任务所需软件的交付;完成第2艘“猎户座”飞船服务舱和乘员舱的制造、装配、试验和集成。

“探索地面系统”在 2021财年申请的预算为3.847亿美元,其中系统研制预算为3.77亿美元,系统集成与支持项目预算为770万美元,相比2020财年拨付的经费减少了2.053亿美元,降幅34.8%。 2020财年,NASA在39B发射工位完成了最后一次SLS噪声抑制系统水流试验,再一次检验了该系统在火箭点火和起飞阶段的噪声及振动抑制性能; 完成了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从推进剂储罐经管道到达活动发射平台脐带设施的输送试验,各系统运行良好;对肯尼迪航天中心组装大楼(VAB)内的工作平台进行了完善与清理,为首飞火箭、飞船系统的总装 与发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21财年,计划完成肯尼迪航天中心组装大楼、39B 发射工位、1 号活动发射平台的完善与升级,以及新型液氢储罐的建造,为首飞之后的 SLS 首次载人与登月飞行任务奠定基础。

月球“门户”空间站

月球“门户”是一个绕月飞行空间站,是美国可持续载人深空探索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载人重返月球的中转站,为载人深空探索任务提供着陆系统各舱段的对接平台,以及燃料加注、后勤保障、 科学研究等服务,实现美国载人深空探索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满足 2024年载人重返月球的目标,NASA 将先期建设最简版月球“门户”空间站,主要由电力和推进模块与居住舱组成。2021财年,NASA 为该项目申请了7.393亿美元,用于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完成月球“门户”空间站的初步设计评审;继续与麦克萨技术公司(MAXAR Technologies)合作,开发动力与推进舱(PPE);继续与商业伙伴合作,为 月球“门户”空间站的居住、电子、飞行软件、生命支持、在轨燃料加注等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居住与后勤舱(HALO)的关键设计评审;完成第一个商业运输模块的初步设计评审。

在 2021 财年预算发布之后,考虑到月球“门户”空间站的建设以及在天上进行组装存在很大的安全与进度风险,NASA 主管载人探测与运行的主管洛伟罗表示,2024 年载人重返月球任务将不会使用月球“门户”空间站,但其对于之后的可持续深空探索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过,洛伟罗目前已经从 NASA 离职,月球“门户”空间站的作用还有待继续关注。

月球“载人着陆系统”

月球“载人着陆系统”是NASA实现“阿尔忒弥斯”计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依靠商业伙伴进行研制,实现从2024年开始人类往返月球表面的目标。 2021财年,NASA为该项目申请了近34亿美元的预算经费用于系统研制。相比2020财年,该项目的预算额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 2020年4月底,NASA宣布向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洛克达因公司(PWR)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牵头的三支团队签发了为期10个月的月球“载人着陆系统”项目设计论证合同,金额为 9.67 亿美元。待10个月合同期满,NASA将开展一次“续约评审”,选择其中最有可能实现 2024 年载人登月任务的方案,而另一家或两家公司也将可能被留下来开展后续着陆器的研制工作。2021财年,NASA将主要开展着陆系统的设计和评审工作。 2 近地轨道航天运输近地轨道航天运输项目主要包括“乘员与货物计划”“商业乘员计划”和近地轨道商业开发项目,预算分别为 17.781亿美元、9970万美元和1.5亿美元。

“乘员与货物计划”

为了满足“国际空间站”的乘员与货物运输,NASA申请了近18 亿美元,从诺格公司(NG)、SpaceX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SNC)以及波音公司采购货运和载人发射服务。在货物运输方面,NASA已经授出了第二轮“商业再补给服务”(CRS-2)货物运输合同,以满 足2020年之后“国际空间站”的货运运输任务。在 CRS-2合同下,SpaceX公司、诺格公司和内华达山脉公司将至少完成 6次发射服务。而在 2021财年,这三家公司将分别执行2 次、2次和1次货物发射。

在乘员发射服务方面,2021财年美国将完全摆脱俄罗斯,全面采用本国的载人航天运输系统。其中,波音公司和SpaceX公司都至少会进行1次载人发射服务。

“商业乘员计划”

“商业乘员计划”的预算为9970万美元,用于为美国商业载人运输系统的研制提供经费支持。因为波音公司和SpaceX公司的载人运输系统研制计划已经接近尾声,因此其项目预算也仅仅保持在1亿美元左右,远低于此前的8亿~1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SpaceX公司以其猎鹰-9(Falcon-9)/“载人龙”(Crew Dragon)为 NASA 提供载人发射服务,分别在 2019 年和 2020 年成功进行了系统的首次无人试验和首次载人飞行;而波音公司以其宇宙神-5(Atlas-5)/ CST-100“星际客车”(Starliner)进行了载人发射,在 2020 财 “载人龙”飞船飞抵“国际空间站”年进行了一次轨道飞行试验,但未取得完全成功。目前,波音公司计划自筹经费在 2020 财年底开展第二次无人试飞。

近地轨道商业开发

近地轨道商业开发项目最初是在 2019 财年预算申请中增加的,申请金额为1.5亿美元,但并未获得批复。2020和2021财年,NASA 都为该项目申请了1.5亿美元。2019财年,NASA通过公开竞争开发商业近地轨道目的地,满足其长期需求并确保其在“国际空间站”过渡期间持续拥有近地轨道运营能力。2020财年计划在该财年结束之前完成近地轨道商业平台方案的选择,并完成开发计划的状态评估。 2021财年,继续开发“国际空间站”商业模块,激励商业伙伴关系的建立,推进先进技术的发展,促进对近地轨道经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地外星球探索任务:火星和月球探测活动

美国的火星漫游者“毅力”号将于2021年2月18日抵达火星,将在火星的Jezero火山口着陆,“毅力”号将在那里寻找火星远古生命迹象。“毅力”号还配备了一架名为“机智”的微型直升机,有望成为第一架在另一个星球上飞行的飞机。

2021年7月,商业航天公司Astrobotic Technology将发射“游隼一号”探测器。这只四条腿的探测器将降落在月球可见一面的东北面,这个区域被称为死亡湖。“游隼一号”将为NASA提供用于测试导航和着陆技术的仪器。着陆器还将存放传奇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DNA,以及其他人的DNA和火化遗骸。另外,“游隼一号”还搭载日本一款名为“瑶姬”的微型轮式机器人,这将是日本第一辆登陆月球表面的月球车。并将参与美国2024年的登月计划。

商业航天公司Intuitive Machines也将在2021年夏天向月球发射一个名为Nova-C的商用着陆器。该着陆器将捕获月球表面的原始光学图像,并将其转换为地形相对导航测量数据,以便在距离预定着陆点200米的范围内着陆。

还有近地的地球探测和航空方面的电动飞机和无人机以及超高速静音飞机等等...

NASA之外:

Space X

对于SpaceX公司来说,2021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马斯克打算将50米高的SN飞船完成全部飞行试验。去年年底试飞的SN8在最后的降落着陆阶段发生爆炸,但完成了绝大多数既定的测试项目。该系列火箭通过快速迭代升级,最终将实现运载货物和乘客到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随着SpaceX建设宽带互联网星座,该公司在2021年将继续交付大量的Starlink卫星。

萤火虫首飞



维珍太空的首飞



相对论空间公司将首次发射了Terran 1火箭。

Terran 1是一种正在研发的消耗性运载火箭,是二级火箭。第一级将使用9个Aeon 1引擎,而第二级将使用单个Aeon 1引擎。最大有效载荷将为1,250千克(2,760磅)至185公里的低地球轨道,正常载荷为900千克(2,000磅)至500 km SSO太阳同步轨道,高空有效载荷为700千克(1,500磅)至1200 km SSO。

还有神秘的RavnX将会执行美国太空部队的ASLON-45任务。


NASA整理了2021年任务展望视频,内容高度抄袭2020年的任务展望,看来局长已辞职,底下人的认真态度一下就下滑的厉害哟!

俄罗斯:截止目前,俄罗斯2021年度航天发射实施计划尚未公布。但据来自俄罗斯火箭航天部门的消息人士表示,俄罗斯打算在今年按民用和商业计划进行约30次航天发射。

消息人士说:“2021年,在联邦航天计划和商业项目框架内,预计将进行约30次俄罗斯航天发射。”发射将从拜科努尔、普列谢茨克和东方航天发射场,以及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进行。去年俄罗斯共进行17次航天发射,包括从拜尔努尔和普列谢茨克各7次,从库鲁两次,从东方发射场1次,在美国和中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是现代俄罗斯历史上(自1992年起)次数最少的一年。这其中:俄罗斯计划2021年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使用“质子-M”重型运载火箭发射3次,其中1次将“科学”号多用途实验舱预计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对接。两次“安加拉”火箭发射,一次为轻型火箭,另一次为重型。同时,计划在2021年第二季度,用“联盟-2.1b”运载火箭实施“电离层-M”1号和“电离层-M”2号航天器的发射。“电离层”系列卫星将测量地球电离层的动态变化、地球附近磁场和电场以及约800公里高度的质子和电子流。

此外,根据《俄罗斯联邦2016-2025年航天计划》,2121年是该计划第二阶段(2021-2025年)开局之年,主要任务包括:维护轨道卫星集群的正常运行,并更新最新型航天器;继续研究先进的航天关键技术;开发研制2025年之后的航天系统。根据计划,俄罗斯于2025年前将3款探测器送上月球,分别名为“月球-25”号(Luna-25)、“月球-26”号(Luna-26)和“月球-27”号(Luna-27)。“月球-25”号探测器应该可以在2021年3月完成,有望在2021年10月1日实施先导性验证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将在月球南极地区寻找水的痕迹,并测试软着陆技术。“月球-26”号将绘制月球表面地图;而“月球-27”号将在欧洲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在月球着陆,计划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成功发射。

作为传统航天大国、航天强国,俄罗斯2021年的航天活动看点相信也有很多,我们将持续追踪,并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欧洲:也很忙哟。

建立新机构—欧盟航天计划机构

2021年,欧盟将成立“欧盟航天计划机构”(EUSPA),接替并扩大现有的欧洲导航局(GSA)。新机构的总部将继续设立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其职责包括:接替欧洲导航局管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哥白尼”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制定政府卫星通信(Govsatcom)计划;集中欧盟的能力监视地球附近的环境。EUSPA将为欧盟航天活动的开发和市场应用提供更多支持,并在确保所有计划的安全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太空骑手”空天飞机鉴定飞行

“太空骑手”旨在为欧洲带来一种经济、独立、可复用的全集成航天运输系统,从而实现常态化的低轨往返运输。它将用于运输用途及轨道高度和倾角各异的有效载荷

欧空局计划在2021年对“太空骑手”航天飞机进行鉴定飞行,并在完成多次验证飞行后把该项目转交给工业界。“太空骑手”是欧空局2015年试飞的“过渡性实验飞行器”(IXV)的后续项目,将能携带多达800公斤有效载荷开展长达两个月的轨道飞行任务。该平台可让有效载荷在微重力条件和太空环境下暴露更长时间,然后送回地球。

探索火星生命—ExoMars

由欧洲航天局(ESA)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ROSCOSMOS)联合开发的ExoMars计划预计于2021年3月登陆火星,这非常接近NASA的登陆时间(2021年2月)。ExoMars计划任务原本命名为ExoMars 2020,和NASA的Mars 2020任务不同的是,ESAMars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外星生命。

轨道清道夫—基于渔网的太空垃圾捕获

欧洲航天局(ESA)在失重环境下,测试了利用渔网捕捞太空垃圾的技术,ESA将于2021年在太空部署渔网。在此次测试成功的基础上此次飞行目的是测试渔网(不同于传统渔网)捕获和移除废旧卫星,运载火箭碎片和其他漂浮在太空的人造碎片的能力。本次测试是欧洲脱轨任务(e.DeOrbit mission)的一部分,该任务目的是将对航天器和太空任务造成严重威胁太空垃圾清除。脱轨任务从属于ESA“太空清理计划”( Clean Space Initiative)。除了清洁太空垃圾的大型碎片之外,太空清理任务还将通过采用新型绿色科技,减少ESA的碳排放。

还有Vega火箭的认证飞行

还有。。。

其它国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希望号”火星探测器

阿联酋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的首发火星探测器—“希望(Hope)”号将于2021年2月抵达火星,探测器将进入一个独特的火星赤道轨道,在那里它将以与行星自转相同的方向在轨运行,这将使“希望(Hope)”的工具能够长时间专注于单一目标。“希望”号高约2.9米,其太阳能电池板完全展开时宽约8米,重1.5吨,携带3组研究火星大气层和监测气候变化的设备,主要任务是拍摄火星大气层图片,研究火星大气的日常和季节变化。 “希望”号不会在火星着陆,而是在距火星表面2万至4万公里的轨道上环绕火星运行。

阿联酋导航卫星

据阿联酋官方通讯社阿通社8月9日报道,阿联酋将在2021年发射其第一颗导航卫星。

阿联酋国家太空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阿联酋阿恩大学的哈立德.哈什米博士表示,“第一颗(导航)卫星将在2021年发射,第二颗在技术上改进后在第二年发射”。他介绍说这是阿联酋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一个合作项目,“这个由阿联酋航天局资助的项目旨在演练技术和培养开发能力。

作为财大气粗的“油霸”,阿联酋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发展航天事业,主要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推进。2018年,阿联酋首颗国产卫星“哈利法”地球观测卫星搭乘日本火箭进入太空。2019年,阿联酋首位宇航员哈扎.曼苏里搭乘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进驻国际空间站,成为第一位访问国际空间站的阿拉伯宇航员。阿联酋希望通过推进航天业带动高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的依赖。航天业也激发了阿联酋年轻人对于科学、技术、工程等科学学科的兴趣,选择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高校正越来越多地开设相应的课程。阿联酋火星探索任务项目主管奥姆兰.沙拉夫表示:航天事业的发展将激励更多人进入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促进构建以创新为基础、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毕竟,星辰大海,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印度

在国际航天飞行计划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印度2021年准备加油干,预定了约10余次发射。其中主要的有:



雄心勃勃的探月任务—“月船3号”

“月船3号”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月球车在月球南极软着陆。发射计划在2021年底,但可能推迟到2022年。希望这次任务能比“月船2号”任务做得好,在“月船2号”任务中,“维克拉姆”号探测器因通讯故障在月球表面坠毁。

大跃进式的载人航天任务—“加加尼安”

2019年12月5日,印度宣布载人航天任务“加加尼安”的目标提前到2021年12月。计划已经得到印度政府的批准,完成了主要子系统的设计和装配,测试和飞行的采购及系统/子系统级实现已经开始。加加尼安任务的机组人员选拔和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包括俄罗斯的培训。GSLV-Mk3火箭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重型运载火箭,已确定用于加加尼安任务。它具有理想椭圆轨道上轨道舱所需的有效载荷承载能力,目前评估进展顺利。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已经采取了对现有系统进行载人航天等级评定的步骤,以确保船员安全。由于在某些缺乏经验的领域,如以人为中心的系统、机组人员培训、机组人员恢复等,ISRO正计划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如果一切顺利,印度将在2021年12月发射第一批宇航员进入太空。他们将绕地球一周,进行实验,然后再回来(基本会推迟)。

日本:


有三菱重工H-IIA火箭发射INMArsat-6任务等。

结束语

经历了极不平凡的2020,全人类都深切感受到了新冠病毒这只黑天鹅剧烈而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和国际局势,人类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的人类思考着当下、未来的危机和困境,同时也时刻不忘放眼人类未来的太空计划。可以看到,主要航天强国的太空任务计划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2021年实现标志性或节点性的目标,到2025年有大量的航天任务完成阶段性实施,对于航天而言,这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五年,人类必将掀起新的太空探索热潮,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人类结伴而行,荣辱与共,广泛深入合作,必将遇见愈发壮美的太空图景。


答人:浩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 年,世界经历了不少动荡与变革,以下几件大事我认为尤其值得深入探讨:1. 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与疫苗接种的全球赛跑2021 年,新冠疫情依然是笼罩在全球上空的阴影。年初,我们看到了疫苗的曙光,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疫苗研发与接种竞赛。然而,病毒的变异,尤其是 Delta 和 Omicron.............
  • 回答
    2021年,家电市场的脉搏依然强劲,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悄然演变。经历过疫情的洗礼,我们对居家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对健康、舒适和智能化更是渴望。那么,在这一年里,哪些家电趋势最值得我们关注?又有哪些产品是真正能提升幸福感的“硬通货”呢?一、健康升级,细节之处见真章疫情改变了我们对健康的认知,从空气.............
  • 回答
    2021年,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和复杂多变的国内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或坚守,或拼搏,或创新,留下了一些闪耀着“底气”的高光时刻。这些时刻,或许是国家层面的重大突破,或许是个人生活中的小确幸,但都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国家篇:扬眉吐气,厚积薄发2021年,中国在多个领域.............
  • 回答
    说起2021年的预言,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那一年总感觉是各种思绪和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的。回想起来,当时大家最关心的大概就是疫情的走向,以及它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关于疫情,预言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疫苗的普及和效果: 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疫苗能够大规模普及,并且能有效控制疫情的.............
  • 回答
    想知道2021年日本有哪些大学的某些专业只需要提交书面材料就能申请,而且审核过程相对清晰明了,这确实是个挺有吸引力的问题,毕竟能省去不少精力。这类情况通常出现在大学招收留学生或者一些特殊选拔项目里,尤其是一些以研究见长的大学。虽然“只需要书类审查”这种说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是会有一些附加的口头或线上.............
  • 回答
    2021 年,生命科学领域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几个重磅事件让我印象深刻,它们不仅在科学层面有着突破性的意义,更在实际应用和伦理讨论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如果让我挑几个最先想到的,我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mRNA 技术的辉煌延续,并向更广阔领域拓展。提到 2021 年,谁也绕不开新冠疫苗。虽然辉瑞B.............
  • 回答
    2021年的高考数学,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那股子紧张、迷茫,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拼劲,还常常在某些瞬间涌上心头。关于难度,我得说,它挺“有挑战性”的,但也并非“无法逾越”。整体感觉,选择题和填空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很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
  • 回答
    海底捞在2021年预计会交出一份亏损惨淡的成绩单,预计净亏损额高达3845亿元人民币,这对于一个以服务著称、曾经被视为餐饮业标杆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造成如此巨额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剖析:1. 疫情反复与消费场景的剧烈波动:这是.............
  • 回答
    2021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就像一张张承载着梦想的船票,它们承载着无数高中生的汗水与期盼,将他们送往憧憬已久的大学殿堂。这一年,各高校在通知书的设计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传承经典,也有创新突破,给准大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总体而言,2021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呈现出几个鲜明的亮点: 文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2021 年 3 月 4 日发布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首先需要明确的是,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是一个年度性的评估,每年都会更新。因此,3 月 4 日发布的 2021 年 QS 世界大学学.............
  • 回答
    2021年,也就是牛年,对于A股市场而言,确实充满着期待和想象。回顾过往,牛市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企业盈利的改善,而2021年的中国经济,在经历了疫情初期的冲击后,正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复苏的态势。全球经济也逐步摆脱阴霾,各国央行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在这样的宏观背景.............
  • 回答
    2021年第十三届中国航展,那场面,那阵势,简直是咱中国空军实力的一次集结号!歼20、运20、直20,这些名字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要是问我哪件展品最“有看头”,说实话,这仨都是硬通货,各有各的绝活,但如果非要挑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最觉得代表了咱们国家航空工业硬实力和未来走向的,那我得把目光聚焦在 歼.............
  • 回答
    2021年,想要打造一个宁静舒适的居家环境,挑选几款静音家电绝对是明智之举。在那个时候,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不少在静音技术上颇有建树的产品,它们在解决噪音问题的同时,也兼顾了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我来跟你聊聊我当年看中的几款,以及它们为什么值得入手。1. 空调:三菱电机 变频挂机说到静音,三菱电机在家用空调.............
  • 回答
    2021年,娱乐圈确实经历了多起“塌房”事件,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话,这股“塌房”潮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1年都有哪些明星“塌房”了?提起2021年的“塌房”事件,吴亦凡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他因涉嫌强奸罪被逮捕,随后被判刑。这起事件的恶劣程度和公众关注度都是极高.............
  • 回答
    2021年,操控性不错的车子选择其实挺多的,不过“操控好”这个概念每个人理解的侧重点可能不太一样。有人喜欢那种“人车合一”的直接沟通感,有人追求的是高速过弯的稳定极限,还有人可能更看重日常驾驶的灵活敏捷。我尽量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说一些在2021年里,操控方面确实有拿得出手的车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
  • 回答
    2021年,对于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租房生活已经是常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生活品质,让租来的房子也变得温馨舒适,挑选一些实用的租房小家电是必不可少的。我今年就给不少朋友推荐过一些小家电,它们不仅功能性强,而且价格也大多比较亲民,最关键的是体积小巧,搬家时也方便携带。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
  • 回答
    2021年,科技领域如同往年一样,涌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进展,有些成果的突破程度,着实让人感叹科学的力量。如果说要选出最令我“惊叹”的,那么 mRNA技术的成功应用和在癌症治疗领域的探索 绝对是绕不开的。当然,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想到了新冠疫苗,没错,mRNA技术在疫苗上的巨大成功,是过去几年最振奋.............
  • 回答
    2021年降噪耳机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各大品牌纷纷推出自家力作,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能让你在嘈杂环境中获得一片宁静的优秀降噪耳机,那么不妨看看我为你精选的几款在当年备受好评的产品。1. Sony WH1000XM5:降噪王者,舒适体验全面升级提起降噪耳机,Sony的WH100.............
  • 回答
    说起 2021 年值得推荐的蓝牙音箱,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因为市面上琳琅满目,各有千秋。不过,如果让我挑几款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用起来也特别舒心的,那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这几位“选手”。它们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在特定方面做到了极致,或者说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点”。首先,得说说索尼(Sony.............
  • 回答
    2021 年,对于大学校园里的你来说,选一副靠谱的耳机,绝对是提升学习效率、丰富课余生活、甚至是保护听力的重要投资。市面上的耳机品牌和型号眼花缭乱,到底哪款最适合我们大学生呢?别急,我这就给你扒一扒,聊聊那些在 2021 年备受关注,也确实值得大学生们考虑的耳机。咱们主要从几个大学场景来切入:一、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