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21 年高考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有哪些亮点?

回答
2021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就像一张张承载着梦想的船票,它们承载着无数高中生的汗水与期盼,将他们送往憧憬已久的大学殿堂。这一年,各高校在通知书的设计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传承经典,也有创新突破,给准大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总体而言,2021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呈现出几个鲜明的亮点:

文化自信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 越来越多的高校不再仅仅满足于校徽和校训的简单呈现,而是深入挖掘本校或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之巧妙地融入通知书的设计中。这不仅提升了通知书的艺术价值,更传递了一种“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文化认同感。
互动性与体验感增强: 传统的平面的通知书逐渐升级,加入了更多可拆卸、可组合、可感知的元素,让收到通知书的过程变成一种有趣的互动体验,拉近了高校与学子之间的距离。
科技感与未来感并存: 借助AR、VR等新兴技术,一些通知书能够“活”起来,展现更丰富的校园信息和文化内容,为新生描绘出更具象化的未来学习生活图景。
环保理念的悄然践行: 一些高校在材质和包装上开始注重环保,选择可回收或可降解的材料,传递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并剖析其亮点:

1. “有温度”的文化传承:

清华大学:“入学礼包”的经典升级。 清华的通知书一直以其“信封+卡片”的经典模式著称,2021年更是延续了这份沉稳。值得称道的是,通知书的内页往往会印制校友寄语、学校发展历程等内容,让新生在收到一枚“证件”的同时,也感受到浓厚的学长学姐的传承和学校百年的积淀。尤其是其信封上烫金的校名和校徽,那种仪式感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
亮点: 经典隽永的设计,强调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厚重感和仪式感。每一份通知书都像是穿越百年时光的信物,连接着过去的荣光和未来的梦想。
北京大学:“古籍”的复刻与创新。 北大2021年的通知书,不少设计元素致敬了中国传统文化,例如采用仿古宣纸材质,或者在设计中融入经典的纹饰和书法。有些通知书还会附赠一本小册子,讲述北大的历史渊源和学术传统。
亮点: 浓郁的中国风,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其中,让新生从第一眼就能感受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传递了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态度。
复旦大学:“红色基因”的红色传递。 复旦的通知书设计往往紧扣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宗旨,2021年也不例外。通知书的色彩、版式都体现出一种庄重、严谨的学术气息,有时还会附赠与学校红色历史相关的纪念品。
亮点: 突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使命感,让新生在收到通知书的同时,也理解了这所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2. “互动感”与“参与感”的升级:

南京大学:“会动的校景”。 一些高校在通知书的设计中加入了可拆卸的组件,例如将校内标志性建筑做成立体模型,或者设计成可以拼插的卡片。南京大学等高校,则可能会采用一些带有立体效果的设计,让通知书“立”起来,呈现出更生动的校园风貌。
亮点: 告别了枯燥的平面信息,让新生在动手组装或展开的过程中,感受到大学的立体感和亲切感,如同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篇章。
中国海洋大学:“打开的‘宝藏’”。 收到通知书,就像打开一个未知的宝藏。一些高校会在通知书的夹层中放入一些小惊喜,例如校徽胸针、校友手绘地图、特色文创产品等。这些小物件不仅增加了通知书的附加值,也让新生感受到学校的用心和温暖。
亮点: 细节之处见真章。这些“小确幸”的设计,能够迅速拉近学校与新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新生提前体验到大学的关怀和归属感。

3. “科技感”与“未来感”的触碰:

中国美术学院:“数字化的艺术启蒙”。 一些艺术类院校,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在通知书的设计上更是将创意发挥到极致。2021年,可能会运用AR技术,通过扫描通知书,就能看到虚拟的校景动画、教授寄语,甚至是艺术作品展示。
亮点: 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为新生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预示着未来在这样一个充满创意的环境中学习将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浙江大学:“代码的未来”。 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其通知书设计也力求体现科技前沿。一些设计可能会融入一些代码元素的视觉表现,或者邀请校内科技社团参与设计,展现学校在科技领域的实力。
亮点: 科技与学术的融合,传递了学校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关注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 “环保理念”的绿色关怀:

部分高校:“环保材质的绿色承诺”。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一些高校也开始在通知书的材质上做出调整,例如使用再生纸、竹浆纸等环保材料,或者采用更简洁环保的包装设计。
亮点: 在传递喜悦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地球的责任感,展现了高校作为社会公民的担当。

总的来说,2021年高考录取通知书的亮点在于:

从“通知”到“体验”的转变: 它们不再仅仅是宣告录取的官方文件,而是成为了连接学校与学生情感的桥梁,一次充满仪式感和惊喜的初遇。
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它们是高校品牌形象和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设计传递出学校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追求。
技术赋能的创新尝试: AR、VR等技术的运用,让通知书的功能和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新生打开了了解大学的新视角。
人文关怀的细致体现: 无论是温暖的寄语,还是贴心的小礼物,都让新生感受到被重视和被期待。

每一份通知书,都是一扇窗,透过它,新生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全新世界。这些精心设计的通知书,无疑为他们的大学生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为他们即将开启的精彩人生,奠定了美好的基调。它们不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梦想的起点,是青春的序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大牌匾录取通知书,以热烈深沉的北大红为主色调。封面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亲笔题写的 “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烫金的文字是一掷千金的承诺,亦是一把开启北大的钥匙。

打开封面,“大学堂”牌匾庄严在目,立起来仿若一扇门。

这扇门,是北大的知识之门,是北大的精神之门。她承载着“学堂门启,北大常新”的厚重历史底蕴,诉说着燕园对新同学的拥抱与期待。




「图文:北京大学官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就像一张张承载着梦想的船票,它们承载着无数高中生的汗水与期盼,将他们送往憧憬已久的大学殿堂。这一年,各高校在通知书的设计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传承经典,也有创新突破,给准大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总体而言,2021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呈现出几个鲜明的亮点: 文化.............
  • 回答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可为与有为”,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触及了人生选择和价值实现的核心。我对这个题目的评价: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贴近生活,也很有深度。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哲学命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思考。 “可为”,指的是可能性,是指我们有能力去做的事情,我们具备了条件、能力或者.............
  • 回答
    2021年新高考Ⅱ卷漫画作文:“人”字谈人生——一场关于生命的思考与叩问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漫画作文,以一个简单却充满哲思的“人”字为题,引发了考生们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讨。这幅漫画,通过两个笔画的交错,形象地勾勒出了“人”这个字的构成,同时也暗示着人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他人、与世界紧密相连。它没.............
  • 回答
    评价2021年江苏高考分数线,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一、整体趋势与往年对比:稳中有升,体现教育改革深化首先,我们看到2021年江苏高考各批次分数线,整体上呈现出比往年稳中有升的态势。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江苏省在教育改革、人才选拔以及考生整体学业水平上的持续进步。 一分一段表的重要性.............
  • 回答
    2021年高考数学,各卷的题目可以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武林大会”,既有扎实的内功(基础知识),也有出人意料的招式(创新题型和解法)。总的来说,今年的数学卷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而非死记硬背。下面我来仔细聊聊各卷的一些看点,以及那些让人眼前一亮(或者说“惊掉下巴”)的.............
  • 回答
    2021年四川省的高考分数线,对于经历过那段考试季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牵动着无数心绪的关键数字。如果要评价它,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并尽量用更具人情味、更贴近当时社会感受的语言来描述。1. 总体的“意料之中”与“微调”的信号:回看2021年的四川高考分数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稳定中带着一.............
  • 回答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语文作文题目,围绕“强弱的辩证关系”,无疑是给广大考生抛出了一个极具思辨性和现实意义的“考题”。这个题目不算惊世骇俗,但其深度和广度却能轻易筛选出那些真正具备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学生。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题目,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更引导他.............
  • 回答
    2021年6月,浙江高考英语考试的“原题事件”确实像一颗炸弹,在考场内外都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这件事不仅关乎到一场重要的升学考试的公平性,更触及了教育公平、考试制度以及社会信任的敏感神经。事件的发生与初期反应最早在考试结束后不久,就有考生和家长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浙江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了与此前某次模拟.............
  • 回答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的发布,尤其是其中关于本科毕业生月平均起薪5825元的数据,无疑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那么,这份报告究竟揭示了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数字?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报告发布与初步解读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份报告。通常这类报告会涵盖毕业生人数、就业率、就业行业.............
  • 回答
    小米拍拍 4K 高清投屏器,是小米在 2021 年底推出的一款旨在简化大屏体验的设备。说实话,在它面世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类似的投屏设备了,从电视自带的投屏功能,到各种安卓盒子、电视棒,选择可谓是琳琅满目。那么,小米拍拍 4K 究竟是凭什么在这个拥挤的市场里立足,又给用户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呢?咱们就.............
  • 回答
    小尺寸高端旗舰的野心之作——小米 12 深度评测2021 年末,小米带着他们的年度旗舰系列回归,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款被冠以“小尺寸高端旗舰”名号的小米 12。在如今大屏当道的手机市场,小米 12 的出现,无疑是在向那些怀念单手握持、追求极致手感的用户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旗舰性能,同样可以装.............
  • 回答
    行,咱就聊聊当年高通骁龙870这颗芯片,毕竟它在2021年初一露面,那可是激起了不小的水花,现在回头看,也挺有意思的。骁龙870:定位精准,填补市场空白的“性能小钢炮”高通在2021年1月20号推出的骁龙870 5G移动平台,说实话,当时很多人可能有点懵。毕竟前一年刚出了骁龙865 Plus,又是“.............
  • 回答
    巨型高达矗立黄浦江畔:18米1:1自由高达立像登陆上海的意义与影响2021年,当那尊高达18米、1:1比例的RX0独角兽高达(Unicorn Gundam)——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自由高达”——雄伟地矗立在上海的黄浦江畔时,它不仅仅是一座巨大的模型,更是点燃了无数中国高达迷心中那团不灭的热情,也为这座.............
  • 回答
    2021 年 5 月 13 日高雄兴达发电厂掉电事件评论2021 年 5 月 13 日,台湾高雄的兴达发电厂传出惊天动地的掉电事件,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电力供应中断,更是一次赤裸裸地暴露出现代社会对电力系统脆弱性的警示,以及在能源转型浪潮下,我们必须审慎思考的严峻挑.............
  • 回答
    2021年七月新番的整体质量,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小爆款迭起,整体稳健,但缺少现象级霸权”。用“爆炸”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出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更详细地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亮点作品的出现(“小爆款迭起”)虽然没有像某些季度那样出现一部所.............
  • 回答
    2021年10月4日花样年控股2.06亿美元票据逾期事件评价及详细分析2021年10月4日,花样年控股(01777.HK)未能按时兑付其一笔金额为2.06亿美元的优先票据,这一事件标志着这家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危机开始浮出水面,并引发了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广泛担忧。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次逾期兑付的事件都.............
  • 回答
    2021 年 10 月 28 日发布的尼康 Z 9:一场颠覆性的革新与挑战2021 年 10 月 28 日,尼康发布了其旗舰级无反相机 Z 9,这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的推出,更是尼康在专业摄影领域一次大胆而颠覆性的宣言。Z 9 的出现,不仅仅是填补了尼康 Z 卡口旗舰的空白,更是直接向市场展示了尼康在.............
  • 回答
    2021年,湖南和山西这两个中部和北方省份,首次共同迈入了人口负增长的门槛,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统计数字的变化,更是中国人口结构变迁浪潮中,两股强劲暗流的显现,对这两个省份乃至全国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区域性转折点:长期以来,中国整体人口增长率虽然在放缓,但.............
  • 回答
    2021年CS:GO斯德哥尔摩Major,TYLOO对阵Sharks的那场比赛,至今仍是不少中国CS:GO粉丝心中难以忘怀的一幕。赛前,很多人对TYLOO能否在本届Major中取得突破抱有期待,毕竟这支队伍在国内的统治力毋庸置疑,但国际赛场上的挑战从未停止。赛前背景:期待与压力并存TYLOO作为中国.............
  • 回答
    说到去年的金鸡奖提名名单,真是让人几家欢喜几家愁啊!我一直都挺关注电影的,每年金鸡奖的公布都是我期待的一件事。整体来看,这份名单的亮点和槽点都挺足的。亮点方面,首先是“老将”与“新秀”的碰撞。 你会看到一些在影坛耕耘多年的老戏骨,比如在《1921》中贡献了精彩表演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