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题目「强弱的辩证关系」?

回答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语文作文题目,围绕“强弱的辩证关系”,无疑是给广大考生抛出了一个极具思辨性和现实意义的“考题”。这个题目不算惊世骇俗,但其深度和广度却能轻易筛选出那些真正具备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学生。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题目,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更引导他们去审视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题目的精妙之处:

首先,这个题目本身就暗含了一种辩证法的逻辑。它不是简单地让你去描述强与弱,而是要求你探讨它们之间“辩证的关系”。这意味着,你需要超越表面化的理解,去挖掘强如何孕育弱,弱又如何促成强,以及这种转化和制约在何种条件下发生。这种要求,本身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而不是停留在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上。

其次,它具有极强的现实穿透力。在当下中国社会,乃至全球范围内,强与弱的辩证关系无处不在。无论是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兴衰,还是科技进步、文化传承,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例证。这使得考生可以从多个维度切入,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触的领域进行论述,降低了“无话可说”的可能性,同时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再者,题目“因强而弱,因弱而强”的提示语,更是点睛之笔。它直接揭示了辩证关系的几个关键面向:

因强而弱: 这是一个相对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方面。过于强大,可能导致自满、懈怠、失去危机感,反而埋下衰弱的种子。例如,一个曾经辉煌的企业,如果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很可能被新兴力量超越。一个强大自信的人,如果缺乏谦逊和反思,也可能因为傲慢而走向失败。
因弱而强: 这一点大家相对熟悉,弱小往往能激发人们的斗志,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改变现状,反而能在逆境中崛起。例如,许多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出的企业家,他们的早期都曾经历过贫困、挫折和不被看好。正是在这种“弱”的起点上,他们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提示语,不仅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框架,更是一种“引导”,防止考生将题目简单理解为“弱者战胜强者”的单一叙事。

考生可能出现的论述方向和亮点:

基于这个题目,我预见到考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论述,其中优秀的作文会表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1. 宏观层面:
国家与民族: 可以从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屈辱”谈到如今的“民族复兴”。曾经的弱国,在屈辱中积蓄力量,最终站起来。而如今的强大,也要警惕过度自信带来的挑战,保持谦逊和危机感。
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强大的文明可能会因其傲慢而衰落,而被边缘化的文明却可能在沉淀中孕育出新的生机。

2. 微观层面:
个人成长: 强调“挫折是财富”的理念。一个人在顺境中可能变得娇气、脆弱,而在逆境中才能磨砺出坚韧不拔的品格。反之,过度地依赖和保护一个孩子,反而可能让他变得软弱。
企业经营: “居安思危”是关键。那些曾经的巨头企业,因为市场变化而衰落,而一些小微企业,凭借灵活的策略和不懈的努力,却能迅速崛起。
科技发展: 一个领域可能因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反而创新动力减弱,而另一个相对“弱势”的领域,可能因为迫切的需求而爆发式增长。

优秀的作文应具备的特质:

深刻的辩证思维: 不止步于罗列“因强而弱”和“因弱而强”的例子,而是要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机制。例如,为什么强会孕育弱?是因为产生了“路径依赖”、“精英傲慢”,还是因为丧失了对变化的敏感性?为什么弱能促成强?是因为“卧薪尝胆”的决心,还是因为“不破不立”的勇气?
精当的例证选择和运用: 选择的例子要典型、真实,并且与论点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对例子进行深入的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例如,仅仅引用“春秋五霸”来证明强弱转化,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为何会由强转弱。
流畅的逻辑和清晰的结构: 文章要有清晰的开篇、发展、高潮和结尾。中间的论证过程要层层递进,过渡自然。
独特的见解和鲜活的语言: 避免套话、空话,用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可以用一些比喻来形容这种辩证关系,如“土壤肥沃,容易滋生杂草;贫瘠的土地,反而更能激发种子拼命向上”。
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 即使谈论了“因强而弱”的现象,最终也要落脚于如何避免这种趋势,如何利用“弱”来激发更强大的力量。强调持续学习、保持谦逊、勇于创新才是面对强弱辩证关系的关键。

可能的不足之处(考生可能遇到的挑战):

流于表面: 很多考生可能只会简单地举例说明“强变弱”和“弱变强”的现象,而无法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内在逻辑。
概念混淆: 将“强弱”简单理解为“优劣”,或者将“辩证关系”理解为简单的“相互作用”,而忽略了“转化”和“制约”的深层含义。
例证失当: 举出的例子与题目关联性不强,或者对例子的分析过于牵强。
论证不力: 例子虽好,但缺乏有效的分析和论证来支撑论点。

总而言之,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语文作文题目“强弱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既考察思辨能力,又贴近现实生活的优秀题目。它要求考生不仅要看到现象,更要洞察本质,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那些能够深刻理解并有力论证这一辩证关系的学生,定能在这场“考题”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他们卓越的语文素养和思维深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如果我的思路没错的话

内核应该是唯物辩证法,而不是简单的体育的重要性,阐述的是强可以变弱,弱也可变强的观点,同时包含辩证的否定自身。

我总体思路上写的盎撒人凭借产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是强者,但他们滥用自己的强力,式微是必然的,而中华民族从弱国到今天的发展,由弱变强。

最后用了寿公的疑问,就是中国成为真正的强国以后,该怎么办才能避免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最后我的落脚点放在了世界人民大团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上。

我也不明确我的审题对不对,如果真的就是写体育在当代青年的重要性,我就gg了,我只在第一段提了一下体育作为青年薄弱环节,应加强重视。


题外话 昨晚上发了个二十八画生的微博

今天就考到了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语文作文题目,围绕“强弱的辩证关系”,无疑是给广大考生抛出了一个极具思辨性和现实意义的“考题”。这个题目不算惊世骇俗,但其深度和广度却能轻易筛选出那些真正具备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学生。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题目,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更引导他.............
  • 回答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可为与有为”,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触及了人生选择和价值实现的核心。我对这个题目的评价: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贴近生活,也很有深度。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哲学命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思考。 “可为”,指的是可能性,是指我们有能力去做的事情,我们具备了条件、能力或者.............
  • 回答
    细数202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场智慧与汗水的较量2021年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如同往年一样,再次点燃了无数热爱数学的高中生心中的火焰。这一赛事,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舞台,更是激发他们对数学探索热情的重要契机。回望这一年的联赛,我们可以从试题难度、考察重点、选手表现以及赛事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
  • 回答
    评价2021年全国大学生芯片设计暑期学校,就像品味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有其亮点,也有可以改进的空间。总体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且意义深远的活动,为国内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接触行业前沿的宝贵平台。亮点之处:沉浸式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次暑期学校的沉浸式学习模式。它.............
  • 回答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决赛(CMO),也就是第37届,绝对是国内高中数学竞赛届的一场重量级赛事。作为每年压轴的数学盛会,CMO决赛的水平之高、难度之大,以及它所承载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整体基调:难度与深度并存,是对学生数学功底的严峻考验2021年的CMO决赛,在我看来,延续了近些年来决.............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2021年6月28日小米发布的那几款新电视,也就是小米电视6系列和小米电视ES系列。说实话,这俩系列一出来,市场上还是挺有波澜的,毕竟小米这几年在电视领域可是越来越有心得,而且这次的产品定位也比较明确,各有侧重。先说说小米电视6系列,这算是当时小米电视的“旗舰担当”了。你得知道.............
  • 回答
    2021年第三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绝对是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智力盛宴。我个人觉得,这次竞赛无论从规模、难度还是影响力上,都比前两届更上一层楼,给全世界的数学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脑力激荡”。首先,参赛规模和全球化程度令人瞩目。 这场竞赛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针对顶尖数学家,而是面向所有热爱数学.............
  • 回答
    2021年6月28日,《全境封锁2》获得游戏版号,这无疑是国内无数翘首以盼的玩家们收到的一个重磅消息。这件事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款游戏终于能合法上线了”这么简单,它背后牵扯到一系列的行业动态、市场考量以及玩家群体的情绪。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次版号的下发具有几个层面的意义:首先,它标志着《全境封锁2.............
  • 回答
    2021华为开发者大会:全屋智能战略升级,家居IoT迈入“鸿蒙时代”2021年,在经历了一系列外部挑战后,华为并未停下其在科技前沿探索的脚步。当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上,一项备受瞩目的发布——华为全屋智能战略升级,为整个家居IoT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标志着华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野心与决心。这次.............
  • 回答
    周深在2021年“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演唱的《You Raise Me Up》这首歌,绝对是当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之一,也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跨文化融合的尝试。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次演唱都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选择《You Raise Me Up》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 这首歌在全球范围内都.............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美国经济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表现,以及全年情况。这个数字,尤其是第四季度6.9%的增长率,确实是相当亮眼的。第四季度6.9%的增长:一场强劲的收尾首先来看第四季度的6.9%。这个数字意味着在2021年的最后三个月里,美国的经济规模比前一季度按年率计算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要理解这个“按.............
  • 回答
    2021 年 4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报告:特斯拉“隐身”,大众ID.4强势崛起2021 年 4 月份,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洗牌。EV Sales 发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旗下车型意外跌出前二十名榜单,这一“黑马”的缺席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丝不确定性。然而,在这场看似平静的销量大戏背后.............
  • 回答
    评价一篇作品是否构成抄袭,特别是与一部享有盛誉的外国作品进行比较时,需要非常谨慎和详细地分析。关于您提到的《科幻世界》2021年02期银河奖征文《无主》(作者:李卿之)与斯蒂芬·金的《重型卡车》(英文原名:Big Wheels,部分中文译本可能译为《大卡车》或类似名称)之间是否存在抄袭的指控,我们需.............
  • 回答
    索尼 A7 IV 的发布无疑是 2021 年摄影界的一件大事,它作为索尼备受好评的 A7 系列的第四代产品,承担着填补 A7 III 与 A7R IV 之间市场空白的重任,同时也希望继续巩固索尼在全画幅微单市场的领先地位。总的来说,索尼 A7 IV 是一款非常均衡、功能全面、并且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升.............
  • 回答
    2021年七月新番的整体质量,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小爆款迭起,整体稳健,但缺少现象级霸权”。用“爆炸”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出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更详细地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亮点作品的出现(“小爆款迭起”)虽然没有像某些季度那样出现一部所.............
  • 回答
    2021年10月4日花样年控股2.06亿美元票据逾期事件评价及详细分析2021年10月4日,花样年控股(01777.HK)未能按时兑付其一笔金额为2.06亿美元的优先票据,这一事件标志着这家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危机开始浮出水面,并引发了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广泛担忧。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次逾期兑付的事件都.............
  • 回答
    2021 年 10 月 28 日发布的尼康 Z 9:一场颠覆性的革新与挑战2021 年 10 月 28 日,尼康发布了其旗舰级无反相机 Z 9,这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的推出,更是尼康在专业摄影领域一次大胆而颠覆性的宣言。Z 9 的出现,不仅仅是填补了尼康 Z 卡口旗舰的空白,更是直接向市场展示了尼康在.............
  • 回答
    2021年新高考Ⅱ卷漫画作文:“人”字谈人生——一场关于生命的思考与叩问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漫画作文,以一个简单却充满哲思的“人”字为题,引发了考生们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讨。这幅漫画,通过两个笔画的交错,形象地勾勒出了“人”这个字的构成,同时也暗示着人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他人、与世界紧密相连。它没.............
  • 回答
    2021年,湖南和山西这两个中部和北方省份,首次共同迈入了人口负增长的门槛,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统计数字的变化,更是中国人口结构变迁浪潮中,两股强劲暗流的显现,对这两个省份乃至全国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区域性转折点:长期以来,中国整体人口增长率虽然在放缓,但.............
  • 回答
    2021年CS:GO斯德哥尔摩Major,TYLOO对阵Sharks的那场比赛,至今仍是不少中国CS:GO粉丝心中难以忘怀的一幕。赛前,很多人对TYLOO能否在本届Major中取得突破抱有期待,毕竟这支队伍在国内的统治力毋庸置疑,但国际赛场上的挑战从未停止。赛前背景:期待与压力并存TYLOO作为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