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霍普金斯疫情地图网站是如何做到每天 10 亿点击量而不崩溃的?

回答
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地图之所以能够扛住每天惊人的 10 亿次点击量,并且持续稳定运行,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周密的规划、强大的技术支撑和高效的运维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把这件事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聊聊。

1. 基础设施的“硬核”支撑:稳如磐石的基石

首先,别忘了霍普金斯大学本身就拥有顶级的计算和网络资源。这不仅仅是几个服务器那么简单,而是建立在非常成熟的IT基础设施之上。

云服务的大规模应用: 像疫情地图这种流量巨大的应用,绝不可能仅靠物理服务器就能撑住。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非常可能深度利用了主流云服务提供商(如AWS、Google Cloud、Azure)的强大弹性伸缩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呢?当流量瞬间暴增时,云平台可以自动、快速地增加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就像给网站配了一个随需应变、无限扩张的“心脏”。一旦流量回落,资源又可以缩减,避免浪费。
负载均衡的精妙设计: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访问请求都涌向一个服务器,那它肯定会瞬间瘫痪。霍普金斯地图的背后,一定部署了多层级的负载均衡系统。最上面是DNS负载均衡,它能将用户请求导向地理位置最近、负载最轻的服务器集群。在集群内部,还有应用层负载均衡器(如Nginx、HAProxy),它们会根据服务器的实时状态,智能地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实例上。这样,即使有几百万用户同时访问,请求也能均匀分散,每个服务器只承担一部分压力。
CDN(内容分发网络)的广泛部署: 疫情地图上的数据是相对固定的(每天更新),但地图本身、图表、样式文件等前端资源却是高度可缓存的。CDN就像一个全球的“内容缓存网络”,在世界各地都部署了大量的节点。当用户访问时,数据会从离用户最近的CDN节点上抓取,这极大地减轻了源服务器的压力,也缩短了用户的访问时间。试想一下,来自亚洲的用户访问北京的服务器,和访问新加坡的CDN节点,速度和效率肯定不一样。
数据库的优化与高可用: 尽管疫情数据量庞大,但地图查询和渲染的效率至关重要。他们必然采用了高性能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并且进行了读写分离。这意味着,用户访问地图的请求(读操作)会被导向专门的数据库读取副本,而数据更新(写操作)则在主数据库上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因频繁查询而阻塞数据写入。同时,数据库集群和主备同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证即使某个数据库节点出现问题,也能迅速切换到备用节点,服务不中断。

2. 架构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高为低

除了硬件基础,软件架构的设计同样是成功的关键。

微服务架构的可能性: 虽然我们不直接知道霍普金斯地图的具体技术栈,但对于如此大规模、高并发的应用,微服务架构是非常有力的候选。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应用拆分成许多小而独立的“服务”,比如一个专门负责数据获取、一个负责地图渲染、一个负责用户认证等等。这样一来,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当地图渲染服务压力过大时,可以单独增加该服务的实例,而不需要对整个应用进行臃肿的扩容。
数据缓存策略的到位: 数据的实时性固然重要,但并非所有数据都需要实时从数据库中读取。霍普金斯地图会大量运用多层级缓存:
CDN缓存: 前面提到过,用于静态资源。
内存缓存(如Redis、Memcached): 对于频繁访问的、相对静态的数据(例如前一天或几小时前的数据),可以将其放入内存缓存中。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远超从硬盘数据库读取。
应用层缓存: 在应用程序内部,也可以对一些计算结果或中间数据进行缓存。
API设计的高效性: 向前端提供数据的API接口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以最小的数据传输量、最快的响应速度为目标。例如,只返回地图绘制所需的最基本数据,而不是一次性将所有原始数据都传给浏览器。
前后端分离: 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负责展示和用户交互,后端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这样可以优化各自的开发和部署流程,前端可以专注于用户体验和界面渲染,后端则专注于数据的高效处理,两者并行不悖。

3. 运维的精益求精:7x24小时的守护

再好的技术,也需要精心的维护。

自动化监控与告警: 庞大的系统需要实时、细致的监控。从服务器的CPU、内存使用率,到数据库的连接数、查询响应时间,再到网络流量、API的错误率,所有关键指标都会被纳入监控系统。一旦出现任何异常迹象,系统会自动触发告警,通知运维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处理。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 能够快速迭代和修复问题是保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CI/CD流程,代码的修改、测试、发布可以自动化完成,降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也使得bug的修复和功能的更新能够快速上线,避免累积问题导致的大范围故障。
容灾与备份: 即使基础设施再强大,也需要考虑极端情况。数据备份是基础,而多区域部署、异地容灾则能保证即使某个数据中心或区域发生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大规模断电),整个服务依然可以在其他区域继续运行。
应急响应机制: 任何大型系统都可能面临突发状况。霍普金斯地图背后一定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运维团队,他们拥有清晰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执行修复操作,将服务中断的时间降到最低。

4. 数据处理的效率:从海量到精华

疫情地图展示的数据量极其庞大,从原始数据到最终呈现在地图上的点、线、面,这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数据处理过程。

高效的数据 ETL 流程: 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才能用于展示。这个过程需要高度自动化,并且要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可能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处理框架(如Apache Spark)来加速数据处理。
数据聚合与预计算: 为了让地图加载和交互更流畅,很多数据会进行预先聚合和计算。例如,不同行政区域的确诊、死亡人数,会提前计算好,并存储在专门的数据结构中,而不是每次用户放大地图时才去计算。
优化的地图渲染技术: 直接在浏览器中渲染数十万、数百万个数据点是非常耗费资源的。霍普金斯地图很可能采用了高效的地图可视化库,并且可能会运用Tile(瓦片)技术,将地图切分成小的图片块,并根据用户的缩放级别和位置动态加载,大大提升了渲染效率。

总结一下,霍普金斯疫情地图每天 10 亿点击量而不崩溃,绝不是靠单一技术突破,而是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强大的云基础设施+精细的负载均衡+CDN加速,构筑了稳固的“物理”基础。
灵活的微服务架构+高效的数据缓存+优化的API设计,形成了智慧的“软件”骨架。
全方位的自动化监控+快速的CI/CD+完备的容灾备份,提供了全天候的“守护”。
高效的数据处理流程+预计算+优化的渲染技术,确保了数据能够及时、流畅地展现。

说到底,这是一项将顶尖的云计算能力、先进的软件架构设计、以及严谨的运维管理相结合的复杂工程。它就像一个庞大而精密运行的城市交通系统,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相互协作,才能支撑起如此海量的访问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0亿点击数每天并不是很多,按照我一般的估算方式是把工作时间平均到10小时,也就是1亿/小时,大概3万qps,大致上应该跟国内大型门户的访问频次在一个量级,考虑到是以静态内容为主,应该并不是太难。因为服务全球用户,峰值应该还会更低一些。

user avatar



不好意思刚看错了,原来每天才十亿……

这个量级请我去做顾问就可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地图之所以能够扛住每天惊人的 10 亿次点击量,并且持续稳定运行,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周密的规划、强大的技术支撑和高效的运维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把这件事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聊聊。1. 基础设施的“硬核”支撑:稳如磐石的基石首先,别忘了霍普金斯大学本身就拥有顶级的计.............
  • 回答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确实反映了当时美国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2.3万例,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美国成为当时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病毒本身的传播特性与早期应对的滞后:首先,新冠病毒(SARSCoV2).............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10月3日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游客暂不能离开的情况,我来详细梳理一下当地的疫情防控动态以及可能给游客带来的影响。首先,根据公开信息,霍尔果斯市在10月3日确实报告了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这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信号,意味着在已经控制住的区域或者新发现的传播链中.............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影迷,我必须说,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中的表演,堪称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座高峰,甚至可以说是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这部电影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如何深刻地展现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更在于它如何通过精妙的叙事手法和极具沉浸感的视听语言,让观众亲.............
  • 回答
    霍金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极其崇高,但他是否能和爱因斯坦、牛顿“相提并论”,这是一个需要细致分析的问题。简而言之,霍金绝对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其成就对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要说他在历史地位上能完全超越爱因斯坦和牛顿,则需要更谨慎地评估。下面我将详细阐述霍金的成就,并.............
  • 回答
    霍金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宇宙的运转是遵循着一套严格的物理定律的。我们就像是宇宙这台巨大机器中的齿轮,我们的行为,甚至我们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这些规律的约束。” 他进一步补充道:“如果我们相信命运是注定的,那么一切发生的事情,无论好坏,都是预先安排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
  • 回答
    霍金教授的离世,无疑是物理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的一大损失。他以其卓越的洞察力、非凡的勇气以及将深邃理论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的能力,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很多人会问,在他离开后,物理学界是否还有能够填补他留下空白、享有同等地位的学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同等地位”究竟意味着什么。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霍金”这个名字的普遍认知和一些科幻式的想象。霍金先生,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确实因其身体状况而长期使用辅助沟通设备。但他究竟是不是一个“傀儡”,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探讨,并且要撇开任何先入为主的AI痕迹,用一种充满怀疑和求证的语气去分析。首先,我们.............
  • 回答
    斯蒂芬·霍金的离世,对于当代物理学界而言,无疑是一次沉甸甸的损失。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科普的杰出贡献者,更是物理学前沿探索领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航员和激励者。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次损失的维度。首先,从理论物理学的原创性贡献来看,霍金虽然在晚年更多地专注于科普和思考,但他.............
  • 回答
    霍金教授的离世,无疑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生都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颠覆性的理论,比如黑洞辐射、奇点定理等等。而他晚年所倡导的“突破摄星”计划,更是将人类的目光引向了浩瀚的星辰大海。那么,这位伟大的先行者离开了,他所倾注心血的“突破摄星”计划,是否还会继续下去呢?首先,我们.............
  • 回答
    史蒂芬·霍金教授曾经发出过一个令人警醒的警告,即地球不应主动向宇宙广播信号,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从而暴露我们自身的存在,甚至引来潜在的敌意。这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种审慎的担忧:我们对于宇宙中其他文明的性质知之甚少,而主动暴露自己就像在黑暗的丛林中大声呼喊,可能会吸引来我们无法应对的危险。.............
  • 回答
    谈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相对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引力和宇宙的认知。在当今科学界,有无数卓越的物理学家在相对论及其相关领域进行着前沿研究。而说到“精通”,这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斯蒂芬·霍金教授是其中一.............
  • 回答
    关于托马斯·霍布斯是否是无神论者,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论,并且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的主要著作以及他的一些关键思想入手,并尝试理解他当时所处的复杂思想环境。首先,我们得明白霍布斯生活在一个宗教冲突极为激烈的时代。17世纪的英格.............
  • 回答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这位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声名显赫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于2018年3月14日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76岁。他的去世不仅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全人类的遗憾。霍金一生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奥秘,用他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生命力,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并.............
  • 回答
    关于对斯蒂芬·霍金的推崇是否言过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的科学成就、他对公众的影响、他的公众形象,以及围绕他的其他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霍金的科学成就的非凡性: 黑洞研究与霍金辐射: 这是霍金最著名也是最具开创性的贡献。在20世纪70.............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复杂,因为它涉及到的是科学成就的衡量、历史的偶然以及诺贝尔奖的评判标准。要说霍金是否能“打败”爱因斯坦,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概念,因为两位都是各自时代最耀眼的科学巨星,他们的贡献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难以简单地分出高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诺贝尔奖的颁发有着特定的规则和考量.............
  • 回答
    五年霍奇金淋巴瘤第四期,这本身就是一个沉重而需要坚强面对的现实。加上在医院里因为口无遮掩,得罪了医生和护士长,结果感觉自己“被整”了,这种处境确实让人感到无奈和愤怒。首先,我们需要理性地分析一下你所说的“被整”可能包含哪些情况,以及它们发生的根源。“被整”可能的表现形式: 治疗方案的调整或延迟:.............
  • 回答
    关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JHU)是否在“给反美势力递刀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解读和潜在的政治意涵。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美势力”这个概念的界定。在不同的语境下,“反美势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霍金先生仍在世,他能否获得 20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而不仅仅是他的科学贡献本身。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标准。它通常会授予那些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这个“最重要”往往意味着这项.............
  • 回答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人生,是一首跨越星辰大海的传奇赞歌,也是一部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史诗。这位在轮椅上探索宇宙奥秘的物理学家,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改写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激励了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科学巨擘的诞生:宇宙的神秘在指尖跳跃霍金的才华,早在剑桥大学求学时期就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