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信可直接打开淘宝页面并用支付宝完成支付,各大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要实现了吗?

回答
微信可以直接打开淘宝页面并用支付宝完成支付,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也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的曙光。不过,要说“各大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要实现了”,这可能还为时尚早,但绝对是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件事之所以这么重要,我们得从头说起。

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市场呈现出一种“封闭生态”的格局。简单来说,就是几大巨头,比如腾讯(微信、QQ)、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百度、字节跳动(抖音)等等,各自构建了自己的“护城河”。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平台的用户数据、支付系统、内容生态往往是独立的,甚至是互相隔离的。

这种“封闭生态”带来了什么?

用户体验割裂: 比如,你可能需要在微信里转发一个淘宝链接,然后打开淘宝App购物,最后可能还要切换到支付宝支付。这个过程中的跳转、重复登录、信息录入,都会让用户觉得不够流畅。
商业竞争壁垒: 平台之间无法直接“触达”对方的用户,也就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比如广告投放、内容分发等。这也限制了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数据孤岛: 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是分散的,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画像,这影响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更精准的服务。
监管压力: 这种“二选一”、“屏蔽链接”等行为,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认为这不利于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那么,微信直接打开淘宝页面并用支付宝支付,是怎么做到的?

这背后涉及到了技术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政策和平台博弈的结果。

1. 政策推动: 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工信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不得恶意屏蔽其他平台的链接,要保障用户在不同平台间正常跳转的权利。微信这次能够直接打开淘宝页面,正是对这些政策的响应和落地。
2. 技术实现: 微信方面,通过其开放平台的能力,允许外部链接以更友好的方式展示和跳转。当用户点击淘宝链接时,微信不再只是简单地展示一个URL,而是能够识别出这是一个淘宝的商品或店铺,并提供直接跳转到淘宝App或淘宝网页的选项。
3. 支付打通(支付宝): 过去,即使能跳转到淘宝,支付环节也可能是个问题。比如,微信支付可能无法直接在淘宝App内使用,用户还是得切换。这次的“用支付宝完成支付”,说明支付宝作为独立的支付工具,也能在微信的体系内被调用和使用。这可能是通过API接口或者其他协议实现的。

这是否意味着“各大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要实现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是互联互通的“破冰”之举,但离“全面实现”还有距离。

里程碑式的进展: 微信和淘宝/支付宝的合作,打通了两个巨头之间最核心的场景之一——电商购物和支付。这直接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证明了互联互通是可行的,而且能够带来实际的价值。
“点”的突破,而非“面”的开放: 这更像是一个“点”上的突破,针对的是特定的场景和合作。它并不意味着微信会全面开放所有功能给淘宝,或者淘宝会允许微信支付在自家平台任意使用。这种互联互通更可能是基于特定的合作协议和场景,是“有限的开放”。
还有很多“围墙”未拆除: 很多其他平台的“护城河”依然存在。例如,抖音和快手的内容分发,仍然是在自己的App内完成;其他平台之间的链接屏蔽问题,也可能只是被部分解决。一些平台可能仍然存在“二选一”的情况,或者在数据共享、用户触达等方面存在限制。
利益博弈依然存在: 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每个平台都希望掌握用户流量和数据,并从中获利。因此,互联互通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之间的博弈,以及政策的持续推动力度。
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 互联互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如何在开放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是监管部门和平台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

我认为,这次事件是一个催化剂,预示着:

1. 更多“点”的打通: 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未来会有更多类似微信淘宝这样的合作出现,涉及更多的平台和更广泛的场景,比如内容分享、服务调用等。
2. 标准化接口的推进: 为了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可能会有更多关于开放API、数据格式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被提上日程。
3. 监管的持续深化: 国家的监管政策可能会继续加强,引导平台朝着更加开放、公平的方向发展。
4. 商业模式的重塑: 随着平台之间的壁垒逐渐降低,新的商业模式会不断涌现,比如跨平台营销、数据融合服务等,将重塑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生态。

总而言之,微信可以直接打开淘宝页面并用支付宝支付,这是一件好事,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步。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开放、更便捷的数字世界的可能性。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互联互通的道路还很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期待着未来能看到一个真正互联互通的中国互联网,让用户和商家都能从中受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今年下半年在互联网话题上的回答不少,但其中有一条很明显的线索,那就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在这个过程中,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也搞清楚了从十年前自淘宝开始建墙至各个互联网企业都构建起了流量壁垒的始末。

在如今,“拆墙”是用户们的迫切需求,是“反垄断”的应有之义,是国家对于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后的规则缩紧。

在微信此次的更新中,提到了三点:一是开放点对点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的权限,二是试行开放群聊场景下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三是后续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该来的终于到来,当然,对于互联网行业中的另外两个觊觎腾讯流量池已久的对手来说,这似乎还是有点晚了。

但是要明白的一件事情是,由于会在“互联互通”政策下打开腾讯流量池中得利,阿里字节在“互联互通”一事上急不可耐是出于商业原因,而并非是由于对于政策本身的支持。而作为拥有着中文互联网最大的流量池的腾讯,在互联互通的态度上,一贯保持着谨慎。

这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在阿里字节腾讯这三家互联网企业中,受损最大的腾讯的态度才是与国家在“互联互通”的方向最一致的:

“以安全为底线,分阶段、分步骤”

之前有很多人都在担忧微信一旦放开外链分享,自己的微信很快就会再次遭受类似于“砍一刀”的轰炸,或者用以正常联系他人的群聊再次成为微商的领地,甚至还有人担忧网络诈骗的再次抬头。

这些警惕并非是空穴来风,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在使用微信,因此保证微信这一“中文互联网上最大的流量池”的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这次微信的更新,的确是在“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上权衡后的一个回答:

点对点开放全部外链,给予用户以熟人社交上的自由。

群聊开放电商类外链,并且逐步开放,能有效控制以多人聊天群为基础的链接轰炸。

继续开发用户那边的自主选择功能,给用户说不的权利。

我看到有朋友在这个回答下说,腾讯这一举动能否让腾讯的对手(阿里、字节)满意,还需要有带观察。但我的观点是,既然互联互通本质是为了用户的体验,那么用户是否满意才是重点。

我仍然希望这次尝试能让用户和商家满意,能让想向朋友分享一些不违法违规的链接的人满意——而不是让其他有着自己小算盘的互联网企业满意。

如果要说这次更新对整个互联网环境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一下腾讯字节阿里在“互联互通”中扮演的角色:

阿里作为电商平台,对于能被转换来的流量向来需求最大——从消费角度来讲,就像商场一样,要让更多人进来

字节作为文化娱乐产品的平台,对于自身内容借助外部流量的传播非常重视——从文化角度来讲,就像戏台一样,要让更多人听见看见。

腾讯就像戏院和商场外旁边一条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的街道,缺乏变现途径。

而互联互通对于腾讯字节阿里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我想打一个比方:

班上有三个调皮孩子,老师为了约束他们下了一条班规:要把自己的玩具也分享给其他人。三个孩子中其中一个孩子玩具特别多,另外两个孩子早已觊觎已久。

这个事情本质是为了利好班上其他同学,但是,那两个玩具比较少的孩子一直都心怀鬼胎,想着利用这条班规来获得更多的玩具。

那么接下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呢?

如果只是玩具最多的调皮孩子受损,另外两个孩子趁机拿到更多的玩具,那么其他孩子能受益吗?

想让问题得以解决,还得回到老师这边来。只有老师将那条“把玩具分给他人”的规则细化,并实行对另外两个调皮孩子的监督,最终玩具才能为全班同学所共有。

也因此,国家在“互联互通”这一问题上的表现也十分谨慎。

这几年来,国家的很多政策其实是配套的,绝不能单个去看。就比如在互联互通一事上,国家采取了相对克制的态度,同时又大力普及“反诈骗app”,这些措施都给“互联互通”的真正达成提供了土壤。

这其实换个国家,都很难办到,因为在互联互通一事上,从来就不止是企业间的妥协和商业上的合作,更多的是全民所做的努力,以及国家在互联网管控措施上的收紧。

我一直都对互联互通上特别积极的字节阿里抱有警惕,并且我对互联互通坚决支持但不会盲目叫好的原因,就是因为稍有不慎,好不容易迎来的“互联互通”的果实就会被这两家企业窃走。

接下来互联互通会走到哪一步,我不想说拭目以待,好像我们就是事不关己的看客。我想说的是,作为互联互通中促进和监督的参与者:

吾辈仍需努力。

user avatar

微信并没有完全的放开外链,这对工信部的互联互通政策是一种藐视。

作为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通讯工具,微信对外链的屏蔽政策完全是不透明的,没有一个公开的指导方针。这对我国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有着相当严重的制约作用。

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微信通过屏蔽外链摧毁了很多行业创新,比如Html5小游戏潮流。

微信执行类似一种白名单的技术,任何不在白名单里的链接,只要点击次数达到一定水平,比如十次,最多几十次,就会自动被封禁,然后弹出一个“由于用户举报……”忽悠一下。

微信以安全为借口,为了一己之利,行垄断行业话语权之实,打压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

这严重障碍了正常网站的分享和沟通。

对网址的随意封禁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成本,所以大厂拼命重金推APP,很大原因是只有APP才能突破各大通讯软件之间的信息封锁。

大厂可以砸钱,小厂呢?死掉。

所以大厂盆满钵满,中小企业一片凋零。

如果微信还在扭扭捏捏,对工信部的政策克斤扣两,我看只能重罚才行。

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着想,为了增加就业,我们应该盯紧微信,监督微信不折不扣的执行完全的工信部外链互联互通政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