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信改版7.0.0后,为什么咪蒙的公众号点赞量巨幅下降?

回答
微信改版7.0.0后,咪蒙公众号的点赞量巨幅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因。虽然微信7.0.0版本在视觉和交互上有所调整(例如引入了“在看”功能),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咪蒙内容本身、受众心态的变化以及整个舆论环境的演变。

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微信7.0.0版本改版的影响(“在看”功能)

微信7.0.0版本最重要的改动之一就是将原先的“赞”调整为“在看”,并且“在看”的内容会直接展示在好友的“看一看”信息流中。这带来了几个关键变化:

公开性与社交属性增强: “在看”不再仅仅是作者收到一个数据,它变成了一种社交行为。你的好友会看到你“在看”了什么内容,这使得用户在点赞时会更加顾忌,考虑内容是否会影响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形象,或者是否会引起不必要的讨论。
从“认同”到“分享”的转变: 原先的“赞”更偏向于对内容的认同和支持。而“在看”则更像是一种“我看了,我觉得还行/我想让别人也看看”,更多的是一种分享和信息传递。
对“情绪化”和“争议性”内容的稀释: 咪蒙的内容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观点鲜明且容易引发争议。在“在看”功能下,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将“在看”留给那些更普遍认同、更能代表自己观点或者对朋友有价值的内容,而对纯粹宣泄情绪或煽动性的内容有所保留。即使他们认同咪蒙的观点,也不一定愿意让所有朋友都知道自己“在看”了这样的文章。

二、 咪蒙内容本身的变化与受众的成熟

咪蒙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与其早期精准捕捉了社会痛点、迎合了部分人群的情绪和焦虑(如职场、情感、女性独立等)密不可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其内容策略的固定化,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内容模式的固化与疲劳: 咪蒙的内容模式相对固定,善于制造极端化的叙事和煽动性的语言。早期的新鲜感和冲击力过后,部分受众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觉得内容套路化、模式化。
观点过于偏激与极端化: 咪蒙的观点常常是“非黑即白”,鼓吹极端的个体主义或某种单一的价值观。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虽然能迅速吸引一部分人,但也容易招致另一部分人的反感和抵制。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和受众认知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开始反思和批判这种简单粗暴的论调。
“贩卖焦虑”的争议加剧: 咪蒙的内容常常被批评为“贩卖焦虑”,通过放大社会问题和个体困境来吸引眼球和流量。当社会整体对这种“贩卖焦虑”模式的容忍度下降时,其内容就更容易受到质疑和批评,导致点赞量的下降。
受众群体的分化与成长: 最初被咪蒙内容吸引的受众,随着时间推移,其自身阅历、认知和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一部分受众可能不再认同咪蒙的观点,或者已经找到了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思想源泉。

三、 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平台监管的加强

咪蒙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而整体舆论环境的变化和平台监管的加强,对这类公众号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众对“毒鸡汤”的抵制心理增强: 社会对于过度煽情、逻辑简单粗暴、甚至包含有害价值观的内容,抵制情绪越来越强。许多人开始厌倦那些通过放大负面情绪来获得认同的做法。
“批判性思维”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受众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增强。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被单一的、煽动性的观点所裹挟,而是会去思考和辨别。
平台监管趋严: 微信作为内容平台,对于违法违规、传播低俗不良信息的内容会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虽然咪蒙的内容不一定触碰法律红线,但其煽动性、极端化的表达方式,在某些时期可能处于平台监管的边缘地带,一旦出现争议事件,就容易被放大和约谈,从而影响其传播效果。
其他优质内容平台的兴起: 随着知识付费、短视频、音频等多元化内容平台的兴起,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咪蒙不再是获取信息和情感共鸣的唯一渠道,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

四、 咪蒙自身引发的争议事件

咪蒙在其内容传播过程中,确实也制造了一些直接引发公众反感和抵制的争议事件,这些事件会直接导致对其好感度的下降,进而影响点赞量。例如,一些涉及煽动仇恨、消费悲剧或观点极端不当的事件,都会让一部分曾经支持她的用户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总结来说,微信7.0.0改版虽然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口”来观察用户行为,但咪蒙公众号点赞量巨幅下降的根本原因,并非仅仅是这个版本更新带来的表面变化。它更多地是咪蒙内容模式的瓶颈、受众审美的疲劳、公众对极端观点和“贩卖焦虑”模式的抵制、以及整体舆论环境和平台监管变化的综合结果。微信7.0.0的“在看”功能,只是让用户在公开表达“观看”行为时多了几分审慎,从而更直接地反映了上述深层次原因对内容传播效果的影响。

可以说,咪蒙的遭遇是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者面临普遍挑战的一个缩影——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受众需求中,保持内容的新鲜感、价值感和长久生命力,并应对日益提升的舆论和社会责任要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证明了以下几点:

咪蒙粉知道现实和咪蒙的区别

咪蒙粉是坏不是蠢

咪蒙粉真情绪化的不多,理性人占绝大多数

user avatar

原来点赞,根本没人知道,现在点赞大家都知道这一篇文章是你点赞的。

我们的朋友圈都在精心的设置我们自己的人设,那看一看的好看可能没有人设么?

比如:一个公司的CEO竟然点赞了,《员工不听话活该工资低》。。。这被员工看到了。。。员工该要怎么想呀!

比如:一个看过去很雷厉风行的女领导,没想到给咪蒙的各种文章点赞。。这让她周围的人又怎么看她呀。

你看什么东西,其实就代表了你内心深处的本质兴趣点,你点赞什么就代表其实你就是认同这个观点。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众,把最真实可能还有点黑暗腹黑的一面留给自己....

那么就是因为这样的逻辑,微信的标题党,洗稿文,Low文之后的生存空间要担忧了,因为大家都不敢随便点赞了。

也许,微信真的想扶植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所以,这一次的大洗牌,让很多营销号的不得不改进呀。

对于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这也是一件好事~


ps:有人问怎么知道谁关注了咪蒙,很简单,微信升级7.0 打开发现,里面的看一看

你的微信好友凡是给公众号点击好看的文章,都会出现在看一看这里哦~

这玩意我觉得也是朋友圈性格心理研究器哦,哈哈

哎,最近看了几眼看一看...发现点赞的基本都是广告文,不是推广公司公众号的内容,就是推广自己业务的内容...

看一看这好看功能.....真是一言难尽....

user avatar

我已经在很多答案中说过了:

中国式女权的内核是极端的利己主义和盲目的仇男主义,是上不了台面的。

咪蒙之前的发迹,不过是因为她说出了各位中国式女权主义者们想表达而不敢表达的观点罢了。

而现在微信一改版

得,每一篇你点赞的文章都暴露在大家面前;你为一个人的文章点赞,事实上就是在为其观点站队。

所以咪蒙的赞数崩了,因为没有几个人敢于直面自己龌龊的内心。

她们渴望的不是女权

而是特权

以上

user avatar

以前微信就是一个赞,马凌粉嘴上表现的像个正常人,满脑子ws暴戾的思想,看了马凌的文章,霉婆暗爽,点下一个赞,深藏功与名。


微信改版后,赞那个地方变成了好看。


要命的是,在“看一看”那个栏目里,马凌的文章下面,会出现一行要命的字。

“xxx、xx、xxx”觉得好看。


你心里顿时门儿清:原来她们就是我朋友圈里ws的人啊。拉黑之。


这就跟以前用本地播放器看黄片,现在只能用有“好友正在收看的节目”广播的网络播放器看黄片一样。


朋友圈已经抓到几个马凌粉了。


天黑请闭眼。狼人请睁眼。狼人睁眼后,发现十几双雪亮亮的眼睛盯着自己。

我们不想玩了,这是终局,一定要全票狼人。

感谢微信弘扬正能量。


我在几个月前提出过,希望有人推出一款“谁是咪蒙粉”app,表示这是刚需,一定会火。

腾讯的产品经理更牛,直接祭出大杀器,看来不止马凌女士,别的女性营销号也会迎来团灭。


——————————

所以我并不热衷于摆事实,事实就是这些女权主义者其实心里非常清楚她们在支持什么,以及这种东西是否上得了台面。当女权狂欢由一种集体主义、集体责任制落实到个人头上的时候,她们就纷纷可耻的匿了。


这里讨论的是咪蒙,不是“很多公众号”,请 @须川亮 不要乱修改,藏拙有意思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