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的电价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以后会怎样?

回答
关于我国的电价在世界上的具体水平以及未来走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毕竟电价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成本,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

一、 我国的电价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用户群体(居民、工业、商业)以及不同的电力来源(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但总体来说,咱们国家的电价在全球范围内可以算是中等偏低的水平,尤其是在考虑居民用电方面。

居民用电: 咱们国家的居民用电一直实行的是阶梯电价。这意味着用电量越多,单价越高。这种机制一方面是为了鼓励节约用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用电需求。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用电的起步价和中等价位通常是比较低的。举个例子,很多欧洲国家和一些亚洲发达国家的居民电价,折算成人民币,可能会比咱们国家高出不少。这背后有多种原因,比如很多国家有更高的税收附加在电费上,或者其电力生产成本本身就较高(例如高度依赖进口天然气)。
工业用电: 工业用电的价格就更加复杂了。过去,我国为了支持工业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工业用电价格相对较低,甚至是“工业用电比居民用电便宜”的现象也曾存在过。这在全球来看是比较特殊的。虽然近年来为了反映真实成本和推动节能减排,工业电价有所上涨,并且在推行市场化交易后,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工业电价差异也拉大了,但总体而言,我国工商业的用电成本在国际上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不过,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以及环保成本的增加,工业用电的成本上升是趋势。
发电成本 vs. 销售电价: 如果我们单纯看发电端的成本,那么我国的煤电发电成本相对较低,这是因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在最终的销售电价中,还需要包含电网的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最终的电价。一些国家虽然发电成本不低,但其销售电价的构成可能更侧重于反映成本,或者有更多的政府补贴。

这么看,咱们国家电价的“中等偏低”更多体现在:

1. 对居民用户的照顾: 阶梯电价的起步价和中间档位相对较低,体现了社会普惠性。
2. 对工业发展的支持: 在过去以及一定程度上现在,较低的工商业电价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发电结构: 我国火电(主要是煤电)的占比仍然较高,而煤炭的成本相对可控,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体的平均成本。

但是,不能忽视的几个点:

电网成本: 我国的输配电网络建设规模庞大,投资巨大,这部分成本会体现在最终电价中。
环保及政策性附加: 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居民和工商业电价中通常会包含一定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这部分会推高最终电价。
地区差异: 不同省份的电价也会有差异,这与当地的能源禀赋、电网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导向有关。

二、 我国的电价以后会怎样?

展望未来,我国的电价走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趋势可能是稳中有升,同时结构性分化会更加明显。

1.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下降与占比提升: 这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使得这些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大幅下降。随着它们在电力结构中占比的不断提高,过去用于补贴新能源的附加费可能会有所调整,甚至在某些情境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成本低于火电,可能会对整体电价形成下拉效应。
2.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这是另一个关键变量。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让电价更多地由市场供需决定。这意味着:
发电侧竞争加剧: 更多清洁能源和高效火电将参与市场竞争,价格可能更加灵活。
用户侧选择增多: 工业和商业用户将有更多机会通过市场化交易获得更优惠的电价。
波动性增加: 在电力供需紧张或某些特殊情况下,电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3. “双碳”目标下的转型成本: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这意味着:
淘汰落后产能: 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机组,这会带来一定的成本。
发展先进技术: 比如储能、智能电网、核电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资,这些投资的成本最终会通过电价或国家财政进行分摊。
煤电的价值重塑: 即使煤电未来需要承担更多的“托底”和“调峰”功能,其固有的成本(燃料、环保投入、碳排放成本等)仍然存在。
4. 居民用电的政策导向: 尽管市场化改革深入,但居民用电很可能仍会保持一定的政府调控色彩,以保障民生稳定。阶梯电价机制可能会继续保留并优化。未来居民电价是否上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承担更多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成本,以及是否需要为电网升级和更可靠的供电支付更多。
5. 电网投资与运营成本: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其波动性和分布式特点(例如建设更多特高压输电线路、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等),这些投资的回收也会影响电价。

综合来看,未来我国电价的几个可能的走向:

“两头挤压”: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降低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发电侧成本可能下降。但同时,为了支持能源转型、电网升级以及应对潜在的“低碳成本”,终端销售电价(尤其是对终端用户而言)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但这种上涨会更加结构化和有针对性。
工商业用户电价更具市场化和弹性: 能够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其电价将更加灵活,与电力供需、市场行情挂钩,可能出现“峰谷电价”差异更大的情况,鼓励用户削峰填谷。
居民用电保持相对稳定但有结构性调整: 基础用电部分可能会努力保持稳定,但随着使用量的增加,高阶梯的电价可能会继续提高,以促进节能。同时,如果电网承担的转型成本需要分摊,居民电价也可能小幅上涨。
环保和碳成本将更显著地体现在电价中: 随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完善和环保标准的提高,高排放能源的成本将逐渐增加,并可能传导至电价。

打个比方: 以前我们的电价就像一个大锅饭,虽然整体不贵,但不够精细。未来会更像是“按需分配”和“多劳多得”的模式,但同时也要保证基本的生活用电成本不会过高。

总而言之,中国的电价水平在全球处于一个有竞争力的位置,但未来受到能源转型、市场改革和环保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将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我们或许会看到更灵活、更具市场化的电价机制,但同时也要为能源的绿色发展和电网的智能化升级付出相应的成本。这是一个复杂但又必然的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价本身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目录电价、销售电价等等,具体可参见链接《电价体系介绍》。大众提到的电价,通常指的就是用户实际用电时实际支付的电价,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即指销售电价。因此,下面的“电价”皆指“销售电价”,不再额外说明。

一、整体水平概述

整体来看,我国的电价水平,整体属于中等略偏下。

从电价结构拆开来看,工商业电价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电价处于较低水平。而二者水平不同步的原因在于——交叉补贴,其定义如下:

如果某类或某个用户的电价高于或低于供电成本,而由其它用户承担,则形成了电价“电价交叉补贴”。

交叉补贴的形式有很多,工商业用电向居民用电的补贴就是其中一环,也因此使得我国居民电价处于较低水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居民电价高于工业电价,居民电价为工业电价的1-3倍,平均约1.5倍左右,而我国的居民电价整体低于工商业电价。

二、数据对比分析

接下来,采用一些实际的调研数据进行对比。由于各国采用的货币不同,以下源自2016年的数据,以美元为基准进行转换后所得。同时,由于各地的电价数据形式不同,如丰枯季、分时电价等,所以只取了平均的电价水平。

1. 工业电价

这里选取了20个典型国家的工业电价数据,按电价从高到低排序,处于第11位,基本符合中国电价的国际整体水平。

2. 居民电价

选取与前面相同的20个典型国家的居民电价数据,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序,可以非常明显地观察到,中国的电价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不妨对比中国和美国,中国的工业电价高于美国,而居民电价却比美国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恰恰就在于前面提到的交叉补帖。具体的补贴水平见下面的分析。

3. 用户电价比价

为了说明交叉补贴的情况,我们进行用户电价比价,即用 的比值来衡量各国工业和居民电价的差距情况,如下图所示。

用户电价比价大于1,则说明居民电价大于工业电价。电价比价的数值越小,说明工业电价向居民电价的补帖也越明显。

在我了解的诸多国家中,用户电价比价小于1的,除了中国,还有墨西哥。

三、电价走向分析

影响电价的因素非常多

  • 从其物理属性看,电能属于二次能源,受一次能源的影响;
  • 从电网特性讲,电网的安全约束和阻塞会影响限制供需平衡的实现,引起稀缺关系的变化;
  • 从经济学角度,也受供需关系的影响;
  • 电力作为生活生产的基础能源,关系国计民生,政府亦会对电价进行必要的监管和控制。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电价可能会发生以下的变化:

  1. 就我国的形势来看,在接下来的几年,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电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电价尚存一定的下降空间。
  2. 随着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的减免和电气化铁路还袋电价取消的影响,电价将会有所调整。
  3. 电改中提到要逐步理清交叉补贴,因此会对工业电价和居民电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我国各地在电改的进程中,为保证多方利益和电改的平稳过渡实施,电价不会轻易上涨。

-----------------------------------------------------------------------------------------------------------------------

以下为笔者在知乎的其他相关回答,如有需求,欢迎点击阅读。

文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为何进展缓慢?

文刀:电气工程研究生想进售电公司或者能源综合供应商,需要积累哪些技能?

文刀:寻求电力市场方向入门建议?

【推广】为推广更为成熟的精品文章、干货和观点,本人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文刀笔记,微信号:wendaonote),私人运营,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好问题。

先来看2016年的一则新闻,时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应重庆市政协邀请,作了一场经济形势报告,黄奇帆认为:我国电费比世界许多国家都贵,贵在哪里呢?一是发电端产能过剩。一年365天8700多个小时,正常情况下,发电装机复合利用率应该是6000多小时,我国的发电装机一般只开4000个小时左右,有些时段或地区甚至只有3000小时,其利用率只有实际能力的60%左右。这些闲置的发电能力,意味着有两三万亿元的装机投入浪费掉了,算折旧时,都摊在电费里。所以,搞得上网价将近4毛,用电的人嫌贵,发电企业其实也没有赚多少钱。二是电网公司过网费偏高。我们的过网费要收2毛多,而其他国家一般也就1毛多。4毛加2毛几,再加上政府收的规费,就超过7毛了。三是存在容量费等一些不合理收费。老百姓生活用电是阶梯电价,用得越多、价格越高。企业却倒过来,你今年1000万度的用电计划,如果最后只用了800万度,没用的那200万度电,每度也要交两三毛钱,算是给变压器等装备闲置浪费的补偿。链接见这里:黄奇帆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那中国电价到底是高还是低?

1、电价能不能比?

电基本是区域性的,很大程度上,由本国的资源禀赋决定。换句话说,完全有可能富国的电更便宜,穷国更贵——美国天然气多还便宜,你说能咋办。因此,比绝对值的高低没有太多意义。

2、比的是啥电价?

七匹喵老师用了这张图:

高吗?当然不高。

可是,这张图不是“电价图”,是price of electricity for households (居民电价图):链接:Electricity prices around the world, June 2018 | GlobalPetrolPrices.com

下面这个表格进一步说明了电力支出占中国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引自:中国人民大学郑新业《电改:措施、成就与未来挑战》)


那么工业电价呢?

和美国比,高,非常高。


来源:中美电价比较研究

进一步看下图:


(引自:中国人民大学郑新业《电改:措施、成就与未来挑战》)

原因在于交叉补贴。据叶泽老师推算。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5637亿千瓦时,由此可推算2016年全国交叉补贴数额约为2072.90亿元。其中,全国一般工商业用户和大工业用户分别承担了约962.12亿元、1110.78亿元的电价补贴;居民用电享受了约1929.28亿元的补贴。详见:电价政策性交叉补贴改革将启 五类形式最终将取消


3、这种结构好不好?

引进郑新业教授观点:我国电力市场实行的交叉补贴其实是一种中国模式的环境税,具有双重红利。电网企业利用在盈利领域(工、商业)的收益来弥补居民,是工业、商业电价对居民电价的交叉补贴。我国52%的工业能耗来自于高耗能产业。通过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收取高电价,相当于对其征收了环境税,倒逼高耗能产业转型,实现绿色红利。而对居民实行低电价,实际是把从高耗能产业征收来的环境税,返还补贴给了居民,增加了居民福利。交叉补贴这个“环境税”没有经过税收系统,而是直接通过电网系统进行了再分配。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实行中国特色的双重红利,是否要改革现存的销售电价交叉补贴,实现电价市场化定价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

4、电价是否合理?

引用一位大佬观点:中国一次能源的价格都比美国高一倍左右,但二次能源价格两国差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电力系统的效率还是挺高的。

5、未来会怎样?

手头没有现成的数据支撑,说几个判断:

1)电源结构中风/光/气比例提高,价格提升。

2)电力市场竞争,价格下降。

3)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网络费用减少。

4)可再生能源增多,网络投资增大。

5)居民电价应该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