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弓/接触受电弓顶部的受流滑板网系统的良好性能是保障高速列车可靠、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
受电弓(pantograph)是列车从接触网导线(contact wire)获得电能的部件。受电弓是铜合金的,但受电弓顶部的受流滑板(collector strips)与接触网导线呈十字形直接接触的部分是一根长条形的碳板,碳板长约1000毫米。
受电弓和接触网导线之间紧密地接触,有摩擦,就必然会有磨损。在导体通过电流的时候,载流(通电流)摩擦比同等条件下的机械摩擦带来的损伤更大。为了减少磨损,延长受电弓和接触网导线的使用寿命,工程实践中常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不断研发新材料以减小受电弓的受流滑板与接触网导线之间的摩擦。
第二,改进接触网的排列形式,不沿轨道直线排列,而是排列成“之”字形。受电弓的受流滑板在高速列车开行时,与接触网导线的接触点总是在变化,使得碳板的磨损均匀化,延长了碳板的使用寿命。
第三,定期检查和更换接触网导线与受电弓的受流滑板。从工程实际出发,检查和更换受电弓的受流滑板比较容易,碳板的使用寿命远小于铜合金,碳板的成本也远低于铜合金,因此,受电弓的受流滑板是经常更换的。接触网导线更换周期很长,基本是以年为单位,状况好的有可能使用10~20年。受电弓的受流滑板的更换周期差不多是2周甚至更短,状态好的也有使用几个月的。武广高速铁路的受电弓的受流滑板在一次来回运行中磨耗量高达4~5毫米,是普通铁路的7~10倍。
来源:《高铁不神秘——高铁科普120问》
很简单:高铁上的受电弓设计成弱比的耗材;电线下面加吊一根坚硬的滑轨。
这是一张高铁受电弓的工作原理图。
电网的电线(黄色箭头所指)架设起来是难度非常高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特别的保护。最好是不要和移动的东西有太多接触。
所以,与高铁一起作高速运动的受电弓(蓝色箭头所指)是与电线不接触的。
工程人员在电线的下面,另外吊装了一根坚硬的滑轨(红色箭头所指),这个滑轨通过导电材料与上面的电线吊连在一起。
受电弓就是通过与这个坚硬的滑轨滑动接触,将电导入高铁车内。
受电弓下面那个装置相当于一个弹簧,给受电弓一个预紧力,持续地把受电弓推向导轨。
电的运动过程是:电线-->导轨-->受电弓-->高铁车。(图中只画了一根线和一个受电弓。实际中受电弓是成对出现的)
巧就巧在这个受电弓是一个很弱的导电材料,比如含碳的材料。总之,不会是全金属。
为什么受电弓要用很弱的材料呢?因为只有这样,受电弓和导轨摩擦时,导轨就不会受太大的损坏。先损坏的就是受电弓。
这个过程就好比你拿一块布(碳材料发挥一下)反复去撸一根导线,布磨坏了,导线还是好好的。
这是因为,更换受电弓相对简单,容易。因为受电弓是一个单独的配件,高铁进站保养时,直接取下来换上新的就行。通过一定的机构设计,这个更换过程很容易。
而不论是电线,还是导轨,是千百公里连在一起的,更换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是室外作业,还要考虑作业环境。
所以,相比之下,自然是选择牺牲受电弓了。受电弓通常几个星期更换一次,所以是耗材、耗材、耗材!
即使受电弓很弱,导轨被鲁的时间长了,也会被磨坏,所以,几年后,经过检查,导轨也要做出更换。但是更换导轨也比更换电线要简单得多。最上面的电线是真正需要精心呵护的。
不过,高铁其实最害怕的是冻雨。
这种情况下,导轨就不平了。受电弓就危险了。
不过据说现在已经有了直流除冰技术。
------
更正:黄色的应该是固定用的。
蓝色的是导线和导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