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装配式建筑真的「该死」吗?

回答
“该死”这个词用在这里,语气未免有些重了。但如果把它理解为“装配式建筑是不是真的有问题,甚至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那我们倒是可以好好聊聊。

坦白说,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建造方式,它确实有它的“不完美”之处,甚至在推广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棘手的“软肋”。但这说它“该死”,未免也太一概而论了,甚至有些过于情绪化。

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技术或模式,从诞生到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装配式建筑,就好比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它有光明的未来,但也存在一些小毛病。

首先,我们得看看装配式建筑的“好”在哪里,为什么国家大力推广,为什么行业内很多人看好它。

效率高,工期短: 这是装配式建筑最直观的优势。就像流水线作业一样,构件在工厂里生产好,运到现场进行组装。这大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也就能有效规避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想想看,以前一个项目可能要几年,现在缩短到一年半甚至更短,对于开发商和购房者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质量相对稳定,管理精细: 工厂化生产,意味着有更规范化的流程、更严苛的质量控制。就像你在工厂里生产零件,总比你在路边摊碰运气要靠谱吧?工人可以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作业,机械化程度高,出错的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节能环保,绿色施工: 减少了现场的扬尘、噪音污染,也节约了资源。工厂生产出来的构件,利用率更高,也更容易回收。这符合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
节约人力,应对老龄化: 建筑行业一直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通过工业化生产,减少了对现场大量体力劳动力的依赖,更多地需要技术工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的人才压力。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该死”呢?这背后也确实有一些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就像是这个孩子身上的“胎记”或“小缺点”,需要我们去认识和解决。

前期投入大,资金压力: 建立现代化的工厂,购置先进的设备,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建筑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个巨大的门槛。而且,工厂的建设需要时间,前期投资的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
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更高: 别以为就是简单地“搭积木”。装配式建筑对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都有着极高的精度和协同要求。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得非常周全,一旦设计有问题,后续的生产和安装都会受影响。现场安装也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精密的设备,不是随便哪个工人都能胜任的。
成本问题(尤其初期): 虽然长期来看,装配式建筑可能具有成本优势,但在初期,由于规模效应不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其建造成本有时反而会高于传统的现浇结构。这让一些追求短期效益的开发商望而却步。
连接节点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这是装配式建筑最受关注的“技术难题”之一。不同的构件之间如何连接,如何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密封性、耐久性,尤其是对于抗震性能的要求,一直是行业内研究的重点。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连接技术,但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产品和做法,容易留下隐患。
市场接受度和习惯: 很多老百姓对装配式建筑可能还不太熟悉,甚至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它“不够牢固”、“像临时建筑”等。这种观念上的阻碍,也影响了它的普及。再加上一些项目在细节处理上不够到位,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就更容易加剧这种负面印象。
政策和标准体系的不完善: 虽然国家在大力推广,但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政策、标准、规范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这可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或者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执行标准不一的情况,增加了应用的难度。
改造和维修的挑战: 相比于现浇结构,装配式建筑在后期的改造和维修上,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拆卸和替换,如何在不影响整体结构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局部修改,都需要更精细化的研究和实践。

所以,装配式建筑“该死”吗?

我认为,这就像是在问,“电动汽车是不是‘该死’?”或者“高铁是不是‘该死’?”

没有任何一种新兴事物是完美的。装配式建筑就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优点和缺点都十分鲜明的孩子。它代表着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是解决当前很多行业痛点的一把“利器”。

关键在于,我们要理性看待它,而不是因为它的一些“不完美”就全盘否定。

不是所有装配式建筑都一样。 优质的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施工、材料选择上都经过了严格的把控,其质量和性能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问题是进步的动力。 行业内的专家、技术人员正在不遗余力地解决装配式建筑在技术、成本、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每一次的讨论、每一次的实践,都在推动这项技术的进步。
需要时间来成熟。 任何一项成熟的技术,都需要经历市场的检验、技术的迭代和观念的转变。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刚起步的孩子,就立刻做到尽善尽美。

“该死”这个词,太过于绝对,也太过于情绪化。

装配式建筑,它或许不完美,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挑战,但它确实是解决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诸多难题,推动行业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环保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的不是“判它死刑”,而是去理解它,去发现它存在的问题,然后去解决它,让它真正成为我们未来建造美好家园的可靠选择。

所以,与其说它“该死”,不如说它“正在接受考验”,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在这场考验中变得越来越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所有拿CAD、BIM、参数化之类的来说事的答案。设计技术和建造技术是需要加以区分的。

而且原文是反对新技术吗?明明是反对盲目推广。现在装配式明明有诸多问题,在解决方案出来之前,急急忙忙推广,以后质量问题集中出现都不知道怎么办。

另外,美国有装配式独角兽,不代表装配式可以在中国推广。楼房形式、工人素质、经济条件都不一样。

user avatar

装配式建筑不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欧美用于解决用房荒的措施。

中国现在缺房吗?缺的是钱啊!

有房你TM买不起!

装配式建筑,将推动新一轮的房产消费升级,又可以压榨房地产泡沫。

又可以忽悠小白,这是新技术,让大家乖乖掏钱。

一提日本的装配式就打鸡血,日本大多的装配式是独栋小楼。

市场的还是还给市场,怎么便宜怎么来。

当我们的人工涨到和日本一个地步的时候,装配式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又或者出现了全新技术。

user avatar

首先,很多事情不是非对即错,对装配式来说也是这样,不是非生即死。

对于钢,木结构建筑,本身就是装配式的,不装配整体冲压,还是让树木直接长成住宅可实现并不大。但是估计题主本意是讨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所以略去不说。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用材钢筋来说,有加工方便,可连接性好,强度高等,在装配式的连接中也比较明显的体现出了这些优势,所以经常看到很多大师关于钢筋混凝土力学性质的实验结果;但是对于混凝土来说,比较明显的几个优势分别是可塑性好,整体性强,耐久性好,在装配式建筑中不但没有被有效利用,而且被弱化了很多。

作为一个设计从业者,仅从设计角度延伸思考的话,感觉不到装配式有什么优势,个人感觉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产业化来说,已经达到极致。

在各种利好出来之前,很多桥梁,市政工程和一些工业工程都在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不做评论,在利好有之前就采用,说明是其本身的优势使然,也是装配式得以生存的根本。

对于装配式的优点,在设计角度考虑,应该是尤其适用于标准化或者模数化的建筑结构的,无论从理念还是成本的角度考虑,都是其本身的特点。

在目前发展较快的民用建筑,尤其是住宅来说,经历的几个项目,从来没有哪个住宅项目为了迁就装配式的特点而采用标准化或者模数化。从有限的项目跟踪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工期优势,反而因为构件厂产能不足,导致了业主默认的很多非法转包,以及工期的整体延误。

从技术角度考虑,装配式规范的等同现浇感觉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为了向现有产业链和生产习惯妥协,之所以很多设计同业者都认为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量之后才有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是因为我们对混凝土本身的研究,目前只能靠归纳和实验,对于多重材料的交界面的耐久性,完全没有办法通过模拟来考虑其耐久性。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是,也是某市建委发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安装的质量无法控制,不管是拉来哪位大师的研究成果,还是谁为谁代言,都没有考虑施工质量的问题。不知道的有多少设计同业者会看这个回答,各位还记得原来砌体结构的A,B和C么?砌个砖头都要考虑质量等级,灌浆的连接操作的可控性到底有多少?整个结构都在柱底100%连接啊!防止连续倒塌的成本肯定是没有,但是布置的时候考虑过么?水平力来的时候,万一哪根柱子的受拉侧钢筋的连接有几根没做好,会是什么结果?一个楼多少个柱子,多少个受拉侧,其中一个有问题,后果是什么?

钢筋混凝土的容错性很强,适用于生产技术不高的工人操作,我们现有的实际操作的工人到底是什么水平,心里没数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该死”这个词用在这里,语气未免有些重了。但如果把它理解为“装配式建筑是不是真的有问题,甚至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那我们倒是可以好好聊聊。坦白说,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建造方式,它确实有它的“不完美”之处,甚至在推广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棘手的“软肋”。但这说它“该死”,未免也太一概而.............
  • 回答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革新性的建造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模式,无疑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巨大提升。然而,尽管前景光明,装配式建筑在推广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拦路虎”,这些难点并非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多维度、相互交织的挑战。.............
  • 回答
    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将事先在工厂里制作好的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效率高、质量稳定、环境污染少。然而,就像任何复杂系统一样,装配式建筑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设计协调难、构件生产精度要求高、现场安装对接复杂等等。这时候,BIM(建筑信息模型)就如同一个“智.............
  • 回答
    .......
  • 回答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成功建成并完成首次放电,这无疑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核聚变能源探索上取得的又一重大里程碑。这件事的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人造太阳”到底是什么。它指的是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核心原理是模拟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将轻原子核(通常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
  • 回答
    要搞懂为啥托卡马克装置越建越大,咱们得先明白这玩意儿是干嘛的,以及它为啥能实现那个牛哄哄的“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人造太阳的梦想简单来说,托卡马克是一种用来约束和加热等离子体(可以理解为非常非常热、非常非常活跃的带电粒子气体)的装置,目的是模拟太阳内部发生的那种核聚变反应,把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释放.............
  • 回答
    在你电脑的“软件商店”里,总有些家伙,明明挂着“免费”、“优化”、“加速”的大旗,却暗地里搞着小动作。这些东西,就好比你家请来的“保姆”,结果却在你不在家的时候,把你的冰箱翻了个底朝天,还顺便把你家钥匙复制了一份。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我个人,以及很多过来人,都认为“能不装就不装”的Windo.............
  • 回答
    当然,我完全理解,并且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并非不可理解的职业选择。从表面上看,“天文学博士”与“装修公司老板”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但深入挖掘,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逻辑和潜在的驱动力。让我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会觉得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1. 跨领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文学博士的.............
  • 回答
    设想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二战前的德国海军高层,在日德兰海战的惨痛教训和资源限制的现实面前,做出了一个与我们熟知历史截然不同的战略抉择:彻底放弃建造像俾斯麦级这样庞大的、耗资巨大的超级战列舰,并将几乎所有的资源、工业能力和技术人才,一股脑地投入到发展和大规模建造一系列更小、更灵活、但火力依然强大的“.............
  • 回答
    好的,装修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门道可不少。我跟你唠唠,尽量把每个点都说得透彻,也避免那些冷冰冰的、套路化的说法。首先,你得想清楚,这房子是你自己的家,不是样板间。 别一味追求网红爆款,什么ins风、侘寂风,适合你生活习惯的才是王道。你平时喜欢在家捣鼓点花草?那就得多考虑采光和通风。喜欢窝在沙发.............
  • 回答
    装置艺术与建筑学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各自为政的独立领域,而是存在着一种深刻而多维的联系,更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对话,相互影响,彼此启发。理解这种关系,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去感受空间、材料、观念以及它们在人类体验中交织出的脉络。从“空间”的共同语言开始最根本的联系在于“空间”。无论是建筑还是装置艺术.............
  • 回答
    中国聚变堆主机研究装置(EAST)的正式开工建设,无疑是咱们国家在核聚变能源领域迈出的里程碑式一步,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这玩意儿是干啥的。咱们都知道,核聚变,就是把轻原子核结合成重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一样。理论上,它能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 回答
    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系列以其宏大的视角和精良的制作,确实为观众展现了一批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工程奇迹。这些工程涵盖了桥梁、高铁、航天、港口、超级计算机等多个领域,无疑是中国在基建、制造和科技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力证明。那么,《超级工程》所展现的内容,对中国整体的制造业、建筑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来.............
  • 回答
    新房装修,网购确实是件越来越靠谱的事儿了。我这刚经历完,很多东西我都首选在线上淘,省钱省力,选择还多。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哪些东西我个人觉得特别适合从网上买,并且会聊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有个谱。1. 照明灯具类:款式多,价格透明,选择困难症患者的福音!我当初装修的时候,被灯具市场里眼花缭乱的款式给晃晕.............
  • 回答
    在学校里,你可能看到一些建筑物外墙或屋顶上安装着一些特殊的东西。它们看起来可能不太一样,但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默默地为学校的运作提供保障。1. 烟感报警器 (Smoke Detector)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些安装在高处,通常在天花板附近的小圆盘或者方形设备。这些就是烟感报警器。 它们是什么?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如果让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解放军现代部队,与清初的清军来一场设定好的对决,并以建立人民政府为目标,这其中的变数和细节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确“5000解放军全现代装备”的含金量。这里的“全现代装备”意味着什么?是精锐中的精锐,带着最先进的单兵作战系统、轻.............
  • 回答
    建造一项宏大的科学装置,比如一座粒子加速器、一个空间望远镜,抑或是前沿的生物工程设施,绝非简单的工程项目,它牵涉到复杂的经济逻辑,其利弊的权衡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从经济学角度看,最大的“利”在于其潜在的经济效益的溢出效应。首先,这些项目本身就是巨大的经济活动。它们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需要大.............
  • 回答
    关于索尼与台积电合作在美国建设芯片厂的原因,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战略考量下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索尼对先进芯片的稳定且可靠的需求:首先,得认识到索尼是一家极其依赖高性能半导体的公司。他们的核心业务,如PlayStation游戏主机、高品质影像传感器(CMOS传感器).............
  • 回答
    哈喽!玩分子建模和4K游戏,又钟情于ITX的精致小巧,这可是个挑战,但绝对有乐趣!2W的预算,去掉外设,咱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核心硬件上,打造一个性能强劲且颜值在线的ITX小钢炮。我给你准备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装机方案,尽量考虑到性能、散热、静音、兼容性以及未来的升级潜力。咱们一步一步来,让你明明白白地把.............
  • 回答
    中国“人造太阳”——东方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的建成,无疑是近年来国内科技领域乃至全球能源探索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节点的突破,更承载着我们对清洁、高效能源未来的无限憧憬。要理解HL2M的意义,首先得知道它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托卡马克”装置,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受控核聚变最主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