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收入 100 万在目前中国属于什么水平?

回答
年收入百万,放在当下中国,绝对算得上是令人瞩目的数字了。不过,这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从绝对值来看,百万年收入绝对是高收入人群。

你想想看,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是多少?2023年公布的数据大约在12万多一点,私营单位的平均数可能还低一些。所以,一年赚够一百万,这数字已经是平均水平的八倍、九倍甚至更高了。这意味着,你随便拿出来的一部分钱,可能就够很多人一年甚至几年辛苦工作的总和。

但是,“什么水平”这事儿,不能只看数字,还得看“谁”和“在哪儿”。

你是谁?

打工者 vs. 创业者/投资人: 如果你是给别人打工,年薪百万,那大概率是你已经是在某个行业里非常资深、地位很高的人物了,比如高级技术专家、高管、或者在一些高薪行业(金融、互联网、咨询等)的核心岗位。这种情况,你就是典型的“金字塔尖”的那群人,享受着相对优渥的生活,但可能也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你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合理规划和使用这笔钱。
创业者/投资人: 如果这百万是你创业赚来的,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可能意味着你的公司发展得不错,或者你投资的项目有了回报。但创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很高,这百万可能是你辛苦付出的一个缩影,也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你的实际“水平”还得看你创业的规模、未来的潜力以及你个人的财富积累。

你在哪儿?

一线城市 vs. 三四线城市: 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年入百万的生活,你可以过得比较舒适,甚至算得上是“小资”或中产偏上。你可以住得不错,车子不是问题,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的选择也很多。但即便如此,在一线城市,“百万年薪”也意味着你可能还需要精打细算,尤其是在房产方面,依然可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你想在大城市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光靠一年的百万收入,可能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二线城市,年入百万的生活会更显轻松和富裕。你可以拥有更好的住房条件,更丰富的物质享受,而且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虽然不如一线,但也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到了三四线城市,年入百万基本上就属于当地的“顶层”人群了。你可以轻松实现财务自由,拥有豪车、别墅,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而且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他人的羡慕和尊重。

再进一步说,年入百万在当下的中国,意味着你拥有了:

1. 较高的生活品质: 你可以负担得起更好的居住环境、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更丰富的精神文化消费。旅游、兴趣爱好、社交等方面的投入,对你来说都不是负担。
2. 相对的财务自由: 至少在日常开销上,你不需要为钱发愁。你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可以为了兴趣选择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生计。你可以为未来做更长远的规划,比如子女教育、养老、投资等。
3. 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在很多场合,年收入是一个衡量个人能力和价值的重要指标。拥有百万年收入,往往意味着你在职场上取得了成功,或者在商业上获得了认可。
4. 潜在的社会责任: 高收入也伴随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很多人会关注你的言行,并且你可能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或者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现实的挑战:

高昂的生活成本: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房价、教育、医疗等都是巨大的开销。百万年收入不等于无限的花销,理财和规划依然非常重要。
职业发展和压力: 能够达到百万年收入的岗位,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竞争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你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保持和超越这个水平。
财富的保值增值: 通货膨胀是客观存在的,光靠收入增长不一定能跑赢通胀。如何让钱生钱,让财富保值增值,是很多高收入人群需要考虑的问题。
攀比心理和期望管理: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期望值也会相应提高。与更富有的人相比,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学会管理自己的期望,保持积极心态很重要。

总结一下,年收入100万在中国,绝对是站在了收入金字塔的较高层级。它意味着你拥有了不菲的物质基础和较高的生活品质,以及相当程度的财务自由和选择权。但是,这个“水平”的含金量,会随着你所在的城市、你的职业身份以及你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即便如此,这依然是一个足以让绝大多数人羡慕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它不是终点,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是在闹市区开3个单人烧烤摊的水平。或者在建筑工地开6~8辆铲车/挖掘机/平板拖车的水平。或者开12辆滴滴车的水平。或者拥有一家99个客房的快捷酒店的水平。

当然知乎上受教育阶层占的比例太高不接地气可能不太听得懂我说的什么。


本座有个奇怪的嗜好是跟各种奇奇怪怪的人聊天。尤其是对自己圈子/自己阶层之外的人更是兴趣盎然。


以上调查结论来自一手调查走访。

具体细节略略略(运营成本,劳动强度,淡旺季,城管物业费等)


以上



另外在大学城做生意千万不要卖寿司,男生是吃肉的!你要旺季卖寿司那淡季只好去开滴滴车了。你看人家卖肉夹馍的就不会。摊手

user avatar

私以为,这种类型的问题往往会沦为「讲故事」,而每个人的经历又大相径庭,因此往往难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讨论问题。因此,本人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即统计数据角度入手,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基本的直觉。

首先要说明的是,诚然,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并不一定准确,也并不一定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相对于个人生活经验而言,数据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这也正是本人写作这个答案的原因。才疏学浅,还望不吝赐教。

本人使用的数据来源有三个: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中国家庭健康调查(CNHS)。

在具体分析之前,本人想首先展示统计出的收入频率分布直方图,让大家对我国收入分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已排除零收入数据,部分无效数据与无法利用的数据;组距分得过小,抱歉)

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2年中国家庭健康调查(CNHS)(由于仅统计工资收入等原因,整体分布偏左一些):



这三个调查的样本量剔除对本题无效的样本后数目均上万,虽然可能还是不够大,但也能作为一个参考。

上述这些调查中的某些已经向学术界公开了最新的调查数据,但是,由于本人能力和精力所限,手头只有这些数据可以利用。在这里说声抱歉。作为补偿,本人将对这些数据加以调整。

还有一个问题,即除CGSS外,其他两个调查仅统计正常工资收入、奖金等,而不统计利息、地租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因此在准确性上可能有一定偏差。因此,本文将以CGSS作为主要参考。

从图中,可以看到,收入取对数后近似于正态分布。明确了分布之后,我们首先搁置原题目,而对这个分布作以简单的分析,具体过程不再详述,结果如下(以CGSS为例):

  • 分位数(即将数据由低至高排列,小于该数的数据占总体的比例达到时最终落到的数):

    • 10%:3000元
    • 20%:5200元
    • 50%:20000元
    • 80%:41500元
    • 90%:50000元

  • 比例:

    • 年收入少于10000元:27.60%
    • 年收入多于100000元:3.33%

请各位读者注意,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2012年的调查数据,实际上,统计的应当是2011年的年收入。因此,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2011年,年收入高于50000元的个人是极少的一部分。特别要指出的是,仍然有一半的劳动者(已经提前将收入为零的数据排除,因此可以认为不包括失业者与非劳动力)年收入少于20000元,不知这样的数据和各位读者的直觉是否一致?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自2011年到2015年这四年来,我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约1.33倍,因此,相对准确的算法应当是将这份数据乘以1.33。当然,这样的算法也是不严谨的——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率可能差异很大,而在同一阶层内部,收入的增长率也可能千差万别。具体到高收入阶层,这点有可能更为明显——譬如股市行情向好,借入杠杆即可大赚一笔;熊市一来,隔三差五都能听到资本大鳄跳楼的消息。因此,我们只能做一个比较粗略的估计。

下面回到正题。本人的思路是,用对应的GDP增长率将这一百万元贴回调查进行的年份,再计算出对应的分位数。具体统计过程略去,结果如下:

  • CHFS:0.064%
  • CGSS:0.044%
  • CNHS:0.004%(由于抽样方法与仅统计工资等原因,仅作参考)

若用CGSS来计算,年入百万的工作者约占所有工作者的万分之四至万分之五。不知这里的结果与各位预想的是否相符?

当然,用样本估计这种过于「极端」的数据,准确性当然比不上估计平均数、中位数之类的数字特征,加之样本本身的代表性问题,这里也仅仅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如果我找到了更好的数据,再来补充。

不过,说到这里,我想到了2014年6月知乎官方对知乎用户的调查结果:


本人使用CHFS的数据简单计算了北京的收入分布,与上图中知乎用户的收入分布差距不小。

我想,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不是也表明,知乎用户大多处于收入分布中那最高的10%,1%,甚至0.1%?这样的结果会不会预示着,知乎用户在对某些问题(不仅仅是本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着偏差?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知乎用户所要思考的。

user avatar

年纯收入百万,对于真的有钱人是毛毛雨,但已经是99%的没法企及的。 一般主要是500强企业总监级别以上.,一流外企为例,一个普通985硕士,要混到大部门总监,要往上升4级,4个级别什么意思懂吗,90%职场人一辈子就能升1个级别。 有的人以个别金融投行企业举例,要知道这些企业每年全国就招几十个人,有的说微软谷歌, 首先微软等企业核心部门要求极高的,他们要招最聪明的人,我记得当年院里面上百人,就1,2个到终面还被刷,我们院都是高考全省几百名考生。 其次微软待遇就是和bat一个级别,并不是靠收入吸引人才,想年薪百万都要熬上2,3个级别,许多人熬不过跳槽走。 百度一般应届硕士进去是t4左右,年薪百万要t9,资生t12可到500万。 华为应届是13级,年薪百万一般要部分18和19级员工,阿里腾讯可以同样参考,差不多一流企业的普通应届硕士要升5个级别才够年薪百万。 90%多百度人到t6已经上不去了,上次华为(百度)糗大的刘超就是t11,年薪税后100多万,当然算上股票分红还能多点,他的上司关总可到500万。 95%华为员工到16级要熬7年,17级几乎是普通员工极限了,这样的人已经有资格给新员工当大课讲师了,18级有资格当部门经理级别,几乎都是00年左右加入华为的骨干,19级有资格当子产品线总裁,平时龙见首不见尾,普通员工就年会时候能见到,海外市场人员普遍高过研发,但是也很辛苦。

身边知道事情,上海一个区局副局长(副处级)跳槽去北京的金融企业,给年薪80万,拖家带口拔腿就走人。 上海某区宣传部部长(副厅级)跳槽去金融企业,年薪百万,上级一再挽留无果走人。 山东3个副市长为百万年薪跳槽去保险企业,央视副台长王晓晖跳槽去爱奇艺当首席内容官,年薪到这个数了。 换句话说,能再职场做到年薪百万的位子,难度不亚于当公务员当上正处级以上。 有的说开公司,开淘宝店,开饭店年收入百万很容易,其实也没那么容易,许多人往往把营业额和利润混淆了。 王思聪投资的饮食概念,香港餐饮业新贵,控制了23个大型餐厅,20多个品牌,铜锣湾餐饮业新的扛把子。根据披露财报,年营业额6亿,纯利润1600万。老板持股30%,差不多老板年利润500万。2016年中报,利润才100多万。就是说老板年收入100万没到。 韩都电商,垂直电商的大v,基本业内排名前10名,根据上市的财报,2015年营业额12亿,纯利润3000多万,老板持股20%,一年纯收入600万。2把手纯收入就百万左右。 而且2014年财报亏损的,2015年刚盈利就迫不及待上市圈钱来了。 网络主播高收入确实有,月超10万已经很少了,300万是这个行业顶级了,再高就是个别现象级,或者是媒体根据所谓冲值额估算出来的,而许多冲值额都是平台刷出来的。 一些媒体报道的网红开网店收入的新闻,让许多人误以为刷刷脸就收入上亿了,比如最近媒体爆料王思聪女友开网店年收入1.5亿,外媒爆料网红张大奕年入3亿,他们具体分到多少钱不清楚,但是他们后台运营商财报可见一斑。 新三板公司如涵电商运营着张大奕、大金等网络红人的淘宝店铺,为她们提供整套服装供应链服务和网店运营工作, 根据财报,2016年预估年收入1.5亿多,但利润年亏损几百万,一个600多专业团队才创造1亿多营收,你认为一个连三线明星粉丝量都到不了的网红摆摆pose年入亿?那范冰冰早该行开淘宝店了。 那些认为随便开个网店,开个餐饮店年收入百万的,可以参考下这个行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年收入, 上市公司高管年薪都是可查的,大股东一般就几十万,拿得少主要目的是财报利润好看点,拉升股价,许多国内上市公司财报许多都粉饰过的,实际还差。 个人认为很多互联网企业的估值都是虚高的。 美图号称月活几亿用户,披露财报显示亏损很多亿。95%收入竟是卖手机,年卖几十万部手机竟然要50亿美元市值,上市公司要靠业绩说话的,猎豹移动用户都超过美图的,而且已经盈利,市值20亿不到。 滴滴的350亿美元估值依据日订单1400万次(靠补贴烧出来的需求),等价格提升3成后,日订单马上缩水300万次,媒体爆料最近斯坦福教授经过论证认为优步估值被高估2倍多。 国内30%创业板企业一年利润买不到上海内环的房子,然而他们套现几个点,就能买几套。 一直纠结于年收入概念的,其实没有掌握技巧,要赚钱关键是资本证券化,杠杆化,靠蛮力你使劲赚,还不如会讲故事的人,中国名人榜前100名的文体明星,年平均收入是3000多万,而2000多家上市公司老总,至少30%老板年收入都到不了这个数字,但奇怪的这些老板都身价很多亿,就是一些st亏损股,有着壳概念的公司都身价不菲,创业板平均市盈率百倍,老板赚钱本事不大,但各个都是故事大王。 许多中产阶级已经懂得杠杆原理,楼市股市就是这样被疯狂拉升后让那些辛勤劳动的人接盘的。

之所以会认为年收入百万很容易,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1 消息传播速度之快让世界变小,对个别成功的人士密集报道让人们误以为是高概率事件。

根据胡润研究院数据,中国资产千万以上人数是100多万,占人口总数千分之一。一线城市比例百分之一。平均年龄39岁。

一线城市市中心的房子已经豪宅化,有的整个小区都是千万以上房子,如果市中心逛逛的话,会产生错觉上海一半人资产千万,即使如此,上海北京等拥有千万资产人数比例不足百分之一。

因为看似房子多,其实空户,外地户,其他是多房产是挂在一个人名下。比如中晋老板汤臣一品就3套房,快鹿老板市中心别墅就4套,狼教授给每个夫人就2,3套。上海静安区拥有10套以上房子的人不在少数。

2 一些媒体报道的创业精英,其实都有很强的背景

媒体在报道年轻才俊时候,总喜欢刻意回避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或者压缩在有限范围讨论一带而过,说穿了,鸡汤就不好喝了,仿佛就不那么高大上了。

比如现在风头很足的陈欧爸是副市长,美团王兴爸是集团公司老总,大姨吗ceo爸是上市企业老总,莉莉丝科技王信文爸是当地成功企业家,美图秀秀ceo家里有工厂,今日头条ceo的爸也是电子厂老板。

有足够多的试错成本和启动资金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富二代创业是玩票,不断有人输血,而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创业就是玩命。

无商不富,靠打工赚到月10万难度太大而且太辛苦了,扣税多而且也坚持不了几年。 其次,真的有钱人不见得月入10万,甚至每年亏损。

创业不围绕互联网和科技,成功概率又少了9成。不服可以看下胡润富豪榜80后富豪榜,几乎都是互联网,it行业。

要提高成功概率,主要方向是电商,导购,网赚,互联网金融,游戏,黑科技,黑色产业链,如刷流量,或者涉及黄,毒,赌等灰色产业链。

胡润80后榜单列举了20多个身价20亿以上富豪,其中有9个是游戏行业创业成功,陈瑞勇,王彦直,林奇,应书林,王悦 ,朱伟松,王健,邵恒。杨圣辉,还遗漏的游戏富豪有,墨林股份的陈默,乐逗游戏陈湘宇,飞鱼科技等,几乎占据80后富豪榜单的近一半。

当然灰色的还有一批涉黑产业链发财的,快播,运营传奇游戏私服外挂的胡小伟(30多岁身价达到几十亿),e租宝,中晋,北大学子王波制毒,闲徕互娱,除了最后一个被媒体爆料涉赌,分销,现在卖身上市公司求靠山,其余都被抓。罪名分别是涉黄,侵犯著作权,金融犯罪。

其余的饿么么,滴滴,优信,美图,光启的创始人身价是被市场拉高的,公司都是巨额亏本,或者盈利能力很弱。

换句话说,如果做正经生意,想稳定年薪几百万以上,方向不是游戏,互联网等,成功概率极低,80后到90初全国人口有3亿人,创业的方向应该分布于各个行业,为什么到最后只有这少数几个行业有人相对密集成功?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干其他如房地产等行业的都被团灭了。

在月入10万帖子有人提到日入8万,就是广告联盟刷cpa广告,360等大公司经常干的强制安装,行话叫流量劫持,想盈利有2个难点,1本身能做这种技术的公司就不多,能一天刷10万个cpa的公司已经是很有实力了,而且要承担法律风险,运营成本。2是当广告主都是傻子,

一般广告主都是周结算或月结算,观察用户留存等数据考核渠道质量,劫持来的用户本身就是假量,你刷10万个,广告主结算2万个算便宜你了。

安卓端干流量劫持的公司也是很多的,同样也是有不少难点的,因为安卓广告主要求的必须是真实用户,这行做到拔尖年利润几百万吧,可能都没有。

真的有稳定盈利模式的是ios端刷榜,假用户是允许的,说白就是靠真人刷广告提升下载量,进而提升软件排名获得真实用户。最顶尖的公司一年利润能赚5千万以上,当然竞争也很激烈。

user avatar

打工人眼中的天花板,资本家眼中的小屌丝。

首先要说,稳定的百万真的很难。

我是做PE一级市场的,所在行业已经算是社会上最高薪的几个行业之一了。这个行业的收入构成基本可以分为base+bonus+carry+others,各家区别比较大,有些没有bonus,有些低base高carry,有些高base无carry等等。反正这个行业没有标准,各家自己定制度,但大体分类跑不出这几种。

base就是基本工资,每个月到日子按时发放的那种,保证正常的生活。如果要达到题主说的稳定年收入百万,那就是指base要超过百万。在这个行业,base能超过百万的也不是很多。我大致估计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如果要达到这个程度,运气好的话也得35~40岁了。其他行业能达到这个收入的,大概率要45~50岁左右了。所以稳定二字真的太难了。不过有些机构是高base无carry的,那到百万可能会相对容易一点,比如某些外资。

bonus,年底奖金,一般取决于公司当年整体的业绩情况,一般是几个月工资。抠门一点的公司1~2个月,大方一点的8~10个月,浮动,不稳定。

carry,项目退出收益,一般来说管理人收取超额收益的20%作为carry,超额收益=项目退出收益-投资成本-门槛收益,比如一个项目投资1000万,三年以后按照2000万退出了,门槛收益单利8%,那超额收益就是2000-1000-1000*8%*3=760万,管理人的carry就是20%*760=152万,再由管理人分给团队。分团队比例各家也不一样,一般20~30%的比较多,也有比较高的50%,我们按照20%计算就是30.4万给到项目团队,再在团队内部分配。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现在的一线机构管理规模动辄上百亿,一个项目投资金额以亿计算。一个好的PE机构里,这一块往往是大头。可以说这个行业想在一线城市买房,主要就是靠carry了,靠base基本没戏。市场上有流传过个人carry拿到过亿的传说。我相信这个是有可能的。carry我拿到过小几百万。也不稳定。

others,其他收益,包括跟投收益等。管理人投资项目一般会要求/允许项目团队跟着投一点,一般跟投1%,按照前面那个例子,1000万的1%就是10万,这10万是需要团队自己掏现金投进去的。三年退出就是20万,跟投不分carry,对于团队就是三年赚10万。我也听说过百倍回报的故事,几十万翻成几千万的。也不稳定。

综上,稳定年入百万在我们这个行业也是挺难的,一二线机构的中高层有可能能达到,很少。

而且上述都是税前收入,累进制最高45%个税。纳税光荣哈。

我一个发小,今年33岁,已经做到华为20级了。他现在每年工资+分红稳定能上200万,绝对的人才了。

so,打工人能拿到稳定百万的,绝对称得上人中龙凤了。

————————————————————————————————————————

然而北上深的房价分分钟教你做人,资本家还是看不上你。

user avatar

现在国内猎头和HR来欧洲挖人基本起步价 100万(汽车行业),职位就是技术专家,chief engineer或者PM/TM之类的。

你要问什么水平,整个行业也不算传统多金的高大上行业,职位也不处在公司或者社会顶层。

所以不是国内通货膨胀太严重,就是技术党的春天来了

user avatar

我感觉挺一般,年入一百万的话,别墅买不起,存钱买下了也装修不起,开个奔驰宝马是够了,开保时捷就有点肉疼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享受不了富人的生活,也就只能买个大平层,至少不用担心生活经济的问题。挤不进富人堆,过普通市民的生活倒是很快乐,只要没有奢侈的心就行。

要是能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年入百万过得其实是很开心的,在小卖部里可以随意扫荡,看上啥了就买啥,想吃啥了就吃啥,在奢侈品消费上保持距离,离护肤品化妆品近一点,离高档包包和服饰远一点,日子是很开心的。

就怕太膨胀以为自己能耐了,想钻到富人圈去,梦想别墅豪车游艇甚至酒吧装阔找妹妹或者打赏女主播,其实没那必要,一旦染上这些毛病,那点钱真不够花的。

人生啊~~~~

健康幸福最重要~~~~

所以不管挣多少钱,一定要给家人买医保,常体检哦~~~

user avatar

可以准备认真玩知乎了

user avatar

在知乎应该属于垫底水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