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或者一线城市,年收入达100万(税后的家庭或个人多不多?

回答
在北京或一线城市,年收入达到100万元(税后),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可以说已经是相当可观且令人瞩目的收入水平了。要说“多不多”,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需要从不同维度来分析。

从绝对值来看:

100万元的税后收入,意味着每个月平均有八万多元可支配的现金流。这笔钱足以支撑在一线城市相对体面的生活,包括优质的居住条件、子女的教育、日常的消费、以及一定的储蓄和投资。

从大众的普遍感受来看:

对于大多数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年收入100万元(税后)绝对是“非常多”的。很多人可能毕生都难以企及这个数字,或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拥有这样收入的人群无疑是少数精英。

从城市整体收入分布来看:

如果我们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口收入数据拿出来看,会发现年收入100万元(税后)的门槛,会将人群划分为一个相对高位的区段。虽然具体数据统计起来比较复杂,但普遍认知是,能够达到这个收入水平的人,大概率可以跻身该城市前10%甚至更靠前的人群。

具体有多少这样的人?

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非常困难,因为税务信息、收入统计往往是匿名的,并且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存在差异。但我们可以做一些推断:

高薪行业是主要来源: 能够达到100万税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往往集中在一些高薪行业,例如:
金融行业: 投行、基金管理、股权投资、大型银行高管等。
互联网科技行业: 核心技术专家、高管、头部公司的优秀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等。
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 某些领域的研发专家、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关键人才。
专业服务领域: 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等。
创业成功者: 拥有自己公司并盈利,或者早期员工在股权激励兑现后达到此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合计: 很多时候,100万税后收入是夫妻双方或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例如,双方都是年薪税前4050万的专业人士,加起来税后就可能达到或超过100万。或者一方是高收入人群,另一方也贡献可观的收入。
地域差异: 尽管都是一线城市,但北京和上海的某些行业薪资水平可能略有差异。

拥有100万税后收入,生活状态会是怎样?

1. 居住:
独立房产: 大概率已经在一线城市拥有自己的独立房产,并且地段不会太差,可能是市中心的核心区域,或者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的次中心区域。房子的面积也相对宽敞,能满足家庭居住的舒适需求。
改善型住房: 也可能是在购房若干年后,选择将原有的房产出售,置换到更大、更好、或者更理想地段的住房。

2. 子女教育:
优质学校: 优先选择市面上口碑好的公立学校,或者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会考虑国际学校或高质量的私立学校。在教育投入上会比较舍得,包括课外辅导、兴趣班、国际交流项目等,以期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成长资源。
留学准备: 可能会为子女规划海外留学,并为此提前进行语言培训和学业准备。

3. 消费习惯:
品质消费: 在追求品质而非单纯的品牌溢价。可能更注重产品的性能、舒适度、健康环保等方面。例如,在汽车选择上,可能是中高端品牌,或者是新能源领域的领先车型。
体验式消费: 旅游、文化娱乐、高品质的餐饮体验等,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总体而言,他们可能仍然是理性消费,不会过度挥霍。

4. 财务规划与投资:
资产配置: 100万税后收入,在满足基本生活开销后,会有相当一部分可用于储蓄和投资。他们更倾向于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例如:
房产投资: 可能会考虑投资第二套房产,作为资产增值或出租回报。
金融投资: 股票、基金、债券、信托等,会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配置。
其他投资: 比如家族信托、保险规划等,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风险隔离。
财富增值: 目标往往不仅仅是维持现状,而是希望通过投资让财富持续增长,实现更长远的人生目标,比如财富传承、提前退休等。

5. 生活压力与心态:
“高处不胜寒”: 虽然收入高,但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依然存在。高昂的房价、子女教育的持续投入、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
职业发展: 很多达到这个收入水平的人,仍然在职业生涯的上升期,或者是在各自领域内已经做到顶尖,但他们也清楚,保持这样的收入水平需要持续的努力、学习和创新,并非一劳永逸。
心态成熟: 相比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这个收入群体通常更加成熟和理性,对生活有更清晰的规划,也更能理解财富的真正意义。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活的品质、家人的幸福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财富。

总结来说,

在北京或一线城市,年收入100万(税后)绝非“寻常”。这代表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地位,拥有相对自由的生活选择权和经济实力。虽然他们不像顶级富豪那样拥有可以“躺赢”的资本,但他们绝对是这个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能够相对从容应对生活挑战,并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优越生活条件的人群。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许多人心中努力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1年来北京上大学.

如今快40了..

我们那时,考大学没现在这么容易,找工作也没现在这么难,机会也比现在多一些.

托时代的红利,我们这一代人自认比较务实,很多人直到今天还有理想,而不是天天只想着房子和票子.


我想说什么呢?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定是穷的,我们这一波人,35岁之前,年薪几乎没有过百万的.. 我每次看知乎,都是20多岁就百万年薪了. 实话实说,我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然后再说下薪水.

我们大学还可以,读研出国的占一多半,大家25岁开始工作. 一些读博的,28岁才毕业. 大家去的企业也多是行业顶级企业. 这些企业并不缺牛人.. 工作只是一轮新的历练和学习. 其实和你上一所好大学和垃圾大学一样. 一个刚毕业的学徒,拿不了多少钱,也不应该拿很多钱...

一般工作3年左右跳槽或者升职. 去更大的平台或者更高的职位. 顺利的话,如此循环三次,基本就到年薪百万了. 一般是 30- 50 -70- 100+ 的节奏.


最后说多与不多

1. 我是全省60万考生中,理科1000+名来的北京.

2. 专业5%保研

3. 公派读博,我们那年100多硕士,只出去4个

4. 毕业后进外企中被称为“黄埔军校”,做干部培养的中央研究院.

5. 工作6年,升职两次后,外派海外做技术管理.这时34岁,年薪只有不到70万.

6. 今年38岁,跳槽,不算股票和年终,年薪刚超过100万. 一步步无论是运气也好,努力也罢,走到快40岁,才做到年薪百万.


身边的同学,毕业就混的,现在年薪30+. 努力蹦哒一次的,大概50,蹦哒两次的70.

但别忘了985/211的研究生,本身就是极少数.

我是科班出身走过来的,至于说,靠投资,做买卖就年入百万的,说真的. 我也有小学,初中,高中同学.. 你问我,有没有这样的,肯定有. 但我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好好读书,一直努力,进大企业拿高薪,其实是最稳的路,没有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