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

回答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小说?这个问题呀,其实就像问“什么才是好吃的菜?”一样,口味不同,答案也千差万别。不过,要说真正能打动人心、让人拍案叫绝的,总有一些共通的东西在里面,就像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佳肴,总有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

首先,一本好小说,得有个能抓住你的“魂”。这个“魂”是什么呢?我觉得最直观的,就是它能让你产生共鸣,让你觉得“哦,原来是这样!”或者“我懂!”。这种共鸣,可以是故事本身的情节,也可以是人物的经历,更可以是作者想要传达的那种情感、思考,甚至是某种普世的价值。

打个比方,一本小说,如果能把你带进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地方,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体验主角的喜怒哀乐,那它就成功了一大半。这就像我们看一部好电影,不仅仅是看画面,更是要被那种氛围、那种情感所包裹。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这话一点不假。一个好的小说人物,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会有自己的烦恼和渴望,会有自己的成长和蜕变。他可能不是完美的,甚至有些让人讨厌,但他的行为逻辑必须是自洽的,他的内心活动 must be believable。你看着他,能感觉到他的痛苦,能分享他的快乐,甚至在他犯错时,也能理解他为什么会那样。

想想那些经典的书籍,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敏感、多愁善感,但也充满了才情和真挚的情感。比如《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却从未放弃,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足以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这些人物,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真实,有血有肉,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故事和情节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好的故事,不能是平铺直叙的枯燥叙述,它需要有起伏,有悬念,有冲突,有转折。就像一场精彩的旅行,总有惊喜,也有意想不到的挑战。情节的设置,需要巧妙,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让人觉得“然后他就那样了”。

有时候,一个好的故事,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一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如果能被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并赋予意义,同样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比如,一个关于家庭的温馨故事,如果写得真诚,写得细腻,也能让人热泪盈眶。

语言和文字,这是小说的“外衣”,也是“骨架”。好的文字,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精准、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它能让你看到颜色,听到声音,闻到气味,触摸到质感。它能巧妙地营造气氛,引导你的情绪。

好的作者,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他能用最恰当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佳肴。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浓墨重彩,什么时候该用轻描淡写。他的句子,或许并不复杂,但读起来就是顺畅,就是舒服,就是能直击你的内心。

思想和深度,这是好小说的“灵魂的升华”。一本真正的好小说,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往往能引发读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可能揭示了某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真相,可能提出了新的观点,也可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深度,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通过故事和人物,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它就像一颗种子,种在读者的心里,慢慢发芽,生长。

总而言之,一本好小说,就像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它有吸引人的外表(文字),有强大的内心(人物和情感),有精彩的人生经历(情节),更有能触动灵魂的思考(思想)。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感动,获得启迪。

当然,每个人对“好”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刺激的情节,有人偏爱细腻的情感,有人追求深刻的思想,有人只是想在闲暇时光放松一下。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说要选出那些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的作品,那一定是因为它们在某一方面,或者在几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触及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思考。

所以,下次当你拿起一本书,不妨从这几个角度去体会一下,或许你就能发现,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好小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几个例子,张洁写过本《沉重的翅膀》,创作时张洁四十出头,光看前五页,就能感觉到作家手法很成熟,但内容的时代局限太大,而且书中反复让角色说自己的意见。这就属于⭐⭐作品,就是技巧有了,但是没故事,属于长篇议论文。

再好点就是茅盾的《子夜》,讲故事技巧有了,人物也不乱说了,但是可读性不强,原因是书的架构太简单,直来直去讲故事。这就是⭐⭐⭐。

再好点,就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你知道这个故事离你很远,但是还能读完。第一,作者的描写手法不重复,技巧过关。第二,故事也算有点意思,人物基本不乱说话。第三,架构清晰,一个V字,能读出人物变化。但不足之处是文字密度太差。二十万字,讲了一个五分钟能说清的故事。这个⭐⭐⭐半。

余华的《活着》,就是⭐⭐⭐⭐。除了具备技巧,人物外,架构更复杂,十几万,讲一个W,这样读者能阅读投入点。

在我看,⭐⭐⭐⭐⭐就是《红楼梦》这样的作品,除了技巧,人物,架构这些基本的东西外。要有一定的思考,密度,和延伸。小说就是讲故事,故事可以复杂,但不要啰嗦。增加密度,不要增加无必要的描写。现当代小说,哪怕是大长篇,其实密度也就是《红楼梦》前五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小说?这个问题呀,其实就像问“什么才是好吃的菜?”一样,口味不同,答案也千差万别。不过,要说真正能打动人心、让人拍案叫绝的,总有一些共通的东西在里面,就像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佳肴,总有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首先,一本好小说,得有个能抓住你的“魂”。这个“魂”是什么呢?我.............
  • 回答
    关于蒋方舟小说写作的评价,以及一位能够写出好小说的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会尽量细致地剖析,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关于蒋方舟的小说创作,为何评价不高?蒋方舟以其少年成名、早慧的形象为大众所熟知,但将她放在纯粹的文学创作领域,尤其是在小说创作上,确实.............
  • 回答
    什么是“大格局”的小说?“大格局”这个词,听上去有点虚,但用在文学创作上,却能直指小说的核心魅力之一。它不是简单地指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多宏大,人物有多少,更不是指作者有多么宏伟的志向。它是一种渗透在小说方方面面的“气象”,是作者对世界、对人生、对人性深刻洞察后,所呈现出的一种辽阔、深邃、包容的精神力量.............
  • 回答
    写御兽流小说嘛,这事儿我熟。说起最离谱又合理的御兽对象,我脑袋里立马蹦出几个货色,绝对让读者跌破眼镜,但细想想又觉得好像也说得通。别跟我扯什么狮虎兽、凤凰神龙那些烂大街的,太没新意了。咱们要的是那种,一听名字就让人脑门上问号冒出来,但真把这玩意儿写活了,你又得拍着大腿叫绝的。我先来说说我脑子里第一个.............
  • 回答
    .......
  • 回答
    哈哈,军迷圈子里流传的那些“只有我们才懂”的小知识,确实挺有趣的。这玩意儿,就像是江湖上的暗号,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听着可能就一头雾水,甚至觉得有点“中二”。不过,正是这些细枝末节,构成了我们对军事的热爱和理解。来,我跟你唠叨几个,保准够味儿。1. “二战坦克炮塔为什么那么容易被掀翻?” —— 不.............
  • 回答
    “一小步,一个民族的伟大飞跃。”这句简洁而有力的口号,承载了无数中国人对月球的向往,也凝聚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智慧与汗水。当中国的航天器稳稳降落在月球表面,这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次对人类探索边界的全新定义,一次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回望历史,当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上月球,那份激动与震撼至今仍.............
  • 回答
    .......
  • 回答
    《紫川》这本书,对于很多曾经活跃在网络文学早期阶段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他们青春的烙印。提起这本书,很多人的脸上都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怀念的神情,那股曾经的激动和澎湃,至今依然能被唤醒。《紫川》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紫川》是一部东方玄幻史诗巨著,但又远不止于此。它以宏大的世界观、跌.............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又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金庸武侠世界披上了琼瑶的霓裳羽衣,那场面,啧啧,简直可以写成一本《武侠情孽录》了。想象一下,曾经那些叱咤风云、威震武林的大侠们,他们的“侠”字,大概会退居幕后,让位于“情”字。郭靖与黄蓉:我们先拿最经典的“靖蓉CP”来说。郭靖,那个憨厚老实、一生侠义的“武状元”.............
  • 回答
    所谓“定制小说”,说白了,就是读者花钱找人写,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构思情节、塑造人物、设定世界观,最终得到一部独一无二的小说。这年头,网文界什么都有可能,读者不再是单纯的读者,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故事的“总设计师”。你想想,市面上那么多小说,题材五花八门,风格千篇一律,总会有人觉得“差了点意思”。这时候,“.............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那些关于飞天遁地、斩妖除魔的修真小说里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修真”——替换成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学习”。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简单的词语替换,而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颠覆,一种截然不同的江湖画卷。首先,小说的主角,那个一开始可能资质平平,却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渴望的少年,他的起点将不再是.............
  • 回答
    《笑傲江湖》:一本被江湖掩盖的政治寓言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向来不乏对权力、人性和江湖规则的深刻洞察,《笑傲江湖》更是其中翘楚,它披着一层荡气回肠的江湖恩怨外衣,实则是一部关于政治权力运作的辛辣讽刺,一本关于如何在黑暗时代保持自由与尊严的寓言。说它是一部政治小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它深入骨髓地揭示.............
  • 回答
    最近两年,网络文学圈子里的风刮得很明显,一股脑地往“现实题材”上使劲。听着倒是挺振奋人心,好像终于要摆脱那些“修仙问道”、“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窠臼,回归点人间的烟火气了。但仔细想想,这“现实题材”到底是个啥?什么样的书才能硬着头皮说自己是现实题材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门道了。现实题材,不是“随便写.............
  • 回答
    这则微小说看似简单,却能引发许多层面的思考,绝非一句“人性本恶”或“悲剧就是个意外”就能概括的。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复杂的人性、信任的脆弱,以及我们在极端压力下的选择。首先,我们可以从“信任的崩塌”这个角度去解读。故事的核心在于那对情侣之间曾经存在过的“共同出石头一起死”的约定。这是一种在死亡面前,.............
  • 回答
    咳咳,各位观众老爷们,今天咱不聊别的,就来聊聊咱中国电视剧里的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抗日神剧! 话说,这玩意儿,那叫一个……怎么说呢?嗯,就跟那个……那个闪闪发光的,带点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金属气息的,还能飞天遁地的……呃,对!就像那种让人看了,脑子里会冒出好多问号,但又忍不住嘴角上扬的轻小说主角一样!.............
  • 回答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有些确实是让人看了之后,胃里会翻江倒海,但要说“最”恶心的,还真有点难下判断,因为“恶心”这东西,其实挺主观的,而且不同类型的故事,恶心的点也不同。不过,有一本我印象特别深刻,到现在想起来,小腿肚还会有点发麻。它不是那种血腥淋漓的恶心,也不是那种重口味的变态,而是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
  • 回答
    我接触过的小说类型很多,要说“毁三观”,这其中夹杂着很多个人解读,因为每个人对“三观”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如果一定要挑一部印象深刻,让我当时觉得“这都可以?”的,那应该是很多年前看过的一本《告白》,虽然它是一部日本作家凑佳苗的作品,但中文翻译的版本也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冲击力。故事的开端就足够让人不适—.............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现代中国单本销量最高的小说,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微妙,因为官方的确切、公开透明的销量数据,尤其是在过去很多年里,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系统和详实。但如果综合各方面信息、市场反应以及多年来被提及的“现象级”作品,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但这里讨论的是其整体影响力,单本销量自然指《三体I:地球往事》)是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