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为什么选择与世界5000名开外的德国应用专科大学合作?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SinoGerman College of Tongji University,简称SGCT)为何会选择与那些在某些全球大学排名中可能位于5000名开外的德国应用专科大学(Fachhochschulen,简称FH)进行合作,并且尽量把这个事情说得明白透彻,避免AI写作的刻板感。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全球大学排名,尤其是那种综合性的、面向研究型大学的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德国应用专科大学的价值和定位,更不能衡量它们与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合作的契合度。 这才是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

1. 德国教育体系的“双轨制”与应用专科大学的独特价值:

德国的大学体系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双轨制”:

综合大学(Universitäten): 它们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以及培养博士等高级学术人才。这类大学的排名,比如QS、THE等,通常会包含在内。
应用专科大学(Fachhochschulen / Hochschulen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顾名思义,它们的核心在于“应用”。这类大学的教育模式是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实践技能和职业导向的。它们更像是“行业大学”或者“技术学院”,但拥有与综合大学相当的学位授予权(如学士、硕士)。

SGCT选择与德国应用专科大学合作,正是看中了它们在“应用”上的独特优势,这与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工程”的定位高度契合。

2. SGCT的定位与目标:培养“工程师”,而非纯粹的“研究者”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的成立,其核心目标是引进德国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工程师。这与德国应用专科大学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实践导向的教学内容: 德国应用专科大学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它们会邀请企业界的资深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授课,课程内容更新迭代快,紧跟行业发展前沿。这对于培养能直接投入工业界工作的工程师至关重要。
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 与侧重理论的综合大学不同,应用专科大学通常会有大量的实验、实习、项目制学习以及与企业的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师资队伍的构成: 德国应用专科大学的教授,很多本身就拥有丰富的工业界工作经验,甚至在产业界担任过要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行业的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德国应用专科大学的“行业关联度”与“就业导向”:

排名往往忽略了大学与特定行业之间的紧密度,以及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而这正是德国应用专科大学的长项:

深厚的行业联系: 很多德国应用专科大学都与当地或全国性的重点产业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仅是项目合作,还可能包括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学生实习基地等。
极高的就业率和雇主满意度: 德国应用专科大学的毕业生通常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就业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就业率往往很高,雇主对他们的满意度也很高。很多德国中小型企业(Mittelstand),也就是德国经济的支柱,非常青睐这类毕业生。

4. 为什么“世界5000名开外”的表述可能不准确或有误导性:

首先,我们要注意,大多数全球大学排名,特别是那些在大家认知中“最权威”的排名(如QS、THE),其评判标准很大程度上倾向于研究型大学。它们关注论文发表数量、引文影响力、诺贝尔奖得主、学术声誉等。这些指标对于以实践教学和行业应用为核心的应用专科大学来说,并不是其优势所在,甚至无法直接衡量。

如果按照这些排名来衡量,很多德国的应用专科大学确实在综合排名中不会太靠前,甚至可能低于一些研究型大学在特定专业领域的排名。

但是,SGCT选择的合作伙伴,很可能是在工程教育领域内享有盛誉、拥有强大行业联系和良好毕业生就业记录的德国应用专科大学。它们可能在“工程技术”或“应用科学”这类更细分的领域,在德国国内甚至欧洲范围内,都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和实力。

举个例子,一些在德国本土非常知名的应用专科大学,如汉堡应用技术大学(HTW Hamburg),或者在特定工程领域(如汽车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等)具有深厚积淀和实践能力的FH,尽管在QS这种全球排名中不突出,但它们在德国工程教育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5. SGCT的具体合作模式与考量:

SGCT作为同济大学与德国高校合作的一个范例,它需要寻找的是最能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合作伙伴。这可能包括:

德方教授的实践经验: SGCT非常重视师资。与能够输送拥有丰富工业实践经验的德国教授合作,能直接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德国FH的课程体系改革快,能迅速适应工业界的需求变化,这与SGCT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工程师的目标一致。
联合实验室和实践平台: 德国FH与企业合作密切,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和实验条件。
双边交流与互访: 德方FH的教授和学生会来华交流,同济大学的学生也会去德国FH学习,这种深度互动有助于促进知识和文化的交流。

总结来说,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选择与德国应用专科大学合作,并非因为它们“世界排名低”,而是因为它们在“应用工程教育”这一特定领域,能够提供:

扎实的实践技能训练。
紧密的行业联系和企业合作。
拥有丰富实操经验的师资。
高就业率和良好的雇主满意度。

这些特质恰恰是SGCT想要引进和借鉴的,以培养出真正能够服务于工业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优秀工程师。用全球综合大学排名去衡量和评判这种特定领域的合作,本身就是一种“错配”。 SGCT是在“德国工程教育的实际供给侧”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在“全球大学排名榜单”上挑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是TUM的,我们学校同济来的不要太多,我同学就有几个是本科统计来读硕士的。相信TU9其他学校同济的学生也是不少的,说明这个中德工程学院也起了作用的。

至于FH的问题,FH不能简单认为是大专和技校啊,在德国这种平均主义的教育体系下,很多FH都有自己传统优势专业,很多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就是FH,比如我考完abitur那年研究学校的时候,德国纺织专业排名第一的是门兴格拉德巴赫的FH。

德国高考abitur考完你报学校会发现,FH有的专业要分可不比TU9低,真以为FH是大专啊,你找个大专要分比清华高的试试。

还有国内这种看不起技术工人的论调可以停一停了,德国汽车业之所以发达就是工程师永远和技术工人足够近,技术工人的工资也足够高并且有足够尊严。与之相反的法国,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待遇皆然不同,工程师明显上等人,技术工人下等人。

题主动辄精英,常青藤,还有我评论里这位觉得高考到同济就是人上人的朋友,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哪来的优越感。德国FH的要分可也高的不行,慕尼黑本地FH很多专业要分都比TUM高,可能你们的确理解不了,你们天天喊的CS,金融人上人,德国高考满分级别才有可能读医学你们可能也理解不了。本来观念就不同,你们天天喊着FH不配,TU9才行,殊不知TU9里本科很多专业是不要分的,你德国只要通过abitur,高中毕业申请了就能录取。相当于你在国内只要高中毕业妥妥稳进清华,这估计你们也理解不了。德国高校大学教育都是公立大学占主流,拿着政府的经费,本来理念就是教育公平,除了巴符州都是对国内外学生免学费的,TUM一个学期学杂费才一百多欧,一千多人民币,和常青藤动辄几万美金的学费比我不知道你觉得公不公平?本来观念就不同,一个是平民教育一个是精英教育,我不知道题主和底下这朋友算不算精英,但我觉得还是少点人上人优越感,多看看普通老百姓。过度精英化什么后果,看看现在的美国就知道了。

最后,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社会分工不同,人格没有高下,考了个高考好分数就觉得自己人上人,这个风气我觉得不可取。这个如果都算政治正确那么我觉得没什么好说了。

最后统一回复下,有人质疑我说FH好,自己去TUM的:

FH我想去的专业要分太高了,我被几个FH都拒了,手上只有TUM,RWTH和Kassel的Zu,权衡了一下去了TUM。按某些人的理解,FH是蓝翔的话,我就是蓝翔新东方把我都拒了,忍痛去了清华.(狗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